登陆注册
14802200000005

第5章 波罗的海战役

1.波罗的海沿岸战役

1941年夏,苏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官兵在列宁格勒附近实施登陆作战。波罗的海沿岸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为粉碎波罗的海沿岸法西斯德军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于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参加这一战役的有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戈沃罗夫)、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司令员为马斯连尼科夫大将)、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大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巴格拉米扬大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一部以及战役上隶属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对波罗的海沿岸各方面军的行动进行协调;从9月24日起,苏联元帅戈沃罗夫负责协调波罗的海沿岸第3、2方面军,同时他仍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的总情况,是由苏军1944年夏季的顺利进攻行动决定的,由于这些进攻行动,敌在苏德战场各主要战略集团已被粉碎。负责防守波罗的海沿岸的法西斯德军损失惨重,退至纳尔瓦湾至东普鲁士边界之间的新地区。它们被苏军逼退至波罗的海边的狭小区域,其主力则被从南面纵深包围。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认为扼守这一战略要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失掉它,就会使德国的军事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更加困难,同时为苏军从东北面进攻东普鲁士造成有利态势。敌人力图在波罗的海沿岸方向稳定战线,便在此赶筑补充防御工事,加强其军队集团。建立了完善的纵深梯次配置的多地带防御(特别在里加方向)。大量河、湖和森林沼泽地有利于实施防御行动,而使进攻难以进行。敌军最强大的集团部署在里加地域,由5个坦克师编成。在波罗的海沿岸防守的是“北方”集团军群(“纳尔瓦”战役集群,第18、16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3集团军(9月21日起转隶舍尔内尔上将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第1航空队航空兵和第6航空队一部对陆军进行支援。这一集团军共有70余万人、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约70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架作战飞机。

苏军4个方面军共有90万人、约1.7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0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战飞机。苏军生动力量比敌人多0.3倍、炮兵和坦克多1.5倍、飞机多5倍多。

战役企图规定,切断敌在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防守的集团,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因此,主要力量集中对付在里加地域行动的第16、18集团军基本兵力。为了粉碎这些敌军,预定以波罗的海沿岸3个方面军对里加实施向心突击。列宁格勒方面军应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粉碎盘踞爱沙尼亚的敌军集团(“纳尔瓦”战役集群)。

在战役准备时节,进行了方面军之间的大规模军队变更部署,并将许多兵团和军团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调到了波罗的海沿岸方向。由于在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坚决集中兵力兵器,苏军在总兵力对比上占了两倍于敌的优势。

指挥员、政治机关和党团组织竭尽全力动员全体人员顺利完成战斗任务,在军队中培养高昂的进攻锐气。讲明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军事政治意义,研究突破敌人坚固防御的以往各次战役的经验和在森林沼泽地条件下进攻的经验,在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很重视做年轻补充兵员的工作和以苏联各族人民的友爱精神教育军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兵团(爱沙尼亚步兵第8军、拉脱维亚步兵第130军、立陶宛步兵第16师)参加战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进攻之前,连、营党组织得到了巩固,共产党员被分配到最重要、最危险的地段。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的号召书,对提高军队的进攻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它号召全体人员尽快粉碎敌人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

战役第一阶段(9月14~27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2、1方面军进行了里加战役(1944),并在战役过程中进抵距里加25~60公里处构筑的敌军“锡古尔达”坚固防御地区。由于法西斯德军在该防御地区进行激烈抵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尽快切断敌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与东普鲁士的联系,于9月24日决定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力量从里加方向转移到梅梅尔方向,该方面军应会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一部兵力,在此方向实施进攻战役。列宁格勒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于17~26日进行了塔林战役(1944),此役重创敌“纳尔瓦”战役集群,解放了塔林和爱沙尼亚整个陆地部分。该方面军于27日日终前进抵滨海地带,而以左翼进抵敌在拉脱维亚境内的“锡古尔达”防御地区。爱沙尼亚滨海地带的解放,大大改善了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波罗的海的活动条件,为完全解放爱沙尼亚创造了前提。

战役第二阶段(9月28日至11月24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39集团军向梅梅尔方向展开进攻,波罗的海沿岸第3、2方面军则继续进行里加战役;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进行了蒙群岛登陆战役(1944)。

