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9300000081

第81章 Z(3)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人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住在卫国,生活十分穷困。他穿的衣服破烂不堪,“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意思是:只要稍微用力整理一下帽子,帽带儿就立刻断了;稍微扯一下衣襟,胳膊就露出来了;一穿鞋子,鞋后跟儿就破了。)曾参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仍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苦读诗书。后来,他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被后世称为宗圣。

后来人们把“捉衿而肘见”说成“捉襟见肘”,用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也用以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滋蔓难图

《左传·隐公元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郑国的武公从申国娶了一个老婆,名叫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即庄公和共叔段。庄公是难产倒生的,为此,武姜不爱他。武姜要武公立共叔段为武公的继承者,武公不答应。庄公继位之后,武姜要庄公把制这个险要的地方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庄公不答应。最后,庄公把京这个地方给了共叔段。共叔段得到封地后,便在京城大事建设,企图扩充势力以对抗庄公。郑国大夫祭(zhái)仲看出了共叔段的图谋,便去劝庄公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意思是:姜氏有什么能满足得了她呢?不如早点给她安排一个适当的地方,[不要使他们扩充势力,势力扩充了,就难于对付啊!]这就和野草一样,不能让它们滋长,一旦蔓延滋长起来,就很不好收拾了。)

后来人们把“无使滋蔓!蔓,难图也”,简缩成“滋蔓难图”,用来比喻如果让祸患滋长漫延起来以后再去制服那就困难了。

自不量力

《左传·隐公十一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郑、息两国同是姬姓,两国之间不曾有过战争。后因言语相违,结下仇恨。于是息国就发动战争,攻打郑国。息国弱小,郑国强大,所以,这场战争以息国失败而告终。对于息国的打仗,人们评论说:“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意思是:息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不讲道德,自不量力,又不亲善自己的同族亲人,不对证言语不和的实际情况,不仔细辨别谁是有罪的,犯了这五种错误还要去攻打别人,结果被打得大败,不是应该的吗!)

后来人们把“不量力”说成“自不量力”,用来表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估计太高。有时也把“自不量力”说成“不自量”,其义相同。

自惭形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晋朝的卫玠生得眉清目秀,漂亮异常。有一天,他乘羊车进城,人们见卫玠好象是个玉雕之人,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闹得个满城风雨。

卫玠有个舅父,名叫王武子,官为骠骑将军,人也生得十分漂亮,可是他见到卫玠时就不免有自惭之感。他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意思是:卫玠在我身旁,我就感到自己丑陋了。)

后来人们把“觉我形秽”说成“自惭形秽”,用以表示自己貌丑,与別人相比而感到惭愧。引申为自己不如别人,因而感到惭愧。

自郐以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季札,是吴国人。有一次,他在鲁国欣赏周代的音乐。他对《诗经》里的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齐、豳、秦、魏、唐、陈的乐曲都发表了意见,然“自郐以下无讥焉。”(意思是:从郐国以下的乐曲,他就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他认为郐国以下的乐曲没有什么值得评论的,所以就没有发表意见。

后来人们引“自郐以下”(郐:西周时的诸侯国名)来比喻从什么以下就不值一谈。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势》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从前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了招徕顾主,便夸耀他的矛非常锋利,不管什么东西都能刺穿。过了一会儿,他又夸耀说:“我这盾哪,非常坚硬,不论多么锋利的武器都刺不穿。”有人就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又怎么样呢?”那个卖矛和盾的人被问得膛目结舌,没法回答。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自相矛盾”,用来比喻前后不相符合,反相抵触。

自怨自艾

《孟子·万章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孟子的学生万章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所怀疑,便去问孟子道:“有人说:‘到禹的时候,道德就衰微了,天下就不传给圣人而传给自己的儿子了。’老师,这话可靠吗?”孟子回答说:“不,不是这样。从前舜把天下推让给禹;十七年后,舜死了,禹为了让位给舜的儿子益,便躲到阳城去了。尽管这样,天下的百姓仍然跟着禹,这正象尧死之后,百姓不跟尧的儿子却跟随舜一样。后来禹把天下推让给益,益在位七年,禹死了,益又为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而躲到箕山之北去了。当时朝见天子的人,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里,而去禹的儿子启那里。他们都说:‘启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呀!”万章顿有所悟地说:“原来是这样啊。”

万章想了一想又问:“听说汤的贤相伊尹曾帮助汤统一了天下,是这样的么?”孟子说:“是这样的。伊尹帮助汤统一了天下,……后来,汤的孙子太甲继承王位,他破坏了法度,伊尹便流放他到相邑;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意思是:自己怨恨自己的错误,并自己改正。)能够以仁为怀,唯义是从,完全听从伊尹的教训,伊尹迎接他回到亳去做天子。事情就是这样。”万章觉得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于是对孟子说:“老师,麻烦您哪,以后有问题再来请教。”说完,便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引用“自怨自艾”表示自己犯了错误,自己悔改。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

