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8200000037

第37章 只钓王与侯——赚得无冕之王的声名(4)

曾国藩带领湘军同太平军先后作战十余年,他在军事上经常强调要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还经常告诫他手下将领,如李元度、左宗棠,及他弟弟曾国荃等人:治军必须脚踏实地,注意小事,才可每日成功。在曾国藩家书中曾看到这样一件事:曾国藩发现对军队奖罚分明,能够鼓舞军队士气,于是特别要求他弟弟关注制作赏赐将领们的物件、兵器等事情,可见曾国藩在治军上事事关心,明察秋毫,这点上就连他的幕僚们也对他佩服有加。

3.利用靠山办事

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臣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

——曾国藩

多年的官场生涯,使曾国藩深深懂得,当今为官,没有皇上的信任、满蒙亲贵的支持,要办大事是不可能的。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前,他想这性质不同,团练如果不能打仗,必然会成为一支实际上的军队。满人对握有军权的汉人,一向猜忌甚深。这支军队将会招致多少嫌猜!弄不好,非徒无功,还有不测之祸。

曾同藩与恭王、肃顺都有过多次接触。恭王才思敏捷,器识闳达,是皇族中最有头脑的人物。肃顺是郑亲王乌兰泰尔的第六子,明练刚决,敢作敢为,不但是满族中数一数二的拔尖角色,也是合朝文武中少有人比得上的干才。上半年在京城时,曾国藩就知道皇上将会重用肃顺,依靠他来整饬朝纲,力矫弊端。肃顺的入阁拜相,只是明后两年的事了。有恭王、肃顺的信任,有皇上爽快地接受,还怕朝中无奥援吗?

自唐鉴密荐皇上使用曾国藩后,皇上一直在考虑起用曾国藩,但未最后拿定主意。为此事,皇上分别召见恭王奕訢和内阁学士肃顺。二人都竭力主张起用汉人来平太平军。恭王说曾国藩是先帝破格超擢的年轻有为人才,是林则徐、陶澍一类的人物,要皇上予以重用。肃顺更明确提出,当前两湖动乱,请饬曾国藩在原籍主办团练,效嘉庆爷平川楚白莲教的成法,给曾国藩方便行事的权力。如此,则洪杨可早日翦灭,国家可早得平安。皇上欣然接受,并夸恭王、肃顺见识卓越,老成谋国。

拿捏十成把握后,曾国藩便向朝廷呈上一道奏折,要在省城建大团,自然并不是仅仅为了防卫省城,镇压匪乱。他的主要意图在于建立一支新军。他的想法是:先招募少数人,加以严格训练,使之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然后以这批人为骨干,再招募十倍二十倍的人,立即就可成为一支劲旅。到时拉出省外,与太平军较量。满人对汉人向来防范甚严,兵权由朝廷牢牢控制,从不放心让汉人多带兵,更不允许有人像明代戚继光那样建“戚家军”。

或许是曾国藩的奏折写得含糊,或许是由于时局危急,咸丰帝知绿营不足依靠,希望有一支新的军事力量出现,也或许有恭王、肃顺和唐鉴的竭力担保,使得咸丰帝特别相信曾国藩,居然很快便亲自批复:“悉心办理,以资防剿。”

4.挫折即是转折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曾国藩

中国历史上纯粹的文人率兵打仗而功勋卓著的不多见,曾国藩是其中一位,或许正是这一点,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引人注目。人们这样评价他:“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韩、欧,实为近百年来难得的圣贤。”毛泽东也十分推崇曾国藩,他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血诚”,即内心真正之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统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曾国藩把它贯穿在统军思想中,整个团队上下精诚团结协力同心,把强盛于湘军的太平军镇压了下去。

不难发现曾国藩的部将多对他忠心耿耿,他们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这何尝不是“血诚”精神深入人心,发挥积极效果。相对来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斗角,天京内讧,自相残杀,连多次打败曾国藩的将领石达开都脱离太平军,孤军西行。太平军后期,上将韦俊等多人相继投敌,接着又发生了八王叛杀谭绍光的事件,整个太平天国的事业耗损殆尽。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正考官,风尘仆仆赶往江西。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一行人抵达小池驿(今安徽太湖县),忽然家人来报,说母亲江氏去世了。曾国藩泪水立即落下,他已离开家14年了,本来打算办完江西的差事就回家看望老母,想不到与老母已成永别。他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写道:“一闻此信,无地自容……一出家辄14年,吾母音容不可再见,痛极痛极!不孝之罪,岂有稍减之处。”

曾国藩脱下官服,披麻带孝,经黄梅渡江,然后逆流西行,于八月二十三日方才到家。这时,太平军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乘胜进入湖南,长沙危在旦夕。三个月后,曾国藩暂时把母亲安厝在居室后山,接到咸丰帝的寄谕,令他帮办本省团练。这年底,曾国藩正式开始筹办湘军。

