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29300000023

第23章 写作(4)

凯瑟琳·奥布赖恩,引月于:《作家!作家!》

我的第一本书所挣的钱按我的写作时间计算,相当干每小时2.5美元。我曾写过一部电影剧本,由于制片人催得太紧,剧本非常糟。但是我每小时却挣了500美元。我从没有卖出过这样的好价钱。通过写作来赚钱是一个绝妙的玩笑。你所得到的报酬与你写的东西的价值无关。

小说家和电影剧本作家约翰·塞尔斯:《纽约时报书评》

我们知道我们的作家无法靠我们付给他们的钱维持生活,但是,我们要养活成千上万的无所事事的家伙。

一个最大的媒体市场流通杂志的不知名的主编

从印刷厂的清洁工到坐办公室的出版商,和图书出版相关的这许多人当中,不管怎么说,都是作家的工资最低。

詹姆斯·林肯,科利尔:《出版商周刊》

250万的美国人当中,也许大约有6O人可以依靠写小说过上好日子。

彼得·鲁比艾,“来自于战壕里的编辑的讲话”:《作家》

《纽约时报书评》的财政版的年鉴显示,每年提供给编辑的开支为44.761美元,这代表付给投稿者的费用;而给通信员的开支为102.000美元。

麦克·卡特:《广告周刊》

我认为,图书产业是惟一的收取终端用户过多的费用,而且付给相关工作人员过少报酬的行业。

丹尼尔·阿克斯特,“图书的未来”:《华尔街杂志》

按照职业的声望排行,写作占据着排行榜首的前10%。但是,作家的收人却远远低于同样受尊敬的医生和律师。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你不能吃名声啊。

琼·斯特劳斯:《新闻周刊》

小说家中绝大多数人基本上仍然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詹姆斯·摩纳哥:《当今的美国电影》

谁能从写作活动中获得利益呢?当然是打字机和打印纸的制造商,以及美国邮局。

威廉·塔吉:《不妥当的愿望》

钱越多意味写作的时间也越多。简直大奢侈了。写作时间是如此重要,使我当听到文学圈子里有许多人对商业上的成功表示反感时很悲痛。对商业上的成功表示反感的人实际上是不再需要在商业上成功的人;这里至少有一点伪善。

小说家约翰·欧文

我想对开始写作的作家提供两点提示:为了名声或为了财富而写作是白痴的想法;带着激情、带着同情心、带着责任心去写作。其他的会随之而来。

小说家希德尼·谢尔顿

没有谁可以准确地告知一名将开始写作的作家,他是否拥有写作所需要的条件……年轻的作家们必须基于已有的事实,自己做出决定。

约翰·加德纳:《论成为小说家》

如果他们打算成为一名作家,那么他门就会去写作。没有什么事能阻止他们。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引用于:《巴黎评论》,一名开始展露头脚的自由作家,应该生活在纽约。因为毕竟纽约是许多杂志社、公司的中心。纽约是你偶遇编辑的地方。多数机会往往来自于一次偶然的谈话。彼此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很显然,与编辑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信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当然也不可能通过电话来建立。

诺拉·塞尔:《小姐》

写你所知道的。写你所感兴趣的。如果你着迷了,那么工作就会进展的更快,更令人满意。

罗伯特·布菜:《作家文摘》

如果我不得不给年轻的作家们一些建议的话,那么我会说,不要听作家谈论写作。

剧作家莉莲·赫尔曼,引用于:《纽约时报》

小心你的朋友。你可能得到的惟一有价值的评论来自于憎恨你的人,或至少是企图将你的手稿撕碎的人。

小说家劳伦斯·特里特,被引用于:《作家文摘》

远离那些试图轻视你的野心的那些人。小人总是这样做。

小说家马克·吐温,引用于:《作家文摘》

根据我的经验,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作家,当他们推出自己的作品时,很少有人去真心地寻求建议。他们想要的是支持;他们想要人们说“太棒了”。

