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8200000017

第17章 谁主沉浮——成败得失决定于是否巧妙出牌(3)

原来袁谭听了谋士郭图的话。郭图说:“如今曹操的部队大兵压境,正想趁我们变动之机采取行动,如果公子挑起内乱,只会给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公子还会落得天下骂名,实在对不起祖宗先烈啊。”袁谭虽然想称王称霸,好歹也是个明白人,便请郭图出主意。郭图建议,外敌当前,公子可暂时与弟弟联合,等赶走曹操,再与袁尚争翼州也不迟。

曹操不了解内情,每天愁眉不展。曹操的谋臣郭嘉,告诉曹操,丞相大可不必着急,我们之所以进攻失利,是因为袁家几兄弟联合起来抵挡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相机行事,形势也许会有转机。曹操急忙问:“先生有什么高见呢?”郭嘉说:“袁家老大一定对弟弟继承王位心存不满,要不是大敌当前,两兄弟也许早已开战。我们何不退守一边,等两兄弟自相残杀,等双方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发动进攻,夺取翼州还不易如反掌。”曹操接受了建议,率领大军向南边撤退。

袁谭见曹军撤离,便着手讨伐袁尚。可他却打不过袁尚,输得惨重。他采用郭图的计谋,佯装降曹,请求曹操派兵攻打袁尚的老巢翼州。曹操听袁谭的来使讲明来意,陷入沉默。手下荀攸悄悄对他说:“袁氏占据四州的地盘,拥有数10万兵马,假如兄弟俩结成一心,共图大业,很难说成不了大业。然而当下兄弟反目为仇,自相争斗,袁谭不敌袁尚,向我们投降,正是我们出兵的大好机会,先除袁尚,再灭袁谭,北方转眼间就是主公的天下呐!”曹操微微一笑,便带着兵马,围攻翼州。

袁尚得知翼州告急,撤兵回援。袁谭立即倾全城之兵进行追杀,并策反了袁尚的两名大将吕旷和吕翔兄弟,一起去见曹操,以示诚意。曹操大喜,封吕氏俩兄弟为列侯。为稳住袁谭,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作老婆。袁谭成了曹操的女婿,仍然没忘自己的计谋,他请曹操加紧进攻翼州,曹操却以粮草不济为借口,放弃了对翼州的围攻,转而派兵进行后防建设,以便持久作战。曹操命袁谭继续驻守平原,自己退居黎阳。

袁尚星夜兼程赶回翼州,曹军已经撤退,自己白忙活了一场,而且损失了吕氏两员大将。他郁闷难平,越想越气,决定再度出击,彻底消灭袁谭,以解心头之恨。为防备曹操进攻,袁尚派审配留守翼州,安排武安长尹楷在毛城屯兵阻击,安排沮鹞在邯郸驻兵呼应。一切部署妥当,袁尚率领兵马直扑平原。

曹操得知袁尚的动向,对袁谭的呼救根本不予理会,而是派曹洪领兵直取翼州,自己带兵一举击溃了尹楷和沮鹞的部队,为夺取翼州扫清了道路。袁尚得报,率兵救援翼州,半路上被曹操截住,战败逃往中山。袁谭马上调兵前往中山追杀,袁尚在半路上听说翼州已失,无心再战,逃往幽州投靠袁熙。

袁谭收编了弟弟的残余兵马,准备从曹操手中夺回翼州。曹操自然不能容忍袁谭的虎口夺食之举,马上带领大军扑向平原。袁谭落荒而逃,曹操紧追不舍。袁谭再度派人向曹操请降,曹操怒气冲冲地说:“袁谭这小子,出尔反尔,怎么能让人相信呢?”双方在南皮附近交锋,袁谭屡战屡败,混战中被曹洪斩于马下。

曹操占领袁氏地盘后,继续向幽州、并州等地进军。袁尚和袁熙逃往辽西乌桓,曹军趁胜杀向辽西。途中风沙弥漫,自然条件恶劣,郭嘉水土不服,染上重病。曹操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郭嘉赶紧劝说:“兵贵神速,此刻正是歼灭残敌的最好时机,不如丢弃笨重物资,抄小路奔袭敌人。”曹操依计而行,果然消灭了乌桓,袁尚、袁熙逃命到辽东。

