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3600000017

第17章 附录(1)

1、喜欢《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的理由

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杰作佳构如星河点点,数不胜数,在众多的艺术杰作中,我独独喜欢曹雪芹的《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初读这两本杰作的时候还很年轻,但阅读时的心灵震撼至今仍记忆犹新。

《红楼梦》是后来又读过几遍,比较熟悉。我以为这是一部可遇不可得的奇书,如果曹雪芹不是生在那样一个诗书簪缨之家,如果他不遭遇家族的败落,或者他没有写作的大天分,我们是不会享受到阅读这样一本杰作所带给我们的快感的。当然,具备了这么多条件,如果雪芹没有举家赊粥著述的勇气与毅力也是完成不了如此杰作的,他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导致《红楼梦》最后的未完成,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最大遗憾。这部公认的杰作好在哪里呢?我觉得它最大的好就是写出了中国人的精神实质,写出了日常生活中最难以写出的粘滞的东西。怎么叫写出了中国人的精神实质呢?《红楼梦》的主题有各种说法,有宝黛爱情说,有四大家族兴衰说,等等,不一而足。从小说来看,宝黛的爱情是悲剧,与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戏剧以才子金榜题名、佳人洞房花烛的喜剧结局似乎不同,而四大家族的衰落也不符合中国式的大团圆收场,所以有人以为《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异类,也是有道理的,只是,人们忽略了中国人的精神深处还有一种对命运的迷信与对未来的不可知的恐慌以及对生命虚无的迷惘,曹雪芹在《好了歌》里其实已经将这种悲观与迷惘表达得很清楚,小说的许多情节线索也是此主题的展现。从爱情姻缘的展开看,《红楼梦》实在写出了爱情关系的复杂性,除了宝黛的木石前盟,还穿插了宝玉宝钗的金玉奇缘、宝玉湘云的宝玉麒麟配,还有宝玉与袭人的暧昧、对晴雯的怜香惜玉,等等,在一个群钗环绕的环境里,宝玉是大观园众多美女心仪的对象,而个个聪明伶俐、姿容俏美的女孩,哪能让宝哥哥不动心呢?在与这么多女孩子的纠葛中,宝玉仍然保持了对林黛玉感情的真诚与精神层面的执着专一,正是写出了贾宝玉精神格调的不同流俗,而他们的悲剧结局,其实是曹雪芹对生命悲剧意识的表达,再相投的爱情在面对个体生命的归一时也是无能为力的,是每个个体必须承受的,而这种悲剧意识正是曹雪芹高于其他才子佳人作家的地方。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宝黛爱情结局是高鹗续写的结果,至于曹雪芹本人要怎样写,虽然红学专家有各种推测,但我们也实在无法证实哪种说法更接近于曹雪芹的本意。实际上,《红楼梦》中,宝玉与这些女孩子的感情纠葛,正是作者对宝玉这个贵族青年不同人格层面的揭示,与林黛玉的爱情,揭示的是他精神层面中反世俗、追求高远的一面;而对宝钗某种程度的喜欢与敬而远之,揭示的则是这个贵族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现实所强加的责任与义务的了解与躲避。从宝黛钗三者的关系看,宝玉在黛玉死后弃宝钗而去,出家做了和尚,一方面固然是躲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一方面则是追求自我精神的高标与拒绝妥协。这在中国文学与价值中并非个例,中国文化除了有儒家文化的强大传统,也有老庄思想的隐逸超脱理念,庄周化蝶等等也是这种高标精神的表现。家族所加于宝玉的是儒家的入世与责任,而宝玉在衰落的家势下是难以承担起如此重任的,所以他最终逃避了,这也与他一贯的对于世俗事物的看法一致了,他不必违着自己的性子与“禄蠹”们为伍了,也不必再听自己身边的娇妻美妾的絮叨,而是去追求自己生命的大完成。实际上,从《红楼梦》爱情关系的复杂看,《红楼梦》实际写透了中国人身上儒释道思想混杂的矛盾。