小说家约翰·欧文

学着去信任自己的判断,学着内心的独立,学着相信时间能够检验作品的好坏,包括你的作品。不要去关心现行的文学模式,因为它们的变化可能很快,有时是在一夜之间。

多丽丝·莱辛:《作家!作家》

我能给那些年轻的作家的惟一可靠的建议就是,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无论他是否有才能,他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才能漠视所有的建议和批评。

霍华德·法斯特,引用于:《对照法》

我很早以前就认为作家不应该被鼓励,他们应该被打击。因为对作家来悦,打击比鼓励更有帮助。因为我认为他们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打算当作家,你就当好了。不要在意鼓励还是打击。

厄斯金·考德威尔,引用于:《作家文摘之优秀作品指南》

绝不要将没有完成的手稿给别人看。你肯定会得到一些不利于完成你的作品的观点。无论你是多么强大,这些观点也会削弱你坚持到底的信念。一本书不能靠集体创作。你必须听从你自己的意愿,去争取机会。

保罗·霍根:《写作入门》

我认为对一位作家最可靠的建议就是,尝试着去深呼吸,吃饭时好好品尝你的食物。你睡觉时好好睡觉。尽最大可能品尝整个生活。笑时开怀大笑,生气时就尽情发怒。人生短暂,努力生活。

威廉·萨罗扬:《当代电视剧作家》

给年轻作家的第一个建议是,你要问自己是否真的想去写作,因为写作不完全是趣事。

埃文·亨特。《谈话》

写作是一种技艺。像其他事情一样,你必须从当学徒开始。

凯瑟琳·安妮·波特:《周六评论》

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变成汤姆·沃尔夫,甚至汤姆·沃尔夫本人也不能。

威廉·津瑟:《写作技巧》

梅尔维尔在有了五本小说的积累之后,才为:《大白鲸》的写作做好了准备。

《作家文摘小说写作手规》,汤姆·克拉克

学习的惟一方法是,强迫你自己定期完成一定字数的作品。

威廉·津瑟:《写作技巧》

我们都是这门技艺中的学徒,而且从没有人成为了师傅。

欧内斯特·海明威:《纽约杂志——美国人》

很不幸,没有任何方法能发现你是否能够写出能出版的小说,除非你把它写出来。

约翰·布雷恩:《写小说》

一位年轻作家,如果他呆板地遵循某个理论写作,他就是傻子。通过你犯的错误来教育你自己。人们只能通过错误学会知识。

威廉·福克纳,引用于:《巴黎评论》

作家和裁缝一样都要留意流行。

托马斯·富勒:《格言集》

时刻盯着比你的能力还高的目标。不要在意你是否比你的同代人或你的前辈优秀。试着做得让你自己好,威廉·福克纳,引用:《巴猴评论》

当我写作时,我头脑中的目标并没有指向纽约,而是指向堪萨斯州东部的某个小地方。我想像书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它们的封皮已经脱落,岁月久远,一个乡村的十几岁的少年找到了它,让它讲故事给他。集结在布伦塔诺的评论家是为了将书放在书架上要跨越的惟一障碍。

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引用于:《作家在工作》

如此多的伟大的经典名著都好像在直接对我们说话似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著名的作者们有意识地努力接近我们,或者至少是接近那些与我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人们。

梅森·格罗斯:《美国的写作》

对于那些说平装本的原著是为了吸引大众而设计的人,我要说的是:莎士比亚同样吸引大众。莎士比亚创作了规范剧、剑客剧、带双关语和粗俗幽默剧、以贵族为男女主人公的剧,这些都吸引着大众。

劳伦斯·特里特:《怪诞小说家手册》

他从来不写没人看的东西。

马蒂:《马蒂讽刺短诗:诗歌翻译》

信息传送的每一个环节都预示着传送着——观众,听众的存在。这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人们没有必要花钱买书去找气受。

