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8200000034

第34章 只钓王与侯——赚得无冕之王的声名(1)

人走到哪一步才算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念和看法,“知足而乐”是一种活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也是一种活法。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做到“智能谋,力能任”。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欲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没有人可以无欲无求,所以,我们需要用智慧来把握自己。由于心态、能力、环境的原因,决定了人不会在什么位置都可以独领风骚。“做了宰相,望王侯”,可当了王侯却断头,实在是愚者的悲哀。当不了老板,而成为老板身边不可多得的人物,也是一种荣耀。

有些人总是暗示并鼓励自己盲目地与他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挫折、失败;而且,处处竞争,会使自己终日生活在紧张状态之中,不得安宁。

一、选对老板做对事的姜子牙

1.耐心选择有智慧的领导

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姜子牙

现在人们喊顺口了,都称吕尚为姜子牙。姜子牙一生坎坷,穷得连老婆都讨不到,又无稳定职业,只得上山修道,几十年后下山,由朋友介绍在商都朝歌谋了一份差事,70多岁才娶了一个老处女。那女人不久就因无法与倔强的老姜过下去而离开了他。他只得又一个人生活,出门光棍一条,进门独身一人。但姜子牙一颗红心不老,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抱负,冷观天下时局,知道商朝的气数将尽。

姜子牙看好周文王,知道文王是个爱才之君,经常亲自率人四处寻访民间高人。他深信自己就是周文王所需要的高人,于是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候周文王的到来。

这一天,老姜又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渭水旁钓鱼。这时,他听到一阵山歌由远而近,回头一看,一个樵夫已把一担柴放在他背后。这樵夫名叫武吉,家中只有老母,靠打柴生活。姜子牙没理他,只盯着水面看。武吉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发现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钩子,并没有鱼饵,而且放在离水面三尺高的地方。子牙说:“笑什么?我在这里名虽垂钓,意不在鱼,而在圣君。愿者上钩!”

武吉见姜子牙口出大言,摇了摇头,不相信眼前这老头有什么大本事。姜子牙看出武吉的想法,对他说:“你脸色不好,今天进城卖柴肯定要打死一个人。”

这老头胡说!武吉很不高兴地走了。可是他挑着柴进城门时,由于人流拥挤,不知怎么柴滑落扁担,扁担飞起,打倒了一个人,他慌乱地上前扶人,这人竟没有了呼吸。正在这时,周文王从这里经过,命士兵捉住武吉,要他抵命。武吉跪下哀求:“我罪该抵命,可家里只有老母一人,请让我回去料理好后,再来投案。”文王料他跑不了,便答应了。

武吉回来,想起早上遇到的那老头,不由得愣住了,哪道他是高人不成?于是跑到渭水边求姜子牙想一个办法,救救他。姜子牙觉得这后生很可怜,便答应了他。

据说文是中国占卦第一人,八八六十四卦就是他推演出来的。文王见武吉没有来投案,掐指一算,认为武吉落水身亡了。事隔不久,文王率一群人在渭水之畔围猎,恰巧遇到武吉。文王又羞又怒,下令将武吉拿下。武吉跪地求饶,并以实情相告。文王听说竟有此神人,又惊又喜。他想,要是得了这个人之助,那么讨伐纣王的事业会多一份胜数。于是,文王立即释放了武吉,要他带路去找姜子牙。

接下来自然是两个老头相见了,姜子牙纵论天下大势,口若悬河,有洞烛之见。对于治国的要领,他提出“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也就是说,立国从政务必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以期富国强兵。

文王姬昌先生越听越高兴,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久矣!”随后,姬昌亲把吕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国师,让他掌管全国的政治、军事,作为辅弼重臣。

2.翦掉强手的羽翼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姜子牙

姜子牙找到自己的领导后,完全可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了。文王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攻打商朝,姜了牙回答说:“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在《中庸》中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任何事情,如果有了预测,先做好了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预测事物的发展对于谋略者来说显得何其重要,只有预测了才能早作准备,没有预测好也就无从作好准备,预测是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谋略者,需要具备预测能力,高明的谋略者必须具有高明的预测艺术,他将比一般人看得更远些,认识得更深一些。

预测是为了更好地谋略,并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把行动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姜了牙不仅预测到商朝将亡,而且辅助周王朝为伐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封地,子孙承袭,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姜尚还向文王打了个强有力的比喻,他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意思是要文王在伐商前装出无所作为的样子,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有攻伐的意图。