如何又说《红楼梦》写出了最难以写出的日常生活中的粘滞的东西呢?《红楼梦》前八十回描写封建时代贵族家庭生活的精彩与活龙活现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情节推进的自然流畅是别的作品难以企及的。整个故事就如真切地发生在眼前一样,人物性格的鲜明突出,行云流水般的情节过程,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极致。比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写宝玉黛玉吵架和好后在贾母处遇到宝钗,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对话行止的精彩,叫人称绝。而作者在让人明了了三人的心思后,笔锋一转,将宝玉又带到了王夫人处,笔致落到了宝玉与金钏的关系上,不仅为金钏之死埋下了伏笔,推进了情节,还写出了宝玉与王夫人的母子关系,写出了王夫人的性格特征,只有写作高手才能如此设置情节。而笔致从宝钗黛玉落到金钏身上,则为小说编织了一个绵密的网,网进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从金钏口中又牵出贾环与彩云,则将这张网的网眼又缩小了一格,这张网的网眼编织得越小,生活之流就表现得越接近于真实,生活中人与人相互依存与互斥关系的表现就越能呈现出一种真实来,网眼的绵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粘滞的东西,《红楼梦》的高妙处就是将这种“粘滞”表现得处处皆在,它所带给人阅读欣喜的地方也在这里,不是大家是很难写出这种“粘滞”来的,这是《红楼梦》能够成为经典的地方。比较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红楼梦》对于贵族家庭生活的描写是无出其右的,而《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背景则更加宏阔,更倾向于外部关系,托尔斯泰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其开阔与恢弘,笔力之劲健与细致也是一般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阅读此书时我还在上大学,阅读时的狂喜至今未忘。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在奥茨特里茨战役受伤后躺在战场上,仰望蓝天时的那段神思,宇宙的庄严与神性在作家笔下被描写得那样令人心生敬畏,而世俗的野心、名利在这样的神性面前显得这样微不足道,生命与死亡都归于神性,这是基督文明影响下的自然观,阔大的战争背景给安德烈的神思带来了渺远的无限景象,将人带入对于生命的遐想之中。联想到西方基督文明中教堂建筑无限向上试图与神沟通的人类愿望,在神性面前,人的渺小与人性的愚妄与欲望的卑微,的确是被托尔斯泰的这段描写写透了。与《红楼梦》一样,《战争与和平》所涉及的也是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贵族到平民,从荡妇到纯情少女,从君子到流氓,无不涉及,这部小说对俄罗斯社会的描写,托尔斯泰对其民族的苦难与坚韧的描写可谓力透纸背,的确是一部巨作。托尔斯泰与曹雪芹一样不仅有超于凡俗的思想还有非凡的写作能力,这是这里所举的两部巨著让人产生阅读快感的直接原因。联想到我们当下的写作,难以产生巨作的原因,其实在于我们现在的思想能力、写作能力与对生活的创新能力的枯竭,而摆脱窘境的方法,没有其他,只有生活、阅读与不停的思考。也许有人在期待天才的产生,而对于一般的写作者来说不停的实践与思考则是必须的。我们这代人能否超越前人,也许不仅仅只在于产生网络写作这种技术层面的进步,更在于我们对于自然、生命以及世俗生活的理解与表现要有别于前人的地方,这样,我们才能对于后人有所启迪、有所贡献。让道中人共同努力吧。

2、我们今天如何读鲁迅

对于中学老师我心中素有一种敬仰,因为自己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做过学生,见了老师都是要怕的。我第一次知道鲁迅和他的文章还是从我的中学语文老师那里了解的,我记得那时我们学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我的语文老师瘦瘦的、不高、带着黑框眼镜,课文怎样讲的倒不记得了,而他关于鲁迅先生的描述倒还很清晰地记得。他说,他到上海鲁迅鲁迅纪念馆去参观,看见鲁迅先生穿得长袍不太长,估计鲁迅先生也就一米五几的样子,然后说,鲁迅先生也就那么一个小瘦干巴老头,心中却有那么大的力量、写出那么深刻的文章,真是令人难以思议。老师关于鲁迅的这几句话至今还这么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读了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鲁迅先生依然很有兴趣,所以毕业论文还是写了鲁迅,是关于鲁迅与沈从文的比较的,题目就叫做《在边城与无地之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名作,“无地”是鲁迅先生的一种思想状态,作为一种意象多次在先生的文章中出现,所以,取这两个意象为比较的题目,我以为是代表了两位先生的代表性思想状态。这篇论文的删节版在我毕业后已经发表在鲁迅博物馆办的《鲁迅研究月刊》。除了这篇论文,我研究鲁迅的文章还有关于《伤逝》的解读,题目叫做《性别冲突下的灵魂悲歌》,发表在《江苏社会科学》上,还被有关学者引用过。这两篇文章现在都已收在我的评论集《在边城与无地之间》,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我们当下的时代与鲁迅的时代我们当下所生存的时代,距离鲁迅的时代已经相当遥远。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面临大变革的前夜,也是民族生死存亡的角力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民生涂炭,社会思想与政治力量正迅速向左翼整合,中国的思想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分化,晚年的鲁迅逐渐走向了左翼。

同类推荐
  • 韩国异闻录

    韩国异闻录

    为了解开各自的身世之谜,告别印度之后,留学生南瓜和月饼最终来到了韩国。在查找真相的过程中,他们来到了九尾妖狐的传说诞生地。温和善良的九尾灵狐为什么会沦为人见人怕的妖物?徘徊于理发店里的诡异幽灵跟主角之间有什么联系?埋于深山的神秘棺材里,到底封锁着怎样惊天的秘密?到底是鬼怪作祟,还是人性的沦丧?身世之谜,红瞳诅咒,命运纠缠,一行人的终极谜底,即将揭开。老羊的新书《中国异闻录》QQ阅读独家首发连载中。
  • 生命如歌