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当面行动的法西斯德军于9月24日前将主力向里加撤退,而以一部兵力在蒙群岛固守。敌人在里加方向建立了强大的集团,依靠从爱沙尼亚退却的兵力对它进行了补充。该集团编成内有33个师,内4个坦克师。在梅梅尔方向(由奥采至涅曼河)行动的有敌7~8个师,内4个坦克师。

根据当时形成的情况,苏军在梅梅尔方向实施了猛烈的正面突击,该处敌军集团及其防御都比里加地域薄弱。苏军面临的任务是切断法西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与东普鲁士的联系。

为了实施梅梅尔战役(1944),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不为敌所觉察地将其全部军队调到了希奥利艾地域,并于10月5日向梅梅尔(克莱佩达)方向实施了突击。突击第4集团军对利巴瓦(利耶帕亚)方面实施积极行动,第39集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由罗谢内(拉塞尼艾)地域向陶拉格方向实施突击,分别从北面和南面保障梅梅尔方向的进攻。

由于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早在9月27日就开始了蒙群岛登陆战役,也由于波罗的海沿岸第3、2方面军在里加地域积极行动,敌人未能从“锡古尔达”防御地区调庞大兵力来抗击苏军在梅梅尔方向的进攻。梅梅尔战役的结果,苏军前出至波罗的海沿岸,楔入东普鲁士领土,并切断了整个“北方”集团军群与东普鲁士的联系。

正当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在梅梅尔方向展开进攻时,波罗的海沿岸第3、2方面军从10月6日起对怕丢掉退向东普鲁士之路而开始从里加地段向库尔兰半岛仓促退却的敌人转入追击。13日,苏军解放里加。16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撤销,其所属军队分别编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第61集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突击第1集团军、空军第14集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第67集团军),部分编入大本营预备队(第54集团军)。到22日前,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以其右翼进抵敌人图库姆斯防御地区,结束了里加战役。“北方”集团军群被从陆上封锁于库尔兰半岛。波罗的海沿岸第2、1方面军负责消灭被封锁集团。

列宁格勒方面军利用波罗的海沿岸各方面军在里加方向和梅梅尔方向的进攻,会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从9月27日~11月24日通过蒙群岛登陆战役(1944)解放了蒙群岛。由于这一战果,也由于苏军前出至利巴瓦以南的波罗的海沿岸,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舰艇在沟通库尔兰集团和德国联系的敌交通线上行动的条件改善了。

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各战役的胜利结束,促进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东普鲁士境内贡宾嫩方向的进攻。该方面军长时间牵制了敌军庞大兵力,使这些兵力无法被用来对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作战。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库尔兰半岛外)。法西斯德国丧失了重要的粮食、原料基地,德军则丧失了可以实施翼侧突击以威胁在东普鲁士进攻的苏军的有利基地。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胜利,使芬兰加速退出战争。战役结果,使敌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集团失去了战略意义。苏军进攻前敌在该处的59个兵团中,29个被击溃,其余兵团则被隔离在库尔兰和被封锁于梅梅尔地域(3个师)。波罗的海沿岸地段的战线长度缩小到250公里,使苏军有可能腾出相当大的兵力,用于实施1945年冬季的进攻。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特点是规模大。参加进攻的有:5个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兵团。敌方参加作战的兵力,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25%。进攻第一阶段各次方面军战役的纵深为250~300公里,第二阶段为130公里。总进攻地带达1000公里。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显示了苏军军事学术的提高。战役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进攻过程中将主要力量由里加方向转移到梅梅尔方向,这要求进行距离为120~140公里的大规模军队变更部署,并在短时限内准备新的进攻战役。变更部署的隐蔽性保障了突击的突然性,并在相当大程度上保障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空军集团军的基本力量被用于支援各方面军主要方向的陆军。在战役第一阶段,仅在波罗的海沿岸3个方面军编成内行动的空军第14、15、3集团军,就出动3.4万架次,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共出动5.5万架次。

在波罗的海的沿岸战役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进行了军队和技术装备的输送;从海上掩护进攻军队的翼侧;以航空兵和舰艇炮兵对在滨海方向进攻的军队实施火力支援;实施登陆;进行海上交通线上的斗争。

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的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人员,促进了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顺利行动。敌人被迫从前线调开颇大兵力对付游击队和警卫自己的交通线。

苏军在战斗中表现了集体英雄主义。112名军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3名被授予第二枚“金星”奖章,33.2万余名被授予勋章和奖章。131个部队和兵团荣获“里加”、“塔林”、“瓦尔加”等荣誉称号,481个荣获政府奖励。