自作孽,不可活

《孟子·离娄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孟子对来访者说:“从前有个小孩儿唱了一首儿歌道:‘清亮的水可以洗我帽子上的缨,浑浊的水可以洗我的脚。’孔子听后就对他的学生说:‘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脚,这是由水本身来决定的。’所以,受人侮辱的人,他一定先侮辱了别人。家庭也是这样,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去毁坏它。国家也是如此,总是由于自己先造成了被讨伐的原因,然后别国才会讨伐它。正如《尚书·太甲》上说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天给你造作的罪孽,还可以逃避;自己造作的罪孽,就是逃也逃不脱。)”

后来人们引用“自作孽,不可活”来表示一个人作了恶就难逃脱罪责。

邹缨齐紫

《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中有这样两个故事:

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为此十分担忧,于是问他左右的人该怎么办,左右的人回答说:“你好服长缨,百姓也喜欢服长缨,因他们认为这样穿着才显得高贵。”邹君听了之后,先自断其缨而出,百姓见了,也都不再服长缨了。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一国的人就都爱穿紫色的服装。齐桓公担忧紫贵,便对管仲说:“我好着紫服,全国人都爱穿紫服,我患紫贵,如何制止?”管仲说:“你要制止,那也不难,你怎么不试试你不穿紫色的衣服,看有什么反应。以后你可对左右的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的臭气。’而对那些穿紫服来见你的人,你就对他说:“‘请退两步,我厌恶紫色的臭味,’”齐桓公照管仲的话行事,几天之后,国内就没有人再着紫服了。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的内容概括为“邹缨齐紫”,用来表示上行下效之意。

罪不容诛

《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去见孟子,希望他谈谈对冉求的看法。孟子说:“冉求做季康子家臣,不但不施仁政,反而把田税增加了一倍,孔子都不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谈的呢?”来人又问:“冉求为季康子敛财都被孔子所唾弃,那么,那些帮助君主打仗的人又该怎么看待呢?”孟子面有怒色地说:“那些好战的人们为了争夺土地,争夺城池、不知杀死了多少人啊!这种人哪,真是‘罪不容于死’(意思是:就是处他们的死刑,也抵不过他们犯下的罪)。”来见孟子的人说:“您说得对,可是谁来处他们的死刑呢?”孟子听后默然不语,找不到回答的话。

后来人们把“罪不容于死”说成“罪不容诛” (诛:处死刑),表示处以死刑也抵不过所犯的罪恶,用来形容罪大恶极。

左右逢源

《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有个学生问他:“老师,请您讲讲,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自觉性,要自觉地去学,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有个学生听到这里又发问道:“老师,怎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拿来运用呢?”孟子说:“要把学到的知识拿来运用,就必须学得广,学得深,学得透,使用起来,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左右逢其源(意思是:学到家了,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说,学习要靠自觉,没有这种自觉性,学习是很难有成就的。”学生们听了,都点头称是,认为孟子讲得有道理。

后来人们把“左右逢其源”说成“左右逢源”,用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

坐山观虎斗

《史记·张仪列传》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的勇士卞庄子在旅馆里听人说有两只老虎正在吃人家的牛,他便拔出剑来,要去刺杀老虎。旅馆的伙计连忙劝阻说: “这两只老虎刚开始吃牛,等到它们吃得有味的时候,必然会互相争夺;争斗起来,必然有一场恶战;斗的结果,必然是大虎被小虎咬伤,小虎被大虎咬死。到了那时,你再去刺那只受伤的虎,就可以获得一举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卞庄子认为旅舍伙计的话讲得很有道理,就坐在一旁,观看虎斗。结果真的“大者伤,小者死。”这时卞庄子立即跑上去刺死了那只受伤之虎,毫不费力地一举得到了两只老虎。

后来人们把卞庄子坐在一旁观看虎斗的行为叫做“坐山观虎斗”,用来比喻坐在一旁看别人互相斗争,待到两败俱伤时从中渔利。成语故事目录

同类推荐
  •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本书从历史人物的较量中得出:博弈精神的核心,就是策略的选择;进退是人生的策略,攻守是人生的战局;历史对局中的博弈,扣人心弦又发人深醒。
  • 给加西亚的信