曾国藩的戎马生涯充满了坎坷。出山后,他即与湖南官员发生摩擦。咸丰四年,曾国藩率水陆两军两万人马,一路杀向岳州,竟遭惨败。接下来的靖港之战,又掉入了太平军的圈套。自衡州出师以来,与洪秀全打的两仗,都以惨败告终,还不知湘潭那边战局如何,长毛如此诡计多端,怕多半也会失败。辛辛苦苦训练了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的湘勇,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曾国藩灰心至极,他选择了投水自杀,幸被属下及时发现,救了起来。

后来,湘军攻克城陵矶,平定湖北,使曾国藩稍感风光。可是九江之役中,湘军又一次战败,曾国藩于绝望中再一次选择自杀,又幸被彭玉麟救起。之后,曾国藩率军与太平军在江西苦苦周旋,在咸丰五、六两年,没有取得任何可以炫耀的战功,相反,他在官场的明争暗斗中与江西官员结怨极深。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接到父亡的消息,不待朝廷恩准,就急急回乡丁忧去了。咸丰八年五月,曾国藩被重新启用,带着对朝廷的感恩戴德之情重返战场,等待他的却是几乎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在三河镇,他的6000湘军阵亡,弟弟曾国华也死于疆场。咸丰九年,曾国藩奉命入浙作战,他与属下商议,当务之急,仍应留在安徽,夺取安庆,进而进攻天京,才是最佳选择。他计划分四路进攻安庆。四路大将进击,看起来很厉害,但对于此时的曾国藩来说,可谓满腹苦衷。他手下不足万人,连续的失败使他小心翼翼,不敢轻易行动,加上身上癣病发作,整个身心痛苦不堪。

咸丰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曾国藩移师宿松(今安徽宿松),他在给弟弟沅甫的信中,忧心忡忡地写道:“不知兵力果足以庇之否?”腊月十五,多隆阿突出奇招,命鲍超放弃围攻太湖县城,转而驻扎离太湖县城40里的小池驿。曾国藩听到鲍超驻军的消息,心头有着许多不祥之兆。此时,陈玉成的太平军离小池驿很近,倘若乘鲍超立足未稳,迅速攻打,必然凶多吉少,而太湖城下,只有唐义渠一军,不过3000人,如果太湖县城的太平军出而迎敌,受两军夹击,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所以此项战略,遭到曾国藩的极力反对,他一急,“癣疾大发,为十多年所仅见”。

鲍超军草草立好营房,陈玉成大军旋即大股围捕,日日攻击不息,遭到鲍军殊死抵抗。战事拖到除夕夜,多隆阿一支援军成功进入鲍营。从咸丰十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两军会战进入白热化,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随后几日,战局发生了变化,胡林翼的大量援军从英山方向挺进太湖,使陈玉成腹背受敌,无心再战,恰逢洪秀全令他回援天京,他便收兵离去民。这时湘军一股作气,收复了太湖、潜山。曾国藩接到战报,喜出望外,癣疾也好了一大半。

咸丰十年三月初,湘军攻到安庆城外。四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两江总督何桂清败逃,被朝廷法办。朝廷再三考虑,下旨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湘军从此成为对付太平军的主力。几次失败,曾国藩都迎来了事业的转机,所以,人生沉浮,主观意志至关重要。

5.深谋远虑,隐忍中挺住

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

——曾国藩

有人做过这样的设想,假如曾国藩向清朝倒戈,那么清朝将会提前退出历史舞台。当时的确有人向曾国藩暗示过,去夺取清朝的江山。但曾国藩在他的势力最强盛的时候,也没有动过一丝反叛的念头。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

有一天,一个叫阎敬铭送给曾国藩一封密信。曾国藩心想,这是一封什么信,如此神秘?他拿上信一看,更加惊奇,信封上并不是写的他的名字,而是胡林翼的大名。拆开看时,才知这是肃顺近日写给胡林翼的一封密信。信中说的是这样一件事:

江南大营溃败,皇上近来寝食不安;何桂清临阵脱逃,皇上更为愤恨。皇上打算在东南几省内选一个可靠的人代替何桂清,为此事垂询过几位亲贵大臣。昨夜,皇上对肃顺说,拟授胡林翼为两江总督。肃顺听后沉吟片刻,说:“胡林翼才学优长,足堪江督之任,但若调离,鄂抚一职则无人可代。”皇上问:“叫曾国藩任鄂抚如何?”肃顺说:“六年前,皇上命曾国藩署鄂抚,几天后又撤销前命,曾国藩想必心中不快。事隔六年,又叫他任鄂抚,显得皇上恩德不重,不如干脆叫曾国藩作江督。胡与曾是好友,必定会协调合作。那时上下一气,东南局面将有转机。”皇上点头说:“你考虑的是,就这样办吧!”

