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7500000012

第12章 后装单发火枪

李承在浴桶中小憩了一会就回到床上,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下人丫鬟们见他平日十分辛苦,难得睡一个好觉,也不忍心去叫醒他。直到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李承迷迷糊糊的披上衫衣,打开房门。敲门的人他认识,是皮宁的一个徒弟。

那人站在门口,哭丧着脸,说道:“大人,您快去作坊里看看去吧,我师父他,他刚才试射的时候炸了膛,现在医馆的大夫也赶过去了。”

李承一听,也顾不上洗漱,穿上一件衣服,两人就一前一后的往工坊里跑去。

到了工坊的一间厢房外,一群工匠都站在门外焦急的等待着大夫。见李大人来了,众人分开一条路,李承推门进去,然后又将房门紧紧关上。

皮宁正躺在床上不断的发出痛苦的**,还有几个人在旁边伺候着。李承坐在床边,仔细的看了一下他的伤势,皮宁的脸上被爆炸产生的热气灼伤了,其余的地方倒是没有什么大碍,说道:“还好除了脸上有点烧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一会大夫来了稍微处理一下就好了。”

见到李承来了,皮宁惭愧的说道:“大人,全都是因为小人操作不当造成的……”

李承止住了他的自怨,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哎,是我疏忽了,本来我用的火药量如果换做平常的火铳,那绝对不会发生意外,但是我竟然忘记了咱们的枪管已经加上了膛线。装药的时候我也没在意,用捣药杆将火药装的太紧,随后就这样了。”皮宁面色黯淡,重重的叹了口气。

李承突然意识到,这并不是皮宁的过错,而是自己疏忽犯下的错误,枪管刻上了膛线之后,之前的火药就不能再用了,否则药室爆炸时产生的力量无法将火药喷出,只能在枪管中爆炸。枪管改造了,那么也只能使用与之配套的子弹,而不是凭借火药爆炸喷射。

又安抚了皮宁一阵,待大夫来到之后,李承就退了出去。把门外的工匠们都叫到了工坊里,将一种名叫定装弹的新型的子弹制作之法告诉了众人。在李承的设想中,这种子弹使用纸壳来定量填装弹药,将弹丸、底火、发射药合为一体。使用时,射手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人枪膛,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即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在高压下,金属弹丸瞬间膨胀,填满枪管中的缝隙,使枪管密闭,然后再将弹丸射出。

这种子弹制作简单,材料除了火药就是纸壳,价格十分便宜,只需雇佣城中妇孺便能制作,即能保证子弹产量,又不占用青壮劳力,一举两得。但是使用这种子弹,必须要改装火枪,由前装改为后装,并在枪身中加装撞击针。

改装枪身以及弹药后,射速和精准度将大大增加,一个操作熟练的士兵每分钟可以发射5-7发子弹,而在明朝晚期在关外战场上,明军的神机营在使用火器对抗鞑子频频失利,主要有四条原因。一是火器制作偷工减料炸膛频繁。二是军队纪律涣散,军人心理素质差,两军对阵时,面对鞑子上万骑兵冲锋时震撼的场面早已吓得尿了裤子,还怎么提得起刀枪作战。第三就是子弹的杀伤力小。往往是敌人还隔着老远,就有人开枪,早已超出了射程,子弹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即便在射程之内,鞑子的棉价很厚,最少的都有三层,如此厚重的甲胄,子弹无法穿透。第四条就是射击没有章法,无法形成密集火力。早期的火枪由于没有膛线,子弹的飞行轨迹没有规律,如果不用密集射击,能打中敌人的几率很小。而且也没有习惯使用三段射击方法,往往一字排开,全都放完枪之后再填装弹药。这样一来鞑子骑兵没有了阻挡,分分钟就能进入百步射程之内,甚至能冲到明军眼前。就这样,明军野外作战经常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很多时候没死在敌人手里却倒在了自己人的脚下,这就是悲哀。

