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800000034

第34章 向荣大战武昌城 钱江独进兴王策 (2)

第二十回 向荣大战武昌城 钱江独进兴王策 (2)

军士见了,各自逃窜。江忠源立杀数人,犹止不住。石达开、韦昌辉乘着忙乱,并力攻城,纷纷把火药掷下城边去;西门城楼一角,早炸作粉碎,未几城楼亦复倾坠。那逃不尽军士压死千人有余。城中呼天叫地。韦昌辉、罗大纲两军先抢进城上。城里清兵那里还敢阻挡。江忠源不能挽回,急飞奔抚衙而来,要与常大淳一齐弃城而去。不提防常大淳听得洪军先后把西南两门攻下,如惊弓之乌,自讨若要逃时,倒不免有失地之罪;若要不逃,又怕被洪军拿获。只得暗地流了几点泪:背着家人,到后花园里在株古松树下,自缢而亡!时人有诗叹道:天兵齐下卷荆襄,八路英雄撼武昌;偏有不知亡国恨,尚留一死报君王!

自常大淳死后,城中益乱。前按察使凉星源,及道员傅炳吉,倒同时殉难。江忠源知得常大淳消息,不复再进抚署,急得奔至南门,可巧向荣大队亦到,便会合而逃。

那时石达开诸将,听得江、向已经合军,亦不来追赶,只分头抢了各道城门。不多时,洪天王、钱江全军已到。只道武昌全城俱定,便欲跃马先进。钱江谏道:“元帅系三军之命,犹不轻临险地,况大王为万民之主那?今武昌虽下,仍在人心惶乱之际,大工恩威未布于此地,须防不恻。今宜点步兵一队先行,大王继进可也。”天王从之。便令裨将邓胜领步兵一队先行。才?进到西门城门里,忽城濠内伏兵齐起,邓措手不及,死于马下,军士叫起来。钱江大惊,急督率兵士接应。原来江夏知县夏鸣盛,因愤恨武昌城池失守,志在刺杀天王,以图恢复。远地早见洪天王与钱江并马先行,只道天王乘胜得意,自为前驰,故先伏数十人在城濠里,当其进城时,即行发作。不料到了城边,因钱江一谏,改换邓胜先行,故杀了邓胜,却不曾伤及天王,亦云幸矣。若无钱江一谏,天王生死,仍未可知也!当时有诗赞钱江道:

武昌城外战云飞,运筹帷幄仗军师。

谨慎直同诸葛亮,片言救主脱危机!”

又有诗赞洪天王道:

草茅崛起承天命,皇汉声灵有主张。

纵使贼臣扶逆满,岂能狡计害真王。

当下洪天王因听钱江之谏,不为夏鸣盛伏兵所害。钱江知道邓胜已死,急得督兵进战,那夏鸣盛犹自手执绣旗,大呼杀敌。钱江即令赖汉英相与巷战。那夏鸣盛虽然奋勇,奈寡不敌众,怎能抵御?那时黄文金在城里又闻得城内有变,急驰来到西门,把夏鸣盛手下数十人,不留一个都砍为肉泥一般,然后迎天王进去。就借巡抚衙门,作了行宫。一面出榜安民,不在话下。

且说杨秀清兵败之后,退入妙河,因听得大王既定武昌,即收兵回至城里,先告诉兵败原因;言下有愤恨李秀成拥兵不救的意思。洪天王安慰了一会。未几李秀成一到,天王道:“东王兵败,若得贤弟进兵援应,恐向荣未必遽行得志也。”李秀成道:“隔江相向,即驰救已不及;且起程之时,弟屡谏东王不可渡江,东王不从,故遭此败。臣弟勉强渡江相救,恐半渡被击,则两军俱败矣。弟非畏死,诚以同败无益也。弟蒙大王赏识,屡委重任,自愧资望较浅,不足服人,故前失于萧朝贵,今又再失于东王。自今以往,弟愿为偏裨,以从诸王之后。否则有令不行,胜败非敢知矣。””洪天王听罢,默然不答。时钱江在旁,亦随口答应:“弟屡言向荣虽短于谋,惟久经战阵,临事谨慎,且骁勇耐战,未可轻视;东王自恃其勇,不听吾言,故至于此。非李秀成之咎也。”天王点头称是。一面分赏有功诸将,并赏李秀成,以为进谏者劝。东王心上,自然不服。惟素知李秀成智勇过人,不欲与他失欢,外面还与他巴结。秀成心知其意,亦不计较。