曾国藩掂量一番后,认为东南数省只有自己最有资格任江督一职,看来肃顺说的是实话。从咸丰三年带勇以来,就巴望着能有这一天的到来。现在,这一天眼看就要到了。这个时候的两江总督,其实就是与太平军作战的最高统帅,也就是全国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要站在这个高度上作一番统筹全局的安排。然而,过去历任两江总督的怡良、何桂清等人,都没有看清自己的位置,或者看到了,但手中无足够的可直接调配的军队,也当不成真正的统帅。曾国藩是可以充当这个统帅的。他有自己的嫡系力量——湘勇,他要制定出一个深思熟虑的、切实可行的用兵计划,大大扩充湘勇,指挥两江的绿营,做一个号令威严、三军敬畏的统帅。想到这里,曾国藩再一次涌起对肃顺的感激之情。

他要给肃顺写一封极机密的信,派人专程送到北京去。曾国藩抽出一张纸条,又慢慢地磨着墨。猛然,他记起了肃顺要胡林翼将信给他看的话,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肃顺要将这种绝密的事告诉胡林翼和自己呢?按理,他不应该泄漏出来。”

曾国藩心冷静下来。对于肃顺的为人,他是清楚的。肃顺精明干练,魄力宏大,敢于重用汉人,瞧不起满蒙亲贵中的昏愦者,但他为人骄横跋扈,独断专行。肃顺曾与恭王关系较好,后来他仗着皇上的宠幸,连恭王也不放在眼里。曾国藩想,今日的肃顺,不就是历史上的权臣吗?恭王以及在他身后的满蒙亲贵,在朝廷中势力很大,与他们相比,肃顺可谓势孤力单。皇上虽说年轻,但据说有痨病,万一有不幸,肃顺岂是恭王的对手?肃顺这样明目张胆地拉拢自己,安抚胡林翼,是不是心怀叵测?想到这里,曾国藩心中冒出一丝恐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的大事,还是以谨慎为好。

曾国藩停止磨墨,将纸收到抽屉里。他决定不给肃顺写感谢信,今后即使真的上谕来了,也只能按规矩办事,给皇上上谢恩折,不能与肃顺有私下的联系。

后来,肃顺被人弹劾下台,有人靠曾国藩是肃顺的党人,但在肃顺处没有查抄一封曾国藩与肃顺往来的书信。

曾国藩实际上是个勤于功名的人,但他不张扬,在隐忍中表现。他一边率领湘军与太平军打仗,一边关心着自己的政治命运。他在京报在首要位置上看到一则明谕:“谕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本日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循情贪墨,骄盈揽权,多招物议,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视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暗使离间,不可细问,若不及早宣示,朕亲政之时,何以能用人行政。恭亲王着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事,不准干预公事。特谕!”

看到这则明谕,曾国藩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深知,在他离开京师,创办湘军到现在十余年间,恭王一直是他在朝廷中最强大的支柱。咸丰帝在世时,恭王以皇弟之亲贵,力劝咸丰信任他,重用他,尽管遇到多方掣肘,满蒙猜忌,甚至咸丰本人也不甚放心,只因有恭王这座大靠山在,曾国藩始终还是受到器重的。当然,那时还有肃顺的大力支持。咸丰死后,肃顺被处决,但恭王拥戴功勋巨大,位居议政王,朝廷一切大事,皆出于恭王一手。恭王将曾国藩引为心腹,给予完全信任,直至节制四省兵力,成为三藩之乱后军权最大的第一个汉人。后来,曾国藩渐渐看出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是一个权欲极强,心机极多,手段极狠的女人,她不甘于大权旁落,与恭王常有龃龉,太后与恭王之间的不合,使朝中有识之士为之担忧,处于军事最前线的曾国藩则更是忐忑不安。

现在,曾国藩终于明白了,攻克金陵后所遭遇的一切不愉快之事,如富明阿的暗访,三御史的参劾以及沸腾人口的物议,很可能都是西太后这条线上生的事。是不是西太后害怕恭亲王利用湘军这支军队,作为日后重演辛酉政变的工具?还是西太后讨厌恭王过于重用汉人,使湘军坐大,成为满人江山的最大隐患?不管怎样,恭王的被罢黜,在曾国藩看来,是这十余年间所受到的打击中最为致命的一次。

一天上午,一道圣旨让曾国藩从忧愁和恐惧中走出来。皇太后、皇上批准曾国荃开缺回籍养病。当然,上谕还是客气的。先肯定他“迭克名城,勋德卓著,攻拔江宁,厥功尤伟”,又说他因办理军务心力交瘁,若不准其开缺养病,非体恤功臣之道,最后赏他人参六两,说朝廷正资倚畀,望加意调治,等到病体痊愈,即动身来京陛见。这些客气的表面话背后所包含的心思,曾国藩已洞若观火。