2.波洛茨克战役

波洛茨克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于1944年6月29日~7月4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白俄罗斯战役(1944)的组成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敌军波洛茨克集团,解放波洛茨克市。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巴格拉米扬大将)会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于6月28日完成维捷布斯克一奥尔沙战役(1944)之后,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的任务,未经战役间歇就开始实施波洛茨克战役。该方面军辖突击第4集团军、近卫第6集团军、第43集团军和空军第3集团军。其当面之敌为“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各兵团和“中央”集团军群坦克第3集团军一部兵力。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力图扼守波洛茨克,将它变成了坚固防御枢纽,并在该市接近地集中了一个辖6个步兵师的强大军队集团。战役企图规定,以从东北和南面滑向心方向实施的突击,围歼敌军波洛茨克集团。在战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突击第4集团军(司令员为马雷舍夫中将),该集团军以其左翼向科特利亚内、波兹德尼亚基、多赫纳里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便从西北迂回波洛茨克。近卫第6集团军右翼各兵团从西南迁回波洛茨克,其基本兵力则会同第43集团军向格卢博科耶、希文恰内(什文乔尼斯)方向实施进攻。空军第3集团军对进攻军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和航空兵掩护。在战役准备时节,军队隐蔽变更了部署并在选定的突击地段建立了兵力优势。旨在保持军队高昂进攻锐气的政治工作起了巨大作用。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向全体人员广泛讲解了波洛茨克战役对粉碎白俄罗斯的法西斯德军的重要性。

6月29日,突击第4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各兵团转入对波洛茨克的进攻,在粉碎敌人抵抗之后,开始包围其波洛茨克集团翼侧。7月1日,他们前出至波洛茨克东郊和南郊。近卫第6集团军基本兵力和第43集团军于1日日终前出至格尔马诺维奇、格沃兹多沃、多克希齐一线,各坦克兵团则突向季斯纳河。经两天的激烈巷战,至4日晨前,波洛茨克完全从敌人手中解放出来。方面军左翼军队迅猛追击退却的法西斯德军兵团,于4日日终前向西推进约110公里并前出至奥普萨、科贾内、纳罗奇湖一线。

波洛茨克战役(1944)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苏军攻占了敌军波洛茨克防御枢纽。便获得了沿西德维纳河两岸向德文斯克(陶格夫匹尔斯)总方向实施进攻的可能。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在波洛茨克和希文恰内两方向的胜利前进,从北面可靠地保障了苏军主要战略集团在白俄罗斯的进攻。

3.塔乐图战役

塔尔图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于1944年8月10日至9月6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军塔尔图集团,并解放塔尔图市。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1944)的结果,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司令员为马斯连尼科夫大将)进抵敌人坚固的“马林堡”防御地区。塔尔图战役企图是:第67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相邻翼侧并肩向沃鲁、塔尔图方向实施突击,以突破敌人防御,将当面之敌集团(“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各兵团)分割成两部分,并将其各个粉碎。第54集团军以右翼向加维耶纳方向进攻时,从南面保障方面军突击集团。空军第14集团军对地面军队实施空中支援和掩护。由于在主要突击方向坚决集中兵力兵器,苏军在兵力兵器上造成了相当大的对敌优势。例如,突击第1集团军的人员比敌人多2倍,炮兵多4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5倍。军队中进行了大量工作,以动员全体人员完成面临的任务,激发高昂的进攻锐气。这一工作是在解放苏联波罗的海沿岸的口号下进行的。

8月10日,在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苏军对敌人发起冲击,第一日,就在主要突击方向突破敌人主要防御地带,并推进10公里。第67集团军各兵团扩张战果时,在突击第1集团军的配合下,于13日攻占了沃鲁市。16日格列奇金指挥的独立第25江河舰艇支队,在梅希科尔马地域楚德湖西岸实施登陆,配合了苏军向塔尔图方向的推进。24日第67集团军突入塔尔图,次日解放该市。8月底前,方面军以其右翼前出至埃马约吉河,以中央和左翼前出至沃尔茨湖东岸、瓦尔加以东、高亚河(至莱亚斯齐耶姆斯),在此遇到敌人激烈抵抗。苏军击退了敌开到的预备队实施的反冲击,于9月6日转入防御。

