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樱听了半天,才发现她与外公的交谈早已离题万里。她感兴趣的是卫国公府殷家,外公却对他讲恩亲王的事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即已离题,那再离远点也没什么,便再问道:“其余的几家呢?”
徐相宜想了想:“三公,先前那陆氏提过的平国公陆家,还有信国公府刘家,再就是卫国公府殷家。”
说到这里,徐相宜再次转了题:“那陆氏说她与其相公曾为平国公的家生子,以此看来他那相公应当有些能力,要不也不会被赐为陆姓。按理说被赐姓的家生子很少会消籍出府,看来这其中定另有缘故才对。”
木樱对徐相宜那迫不及待的话题转换有些黑线,虽然她对徐相宜所言也有兴趣,但还是用控诉的目光看向这位长辈。
徐相宜仿佛也读懂了木樱目光中的含义,颇有些无可奈何的解释:“樱子,你也太看得起外公了。外公也不过是年轻时去过一趟京城,距今都已有三十多年,你外公可就是一个老秀才,对于那些勋贵世家也不过是听闻而已,刚才说这些已足够多,你还想让外公告诉你些什么。”
木樱想了想,再看徐相宜的神情,知道外公也许有所保留,但能说应当都已说。虽有朝廷邸报,但那上面也不会详细的介绍这些事情。
说到朝廷邸报,这也是静言皇后的手笔之一。虽然不是面向所有平民大众,但这其中却有一个让木樱感到十分有趣的律令,那就是只要有秀才功名的学子,便必须要订阅朝廷每月一刊的邸报。
徐相宜知道的多一些,怕也正是因为读了一辈子的邸报的缘故。
或许是误会了木樱的沉默,徐相宜只好开口又说了些别的:“当朝没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大多都是五世而斩,所以宗室勋贵在当朝虽然很尊贵,却不一定掌有实权。像是恩亲王这样的子承父位,且还没降爵,在东夏建立这二百余年中也不多见。”
“只能说恩亲王深得皇上厚爱。”木樱不在意的道:“不过,卫国公府世子能得郡主下嫁,也能看得出其深受皇宠。即然东夏爵位没有世袭罔替的,那卫国公府当年又是因什么而被封公?”木樱有些好奇的问。
徐相宜苦笑,这樱子还真对卫国公府念念不忘,到也没看到她对所谓的世子感兴趣,至今为止没听她提到一句她以前的相公,好象真的只是对卫国公府本身有兴趣,难道真的是因为孩子的缘故?
“你的想法陷入误区了。”徐相宜摇头:“公侯之位虽只能降爵而袭,却没说降爵之后不能再因功而进爵。”
木樱微微一怔,她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当年静言皇后留有懿旨,每代宗室只能封有一个亲王,其余子孙后代只享有宗室奉养的特权,想要加官进爵的,只能靠自己。加上东夏皇族血脉一直不丰,像当今皇上有七个儿子的盛况还真不曾出现过,所以宗室子弟一直以来到也十分上进,很多都是凭自己的努力,如平常人一样科举进第后才得以加官进爵。”
“当年东夏初建之时可是有十公十侯十伯,二百年下来,只剩下这三公三侯四伯。三侯四伯有当年延续下来的,也有后来皇族新封,但三公却都是当年十公延替下来。当降爵而袭之时,公府子弟定能凭各种功绩得以加封,因先代之恩而承爵却不降爵的情况到也有,却不多,所以说三个公府都不简单。”
木樱点点头,虽然最近她也看了外公所珍藏的一些邸报,但这么详细的介绍这些勋贵人家的却不多,看来外公也不简单,他嘴上说不知,但知晓的还真不少。
“当然京城自然不止这么几家高门大户,宗室的郡王却也有几个,还有只是封了一代的爵位。其实真正掌权的反而是内阁六部官制之内的一品二品三品大员们,这些人大多比那些封了爵的世家还要厉害。”
其实这些不用外公徐相宜说,木樱也都知晓。一部《东夏皇律》,让木樱对东夏皇朝的官制可是了解的一清二楚,也正因为这部东夏皇律,让她对当年的赫连静言皇后简直有点膜拜的冲动。虽然依旧沿袭了封建皇朝的大多政令,但也融入了很多前世现代的军政经良策。不得不说东夏皇朝太平两百余年,静言皇后实是功不可没。目前看来虽也有**现象滋生,但那还真是不可避免。
“那东山与南河两郡又是怎么回事?”木樱忽然提起这件事。
如果真的一如陆家母女所言,那朝廷已不是腐败而是十分腐败的问题,难道如今的四海升平只是一个假象,和平了将近二百余年的东夏,真的又要迎来战火?
