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3900000060

第60章 后记

2007·一本书

在一沓白纸前,回到自己。

又是六月,我在整理这些即将成为“一本书”的文字。一本书,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只是近两年稍稍放下,或者说是在时间里慢慢被磨耗,渐渐挥发了。真的没想到会在这个六月能和一本书相遇,心里的感触此起彼伏,却也若有若无。很长时间了,我让自己相信这只是一个梦,仍飘在更远的前方,不肯确定只因为在文字中不想附加什么。直到最近这星期开始设计这本书的封面时,才突然发觉这本书即将诞生了。

想起六年前的那次准备和整理,还有之后的放弃,似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互为起点和依靠,而那个行而未果的六月只留下一篇文字,《为了沉默的诉说》。这本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淡淡浮现的吧。从1995年发表了第一篇文字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生命中一个清浅的轮回。只是说明自己驻扎在这个安静的港口有了一段时光的距离,可以回望,也允许畅想了。两个六月之间,是一串渐行渐远的脚印,走到今天。

今天,微风习习,远处的山笼着一层青烟,感叹的话不必细说,只是在这最后一道工序里,回望之前的许多夜晚,许多路口,许多灯火,许多断定和茫然的时刻,不甘也好,不舍也好,对于已然走过的路来说,这些文字是路边的石子,或青草,他们在另一个时间段落里,独自生长。

仍是这条路,我将无愧于所有的清晨和黄昏。开始,还不知道这本书会叫什么名字,其实它叫什么都好,当没有一个初始或既定主题的时候,它也不用负载一个具有闪光理想的理由。或许,它就是凭空而来的,途经时间,经由文字,路过时间和文字中的成长,就像《倒叙》中的一段话——

一个深蓝色的男人,在此不仅是一种意象,更多的是一种声音里的寓言。他如影随形,潜在回忆的滩头,随时可以扬帆远航。至于走到哪里全没有预计,总会有更远的地方邀他前往,是一个岛屿上的灯塔,笼罩在大海上的星空,或是海外的一条普通的街道——都可以经过——经过,是他的底色。倒叙中的声音,由此而来。

既然是经过,既然是倒叙,既然是站在时间断点上的平铺直叙,那么,就叫你《山在那里》,好吗?无所谓眼前或身后,山在那里,就是行走的所有因由。

断断续续的,从六十多万字删减到二十多万字,这个过程很利索,风卷残云,有大刀阔斧、手起刀落的果断,几乎不曾犹豫。之后每删一千字都很艰难,藕断丝连般难分难解。经过这两个六月的整理,愈发清楚什么是该写的,或什么才是能为自己留下的。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忠实记录。

第一辑,写阅。一些书本,或白纸上的时光,关于文字。或许,不必再单独提及个人志向,只在挤满书写者的背影里,细细端详以往的字字句句,是不是也能融会到这条狭窄而坚定的路上。一个不灭的主题,长此以往。

第二辑,声音。从前的文字里,声音和影像总是紧密相连的,而这次声音是主角,是影像淡去之后的记忆。

第三辑,行走。路过的一些地方,不仅是具体的地理意义上的行走,也是漂浮在时间里的许多片段。他们聚在一起,有时空交错的感觉。行走途中的豪情和尽头的叙述,才发觉行走早已默默融进了生命。

第四辑,怀念。对于一本书来说,也许有些意外,对于个人来说也很沉重。身为儿女,情同于此。之所以特别收录,实在是因为这些以独白或诉说形式出现的文字,与先前的历史遥相呼应。同样是一条路上的景象。

第五辑,倒叙。是我近年开始尝试的文字,或体例,均为两个字的标题,从《历史》到《半生》,维持了一种平静前行的语速,徐徐聚拢的状态,是一册零零星星的个人史记。大约以成长为线索,一些分散在路边或田间的小站,由倒叙的列车贯穿开来。

文字大多是自己选定的,取舍的标准唯有“叙述”。我不能说留下的都是叙述得力的,也不能说抛开的都不值一提。只能于个人而言。这些在记录中的岁岁年年,日日夜夜,是期待有人阅读的,并在此流程中互为读者。