塔尔图战役的结果,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推进100~130公里,为突至里加湾,并突击敌人纳尔瓦集团的翼侧和后方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宁格勒方面军于7月底在纳尔瓦地域实施的进攻促成了塔尔图战役的胜利。15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塔尔图”荣誉称号,16个荣获战斗勋章。

4.塔林战役

塔林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军队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为粉碎爱沙尼亚共和国境内的法西斯德军和解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于1944年9月17~26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4)的一部分。战役开始前,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戈沃罗夫)左翼军队(第8集团军、突击第2集团军)对在爱沙尼亚东北部防御的法西斯德军采取了有利的包围态势。苏军当面之敌是编入“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纳尔瓦”战役集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被迫撤至塔林。群。该集群由第1航空队和海军支援。敌人在爱沙尼亚准备了阵地防御。布设了大量工事和障碍物。在纳尔瓦地峡和在楚德湖与沃尔茨湖之间的防御最为完善。第8集团军和突击第2集团军的人员比敌人多0.5倍,炮兵几乎多1倍。根据战役企图,突击第2集团军向拉克韦雷方向敌军纳尔瓦集团后方实施主要突击。以后,应将主力转而向西,向塔林实施进攻。第8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准备在敌人防御被削弱或在纳尔瓦河地段退却的情况下,随时从纳尔瓦河地区向西转入进攻。在战役准备时节,突击第2集团军于短期限内隐蔽地从纳尔瓦地段向塔尔图地域变更了部署。独立第25江河舰艇支队顺利地将该集团军(人员10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1000余门、汽车近4000辆)渡送过乔普洛耶湖(楚德湖与普斯科夫湖之间),以后以其炮火支援沿楚德湖西岸进攻的该集团军右翼各兵团。该支队还保障了第8集团军1个师在楚德湖北岸敌军纳尔瓦集团后方登陆。在“把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口号下,对全体人员进行了目的明确的政治工作。优秀军人加入了共产党和共青团。为巩固各兵种之间的战斗团结,各兵团的政治机关召开了步兵、炮兵、坦克兵座谈会。

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员为费久宁斯基中将)发起进攻。空军第13集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空军一天内就出动600余架次。突击第2集团军在右翼强渡埃马约吉河后,于第一日就突破敌人防御纵深近18公里。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被迫开始将“纳尔瓦”战役集群后撤。突击第2集团军和于18日夜间转入进攻的第8集团军(司令员为斯塔里科夫中将)开始追击敌人,迅猛向西和西南方向推进。22日,第8集团军(快速集群和爱沙尼亚步兵第8军由突击第2集团军转隶该集团军)在舰队兵力支援下,解放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配合地面军队的进攻,于21~24日分别在昆达湾、洛克萨湾、塔林、帕尔季斯基实施登陆,并攻占了塔林西北的奈斯岛。舰队在海上交通线行动时,阻止敌人从海上后撤其兵力。23日突击第2集团军解放了派尔努(佩尔诺夫)市,并前出到里加湾,26日日终前,在沿濒海地带向南推进时,进入拉脱维亚境内。

塔林战役的结果,苏军重创“纳尔瓦”战役集群,解放了爱沙尼亚大陆全部。敌人被迫从芬兰湾撤走其兵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波罗的海的态势得到明显改善,为解放苏联爱沙尼亚的岛屿部分创造了条件。塔林战役的特点,是地面部队与舰队的巧妙协同。由于军队的战果和集体英雄主义,30个部队和兵团被授予“塔林”,7个被授予“佩尔诺夫”荣誉称号,5个部队和兵团荣获勋章。

5.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波罗的海沿岸第、方面军于1944年7月17~31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军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集团,解放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两市。

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司令员为马斯连尼科夫大将)沿普斯科夫湖东岸、普斯科夫以东、奥斯特罗夫以东、捷列霍瓦,以及沿韦利卡亚河(方面军在该河西岸有若干登陆场)占领防御。方面军(第42、67集团军,突击第1集团军,第54集团军,空军第14集团军)当面之敌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弗里斯纳上将,1944年7月23日起为舍尔内尔上将)所辖第18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一部,由第1航空队航空兵支援。在第67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当面的奥斯特罗夫方向,敌军集团的密度最大。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认为扼守所占领的防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该防御地区组成“东方壁垒”的北段(即“豹”阵地)。第1防御地带在韦利卡亚河以东构筑,第2防御地带沿韦利卡亚河、锡尼亚河西岸构筑。防御是由堑壕和交通壕连接的支撑点和防御枢纽体系。整个防御地区分为4个野战筑垒地域。此外,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两市各有市区防御围廊加以掩护。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的企图,是以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54集团军相邻翼侧从斯特列日涅沃登陆场向巴尔维、古尔贝内总方向实施猛烈突击,迂回敌人最坚固的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首先粉碎法西斯德军奥斯特罗夫集团,以后前出普斯科夫集团后方,并予以粉碎。右翼和中央军队(第42、67集团军)应以积极的防御牵制敌人,不让其向方面军主力的突破地段调动兵力。