李承划出子弹生产厂之后,一边令工匠抓紧时间研究火枪的改造,一边派人到城中招募妇孺进厂工作,准备加班加点的生产弹药。

工厂这边的事情暂告一段落,皮宁那边也被告知没有什么大碍,只是需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李承也没什么其他要事,从工厂出来正好路过保安团的军营,索性身形一拐,走了进去。

现在整个浮山所都在施行全民士兵化,只要没事做的时候,人们就在各村的里长带领下到军营参训,李承这个决定也是被逼无奈,当前自己这两个团,两千人都不够看得。万一将来和大明朝廷闹出点矛盾,人家随便来个十几万大军,自己就都得死在这。无奈之下只好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只要没有事情,就来参加训练,这样即便战事紧张,这些农民也不至于拿着枪也不会用。等自己用得上他们的时候,在稍微加强一下军事教育,就能拉上战场了。

军营里都在紧张的训练着,有的在练队列,有的正在站军姿。充当教导员的,大多都是老兵,他们也是和新兵一起训练,只不过充当一下教导员的角色罢了。

尚泽谦眼尖,早就看到李承进了军营,他也装作没看到的,依旧是在那监督面前的一队新兵训练。眼角撇着李大人晃晃悠悠的往自己这边走,自己更是严厉起来,令的下面一众新兵苦不堪言。

眼瞅着李承就快走过来了,尚泽谦大声命令:“全体都有,立正!”众人立即站直了身体,抬头挺胸瘦臀,做的整齐划一。“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一套口令下来,众人全都整齐的立正站好,尚泽谦又喊道:“全体都有,向左半身转,敬礼!”众人将半身左转,冲着李承的方向敬礼。

敬礼方式是李承后来修改的,由握拳捶胸行礼改为了右手五指并拢、手掌伸平,举至太阳穴位置,然后放下。并且是军人专用行礼,其他人不得模仿。

李承同样立正站直,回了一礼,尚泽谦紧接着说道:“礼毕”,这一队士兵才将手放下。

“泽谦,练得挺好的嘛,我看这一队新兵已经让你练出了精气神,不错,我可是一直都看好你呀。”李承自从上次尚泽谦舍生取义之后,便对他一直青睐有加,觉得此人是个可用之才。

尚泽谦也不好意思了,说道:“大人过誉了,尚某何德何能,全是将士努力,某不过是指导一番而已。”

李承拍了拍尚泽谦的肩膀,询问魏有才和卢明杰在哪,得知在库房中清点军用物品后,就没在打扰他们训练,一个人从校场中央穿过,向着后面的库房走去。

经过数排营房之后,就能看见保安团的库房,这是一座三层的水泥大楼。因为还没列装的枪支弹药都在这里,所以周边有二十几名士兵日夜把守,看管严格,一般士兵不得靠近。

这些看守士兵也认得李承,敬礼之后也没有多说便放他进去了。

进入库房,一楼摆放的都是军装和被子水壶等物品,而魏有才和卢明杰两人各自带着一队士兵在清点物品。

魏有才见李承来了,上前汇报:“大人,工厂那边不断送来军用物资,现在军装被服等物已经足够每个士兵两套,火枪还不够。”

“嗯,我已经派人抓紧时间制作了,子弹也已经改进,估计几日之后就可以生产,军装先发下去吧,让士兵都适应一下新装,其余的物品等火器弹药一起装备。”李承想了想,又说:“这样,我在安排工匠做一些木头火枪,你们给士兵发下去,让他们拿着训练,不要等以后出现因为操作不当产生损坏。”

安排完事情,时日尚早,李承便从军营里出来,顺着清河一直向北走,现在清河两岸堆积了大量的木材和工具,每日都有很多木匠在制作水车。也有几座已经建好,一些民夫和泥瓦匠正忙着修建连接田地的水渠。那天李承突然想到的这个方法令很多农民十分高兴,本来李承雇佣民夫打算每日支付十个大钱的,但是很多农民都不要钱,只要管饭就行,众人都带着自家的工具参与到沟渠挖掘建设中。这毕竟是为了农民而修建的,所以每个人都干的十分勤奋,也没有什么怨言。

李承看着远处已经长得很高,绿油油的小麦,心里十分的高兴。只要灌溉设施跟上,今年下半年产了粮食之后,农民的心也就能稳下来,真正的能在浮山所安定下,李承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丰收的场面。

正往回走着,迎面碰见了急匆匆赶路的仲孙凝,李承咧嘴一笑,“呦,仲孙妹子啊,这么着急要去哪啊?”