莫里斯·韦斯特,“如何写小说”:《作家》

如果读者把书丢到一边,这不是读者的错而是作者的错。

作家戴维·哈伯斯塔姆

最好的书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结晶。

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实用历史》

我发现有时挑出一个人,不管是你知道的真实人物还是想像中的人物,然后去描写他,这对写作很有帮助。

约翰·斯坦贝克:《斯坦贝克:书信生活》

作家应该为他同时代的年轻人而写作,为下一代的评论家而写作,为以后的学校的教师而写作。

小说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引用于:《监护人》

每一位作家都怀有这样的期望,那就是拥有最大数量的读者。这不仅是正当的愿望,而且也是应当抱有的野心。

英国作家W·B·马克斯韦尔,引用于:《作家!作家!》

如果有人说有意去写一本畅销书,那么他指的就是他要写一本吸引每一个人的书。实际上,他所期待的是最大公因子。我认为当你试图吸引每一个人时,你会以一个人也吸引不到而告终。我所知道的每一位优秀作家,都是为了取悦自己而写作,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希德尼·谢尔顿,“小说家的奇妙世界”:《作家》,我们美国的教授们就如同他们的文学作品一样,清晰而冷酷,完美而呆板。

辛克菜刘易斯:《文学1901-67》

没有什么公式可以计算出如何制作畅销书。有太多的琢磨不定的考虑因素,太多的碰巧和偶然,太复杂的关于书的写作、图书出版、图书销售等各种情况的组合。这些都是成为畅销书的决定因素。

弗兰克·卢瑟·莫特:《金言集:美国畅销作家的故事》

极少数的畅销书与小说出版总量的比例证明了那样的(计算如何制作畅销书的)公式是不存在的。

约翰·布雷恩:《写小说》

致力于取悦大众的作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作家的功能是激励人们。

小说家威廉·斯蒂伦

我不希望我的作品在课堂被学;我想让它们被阅读。

小说家蒂姆·奥布赖恩,引用于:《纽约时报书评》

同类推荐
  • 寻找渐渐迷失的自己

    寻找渐渐迷失的自己

    在本书中,作者引导年轻人探寻他们挫败、无助的秘密,导致他们碌碌无为的罪魁祸首,解读使他们迷茫的真正原因,帮助年轻人找回被他们遗失的自身的强大力量。
  •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引起观众抑制不住的大笑。这位“邻居大妈的儿子”,总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并不简单的道理”,他甚至把自己的“结巴”和“尴尬”保留在播出带中。这就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本书从崔永元在节目中、记者采访中的精彩对话,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警句妙语着眼,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幽默法宝,让读者从他的高超口才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 做一个有修养会保养懂营养的魅力女人

    做一个有修养会保养懂营养的魅力女人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的书。你可以在咖啡馆的某个角落静静地品读它,也可以在睡前的被窝里细细地思考它,还可以在厨房里或者餐桌上幸福地回味它。没错,这就是一本教女人如何完善自己、幸福自己、提高自己的美丽圣经!本书的宗旨就一个: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变得美丽,变得美好,变得健康,从平凡普通实现魅力出众的完美蜕变。真正地脱胎换骨,改变精神状态,收获精彩人生。本书奉献三大法宝:用修养美化心灵,用保养塑造形象,用营养收获健康。美丽就这么简单!
  • 幸福不在远处,只是一转身的距离

    幸福不在远处,只是一转身的距离

    本书是一本专为女性打造的幸福书,告诉女性朋友如何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幸福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世上的女人无不渴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事业。本书便从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对女性如何获得幸福、走向成功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见解和有效的建议,让女性朋友变得更成熟、更成功,也更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一种幸福感。幸福一直都不遥远,它不展示在别人眼里,而是长在你的心里。只要我们每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知,幸福便一直在路上。
  • 狗道-成为心腹重臣的职场法则