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希望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们不要动,辽东太守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屯兵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自己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二袁是曹操的死敌,收容他们将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不过公孙康转念一想,如果曹操进攻辽东,收留二袁倒可以共同抵御曹操,助自己一臂之力。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前线传来消息,曹军已经撤离辽西,回到许昌驻防,并无进攻辽东之意。公孙康放心了,看来收留二袁有害无益啊。于是召见二袁,宾主寒暄落座。时值寒冬,酷冷无比。袁尚见座榻上没有褥子,便向公孙康请求,可否在榻上垫一层褥暖和暖和。公孙康高声骂道:“你们两个人的脑袋,将行万里路,还用什么坐褥呢!”二袁大惊失色,左右埋伏的兵士一拥而上,乱刀斩死了两人。公孙康用木匣将二袁的头颅装好,派人送给曹操。

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5.把出错牌的次数降为最低

在利思害、在害思利。

——曹操

曹操是人不是神,他也出过错牌。官渡之战后,曹操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这些地区,这使得他成为当时社会的最具实力最有影响的人物。

曹操素怀雄心大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目标是天下统一。于是他的目光投向长江以南,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今甘肃)授马腾为卫尉予以拉拢,以避免南下作战时侧后受到威胁。一切就绪后,曹操紧擂战鼓,兴起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地区杀奔而来。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有两个,一是东吴孙权政权,他据有扬州六郡,另一个是荆州的刘表。当时刘备还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依附于刘表。刘表让他屯兵新野、樊城一带,为自己据守阻止曹军南下的门户。

公元208年7月,曹操挥师南下,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荆州。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占据了它,既能够控制今湖北、湖南地区,又可以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向西进军则可以夺取富饶的益州(今四川)。就在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候,刘表因病去世,他的二儿子刘琮继承他的地位,可他是个胆小怕事之人,听说曹操率兵打来,没有作任何抵抗,就将荆州双手拱出。

刘备在樊城获悉刘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忙率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却,并命令关羽率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江陵为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操自然不甘心让它落入刘备之手,于是便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行150公里,追赶行动迟缓的刘备军队,在当阳(今湖北当阳)的长坂坡击败刘备,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刘备仅仅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突围,在与关羽、刘琦等部会合后,退守龟缩于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一线。

接下来曹操由于开局顺利,而太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他以为可以乘胜顺流东下,占领整个长江以东的地区,一举消灭孙权势力。尽管谋士贾诩建议他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强大优势迫降孙权,可是曹操已经听不进去。

在面对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担心覆灭,终于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他说:“刘备最近虽兵败长坂坡,但是尚拥有水陆2万余众的实力。曹操虽然兵多势众,但经长途跋涉,连续作战,非常疲惫。何况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又是新占之地,人心不服。在这种形势下,只要孙、刘双方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击破曹军,造就三分天下的局面。”诸葛亮做通了孙权的工作,于是孙刘同盟形成。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接着继续挺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与曹军打了一个遭遇战。曹军受挫,退回江北,屯军乌林(今湖北嘉鱼西),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当时曹军中疾病流行,长江的风浪把将士们颠簸得口吐黄水,非常痛苦。他们只好把战船用铁环“首尾相接”起来。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宜持久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不灵活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火攻,奇袭曹军战船。周瑜采纳了这一建议,制定了“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失败后的曹操意识到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平定南方,不如把精力用在平定关中地区。这时候天下形势经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曹操回到邺城后,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复元气,发展生产,并越发感到人才的重要,建安十五年,发布了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的《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忧,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刘醒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使曹操招揽了很多人才,“鸟择良木而栖,人择明君而事”,北方的局面才稳定下来。然而这时,关中却传来了马超、韩遂起兵造反的消息。

马超、韩遂等人为什么会造反呢?原来,曹操为消灭盘踞在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的势力,曾派钟繇、夏侯渊等率军经过关中,引起了马超、韩遂等怀疑,担心这样的命运不久以后也会落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索性先下手为强,派兵占据潼关,与曹操为敌。关中位于中原的背后,如果关中不平定,则曹操统治的中心地带将永无宁日。于是他决定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马超、韩遂。