“要隐忍挺住!”他这样告诫自己。

同类推荐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下)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酒店大王希尔顿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少年往事、早年经商、弃商从军、经营旅馆、艰难度过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旅店帝王。青少年通过阅读希尔顿一段段真实而又理智的故事,从他的坎坷履历中学习他乘风破浪的勇气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做个规划,并为之而努力。
热门推荐
  • 进化岛

    进化岛

    这是外星文明开发的一款神奇虚拟游戏,地球文明开始迅速崛起,科技突飞猛进,玄幻层出不穷,但荒诞不羁的入侵也开始频频地出现。
  • 重生之军中妖娆

    重生之军中妖娆

    从一个女人熬成女王,从一个受虐狂转身为一个女强人!夏暖的前生其实是部剩女憋屈史!夏暖的重生是个反憋屈史!神马叫做事业爱情双丰收?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钱赚,还有个老实巴交的好男人,这就是福分!
  • 上岸记

    上岸记

    两个逃离组织的杀手,一个早年流落的王朝公主,他们将对一个王朝产生影响。牵涉到三个国家间的战与和;一个隐世的武道家族;一个强大的杀手组织;一段两个人浮浮沉沉的故事。故事里的地名、国名都是虚的仅具象征意义。这是一个慢热的故事。
  • 娇悍匪女:将军大人求放过

    娇悍匪女:将军大人求放过

    她是数座山头悍匪头子的宝贝女儿,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扛得起大刀,打得了流氓。他是战场上战无不克的少年将军,那年相见,她骑着高头大马,肩扛大刀,眼神鄙夷的看着他,大言不惭的说道,“大胡子,你敢单挑吗?”他是战场上所向霹雳的少年将军,在看着眼前叫嚣的女子,胡子下的嘴唇微勾,眼底划过一丝温暖,“几年不见,胆子不小。”多年之后,她顶着大肚子,坐在战马上,冷眼看着他拥着别的女人入怀,四目相对,言语中尽是平淡,“双双,放我门一条生路。”
  • 灰姑娘的罗曼史 (全文完)

    灰姑娘的罗曼史 (全文完)

    外表平凡为人冷漠的夏小川,遇上帅气多金的情场浪子展鹏,性格及身份上差异巨大的两人之间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发生呢?生就了一副天使面孔的抢钱魔女钱思思,邂逅了冷如冰山的酷总裁,两人间天雷能勾动地火吗?如此一出由招租引发的闹剧与爱恨情事正在上演,想知道的就请随我一起入坑吧!
  •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前行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宁夏文化产业;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跨入历史拐点;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宁夏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之思考;2010年宁夏文化产业统计报告;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等。
  • 客满天下

    客满天下

    或是上天注定,我不入阵眼谁入阵眼,穿越罢,看少爷如何把西湖客栈弄得客满天下!
  • 青梅竹马什么的都是套路

    青梅竹马什么的都是套路

    对于一直就很随性的纳兰大少爷纳兰枫尚来说没有什么事能阻挡他虐自己的发小尚寒烈,不过,虐出来的爱也是真的让人印象深刻,估计结婚之后尚寒烈就会反攻了。别问我他们去哪里结的婚
  • 妖孽冥王的倾世宠妃

    妖孽冥王的倾世宠妃

    啥,穿越这尼玛坑爹的事例竟发生在我的身上,还要不要人活了,好吧,我已经死过一次了,看来还真不让人活了。好吧,穿越这一事实我接受了,但尼玛我咋碰到了一个妖孽,还尼玛自大的说:“本王长得帅,有优待,怎么?不服?有本事你就比我帅。”“滚,尼玛你帅个屁,老子碰到的美男可不少,就你……唔……唔唔”(艹,大白天强强民女啊)“娘子,刚才说为夫什么?为夫到底帅不帅啊?”某妖孽吃完糖后对怀里的小人无辜的眨了眨眼睛说道。“你,无赖……”某小人气恨恨地咬着牙。“娘子,你这是要为夫更无赖一点吗?好,为夫满足你”某妖孽摸了摸下巴帅气一笑。“滚,看你是活腻了吧,吃老子一掌。”
  • 通天大圣

    通天大圣

    铁拳无敌,双锤横天!穿越之后的小豹子,只拿该拿的,只做该做的。绝不去担那太重的责任,也不会去应那不该尽的义务。所谓热血,早在前一世已经消磨干净。然而,当禁忌的血脉在他的体内苏醒,当永恒的眼眸,再一次绽放光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的铁拳去重新奠定真理,用他的双锤去重新锻造公正!这是一个穿越到奇异武侠世界的现代人的修炼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