    狗道-成为心腹重臣的职场法则

    本书就“狗道”做出了深刻的描述,并以“狗道”的忠诚、服从给人以启迪,使你成为被老板,领导倚重的心腹重臣。
热门推荐
  • 阙题

    阙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年之爱

    千年之爱

    他等了她千年,而她却等了他千年。莫名的穿越,让穆雨与那绝色的男子生活了八年。他说:“你要帮轩辕无痕成为皇帝。穆雨有些不可置信的回道:“我可以么?”八年后他丢了心,却还是不得不将她送到他的身边。而八年后相遇相知,他对她最终却也无法自拔。当爱情白痴遇上各个美男,是她的幸还是他们的不幸。不食人间烟火的慕容零,热情如火的凤天楼,冷酷冰冷的轩辕无痕,时时粘着她的的轩辕景,谁才是那个千年前她爱上的男子?谁才是等待了她千年的男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腹黑皇的呆萌后

    穿越之腹黑皇的呆萌后

    大晚上回家,被老妈误以为贼一扫把打死了。话说,这穿越也是一门技术活。看李小暖如何在异世界活的风生水起,纵使不愿和亲,但父命难违。李小暖:“!怎么是你?“怎么不可能是我?”我天,李小暖要晕了!“!你是皇帝,为什么不告诉我?算了算了,本后要回娘家!”“为什么?”李小暖:“地位高!任性!”
  • 回忆阴魂不散

    回忆阴魂不散

    我踏上了兜售青春的火车,沦陷在工业园,穿梭在流水线,忙碌于三点一线,所谓一入江湖岁月催,是的,时间太瘦,指缝太宽,那么我还剩下什么,,,各位观众请看大屏幕
  • 她和他的雅笙花夏

    她和他的雅笙花夏

    乔若离在灰暗的城市里,遇到了自己心里放不下的那个人——顾夏,而这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叫一见钟情的东西,他们相信对方,一起携手坎坎坷坷地走过了他们的花季雨季
  • 白云千载空悠悠

    白云千载空悠悠

    在她人生巅峰的时候,一场命运的指引,她挑起了重任!一次次的华丽冒险,使她一点点的成长,收获了人世间最美丽的爱情!昙花因她而绽放!且看!她如何一次次的化险为夷,绽放出她的光芒!天行之路,正式开启!
  • 重生之儒商

    重生之儒商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华夏阿四是一个商人,长在21世纪,重生于70年代。有人说他是奸商,有人说他是儒商。阿四说:我只想做一个超级富商,无悔的重活一生。
  • 乞丐皇后倾天下

    乞丐皇后倾天下

    她是命如薄纸的乞丐,也是机关算尽的青楼老板,是有家难回的相府千金,更是堂堂大周的白发皇后。如此一个女子,既不沉鱼也不落雁,却使得天下最好的男子倾心相爱。可惜的是,一切都是假的!他的真心真爱,竟是建立在利用背叛之上!该死的男人,她会好好的玩玩他,好戏即将上演!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站起来

    站起来

    “人哪,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坷,最好还是靠自己站起来,最好还是自己走路。让别人推着,让别人扶着,总有些不踏实。还是让我自己站起来吧。”本书介绍了关于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救援汶川地震的励志故事。
  • 巴菲特阴谋

    巴菲特阴谋

    是2010年6月2日,“股神”巴菲特遭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传讯,巴菲特大神被请下了神坛。众说纷纭,巴菲特是“股神”还是“超级骗子”?巴菲特到底有没有“操纵”股票评级机构?随着美国国会的调查,关于巴菲特的疑问也越来越多,笼罩在“股神”头上的光环渐渐有了阴影。2010年9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起劝中国富豪行善,巴菲特真的是来中国搞慈善的吗?还有,巴菲特真的是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的吗?本书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巴菲特,揭秘“巴菲特神话”背后的层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