马超把大部分军队都驻扎在潼关,以为这样就可以扼制住曹军前进的要道。曹操对大将徐晃说:“你悄悄北上,绕开潼关,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建立营垒。”徐晃领命而去。马超的大军由于受曹操大军的正面压力,无法分兵击退徐晃的过河之军。曹操见徐晃得手,迅速率大军北上,随后过河,顺利进入了关中平原,与马超军队夹渭水对峙。

在关中平原上,西凉的骑兵和长矛十分厉害,曹操只能依靠堡垒和栅栏步步为营以求前进。曹军一次次强渡渭水,都因为关中沙土松散,过河后不能马上筑成营垒,而被马超的骑兵赶回北岸。这时已到晚秋,寒流突然来了,曹操抓住机会,派兵偷渡过河,用水浇土,一夜之间筑起了坚固的冰垒,马超徒呼奈何。曹军终于在渭河南岸扎下了根。

曹操渡过渭水后,仍然保持坚守不出的姿态,任凭马超挑战,不予理睬。马超本来打算率部撤往西凉的,见曹操总是处于守势,以为曹军怯战,所以不但没有撤军,反而把各地的部队又陆续调来很多。曹操听了以后不禁大喜,他想,这次如果让他们逃回去,以后就难以收拾了;不如让他们都集中起来,这样一次解决,以后就省事许多。于是他一面暗中行反间计,劝说韩遂不要帮助马超,一面约马超决战。等到决战的那一天,曹军和马超的军队混战在一起,双方不分胜负,而韩遂却没有尽力帮助马超。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下令派精锐的骑兵对马超的两翼进行夹击,将其一举击溃。马超、韩遂不得不逃回凉州。曹操进军攻克长安西北的屏障安定郡,整个关中地区遂告平定。

三、把握时局励精图治的秦王李世民

1.在虚虚实实中出牌

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

——李世民

李世民的事业起点很高,因为老爸李渊为他创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他是家里的二儿子,不是既定的继承人,也就是说,他如果不干得比他人更好,是不会有多大前途的,甚至连秦王的位子也坐不稳。

不是太子,比太子的功勋大,这是李家老二的心愿,他做到了,苦活揽着干,恶战他去打。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战,以弱敌强,屡建奇功,千古罕有。1920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说,李世民是草莽英雄,“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晚年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一再流露出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

李世民作战,能够活用兵法,善出奇兵。“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孙子兵法》)后来他自己总结道:“我从年轻时就筹划天下大事,颇懂得用兵的关键,每次观察敌人的战阵,就可以得知对方力量的强处和弱处。我常用我方的弱兵,去对付对方的强兵,用我方的强兵去对付对方的弱兵。对方在战胜了我方的弱兵之后,往往追逐我军不到几百步就止兵不前,因此我方的弱兵并未全国崩溃;而我方的强兵在战胜了对方的弱兵之后,必定要冲到对方战阵的背后,然后转过身来攻打对方,敌人没有不因此而全国崩溃的。”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薛举在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称帝。李世民率众讨之,无功而返。不久薛举死,其子薛仁杲嗣位,李世民再次兴师讨伐,与薛仁杲在折庶城(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北)对峙六十余日,敌众十余万人,兵锋甚锐,数来挑战,李世民按兵不动以挫敌锐气。至敌粮尽、两将来降,李世民才说:“彼气衰矣,吾当取之。”命庞玉先在浅水原(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北)南攻击敌人,敌将宗罗侯全军出战,庞玉先战败未溃之际,李世民出其不意,亲率大军从浅水原北奄出,大败薛军,薛仁杲投降。

李世民很欣赏李靖的才能,常与他一起探讨兵法。李靖在军事理论上颇有造诣。他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在战争善于出谋划策。武德四年八月,李世民出征江陵,时值秋初,暴雨不断,长江进入秋汛季节。萧铣判断:江水泛涨,三峡奇险,战船难以行驶,唐军不会东下。因此,他分派部队参加秋粮收割,只留了几千人防守城池。准备出征的唐军将领,看到长江水势汹涌,行船十分危险,也向李靖建议等秋汛过后再进军。李靖向将领们分析说:“我军集结不久,萧铣尚不了解详情。目前江水泛涨对我进军虽然不利,但敌军也会因此而放松戒备。如果我军出其不意,突然兵临江陵城下,就可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兵贵神速,这个战机我们不应错过。”李世民点头称是,派李靖亲率5000精兵迅速进军,直抵江陵城外。这场战役,以唐军胜利而结束。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图说世界名人: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介绍了,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对神秘繁华的大唐盛世充满谜团,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无疑是最为隆重的一笔。他幼年熟读兵法,少年投身行伍;隋末群雄逐鹿,他与父兄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玄武门之变”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从此君临天下。他一生心系万民,勤奋工作。他的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勤俭治国的作风更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让我们带着景仰去了解这位神秘的千古大帝,了解隋末唐初风云变幻。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蛮荒碑记