    生命如歌

    若你已见证了地狱的火光,是否还能用天使般的心温暖这个世界。亲人,家园,梦想,安身立命的一切……德奥的整个世界被一场席卷布隆迪和卢旺达的大屠杀彻底粉碎。六个月残酷的逃亡,死神无处不在,放眼所见只有血红的天地和成山的尸体。机缘巧合之下,德奥身无分文地来到了纽约。他无法与人交流,他语言一窍不通,但他却从未忘记微笑,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
  • 黑子:黑市寻狗记

    黑子:黑市寻狗记

    2009年1月4日,一条名叫黑子的大狗被人下药偷走了。于是,狗的主人“我”走遍京城大大小小的地下狗市进行明察暗访,终于打听到了这条狗的下落,可惜,却是一个潸然泪下的结局……129天寻狗,是一个个充满血泪的日日夜夜。为了寻狗,“我”伪装成给公司领导买狗肉的小办事员,走进了屠宰场;为了寻狗,“我”顾不及面子,一次次地与狗肉馆老板交涉;为了寻狗,“我”与那些道貌岸然的狗贩子称兄道弟……每天都有人丢狗,每天都有人在杀,在吃,他们吃掉的都是狗主人的心头肉!该书也为了纪念它们——那些在黑市中悲惨死去的“朋友”!
  • 雨花香

    雨花香

    全书共四十种,每种由一个故事或若干故事组成,其中有揭露贪官污吏的,有表彰济世救贫的,有鞭挞乱施淫威的,有描写忠孝仁义的,等等。作者又能根据某些事实,总结出一些警世格言,甚是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 礼物

    礼物

    娜彧,女作家,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70后签约作家,曾在《收获》《花城》《人民文学》《十月》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部分入年选。
热门推荐
  • 隐门高手在都市

    隐门高手在都市

    隐门高手使用夺魂大法成功重生,也有了一个可怜的妻子,他决定——许她一场泼天富贵。
  • 网游之死亡牧师

    网游之死亡牧师

    一位信奉死神的牧师十大力量至尊等级百座大陆的超大型网游成千上万的生命因一个牧师而死屠龙!屠传奇!屠史诗!屠神!众神之山上终有一座丰碑将属于代言死亡的牧师!
  •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慈禧秘史:女人当国

    慈禧秘史:女人当国

    在近半个世纪里,慈禧太后以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女人的身份管理着这个古老的帝国。从同治到光绪,从保守治国到主持新政,慈禧漫长的一生,对应了中国近代最富戏剧性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慈禧别无选择,光绪皇帝的人生悲剧、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折射出紫禁城内钩心斗角的皇室内幕,讲述了一个帝国的覆灭、一个时代的风云变换。
  • 灵戒绝迹

    灵戒绝迹

    将那虚伪的面具撕毁,露出的是一张邪恶的脸。邪恶?背叛?无情?如果只能活一个,那其他人都去死吧!————————————————————————————————————————————等级划分,灵境,入灵境,破灵境,入画境,画中境,破画境,脱凡境,入圣境,成神
  • 零一零一

    零一零一

    短篇儿童故事,生活随笔,欢迎指正。短篇小说,练笔不喜务怪。
  • 人们不懂鱼儿的伤

    人们不懂鱼儿的伤

    鱼忘七秒,人忘七年有时候世界真的就是那么奇妙明明刚刚好却不能一厢情愿人们以为鱼儿不会流泪,其实,在海底深处的鱼,才有最痛心的秘密
  • 狂野王牌

    狂野王牌

    既然我是一名军人,那么,在我今后的日子中将不再有“自己”这个人,我的世界便正剩下了坚定与一往无前!我会用我身体里的热血去不死不休的捍卫伟大祖国的安定繁荣。我会用我手中的武器去坚定不移的守护着属于我的责任。这,将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使命!
  • 此谷有木

    此谷有木

    谷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亦知;多年前,他曾是北方遥远村落的无名少年,那时的他就与她相遇,从此她为他驻足在等待中。多年后,他已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魔谷之主,那时的他却视她为仆,而她却为他驻守在黑暗中,或许,他与她本就不该相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之船

    鬼之船

    我的一位好战友名叫黑仔,他退伍后无一技之长,只好走他阿爸阿妈的老路,去当一个渔民,谁知他跟一艘渔船出海在没有回来。我和几个战友很久都没有联系上黑仔,决定他家乡找他,在一个叫海燕的女人身上我们得知渔船出海后遭遇到一系列的灾难,最终全船人都死在鬼船上,唯有海燕是我的好战友黑仔拼死救出的,她这艘渔船唯一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