仲孙凝瞥了他一眼也不说话,继续往前走,李承摸了摸略带青茬的下巴,砸吧砸吧嘴,心道,我又惹着她了?女人啊,高深莫测,高深莫测呀。

回到府里,李固国正坐在正堂悠哉悠哉的喝茶,李承也没理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二郎腿一翘,端起茶杯就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李固国放下茶杯,一张胖脸笑起来挤得眼都看不见了,嘿嘿笑道:“少爷,我今儿可听李安那小子说城里有家胭脂铺开张了,你可没瞧见,嚯,那一大堆人,全都去看热闹了。您没去瞧瞧?”

李承嘴里哼哼两声:“没兴趣,李安那小子八成是过去了,我说我今天一上午怎么没见他人呢。”又喝了几口茶,转过头盯着李固国的脸,就这么看着半晌也不说句话。

李固国被他看的头皮发麻,脸上一红,低声问道:“少爷为何如此看着我……”

“哎,李先生,你这么老奸……啊不,老谋深算,你帮我想想,今天为什么仲孙姑娘见了我之后不理我?我思前想后大半天也没什么地方招惹她啊?”

“这女人呀,就像是这天,看上去晴空万里,说不定下一刻钟立马电闪雷鸣,猜不透呀。”李固国摇了摇头,无奈地说。

李承嘿嘿一笑,面露促狭之色,说道:“看来先生也有一段往事,说与我听听,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李固国连忙摆手:“当年**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

说罢,又想起一事,随即又说:“上午鳌山卫张指挥使遣人送信,要我们十日之内派人送秋税两万两过去。我塞给那送信人十两银子,那人透了点风声。说现在胶州和鳌山那边都已经知道咱们家大业大,而且出产的水泥灰盈利颇多,让他们十分眼红。”

“哼,一群贪官污吏,这钱不用给他们送,不能太惯着他们。”李承面色发青。

李固国听后大急,急忙劝解:“不可,少爷,现在咱们手中只有两三千士兵,火器也尚在制造,这时候要是他们翻脸,风险太大。咱们现在可以说是一座靠山都没有,我觉得是时候去找一棵大树乘凉了。”

李承无奈,手上没实力只能硬着头皮任人宰割。好在这俩混蛋弟兄还没发觉自己卖私盐,否则肯定就不止这两万两银子了。现在大明各地使用水泥修路建房已成风尚。山谷的工厂不仅连续扩建多次,连工人也增加到了近千人之多,就这样,每日的产出还不够供应市场需求,这么大的消费缺口,每月至少能给李承赚十几万两白银。

至于背靠大树,既然决定要找,那就要找个倒不了台,还能镇得住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思前想后,李承还是局的此事从长计议为好。

两人商量了一阵,李固国又出去忙去了。大堂里只剩下李承一人喝着茶水继续思忖自己到底怎么惹着仲孙小美女了…………

同类推荐
  • 杨三针传奇

    杨三针传奇

    他活了一百岁,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当了46年太医,治好病人无数,一本《针灸大成》把他推上了针灸的圣坛。他的身世曲折,爱情经历更是一波三折,从一个热血少年走上伴君四十六年的老到臣子。三针治病,被称为”杨三针“,杨继洲的太医宦海浮沉传奇。
  • 持剑踏九天

    持剑踏九天

    历史是很厚重的东西,我不敢妄言,只是用心讲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 商颂之兄弟仇雠

