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9000000014

第14章 历史的关公(5)

这是我们见到关羽唯一一次抱怨刘备,还是说当初许田射猎的事:当初要是听我的,杀了曹操,哪里还有今天这样的困窘?关羽当时的激忿情绪可想而知。这是发生在当年九月的事。关羽一直对当初没有杀了曹操耿耿于怀,念念于心,直到两个月前还是这种态度,他怎么会在面对敌酋时纵敌逃走呢?他为国杀贼的立场是坚定的,是敌是友的原则是明确的,一己私恩和国家公义孰重孰轻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曹操对他待以厚恩,是政治手腕,是阴谋伎俩,关羽岂有不知?出于当时的价值观和义气观,关羽已经立功回报,而后决然离开。到如今两军阵前,怎么会做出这样完小义而损大义的事情呢?

否则,怎样解释后来他率正义之师北伐曹魏和威震华夏的巨大功勋呢?

曹操倒是走华容,关羽不曾放曹操——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华容放曹,系小说家言,我们不能因此而责难关公。

4、刚而自矜,性格弱点还是用心良苦

陈寿的《三国志》,是官方确定的三国史,记述历史事实,应该说是基本翔实的。他的史官职业身份和职业要求,加上朝廷的审查制度,史实不可能有大的出入。而对人物的评价臧否,就存在着自己个人的主观因素了,有的评价就可能有失公允。后世论者和民间认为关羽刚愎自用,目中无人,骄傲自大,就和他在《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评价有关。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关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刚而自矜”,似乎盖棺论定,成为历史定评了。

对关羽的这个评价一直影响到现代。如台湾着名人文大师柏杨说关羽,“事实上不过是一个莽汉,即缺谋略,又缺修养,而且心胸狭窄,不识大体……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继而排斥黄忠……”(见中信出版社:《柏杨品三国》)。也有论者干脆照搬了陈寿的原话:“关羽刚而自矜的性格弱点原本就十分显着,伴随着功成名就,这一弱点日益突出,他对东吴盟友是这样,对同僚更是这样。”(见三秦出版社,胡觉照:《异说三国》)内部不团结同志,外部破坏了同盟关系,以致于“大意失荆州”,都是这样的性格造成的。

刚,是性格刚烈,过分强硬;而自矜,则是自大,自负,自傲,自以为是,自视高明,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作为普通人,无非是性格弱点,缺点;而作为关羽,作为身负重要职责和使命的重要将领,作为独当一面,政治军事内务外交全权负责的“董督荆州事”,军政一把手,身系国家安危和事业成败,以这样的性格做人处世,就是非常危险的了。

道理不能说不对。这样的性格,当然要坏大事,当然会对集体事业造成重大损失。性格决定命运,不但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决定团体的命运。关羽背负了这样的责难,我们就需要认真分析了。

性格刚烈,不能说是缺点,更不能说是过失。刚烈的反面是懦弱,对于关羽,那是不可想象的。关羽要是懦弱,那就不是关羽了。如果说刚烈的反面是圆滑,那关羽也确实做不到。许田射猎,曹操有僭越行动,关羽就勃然大怒,拍马挥刀,就要杀了曹操。刘备就要阻挡和制止。关羽不如刘备成熟,但我们不能说关羽做的不对。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刘备不恨曹操,不能说刘备是圆滑。刘备死后,孙刘两家又达成联盟,后来孙权也在东吴称帝,登皇帝位。曹丕以魏代汉,是篡汉,是伪政权;刘备登皇帝位,是承继汉统,曹魏就是蜀汉的死敌。这时候孙权也称帝,算什么呢?承认不承认呢?讨伐不讨伐呢?满朝文武,包括后主刘禅,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只好派人去前线请示诸葛亮。诸葛亮答复,速派使者去表示祝贺。孙权称帝,性质和曹丕一样,也是篡逆。但是,如果不承认,予以声讨,孙刘的同盟立即又要破裂,那北伐曹魏,匡扶汉室的目标就永远也不能完成了。诸葛亮采取这样的态度,也是权宜之计,先解决主要矛盾。要是关羽还活着,这同样是不能想象的,是一定会坚决反对的。同样,关羽不如诸葛亮考虑周到,不能像诸葛亮那样会从权处置,我们却也不能说关羽做的就不对。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诸葛亮不忠于汉室——事实证明他为了复兴汉室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也不能说诸葛亮是圆滑。