过了一段时间,姜子牙发现文王蠢蠢欲动的样子,他意识到文王急于要伐纣,他明白商朝尽管腐败透顶,但军事力量还是强大的,所以伐纣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为了提高周国军队的战斗力,他建议文王去攻打依附于商朝的一个小国密国。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姜子牙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灭了密国后,姜子牙协助周文王展开了“翦商羽翼”的军事行动,西征犬戎,取得巨大胜利,又渡河东进,攻取了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不久,周兵讨伐商王经常前去田猎的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军事触角伸入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对其都城朝歌造成进逼态势。只因周兵尚不足同商朝作战略决战,于是改变策略,进攻商朝西部的重要同姓诸侯、拥有较强兵众的崇侯虎,灭掉了崇国(今河南嵩县北)。崇国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军事上步步进取的同时,周人在沣水西岸营建起都城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把政治重心东移,意在同殷商争雄天下。至此,周国背靠较为稳定的西部后方,其势力东达江、淮之间,南及江、汉流域,西南入于巴、蜀,成为足与殷商对峙而立的奴隶制强国。

在周文王的“翦商”事业中,姜子牙的计谋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这一时期形势的发展及姜子牙的功绩,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3.密谋之后的“阳攻”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姜子牙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把老头子的权力棒接下来,他同样佩服姜子牙,信任姜子牙,拜姜子牙为国师,尊称为师尚父。姜子牙继续为新任领导出谋划策,做好“第二把手”的辅佐工作。

一天,周武王请姜子牙喝酒,说:“我欲轻罚而重威,少行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能教化民众,何道可行?”

姜子牙答道:“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千人得者,令之;禁二人而万有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而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

武王心领神会,从此对刑赏之事非常谨慎,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更加清明。

就在周励精图治之时,商朝政府更加腐败,社会动荡,反叛殷商的诸侯国越来越多,真是到了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地步。在这种形势下,姜子牙建议周武王“观兵于孟津”。周军在姜子牙的统帅下,驾驶舟楫,沿黄河浩浩荡荡开到孟津。他严申军法,号令将士:“故意拖延迟到的斩死!”周军开到孟津,又有800诸侯不期而会,听从周武王节制。周武王在孟津举行了誓师仪式,发表了声讨商纣王的檄文。

孟津之会,诸侯王都说:“商纣可伐!”武王、姜子牙却认为,当时商朝统治区虽成土崩之势,但内部尚无瓦解之兆,时机仍未完全成熟。于是,周军断然班师而回。其他诸侯王也率军纷纷各回其国,等待号令。

这次行动是灭商前的一次政治、军事预演,也是对天下人心走向的一次实测,说明有更多诸侯憎恨商纣,愿意听命于周武王。

武王十一年(约公元前1062年),商朝统治集团的核心发生了激烈冲突和分裂,大贵族王子比干被杀,箕子被囚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怀抱礼乐重器投奔周。国人见商纣王不可救药,均侧目而视,缄口不言。商朝面临土崩瓦解的绝境。

这一年,又逢天灾,老百姓遭遇饥荒,民众争着要外出作战,掠取敌国粮食物资,以渡灾年。眼见灭商时机成熟,周武王赶忙询问军师姜子牙:“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是否可伐?”姜子牙已知兼得天时、地利、人和,毅然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武王点了点头,决意兴兵伐纣。

姜子牙是伐纣的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3000员、甲士45000人,出兵东进。周军行至中途,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而下,风拔起大树,吹倒房屋,折断旗帐。许多将士感到不安,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姜子牙知道大家有退兵之意,于是他便把眼前的肃杀之征巧妙地解释为老天对殷商的愤怒,这种心理暗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家的恐惧之色一扫而尽。

周军东进途中,各地诸侯纷纷前来会师,诸如庸(今湖北竹山)、蜀(今川西、陕南)、羌(散居甘肃等地)、微(今陕西眉县)、彭(今湖北房县)、濮(今川东、鄂西)等族的部众,也都加入战列。周军前歌后舞,士气高昂。十二月,从孟津渡过黄河,直扑商朝朝歌。

正月甲子日清晨,周军与诸侯兵抵达商郊牧野(今河南汲县),仅距朝歌70里。在这里,武王召开了誓师大会,历数纣王听信妇言、不祭祖宗、不任亲族、招集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隶等罪行。在场的诸侯王大声叫喊,意在同仇敌忾,不消灭商纣不能解恨。

会后,周及各路诸侯陈兵于牧野,吸引商军出都决战。此时,商纣王已把国家的重要兵力用在征伐东南方的少数民族,突然听说周武王联合诸侯打过来,吓得惊惶失措,只得临时组织17万奴隶和战俘仓促应战。