    给加西亚的信

    1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为了争取身藏在古巴热带丛林中的加西亚将军——一位反抗西班牙统治的一支军队的首领,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急需以闪电般的速度把一封绝密信件以最安全的方式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上。经过推荐,一名叫安德鲁·罗文的年轻中尉担当这一项关系国事的重任。他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去寻找一个连美国政府都不知道的隐居在丛林中不知在何处作战的加西亚将军,这是一次神秘之旅。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年轻人要懂得的做人心态

    年轻人要懂得的做人心态

    本书分析了七种心态给人带来的不同命运。如果拥有自信而又积极的心态,你的人生成功率就高,如果拥有消极而又贪婪的心态,那么你的人生就败多成少。
  • 博弈人脉圈:迅速拓展人脉的秘法

    博弈人脉圈:迅速拓展人脉的秘法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你没有人脉圈、雪中送碳比锦上添花更得人心、你不可不知的人际交往读心术、1分钟让陌生人成为朋友的10个锦囊妙计等。
热门推荐
  • 游戏高手在校园

    游戏高手在校园

    游戏竞技天王Deathwing在获得总冠军之后光荣退役,不是他不喜欢游戏了,而是他更想上大学,然而在大学中遇到了一个游戏类社团,他怦然心动的加入了,继续了他的游戏生涯。天王级的人物玩技术流网游,应该是很简单很简单的,但是作为游戏天王的他,并没有告诉周围的同学他的真实身份,当他以一位普通学生的身份来玩游戏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敬请关注小生全心打造的这款技术流虚拟网游~!!!
  • 火影之暴走

    火影之暴走

    看少年叶冥玉在火影世界中演绎精彩的人生,一步步成长
  • 弃神大陆

    弃神大陆

    这是一个未知的大陆,有着辉煌的过去,现在却以没落,林奇对着人们说到;‘神,是什么?神,只是信仰,而那些只知道追逐力量,却放弃了我们神,我们不需要。’
  • 被害妄想女子

    被害妄想女子

    本片小说主要是以悬疑为主题的第一人称中篇小说。讲述了一名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女子的故事。她患上了被害妄想症,将情敌妄想成了邪恶的杀人狂罪犯并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满足自己的妄想。但是她周围的所有人都对这种病症一无所知,导致了病情的恶化。面对男朋友的出轨,生活的压迫,各个事件的刺激以及内心的斗争,女主角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忍气吞声?还是做违法的事情,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成为小镇上的第一位血案罪犯?结局,又会怎样呢?
  • 路过青春,Goodbye

    路过青春,Goodbye

    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他爱我,我们之间有一条永远都跨越不了的河,仿佛上天如此安排就是为了嘲笑我们。
  • 无敌龙王分身

    无敌龙王分身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潜水游。睥睨天下的故事,从梁天遇到一条鲤鱼开始。【PS1:本书为风格轻松暧昧热血的王道分身流都市修真捉妖冒险类小说】( ̄^ ̄)ゞ【PS2:鉴于有人询问本书为何会出现在二次元分类,本书阅读方法请部分参考国漫《中国惊奇先生》】
  • 小狮很忙·十年荣光2

    小狮很忙·十年荣光2

    《花火》主编小狮的专栏合集。讲述小狮是如何从一个无忧少年成长为冷静睿智的业界领袖的励志故事。全书由五十多篇小短文构成,讲述了小狮与朋友、还有生命偶然造访的过客之间的一些小故事小温暖,细小的感动中收获不一样的正能量,让小狮从一个偏偏少年成长成为睿智精英的正能量故事。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发人深省,对青少年有一定的引导教育意义。
  • 穿越之许你一世长乐

    穿越之许你一世长乐

    大殿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他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吐出心口酝酿已久的话:“下诏退位,朕立你为后;或者,废夫,立朕为后。”然后。。。众臣默了。。。。齐齐朝龙案上首看去。。。。她嘴角微抽,这前者与后者有区别吗?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谁来告诉她,这只到底从那跑出来地啊啊。。。。。命运的束缚,情感的纠葛,血染江山,泪湿衣裳,脚下白骨成堆,回首初见,是劫是缘?是福是祸?也许,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且看一代尊皇与一朝凤君如何破爱成伤,化缘成劫,又如何扭转局势,破镜重圆。。。。。。。。
  • 赛尔号之灾厄王妃

    赛尔号之灾厄王妃

    她领着神的旨意到来,将光之一族屠杀;他不懂得喜欢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对自己而言很重要。作为神,她没有情感。但,从在被他献祭的那天起,她便知道了:她注定要在这个世界中留下一个羁绊,他的名字是——米瑞斯。但她却不知道,她选择留在这个星系,却改变了两个精灵的一生。
  • 虚空大帝

    虚空大帝

    徐叠借尸还魂,以一块残破石碑衍生九界,圈苍生,炼神魔,成就自我,气吞三千世界,踏出一条长生不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