关羽、刘备和诸葛亮,政治态度、立场观点都是一致的,对汉王朝的忠诚度都是一样的,目标都是讨伐汉贼,匡扶汉室。但他们的思想方法不一样,处事方式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关羽的性格,是真性情,不会虚伪,也不会与人虚与委蛇。虽说兵不厌诈,但那是在战场,与人相处,哪怕是敌人,关羽也来不得虚情假意。这样的性格能完善自己做人,做人做得更纯粹,更高尚,更有尊严,但做事的效果就差一些。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趋利避害,讲究权变和策略,好像有些不够磊落,不够直率坦诚,不够坚持原则,却能成全他们做事,要做成事,有时候就不得不这样。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好一概而论,也不好求全责备。

民间俗语说:“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草根观点,有时候会超过哲人。

道理如此,难以定论,我们还是要看具体事实。

不管是论者还是民间,说关羽“刚而自矜”,主要依据有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二是受封官职时声称不与黄忠为伍。

第一件事,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发生在刘备取得成都之后。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类比。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超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示宾客。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这里说诸葛亮知道关羽“护前”,被解释为容不得别人排在自己前面,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的意思(见三秦出版社,胡觉照:《异说三国》)。

根据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制定的“隆中战略”,在取得荆州的大部分领土作为根据地后,刘备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夺取益州。刚好这时候益州刘璋发出邀请,要刘备带兵入川,帮助他抵抗张鲁。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亲自带领第一梯队进入益州地境。不到一年时间,刘备与刘璋反目,开始争夺战,而进攻雒城时,遭到强有力的抵抗,耗时一年,牺牲了军师庞统,仍不能克。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自己和张飞、赵云带领第二梯队支援刘备。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会合后,进攻成都。刘璋反而向张鲁请求援兵,张鲁派出了刚刚投奔汉中不久的马超兵团来增援刘璋。刘备派人去见马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共同的对曹操的仇恨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共同的抗曹扶汉的理想把他们联结在一起,马超同意临阵反戈,加入刘备集团。马超带兵来成都增援,却投奔了刘备,对益州守军是极大的打击,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刘璋迫于压力,决定开城投降,刘备终于占领了益州。这样,刘备才算完成了“隆中战略”的第一步,有了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地盘和资本。这个胜利来之不易,苦战四年之久,还损失了一个重要领导成员庞统。这么说来,这个胜利的意义有多么重大,马超的作用和功劳就随之显得多么重大。

马超在成都,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马超的出身,刘备集团所有的人员都无法比拟。刘备当年还是小小一个平原县令,关羽、张飞还是县武装部长的时候,马超的父亲马腾已经是西北大军区的司令了,而马超虽然只是偏将军的军衔,实际上已经是副司令了。赤壁之战后,曹操设计杀害了马腾,马超子承父职,就成了军区司令了,而且是全国最年轻的司令了,才三十五岁。三十五岁的马超率领西北部队为父亲报仇,气势勇猛,很快就攻下关中地区和首府长安,在潼关与曹操展开战斗,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差一点被马超刺死。曹操一生军事战斗中,失败最惨的有三次,都几乎丧命:与吕布濮阳之战一次,赤壁之战一次,再就是这一次。曹操提起马超的英勇,是非常害怕的。马超的谋略,当然比不过曹操,后来兵败溃逃,投奔汉中张鲁,在张鲁那里很不得志,受到张鲁下属的排斥,于是就又投奔刘备。刘备虽说有左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一直在体制之外,手里并没有朝廷的兵,自己发展也没有过马超的威风,也没有打过一场像马超那样扬眉吐气的仗(赤壁之战毕竟是人家周瑜指挥的)。汉中战役胜利后,部下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当时虽然朝廷由曹操把持,但还是需要向朝廷上一道表,以表示对朝廷和皇帝的尊重。这个表是要有身份的官员签名的,签名官员的名单共一百二十名,领衔的就是马超,签名排在最前头,诸葛亮和关羽,已排为第五第六了。这样,马超在成都就是身份最高,功劳最大,又最为年轻的干部了。当然,他比诸葛亮还是大五岁。按综合条件,马超是刘备集团最耀眼的明星了。

我们可以想象,马超的春风得意和居功自傲,如果不说是很狂的话。他毕竟还很年轻,还是喜欢狂的年龄。

事实上,刘备对马超自然是非常器重和优待的,而马超的优越感也就越来越膨胀,对刘备就不像其他的部下们那样恭敬,就十分随意了。见到刘备,他不称呼领导职务,他叫:“玄德兄!”

要叫玄德兄,刘备集团里只有关羽、张飞有资格。其余的部下都称“主公”。就连糜竺、糜芳这两位刘备的姻亲,虽然把妹子嫁给了刘备,也要称主公。你小小年纪的马超,就敢叫玄德兄?