讨伐军由姜子牙作前锋,他亲率虎贲和兵车冲击商军。商军虽然人多,却没有斗志,不少人阵前倒戈相向,引导周军杀向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惶然、茫然,害怕当了俘虏后受酷刑,便登上鹿台,用衣服蒙住自己,点燃衣服,自焚而死。在中国历史上存在500余年的奴隶制国家,至此灭亡。

4.发挥治国之士的聪明才智

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

——姜子牙

姜子牙一生多谋善断,长于用兵,工于奇计,因此,周代及后世的兵家和谋略家,都尊他为祖师。战国时,有人托名姜子牙辑成《六韬》(分为文、武、龙、虎、豹、犬六韬,亦即用兵的六种谋略)一部兵书,共计六十篇,二万余言。

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对姜子牙的谋略思想予以肯定:“……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下令长安、洛阳和诸州为姜子牙立庙,以张良等“十哲”(中国历史上十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配享。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

姜子牙的聪明之处,还在于他知道军事上的胜利不等于政治上的胜利,于是他在帮周武王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立即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使殷商臣民心悦诚服地归顺周王。商纣王死后的第二天,姜子牙就将伐纣义举上告天神。然后,把鹿台中积藏的钱财散发给老百姓,把钜桥囤积的粮食用来赈济民众。“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巷门),”以此取悦殷商贵族。斩纣王宠妃妲己,放归后宫妇女,以顺民心。

老百姓拥护谁,完全是看哪个统治者爱民,当看到新政府领导的亲民行动后,老百姓欣喜地赞颂说:“周王对于仁人,死者尚能封树其墓,何况对于生者!周王对于贤人,逃者尚能表彰其闾,何况对于存者!周王对于财物,早先积聚起来的还要散发下去,岂能重行征敛!周王对于女色,已入宫的都要归送于父母,岂能再事搜选!”

伐纣胜利后,姜子牙因功劳卓著,武王封给他宽广的土地,让他建立齐国。齐国的疆域东抵海滨,西及黄河,南达穆陵(今山东沂水县北),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县北)。姜子牙根据齐国土地辽阔、物产丰盈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水平相对先进和异族势力较为雄厚的经济、政治条件,及时确立了治齐的重大策略原则:“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

姜子牙具有惊人胆略和远见卓识,他在创业上,不拘形式、务求实际、得时勿怠,并且“修道术,尊贤智,尚有功”。就像当年文王礼贤下士,到处物色人才一样,他爱惜人才,不顾对方的身份地位,大胆使用,结果只用了5个月时间,便向周公述职,汇报自己治国的经验。他在齐国保留东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发展农工商各业。经营几年后,远近许多人纷纷移居过来,愿做齐国的臣民。有了人才和人力资源两大优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创造出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泱泱乎大国之风”的美名传扬天下。

姜子牙为齐国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在较长时期内,齐国实力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强于其他诸侯国家和地区。这一成果功在千秋,例如春秋中期,周王室衰微之时,齐国却最先崛起,成为纵横中原、左右天下局势的“五霸”之首。直至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齐国依然跻身“七雄”行列。后世齐人说:“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太公”是指姜子牙,“建国本”是对姜牙子功绩的歌颂。

二、不求闻达而名驰四方的诸葛亮

1.不入大圈子入小圈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诸葛亮意识里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只是怕入错了圈子。当时圈子很多,有势力很大的袁绍圈子,有正在壮大的曹操圈子,有镇守淮南的袁术圈子,有兴起江南的孙权圈子,还有刘表、吕布等众多圈子。一个圈子一种命运,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诸葛亮不敢学那此汲汲于功名的谋士主动地去入圈子。他在等待,虽隐居深山,仍密切注视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各派军事力量的变化,考虑着治理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交往,谈古论今,品评人物,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如果是“真隐士”何心谈这些,不如谈谈如何养生,所以诸葛亮是“形隐而心不隐”的。其实诸葛亮在入刘备的政治圈子之前,他就具备政治的眼光,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难怪人们尊称他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同类推荐
  •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帝王是历代牛人中的牛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每一位帝王的身上都笼罩着传奇色彩。帝王头上闪耀着让人仰慕的历史光环,同样也有着被人津津乐道的另一面。本书作者用全新的视角、理性的思维、翔实的史料和过硬的考证,寻根究底,探幽发微,从容揭开帝王们的神秘面纱,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帝王鲜为人知的另一副面孔。
  • 谍海幽灵

    谍海幽灵

    本书内容包括卧底东京的“红谍”、德英两国间谍战、无声战场的较量、双面巨谍的蜕变、转败为胜的密码本、格鲁乌王牌特工、夏威夷窃取“珍珠”等。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祁连山遗事