“写下,就是永恒。”——我常想起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这句似乎谶语的话,是否存在悖论呢?所谓永恒其实很可能会率先离去的,像一骑浩浩荡荡的人马,只留下一片烟尘,而且还在纷纷平息的过程中,寻找另一个堪当委以“永远”重任的岛屿。烟尘,总会散去的,那么眼前是否能为你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晴朗呢?也许,这是后话,是留待日后若干年,需要重新辨识以后才能真正澄清的。相对欲望汹涌的现实,潮起潮落的季节,书写所需要的只有独自安宁的内心,不是一时一刻,而是长此以往的一种凝视,宛如端坐,并在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间歇里,直面自己,发现内心的声音如此绵长,而歌哭也如此嘹亮。这样的字句,相对不断变幻的世象来说尚且不是永恒。我眼中的永恒是一个固体,它不再随着风雨的雕塑而轻易改变自己,也不再随着季节中的光线而飘摇。固体,往往是沉默而坚实的,比如山石,比如青砖瓦房,比如岸边的长堤,比如岛上的一座灯塔。安定,是在安妥之中存在的定力。我无法断定这其中的力量有多么强盛,事实上,在岁月的抚摸中,允许风化,允许散失,也允许坍塌,瓦解。但是,曾经执著于此的凝固和确凿,不也是一种既已完成的永恒吗?

存在。默立的灯塔,它不会倾诉什么,只用向着无尽海面深情搜寻的目光替代矗立的万千理由。它指引漂泊的浪子找到回家的路,它告诉迷雾中的行者,这莫名、也莫测的世间还存在一种默立中的寻找。

从秋到春,它眼中的世界忽然繁华,忽然萧瑟,所有凋零的都是时间里的放手,所有成长的都是对生命的种种感念。成长,是不断放手的过程,只有不断删去多余才能枝繁叶茂。灯塔,除却必要的高度,只有坦诚的目光了,在深蓝色的夜幕中,传达光的所在。

所在。是一个自甘的位置,也可以是毕生的所求。这些即将呈现于你眼前的文字,大多是在夜里写下的,如果说是多少浸染了夜色中的游离和迟缓,也并不稀奇。一盏深夜的灯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慢慢道来的不是白日里的奔波,也不是路边多么精彩的景象。一个默默写字的人,在文字中回到自己,回到长路或短途之前的本真,不需要修饰,也谈不上还原,还是一些平平淡淡日子里的,相似的墨迹。

一个人深知自己的所在其实并不容易,大多时候,我们希望做故事的主角,哪怕别人的故事呢。我只愿是一棵静静生长的植物,有苍老的叶子,也有刚刚发生的新芽。之所以“回到”,是因为也曾在外闯荡,也有过挣脱束缚后的短暂自由。而今,我发觉自由不仅是自外界所得,也可以由内心供给。后者的空间更加寥廓。

还在。钟爱还在,廊前的风铃还在持续发声,也是一种娓娓诉说,沉沉的,漫漫的夜里,不会散播很远,也不能谱成平常一段歌。还在的,不止是守望,还有茫茫黑夜里的漫游。星光闪闪,浮云朵朵,晚归的飞鸟匆匆划过。在我看来,一个寂寞的书写者,他并非是在创造什么,纷繁的词语不同的排列组合,语境,即心境。

他只是在闪回的记忆里,连同展望都是由回忆出发的,和过去相遇,至于路上遇到什么也是瞬间的发生,或完成。溯流而上,在书写中去往那个常日里无法到达的地方。

这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我知道它,却偏偏,我们永远也无法抵达——塞萨尔·巴列霍的预言无比智慧,但我们偏偏向着这个无法抵达的地方,不舍昼夜,苦苦求索。我想,与其说宿命,不如说是性情。

那里,边界终止,道路消失,寂静开始——奥克塔维奥·帕斯的这句话,于我,是蓝图,是那个将要到达的地方。写字的年月里,前后有过六七个笔名,“那里”是陪了最久的,也将是最后的。起源于一位登山家的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当边界终止,不再有山的时候,那里,成为唯一的名字,是由寂静开始的长街短梦。常常想,如果凭着灯塔对大海,或大地的忠诚,有些恒久的东西是能够为你留驻的。

那里,同样是一个深蓝色的兄弟,在寻找岛屿的路上,沉静发声。

深蓝色的兄弟。

写下这六个字,感觉有许多话要说,一时又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似乎要流淌,但又不想倾泻得太快。于是,只有一条出路了,关于文字,关于时间,关于成长途中的种种际遇。