那一日天王,请诸将商议进兵何处时,听得江忠源与向荣各军已分屯黄州、兴国、大冶各州县,江甫授军亦至,因此清军声势复振。又听得清廷因常大淳已死,已调胡林翼为湖北布政使,兼署巡抚。故洪天王之意,不欲遽离武昌,以下江南。杨秀清便乘势进道:“长安为古帝王建都之地。重关叠险,可以久守。不如遣兵由河南直取长安,以为基业;然后分兵四川,握险要而图之,亦一策也。”黄文金道:“四川天府之雄,汉高因之以成帝业;武昌四战之地,断难久守。东王之言,愿大王从之。”钱江道:“江南乃国家著华之地,进可以直趋北京,退亦可以自持,此用武之地,而大王若舍此不图,改兵而西,使满清徐复元气,诚为大王不取也。”洪天王听罢未答。时已议论纷纷,大半以取长安及西川为善策;主取金陵者,只钱江、李秀成、石达开三人。洪天王不能决。各臣工退后,钱江独寻李秀成说道:“东王得志,吾辈无噍类矣。若改兵西向,则天下事从此去也。天王初犹言听计从,近来反慑于车王之势,如何是好?”李秀成道:“同室操戈,是不可为。何不把大势详奏天王,看他有转意否?”钱江以为是。便回府乘夜拟定《兴王策》一篇,越日进诸洪天王。天王把来一看,策道:

臣弟江言:伏惟大王首事之初,笄发易服,欲变中国二百年胡虏之制;筹谋远大,创业非常,知不以武昌为止足之地也明矣!今日之举,有进无退:区区武昌,守亦亡,不守亦亡;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进而犹冀其不亡。不乘此时长驱北上,徒苟安目前,懈怠军心,诚无谓也!清初吴二挂起兵之时,不数月而南六省皆陷,地广人众,自谓称雄。然遣将四出,不出湖南一步,扰攘十余年,终底灭亡,前车其可鉴也!或谓武昌襟带长江,控汴梁,而引湘鄂,握险自固:然后间道出奇,以一军出泰川,定长安,扰彼关外者;或以一军驱夔庆,取成都,定四川,以为基业者。不知秦陇四塞,地错边鄙,人悍物啬,粮食艰难;且重关叠险,纵我攻必克,必大费兵力。劳而无功,固贻后悔;得不偿失,亦弃前功。况削其肢爪,究不若动其腹心之为愈也!至于四川一局,今昔异形。其在蜀汉之时,先以诸葛之贤,继以姜维之智,六出九伐,不得中原寸土;赖吴据长江之险,以为唇齿,尚难得志,况今日哉?方今天下财库,大半聚于东南。

当此逐鹿于甯谧之时,欲以四川一隅敌天下,江知无能为也。以江愚昧,不如舍西而东:金陵建业,皆帝王建都之所;淮泗、汴梁,实真人龙起之方。宜先取金陵以为基本;次取开封,以为犄角,终出济南,以图进取。握齐鲁之运河,可以坐困通仓之食;截南北之邮传,可以牵制异族勤王之师。然后约我老万,以攻梁厦;檄我丹山,以攻温处,所过则秋毫无犯,所至则结纳贤良,而民有不完发易服,箪食壶浆以迎者,江未之信也!南京不下,则江东不得渡;丰沛不陷,则青兖不得进;山东不定,则燕京不戒严。粮槽困于内,汉心离于外,孟子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正此时也。今日之事,势成骑虎,万一颓情,转致蹉跎。成败之机,间不容发。我军远离乡井,志切从龙;闻进则同心同力,踊跃争先;闻退则畏首畏尾,存亡莫保。