    祁连山遗事

    《祁连山遗事》是一部人物传记,讲诉一个在祁连山长大的任文锦医生磕磕碰碰的故事,年老中旬与蒲珠结为连理。
  • 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

    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

    《图说世界名人: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介绍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热门推荐
  • 追空

    追空

    人类没有完全统一之前,一切前端科学的进步,都是危险的。21世纪,物理学的多个领域,都处在理论与实践的临界点,核能作为世界天平的唯一性,随时可能被突破。国家、家庭、金钱,不管我们怎么定义和理解它们,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取舍。昨天,我们应该感谢很多人,但今天,我们应该感谢躲在深山密林和海底深渊中那些‘孤独的战士’,他们支撑着我们伟大的民族,支撑着我们伟大民族的尊严。找一份世界地图,打开看看,看看战争,离我们有多远?本书以虚构的情节,来幻想和推理,作者心目中的明天,希望大家喜欢。
  • 年季轻青

    年季轻青

    没有遇见她,从前十几年变成虚度。遇到她,却是不懂得珍惜的年纪。失去后,能够懂得还不晚吧。左良说:我想回到,和你初遇的那个夏天。
  • 森罗:众生道

    森罗:众生道

    每3000年一个轮回,每一个轮回的扭转就注定要起一番波澜,从而回归天道。然而这一次,众生道的陨落,伴随尸道的消失,天下,又将陷入一场万劫不复的轮回.........
  • 少林英侠

    少林英侠

    妖狐历经5000年修炼,变化为人,藏在人群之中,少林仙僧与少林酒僧看出了它的原型,并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后来,有赵静、刘悔、张朝峰三人在少林寺学艺,妖狐绑架其师,三人为救出师傅,展开了一段传奇......’
  • 我是90后后妈

    我是90后后妈

    从痴情于富家帅公子的萌妹子到霸道总裁的妻子,她经历了感情的跌宕起伏,以为这就是结局,没想到才刚刚开始,面对调皮捣蛋,从中作梗的儿子,又会上演怎样的爆笑故事呢?后妈难当???
  • 灵珑传奇

    灵珑传奇

    在很久以前,灵珑王统治世间,天下万物生灵都能和平共处,直到元魔神出现。元魔神乃是星界和人族之后,有上天入地、操控万物生灵之能,却又生性跋扈恣睢,它培植出了邪恶的亡灵,并发动亡灵作乱。灵珑王结合正义力量消灭了亡灵,并打败了元魔神。但是灵珑王也死了,他的躯体化作了十八颗珠子。传说千年之后,元魔神会再度复活,而只要将这十八颗珠子聚齐,灵珑王也将重现。
  • 少爷溺爱:宝贝被缠身

    少爷溺爱:宝贝被缠身

    什么?这货就是硕南学院四校草的初恋?不信!吃货一个!还是一个大学痴!他们四个怎么会喜欢她?!呆萌少女苏恬尽然被玄以泽、鹿铭、慕言给缠身?朱世轩你给我滚出来!最后答案揭晓!谁才是主角?!
  • 品行不良

    品行不良

    一所异能高校卧虎藏龙,主角面临毕业却因为品行不良被开除,祸不单行还查出患了不治绝症,机缘巧合进入少林寺修行,练就绝世神功脱胎换骨,杀回学校复读横行霸道却惊讶的发现这里远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 吾乃黄花大龟女

    吾乃黄花大龟女

    堂堂一代大神,整日无所事事沉迷女色,这事玉帝知道吗?仙界有一二郎神,文武双全,为人温文尔雅,俊美无双,堪称完美。谁人会知大神也有大神癖!他不降妖除魔只钟情于调戏她,边掉节操边秀下限还带色诱的,如此,她还能把持住自己吗?当然……不能!鼻血狂喷,她终把持不住自己脱衣化身为禽兽,准备对他做禽兽不如的事……谁料,一个翻身……“大神,说好让我做攻的!不行,我要穿衣!”“对我做了这等羞耻的事情还想死不负责?”“我还是黄花大龟女呢!”“可我的清白全无!今后,让我如何娶妻生子,除非……你把你自己赔给我!”蝶小倩,你摊上大事了!
  • 龙凰涅盘

    龙凰涅盘

    由一个大国分化的三个国家。他是其中之一的国家里最后一任皇子。在他出生前,他的国家便遭到了灭亡。他从小生活在一户和自己原属于一国的人家里。因为是没落国家的后代,所以家境并不好。而他也从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本想安然长大,然后找个好工作养自己的父母,过着平淡的生活。但因为养父母的双双被杀害。他不得以踏上了变强复仇之路。在变强的过程中,他会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份呢?知道了以后又该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