真的不要啊,木樱在心里苦笑的想着,难得的有了重活一世的机会,她可不想承受改朝换代的颠沛流离,何况这还是一个冷冰器的年代,不过看现在也好象没到那个程度。
徐相宜淡淡一笑,扫了一眼木樱。木樱连忙道:“外公,你放心,我也只是在家里跟你说说。我一个姑娘家即使出门,也不可能去跟人谈这种事情。”
“你也知道你是个姑娘家,一个姑娘谈这些政事做什么?”徐相宜叹口气。
“提起这件事,其实我很是想不通。”木樱略有几分不满:“提起静言皇后,即使像外公你们这样的老祖宗,都对她敬佩有佳。她所制定的那些律令,也都沿行至今,怎偏偏就废了她所提及的女子也可以入朝为官这一条律令呢。”
徐相宜有些理所当然的道:“静言皇后也就在这里有些不通。”似是相当的不以为然。
木樱冷笑:“什么不通,不过你们男子的大男子主义在作怪罢了。”
话不经意的便出了口,一出口才想到话不对劲,木樱连忙又尴尬一笑,向外公急急的摆手:“哈哈,失言,失言。”
徐相宜瞪着外孙女,心里不由得更为忧心。虽然相处的时间不是太久,但外孙女的性子也太倔强,她不愿嫁人还真有情可愿。可惜她生错了身子,如果是个男儿、、、、、、想到这里徐相宜又是惆怅的一叹。
“外公,你想一想,静言皇后那些建议有出错的吗?没吧。为什么非要说她的这条建议是错误的呢,二百年前能出一个静言皇后,几十年后未尝不能再出一个静言皇后,我看就是你们男子怕被夺了权,所以才要将女子禁锢于后宅。”木樱极其不屑的道。
“樱子,这话,你只能在外公面前说,连你外婆爹娘都不可多言知道吗?”徐相宜已不知该怎么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了。
木樱叹口气,知道自己一时的失言把外公给吓坏了,不过她也只是发泄一通,想要疏解一下郁闷的心情。她没有静言皇后那么大的魄力,也不想去过那样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是禁声做她的小女人吧。
“放心吧,外公,我不会的,以后也不会再说这种话,今天只是有些被惊到。”说到这里似是想到了什么,又轻叹口气:“东夏三十二郡,如果都像东山与南河两郡这样,那这东夏——”
话没有讲下去,但未尽之言徐相宜又怎会不知,摇了摇头:“没坏到那个程度。”
“即然如此,那东山与南河两郡究竟是怎么会事?”
徐相宜似是斟酌了半响,这才开口:“之前我讲过,东夏皇朝皇室子孙一直不丰,像当今皇上有七个儿子,真的不多见。”
聪明如木樱怎听不明白徐相宜话里的隐意:“皇子都成年,当今没立太子吗?”
徐相宜摇头:“当今皇上登基之使,太子妃理所当然的被封了后,可惜两年后便因难产而亡,只留下一个皇子,也就是现今的二皇子。之后二十多年,皇上再不曾立后,所以宫里其余的皇子都是妃嫔所生。本来二皇子为嫡,应当立为太子,只是二皇子身体因病弱,自幼便被养在赤峰山的玉皇寺,两年前才回宫,所以太子之位就一直悬而未决。”
“几位皇子的外家是出自哪里?”木樱明知道外公不喜欢她问这些,但还是没忍住。现实版的【九龙夺嫡】,虽然龙少了几位,但并不妨碍她看戏的心情。
都已开了头,接下来徐相宜到也没隐瞒,大略的为木樱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大皇子为皇贵妃所生,当朝唯一的一位皇贵妃。中宫一直未立,所以一直由皇贵妃统领**。皇贵妃出身于卫国公府,也就是殷家,乃是卫国公府世子的胞姐。”
徐相宜看了一眼十分意外的木樱,暗中摇了摇头。木樱在殷家也呆了有些年头,怎么对殷府一无所知。即使一直身处国公府的老宅,但也不至于小白成这样吧。
“三皇子为玉妃所生,玉妃出身于江南文坛世家之首洛家,传说中三皇子国士无双,有着经世之才,为天下士子所尊崇。”
“四皇子为青妃所生,青妃出身于延亭侯府。延亭侯掌着东夏五十万的辽东军,是先皇亲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为当朝武将之首领。”
“五皇子为和妃所生,和妃来历一直不为人知,不过却有传言和妃出身于天下第一世家的封家。那封家可是富可敌国,钱钵无数,却又相当神秘且低调。天下一直都有【宁负阎王,莫欺封氏】的传言。”
“反而出身为嫡的二皇子却没有任何外戚力量,所以恐怕将来——”
“恐怕将来的夺嫡之战又将是一场血雨腥风。”木樱慢吞吞接口道:“东山与南河两郡与哪个皇子有关系?”
徐相宜摇头没有回答,木樱到也没再追问,只是若有所思的似是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