    蛮荒碑记

    仙道执令者小西方天尊佛道执令者三十六万诃娜耶佛魔道执令者吞天人道执令者人皇鬼道执令者滑头鬼阿修罗道执令者夜叉王。六道轮回,千年之末,天道下执令者不死道人召集六道至尊相聚于世界之墙上。天道不公,定下人间与修罗界诸多灾难,人皇愤然出手,与不死道人大战七天七夜,夜叉王以一敌四,枪挑了鬼道至尊滑头鬼。七位至尊的大战,打碎了世纪之墙,世纪大坝决堤,浩瀚汹涌的恒河水灌入了人间。最终,夜叉王战死,阿修罗道沦为畜生道,人皇望着满目疮痍的人间,哀鸿遍野,饿殍浮尸,悔恨不能自己,颓然消失于世间。自此,文明纪元终结,人类迎来了充斥着洪水与猛兽的后蛮荒时代
  • 时光,请你慢一点

    时光,请你慢一点

    十八岁,最适合恋爱的年纪。在这个所有人都在享受着青春的年纪,林零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他一人。
  • 狂傲少夫人

    狂傲少夫人

    新婚两月后,她用手枪对准丈夫的太阳穴,气急败坏地说:“你让开,不然我从你的尸体上踩过去,也要离开这个家。”从公公房中出来,她看着婆婆跪在凛冽的北风中,不屑地对上前求情的丈夫说:“让她跪,我现在还不想让她起来。”小女子如何狂傲对待丈夫婆婆,这其中有怎样的隐情?!
  • 女人这样说话最动人

    女人这样说话最动人

    本书从发挥柔性优势、一说就服、惠人悦己、纵横职场、广交朋友、从容社交、说话技巧及禁忌等方面着手,解析了会说话女人的魅力根源,帮助女性朋友有效提升说话能力。
  • 不灭念永恒

    不灭念永恒

    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一念即存,不灭永恒!
  • 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李中莹家庭大学系列03)

    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李中莹家庭大学系列03)

    这本书收集了很多孩子的故事,这些孩子或天真、幼稚,或焦躁、疯狂,或敏感、神经质,但从这些孩子的身上,你一定会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你将更加了解你的孩子,懂得以后该如何正确地爱你的孩子。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撩妹,套路和老司机

    撩妹,套路和老司机

    没有撩不到的妹,只有烂俗的套路。跟着老司机,来一趟轻松爆笑的撩妹之旅,在愉悦中学习老司机的套路,预祝大家都能撩到自己的妹!
  • 魔法学院录II:时光之冕

    魔法学院录II:时光之冕

    『暹罗猫·Club』『魔法学院录·第二季』「我愿承受千年的历练与折磨,去换你爱我的有生之年」记忆回溯,世界开始逆转。时光的暗影,落下盛世的悲欢离合。他们曾懵懂,殊不知故事的初始早已拟定下了命运的结局,黑暗中的真相终将被沉默取代。消逝的过去,洗尽了尘沙。错综复杂的情感躲不过偏执,逃不过遗憾。当责任与谎言化作凄厉的梦魇,在夜蔓延悲伤的印记。当爱与抉择向着无际的黑暗潜行,禁锢了期望。怅然的世界被唤醒,湮灭的信仰被复苏。然而,我们却彼此遗忘,曾甜美纯净的笑靥。
  • 我有一只萌龙灵

    我有一只萌龙灵

    一个巴尔小镇长大的少年,年幼时父亲为了身患重病的妹妹离开了小镇。十年,少年已长,父亲、妹妹依旧是音信全无。默默的生活,只因一场相遇而改变……妩媚的妖精会长;清甜可人的白雪;清冷高傲的绯红……还有最萌的龙灵,鸣鸣!这是一个“妖精”崛起的历程,一段时空迷雾中进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