许多人说,自己的书如同自己的孩子,珍爱之情溢于言表。我并不这么想,写下的字是另一种呈现,它无可避免的有着个人的影子,或深或浅。可是完成以后就不仅仅属于作者本人了,除了或多或少的读者,它会在时间里独自存活。映衬,或印证彼此的曾经。这本书更像是我的一个兄弟,如影随形,总归是一种顽强地陪伴。

朋友告诉我,好好写,即使写完了只给一两位知己读,也是好的。我想,我懂得他的意思。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其实这些文字也是自己的知己,它带给你的种种欣喜和安详,应该比你付出的更多。

一个深蓝色的兄弟,不是传说,也不是寓言。在世间并没有多少时刻让我感受到兄弟情谊,当然也无可遗憾。

我想象中的兄弟,渐渐成为这本书。

思路,大致就这些了。行走,是这本书的线索,仿佛时间里的影像,一幕,一幕,纷沓而至,渐入或淡出,浅浅叠加,层层浸染。这几天一直在想,这本书将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呢?只选了三种颜色,银灰,纯白,和深蓝,或有融合,或添加了图片,设计了若干种格局,一稿一稿地相继登场。期望中的版式也逐渐成型。最后,慢慢清晰,是最简单的一种,其余大片的空间,留给想象。甚至,它只能是深蓝色的一本书。如前文所言,原来,它将成为的样子早就在早先的文字中留作伏笔了。依此前往,应该是和谐的。

写小说时,我发现自己好多时候不怎么了解主人公的心态,随着情节渐深,这种感受愈发强烈。我尝试着接近这些来自笔下却也异己的生命,像是对陌路者的尊重。相对小说,这本书和我无限接近,几乎就是我通常的、平淡无奇的日子。在筛选,编辑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稳定的主题,是行走。无论是在时间,地域,或内心里的行走。

在这条路上,我没有明确的目的。坚持本身并不值得自豪,重要的是通过坚持和性情相契合的方向,有机会发现别样的风景。

一边整理旧字,一边也零零散散地记下了这个过程。我希望这段时间长一些,慢一些,可以深入许多细节。关于“改写”,我认识到以前一直有的误解。总以为原来的文字不及现今,所以总在不断地重写,直到不再具有当年的气息。这种修正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为此疲惫不堪。现在我决定不再刻意裁剪什么了,就让它们保持当时的原样。有一段时间甚至停下来,想一想这本书对个人来说会有怎样的“意义”,想到最后,只能是一次完整的总结,或者是最好的告别。

呵,真好,终于会有一本深蓝色的书了。

两个六月,不同的两本书,与上一本书的底稿来回对照,就是这五年的时光了。没有比出一本书更好的总结,它会让你知道,什么是应该拒绝的,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应该追寻的。

这篇文字,不是预设的《后记》,边走边写的一段散记只是过程中的一些感触,也可以看做是《为了沉默的诉说》的续篇。收录到这本书的末尾,有一种时空的延续吧。说到后记,自有许多需要感激的人,有出版社的编辑,有家人,身边的朋友,还有天涯咫尺的文友们,但是我想把大家都记在心里。更加感谢的是文字,是文字让我们相遇,并在这本书里成为朋友。这些年来,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才有这本书。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是我们共同的收获。

这是我写了十二年的第一本书,我心怀感恩。

2007年6月10日

同类推荐
  •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去过普罗旺斯的人是幸运的、幸福的。就像英国作家彼得梅尔说的:你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用优雅而浪漫的文字,带你感受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风土人情,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魅人风景。那里孕育了法国游吟诗人,诞生了塞尚,滋养过梵高,抚慰过毕加索……那里是浪漫而迷情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是爱情开始的地方。
  • 旷野里的歌唱

    旷野里的歌唱

    收录了79篇散文。旷野里的歌唱,故园·亲情,风中的话,都渗透了作者余芝灵对生存现实对人生意义的感悟、思索与独特的体验,是灵魂的歌唱,是有别于他人的独唱。著名评论家沈天鸿评论说:“纯净、飘逸,对具体的事情的忽略或者说虚化,和强烈的抒情性”,使“余芝灵的散文,是现实主义的却又表现为非现实主义。”
  • 万水千山走遍