在战役准备时节,军队进行了大规模变更部署,以便在斯特列日涅沃登陆场集中兵力兵器。为使敌人无法查明真实的突击方向,从7月5~20日,在奥斯特罗夫以东进行了9个师的假集中,从23~28日,又进行了局部进攻战役。敌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这个方向。由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56公里宽的地段)坚决集中兵力兵器,战役开始前,方面军生动力量比敌多2.7倍,火炮和迫击炮多2.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0倍。政治机关和党团组织进行了大量工作,以激发军队高昂的进攻锐气。保持战役准备的隐蔽性,向军队推广强渡江河障碍和突破阵地防御的经验。对全体人员讲明了这次战役的意义。各分队的党组织都得到了巩固。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开始前,第54集团军利用友邻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于9日在新勒热夫东南发起进攻后取得的战果,以步兵第321师(师长为切斯诺科夫上校)于11~16日消灭了韦利卡亚河东岸敌军各掩护群,在佩切赫诺瓦—谢缅佳希地段进抵该河,并夺取了河西岸登陆场。

17日,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方面军突击集团转入进攻。突击集团于两天内在奥斯特罗夫以南近70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破了敌人防御,向纵深推进达40公里,从19日起,转入追击开始退却的法西斯德军。敌军奥斯特罗夫集团遭到西南面和西面的深远迂回。21日,向奥斯特罗夫进攻的第67集团军各兵团会同突击第1集团军步兵第146师,以强击攻占了敌人防御中的这一要点及其交通枢纽。敌军普斯科夫集团也受到被迂回的威胁。第42集团军利用总战果,于22日开始了攻占普斯科夫的战斗行动,次日会同第67集团军步兵第291师解放了该市。

奥斯特罗夫和普斯科夫两市解放,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右翼军队前出至韦利卡亚河西岸后,方面军受领了新的任务,即以主力向阿卢克斯涅、瓦尔卡总方向发起进攻。因而,主要突击就转到了突击第1集团军地带(第54集团军一部兵力转隶该集团军)。方面军克服了敌人不断增强的抵抗,于31日前出至伊尔博斯卡以西,劳拉、阿卢克斯涅、古尔贝内各点以东一线,在此被阻止于法西斯德军“马林堡”既设防御地区之前。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的结果,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突破了敌人坚固筑垒防御,解放了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挫败了德军第18集团军,克服了严重的水障碍韦利卡亚河和难以通行的普斯科夫—卢巴纳斯森林沼泽低地。这就为解放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役的特点,是由于大胆地迂回敌人最坚固的筑垒阵地,从而迫使敌军普斯科夫—奥斯特洛夫集团后退。苏军在进攻过程中表现了高超的技能和集体英雄主义。7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普斯科夫”,9个被授予“奥斯特罗夫”荣誉称号。

同类推荐
  • 解密一九四二

    解密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日本天皇为战争处于胶作状态,其占领区内反日运动风起云涌而责难陆军。日军启用间谍娟子与神父、菊花,意图抢夺我贝叶真经《华严经》,利用宗教、文化对占领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并试图以此重振士气,挽回其在战场上败势。延安指出:一个民族的消亡,是从民族文化的消亡开始的;这部经书不仅仅是华夏宗教、文化的结晶,它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尊严。八路军组建以萧寒为首的小分队,前往古城护经。浪子燕青毒死日军仪我诚也少将;我报务员与机枪班长寺中神秘遇害,日伪军、马匪围追堵截小分队;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华严经》真伪难辨……这一切,竟然是方丈慈青与日猷天狼针锋相对的一局棋,招招险恶、步步惊心!
  • 牛枷