    商颂之兄弟仇雠

    晚商时期,商王武丁征伐四方。九世之乱后,在武丁成为商王之前,围绕王位之争发生了一系列的冷血仇杀。谁会最终成为王位的继承者呢?谁又会在这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中成为大商的王呢?不是穿越、无关重生,没有晦涩难懂的甲骨文和生僻字,只想尽力还原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大时代。
  • 紫欣花的尽头

    紫欣花的尽头

    在莫名其妙的事故中,来到了莫名其妙的世界,开始了莫名其妙的路途,就这样感觉非常莫名其妙.....
  • 战时情

    战时情

    待你成亲时,便是我出征之时;义无反顾的手握战刀,冲入敌阵……...
热门推荐
  • 流歌赋

    流歌赋

    几十万年前,天地初开,整个世界一片荒芜,这个世界诞生了众多的大能,后来,几位大能消失,留下十大洪荒神器,却均不知所踪。几十万年后,十大洪荒神器纷纷现身,落入几位少年手中,新的故事便开始了…
  • 昆仑古纪

    昆仑古纪

    一本名为《昆仑古纪》的上古奇书,竟然将四个年轻人引入上古华夏秘境,窥测到华夏从古至今的诡秘历史和沧桑变迁,究竟是谁在守护着华夏大地?炎黄子孙,在历代的文明演进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神说:“万物皆有其秘事,况天地乎?”
  • 随身副本闯异界

    随身副本闯异界

    带着副本穿越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游戏世界。依着自己对那个世界的了解与副本奖励的帮助,周天最终将那个世界所有的强者踩在了自己的脚下。
  • 迷踪游记

    迷踪游记

    奇幻的冰雪迷宫,恐怖的埃及法老王墓,移动的岛屿。消失已久的海底族类。约翰与我的冒险真的只是巧合还是隐藏的惊天计划?一件神秘的文物搅动各方风云,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 特工师徒欢喜恋

    特工师徒欢喜恋

    安夜,21世纪华帝国顶尖级特工,是红叶训练营主教官的干儿子。幕晓,主教官的亲生女儿,15岁接任务,快速成为全世界有名的"神女特工"。幕晓的父亲幕鹰老谋深算打算将幕晓卖给安夜,有心安排二人成为师徒,一步又一步,特工师徒欢喜恋,绝对甜文。女二不太贱,男二必须暖。
  • 竞武王座

    竞武王座

    神武大陆,有着各级别的武道联赛。夏默,一个失忆少年,身怀练体武者梦迷以求的混沌图腾,选秀时击败了热门状元,却被各家族无情的抛弃。为了向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证明自己,夏默选择去抱大腿,没想到却成了入赘女婿。老婆貌若天仙,万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更是家主继承人。什么?老婆身中剧毒,已经成为废物了,家族长辈更是要抢夺她家主之位。夏默挥了挥拳头,敢跟我女人抢家主之位,当我拳头是吃素的吗。从最低级的联赛开始,一步步成为百族最强王者。
  • 大人快醒醒

    大人快醒醒

    骇人听闻职业杀手泷泽大人,竟被人暗算跌落悬崖,还以为自己死定了,谁想到再醒过来居然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是一个孩子,这孩子还是左丞相夏侯孝的小儿子,可惜被后母虐待,早已断了呼吸,泷泽决定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于是用这个孩子的身份在这个世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他要帮这个孩子称帝,不过后来,是不是一场梦,那就不为人知了
  • 靠什么去成功-改变你一生的9堂课

    靠什么去成功-改变你一生的9堂课

    人人渴望成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望更为强烈。人际交往中,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拥有更广的人脉?与人交谈时,怎样才能占据主导地位,吸引大家的关注?处于逆境时,怎样才能找回“好运气”,反败为胜?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找寻到幸福的真谛?工作学习中,怎样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在本书中你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 玉蜻蜓、紫蝴蝶

    玉蜻蜓、紫蝴蝶

    本书是一本小小说集,题材广泛,内容涉及人生、社会、城乡、校园、亲情等方面。有普通百姓间的寻常生活和家长里短,有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有心心相印的纯真爱情,有聪慧机敏之士的睿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跃然其间。一书在手,定会让读者爱不释卷的。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