    万水千山走遍

    我国地大物博,奇观胜景美不胜数,自古就引得文人政客“江山如此多娇”的赞叹。能将这些美景一一游览,实为人生莫大的荣幸与乐趣。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多数人都要借助他人的画笔去欣赏心中的风景。郁达夫说:“江山亦需文人捧。”为此,《悦读季·名家经典:万水千山走遍》特意精选了朱自清、老舍、张抗抗、舒婷等名家的这类作品,但愿这些锦绣华章绘成的画卷能够定格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那些最美的风景,伴你足不出户纵心游览万水千山!
  • 离开北京去大理

    离开北京去大理

    作者和爱人从北京移居大理这样一个安静却有故事的城市,拥有不大不小的房子,可以种菜、栽花的后院,养一条金毛,远离喧嚣,告别PM,有一个相爱的人,平静生活。本书是其在大理生活的点滴和感悟,包括每一季的蔬菜水果、景色、美食、节日、生活等。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热门推荐
  • 胜任:管理者如何培养大局观

    胜任:管理者如何培养大局观

    先有大局观,后有大事业,有全局意识万能成大事。眼界太小,一件小事都容不下,更谈不上胸怀世界。因此,对于管理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要有全局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大局观。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撰写了本书,从思想意识到具体行动,再到检验标准,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大局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具体训练方法。相信读后定能为你的实际领导工作带来极大帮助。
  • 旋风少女之借过or遇见

    旋风少女之借过or遇见

    “原来最美的话在于不说,承诺在于我们都忘了”婷宜与百草的王者之战拉开了帷幕,当百草将婷宜踢瘫痪后,百草会继续留在元武道界么?而刚刚大病初愈的若白会去坦诚追逐自己心爱的女孩么?他们的未来如何继续,又将何去何从......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我可以挽留你

    如果我可以挽留你

    一段心酸的初恋爱情故事;一份纯真的心灵;
  • 英雄联盟之王者龙鳞

    英雄联盟之王者龙鳞

    当你离开时中国电竞在此回到低谷时刻,当你在这个低谷的时候选择回归。必定会再次给这个世界电竞带来冲击的时候,王者是不会让自己的战斗之心因为一次失败而泯灭的他只是把这颗心藏得更深了。带着这颗曾今差点失去的斗心在此战斗拿回那属于自己的荣耀
  • 废柴大学生

    废柴大学生

    大学毕业前,慷慨激昂地谈论着征服世界的理想;毕业后,找工作,被骗,跳进各种坑,继而老老实实地卖着体力。但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仙殿缘

    仙殿缘

    自太古以来,这世间演变出三种生物分别是人类、兽类、妖类,在其后妖类魅惑兽类开始侵犯人类的地方,虽然人类全力阻挡,不过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弱小,而天上也是电闪雷鸣,地上洪水猛兽来袭,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有志之士开始悟道修炼,慢慢的寿命开始延长,人们见到此象于是神仙之说,流传于世。无数人类子民,诚心叩拜,向着自己臆想创造出的各种神明顶礼膜拜,祈福诉苦,香火鼎盛……而在修真界中由于法门不同而分为两类,正道和魔道,正道中以‘残殿’、‘阳殿’、‘破殿’、‘月殿’四殿为首,而故事便是从这‘残殿’开始。********************************************************************仙殿缘交流群248013173
  • 千缘解

    千缘解

    “嗯?.....凭什么?我跟他在一起了十年!而你呢?抛下他不管了?独自去了z国,还是你让我跟他在一起的?现在,你回来了!是要跟我抢他吗?”“不,姐姐,你想多了...我才是他爱的人..而且你误会了...我只是让你照顾他而已..你怎么可以...”
  • 上古小记

    上古小记

    大荒武功第一的神帝为何惨死?苗疆村落中的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因何会患上失忆症?一切看似平常的事情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大荒之中,似乎有一股暗流正逐渐涌动,酝酿着一场惊天阴谋
  • 阳捕

    阳捕

    主角因为救人而死,地府的判官错判而打闹地府,最后因为被他所救的人的老爸保释,可为了偿还地府的损失做了地府阳间的差官,开始了与鬼为舞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什么!!!某丫的为了逃脱地府的制裁居然跑到异界去了。擦!你当哥的捕快是白当的嘛,消耗点功德出差异界捉了鬼,随便带点土特产回来高价卖掉。大哥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宝藏,求您不要捉我。大哥您下次来收保护不对,是收管理费的时候能不能丢点AK47啊!某神国正在提审一个鬼,主角来了,什么你们丫的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私自审问我国之鬼。什么外交你们有什么外交,我们国家的神仙都比你们全族都多,还什么外交有本事现在就开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