这在史书上是有所记载的:

马超见先主(刘备)待之厚,常呼先主字。关某怒请杀之。先主曰:“人穷来归我,卿等以呼我字而杀之,何以示天下?”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关、张并仗刀立直。超顾座席不见两人,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不呼字。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第六,裴松之注引《山阳公》

马超的倨傲,引起关羽的忿怒,要杀了他。刘备说,人家兵败于曹操,又被杀害了全家,走投无路来投奔我们,还为我们立了功。你们因为人家不尊称领导职务而称呼我的名字就要杀了人家,怎么向天下人解释呢?怎么表示我们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呢?当然不准杀。张飞就出了个主意,既然这样,咱们就给他做个尊重领导的示范。第二天开会,通知马超参加。马超到会,看看主席台上关、张的位置,不见关、张二人。仔细一看,发现关羽和张飞笔直地伺立在刘备身后,给刘备当值班卫兵呢。马超大吃一惊,以后再不敢称呼刘备的名字了。

“骁雄未许马超行。”(明·陈省)有关羽在这里,马超怎敢对刘备不尊?就是这个意思。

关羽驻守荆州,责任重大,不能轻易离开岗位,离开荆州去成都会见马超。事实上,刘备取得益州后,身负镇守荆州重任的关羽从没有去过成都,没有和众位战友们见过面。《山阳公》的记载,说他在成都和张飞立直,肯定有误。但这样的记载,也不会是空穴来风,不会没有一点根据。马超的倨傲表现,肯定是会有的。关羽通过种种渠道,也是会了解的。

当年车骑将军董承奉密诏暗中策划要诛杀曹操,他的地下活动组织有七、八个人,其中就有马超的父亲马腾,也有刘备。这样,马超的父亲和刘备就是亲密战友,就是早期的革命同志。马超比刘备小十六岁,应当是子侄辈,他常常“玄德兄”地叫来叫去,可见已经膨胀到什么程度。成都初定,益州的官员也才都归附,刘备需要树立权威又不能不持宽容客气的态度。马超这个愣头青尾巴翘到天上了,刘备不好说什么,诸葛亮也不好说什么。马超比诸葛亮的官还大呢,何况人家当大军区副司令时,你诸葛亮还在隆中的农村里“躬耕垅亩”干庄稼活儿呢。别的人就更不好说什么了,教训他不是,不教训也不是。不是资格不够,就是不便于做这样的工作。

但是,别忘了,荆州还坐着一位关二爷呢。

刘备集团的大本营已移居益州,但关羽是这个团体事实上的二把手,虽然远镇荆州,相隔千里,但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刘备的事,这个团体的事,关羽都视为自己的事,都有责任为刘备分忧。马超在成都的超常表现,关羽不会不知道。他清楚这事刘备不好管:刘备是集团领袖,做人处事一直宽仁厚德,谦和忍让,总不能亲自找马超谈话,告诫马超以后要注意尊重领导就是尊重自己吧?领袖身份不允许,真的把这当成个事去一本正经地做思想工作,也会伤了马超的面皮,引起心中不快,影响积极性。诸葛亮也不好管,身份差一截,年龄也小一些,将相关系也不好处,他们以后还要密切合作经常打仗呢,不能产生一点芥蒂。张飞呢,性子急躁,做不来这样的事;赵云官衔更低,也就更不合适了。

应该让谁来做马超的工作呢?

看来,需要关羽亲自出马了。论资格,论武艺,论声望,论职务,论年龄,关羽都要高马超一头。虽然没有马超的家世身份,但朝廷封了侯(不是其他人那种自己“表”的侯),万马军中刺杀河北名将颜良如入无人之境,忠义声名满天下,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敬仰,也有着良好的国际知名度。曹操提起马超,自嘲地笑笑:“今天差点伤在马超这个娃娃的手里。”(“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见《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第一,裴松之引《曹瞒传》)而提起关羽,则是真诚地感叹:“真义士也。”到了这时候,关羽不出马,还有谁能训诫马超那个“愤青”呢?

于是,关羽就给诸葛亮写信,表示入川的意愿:

——听说马超归附了我们,非常欢迎。马超又年轻,本领又大,我没有机会认识——和他爸倒是认识,不知人才和谁相当?如果这次入川能与马超会面,再比试比试武艺,那就实在令人高兴,也荣幸之至。

对诸葛亮来说,这封信来的太是时候了。

正发愁马超不好领导,关二爷来了信,就像来了一个尊神,谁不买这个账都不行。要压压马超的傲气,要让他懂得一点规矩,要让他知道自己的准确定位和斤两,平时不好做评议,不好戳破这层窗户纸。会议上说太正式,私下里议论不合适。借着给关羽复信,把关羽推到至高的地位,说关羽是“绝伦逸群”,谁也比不上,张飞也比不上,我们大家都比不上,你马超当然也比不上。没有贬低马超,但给予马超一个准确定位,你在这里并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关羽看了回信,十分高兴,不是高兴对自己的评价,而是高兴诸葛亮与自己的心照不宣,与自己的密切配合,不愧为相互知己,相知至深。关羽这么大年纪了,早已经过了人世沧桑,早已领略了人生辉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什么样的表扬没经过?什么样的好听话没听过?什么样的精神盛筵没有品尝过?诸葛亮一句“绝伦逸群”,关羽就那么高兴?而且还要“遍示宾客”,让大家都知晓?以关羽的持重和矜持,以关羽的身份和地位,不至于这样轻薄,这样没分量吧?