    牛枷

    牛枷是一种农具,耕作时是套在牛脖子上的架子……平凡的家庭,为了过上新的生活,为了家乡过上幸福的日子,而借牛枷这个农具,穿插引线。以抗战为起点到解放,一个平凡的而又精彩激烈斗争的故事,有斗智斗勇,有阴险狡诈……
  • 寂静的雾

    寂静的雾

    如果说有一种抵抗叫做无力,那么,即使是最无力的抵抗都会被人铭记;如果说有一种坚持叫忠诚,那么,即使是死亡也不会让人叹息;如果说每个士兵都有一个梦想,那么,在漫路血征的路上,更不会有人去哭泣。他们,是C国的近卫军,虽然是一支后起之秀,但是,士兵们稚嫩的脸上,你能感受到的,是信任,是忠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悍将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悍将篇

    这是一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这是一场蔓延到四大洲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危机全世界人民浩劫;这是一场人类文明史无前例的灾难!回首惨痛历史,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本书系时空纵横, 气势磅礴, 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 史事详尽, 图文并茂,生动讲述二战纳粹戈林、邓里兹、凯瑟林、曼施泰因、冈村宁茨等人的自取灭亡。
  • 铁血兵团

    铁血兵团

    本文讲述一个原始的部落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艰难的生存,人民淳朴而又勤劳,但人类的文明进入一个好战时期,一个强大的帝国逐渐形成,而原始的部落必然会遭受战争的侵略,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保卫自己的领土,一个原始的部落被迫加入战争的序列,从此一个勇敢的将军带领一个有钢铁般意志的兵团开始了充满血泪的远征......
热门推荐
  • 夜雨祭舞

    夜雨祭舞

    那时高中的事儿,有过最单纯,美好的记忆,希望大家喜欢··
  • 萨尔浒战记

    萨尔浒战记

    本书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望而生厌的说教.没有高大全的形象.没有高喊口号英勇就义的英雄.有的只是永远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小人物.
  • 万古秦帝

    万古秦帝

    秦天八岁前便突破先天,而后在先天整整滞留十年!十年的停留只为以后的腾飞蓄力,古有神鸟三年不鸣,而后一鸣惊人,三年不费,而后一飞冲天。今我秦天十年不鸣只为那惊人的一飞冲天!
  • 回味宋朝

    回味宋朝

    宋朝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时代。它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创造了光辉的成就,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两宋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则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连现在的余秋雨都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可见宋朝的魅力。
  • EXO之轻语

    EXO之轻语

    在你耳边轻语,告诉你我们的故事。许你一个承诺,是不把你忘记的理由。给你一颗糖,带你品味浅浅的幸福。
  • 我的美女妖妻

    我的美女妖妻

    得罪了校花级小魔女,普通高中生刘泽邂逅被封印叉叉年的天狐妖,从此踏上渺渺修真之路的故事……清纯校花,奶茶小妹,护士美眉,白领丽人,魔门妖女,仙界小仙子……纷至沓来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彭家煌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彭家煌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封神后裔

    封神后裔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看着难有存进的收藏数,本来打算挥刀自宫的,但转念一想还是罢了,所以准备复更,写到哪算那吧!这本书越往后确实写的不咋地,请大家原宥吧,不过,新书还在屯稿子,到时还希望大家支持。华晨2009.11.17QQ号:780921687即日起,凡发帖者,均加精,加完为止!!!!!
  • 野狼

    野狼

    乾坤大地,海枯地荒。唯有野狼,斗破苍穹。为权?为利?为情?不!!!他要的不止这些,他要主宰这个星球,主宰人类,甚至是人类以为无所不能的神仙,他要主宰所触的一切。他要自由,一种绝对的自由。他要无所不能,无所不可的能力!!!他要证明!!!
  • 冥妃在上,至尊绝宠

    冥妃在上,至尊绝宠

    盛婠穿越了,本以会上演一辈子的宅斗。不料却被无良面瘫王爷拉进了一个千年的阴谋里。为了解毒,她扔了节操,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盗墓’的伟大事业中去。第一次下墓:“王爷大人,臣妾胆小懦弱,可否回家继续帮您调教王妃?”寂卿寒面色淡然的看了她一眼,却突然伸手揪住她,直接扔进到墓里,第二次:“王爷大人你快来,这‘家’主人睡得寒玉床真是解暑神器,咱搬回去家吧。”寂卿寒大手一挥,暗卫们就把‘人家’的床给搬回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