要的就是侧面提醒或者说敲打一下马超,没有别的意思。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东经小兴安岭与东北相连,西以阿尔泰山为界至中亚细亚,北从贝加尔湖一带直到西伯利亚,南越阴山山脉到万里长城与中原内地相连接,西南毗邻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的广阔疆域就是蒙古高原。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也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空军后,一直从事空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飞机研究设计和试飞工作,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有抱负、有成就,也有遗憾、无奈,甚至坎坷。总感到有一种壮志未酬、心愿未了的味道。1982年离休后,回想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生活,我总想把建国以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和我在空军的航空工程部门以及航空科研单位工作40多年的往事记述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希望能给关心和从事航空武器研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的生平事迹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功与过,成与败,善与恶……讲述一代女皇的生命历程,一个女人的真实苦乐人生。
热门推荐
  • TFBOYS夏末秋凉

    TFBOYS夏末秋凉

    大家好,这个呢是为三只写的小说这个里面是三个少年追求一个少女,所以,结局是什么,就你们来定啊
  • 烟雨遥

    烟雨遥

    他说珮儿,我爱你,也爱这天下,你等我,有一天,我要把如画江山捧到你面前。她笑了:“你说你爱我,我信。可我更清楚,跟你的家国天下比起来,我永远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那个次。”她说许蕴锋,有本事你就一枪结果了我,但凡我活着在,总有一天,我要踏碎你的家国梦!一句一顿,掷地有声。关山如雪,恩仇多少,江山秀丽,烟雨飘遥。(到现在还记得四年前看完《碧甃沉》后的那种心痛,几次想到静琬死去,就泣不成声。所以借了那个背景,想另写一段命运。男人可以为了天下牺牲心爱之人,那我索性写这样一个女子,夺他天下,抢他权势!)
  • 女和尚了因

    女和尚了因

    那一年,自己独自来到群安少林寺,却不成想自己会留在那个少林寺,直到现在,不远离去,也不知该往哪里去,这里是自己一生的羁绊,是自己最后心灵的故土
  • 落遥

    落遥

    上古神魔之战,神陨,魔封,但这只是开始。九洲临世,血影残存,情之所困,为之所恨。梦魇将起,谁能与之敌?沧海之芒,解血妖之瞳,悲哉,叹哉!当预言起,谁才是天命之人?相传拥有血瞳之人是拥有两个性格的,当两人开始转换,身边之人又是否能够察觉。江南、夺宫、江湖……这,只是开始而已。真正的局,如同一张大网,你是察觉被困?还是依旧扑朔迷离?【这不是穿越,主角性格略阴暗,而且还有些厌世,不喜慎入~~~】
  • 青春的方阵

    青春的方阵

    拿出泛黄的笔记本,翻开来,一句一字,引起我无限的回忆有回忆,是幸福的,有把自己青春岁月里,对爱的感悟,和青涩也甜美的惦念,相思整理在这里。
  • 小哥我们再来一次

    小哥我们再来一次

    原班人马再现,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当天真不再天真,而是狠厉、冷酷。小哥会如何幕中突然出现的人是谁不是同人胜似同人剧情会如何发展新坑
  • 又见重生女

    又见重生女

    一个没有随身系统君,长相白莲花的女的,闯过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斗倒重生女的故事!
  • 祭虚

    祭虚

    以孤之血,灭虚祭灵,许万物归于尘土,掌命魂屹立尽头。
  • 灵月诀

    灵月诀

    妖星凸现,乱象已起。血色照人间,月刃破苍穹。神秘的体质,逆天的功法。少年自繁华的帝都走出,进幽冥,闯冰界。绚丽的魔法,呼啸的斗气,封喉的月光。浩劫来临之日,月神归来之时,号令天下诸雄。于黑暗中树立光明,于血花中闪耀希望。血染青天舍头颅,只为兄弟情义。冲冠一怒,只为红颜如画。崩枷锁,踏天道,问鼎至尊!!!
  • 超人高中生的日常

    超人高中生的日常

    外表永远维持在15岁状态的奥耶,实际上是来自外星球的超人。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目,他选择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默默的生活在普通人之中。于是照例的,今年奥耶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狮巡山高中,一所充斥着奇怪家伙们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