戎衣两截,舍舍冲陷,渡河而后,无复作南还之望者,皆欲立功名,复汉祚,誓九死以垂勋,不愿一生而伏莽也!诚因时而励之:群策群力;一可当百,万战何敢辞?时哉不可夫!席前之箸,江愿借而筹之;马上之策,江愿指而先之也。俟南京底定之后,招集流亡,袜厉兵马,扼要南堵,挥军北上,左出则趋江北以进战,急则可调淮阳之军以继之;右出则掘河海以拒敌,急则可调开归之军以应之。南阳、江甯,则发一军以突其西,略攻河内州县,乘胜入晋,直抵燕冀无返斾!杭、嘉、金、衢,别以一军冲其东,应我沿河舟师,相机定浙,候间窥闽,无轻举。兵不止于一路,计必出于万全。先固江南之根本,徐定新造之人心。修我政理,宏我规模,外和诸戎,内抚百姓,则西而秦蜀,东而豫粤,可传檄而定。此千载一时之机会也!自汉迄明,天下之变故多矣!分合代兴,原无定局。晋乱于胡,宋亡于元,类皆恃彼强横,赚盟中夏;然种类虽异,好恶相同,亦不数十年奔还旧部。

从未有毁灭札义之冠裳,削弃父母之毛血,义制甚匪,官人类畜,中土何辜?久遭涂辱至如是之甚者也!帝王自有真,天意果谁属?大任奋兴,能不勗诸!更有期者:旌斾所指,与民无逆;提剑号召,是汉即从。便知今日之举,并非无名之师:仍知中国之仍为华,不肯终变于戎狄。王者发韧,彰明较著,阵堂旗正,不必秘诈;军行令肃,所至则归。彼纵有满洲蒙古,殚精竭虑之臣;吉林索伦,精骑善射之将,虽欲不望风投顺,我百姓其许之乎?方今天下以利为治,上下交征,风俗之坏,斯已极矣;亡国为奴,惨受桎桔,人心之愤,亦已久矣;纳贿损民,腼然民上,缙绅之途,亦已污矣。磅薄郁积之气,久而必伸。

有王者起,孰不去其旧染之污,拭目而观其新命之鼎哉!布置条度,此其大略也!欲成基业,愿勿他图。夫草茅崛起,缔造艰难,必先有包括之心,寓乎宇宙,而后有旋乾转坤之力。知民之为贵,得民则兴;知贤之为宝,求贤则治。如汉高祖之恢宏大度,如明太祖之风夜精勤,一旦天人应合,顺时而动,事机之来,莫可言喻。否则分兵而西,武昌固不能久守;且我之势力一涣,即彼之势力复充。久之大势一去,不能复振。噬脐之悔,诚非吾属所忍言者矣!江自论文于寒贱之中,奔驰于患难之际,外托君臣之义,内联兄弟之情,义重恩深,方粉身不及图报;况乎误国之谋,何忍坐视。兹透观大势,力审机宜,谨就管见所及,拟定兴王之策十有二条,伏乞采择施行!

洪天王看罢,乃叹道:“靖国王不世才也!朕如何不听。”便拿定取金陵主意。想罢,又把十二条兴王策,细细看下去。管教:万言进策,即回天意定汉基;五道兴师,又把长江成战地。

要知钱江《兴王策》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遍地香草

    遍地香草

    《遍地香草》简介:秋天的革生长得格外迅猛,是迫不及待的样子。草一天一个变化,一天一个惊喜。拱出芽儿的草不几天就连缀成片了,那被穿透或者顶起来的羊粪都碎做粉末壅在草根上,继续散发着肥力。这时的像雨滴一样的草芽儿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挺直的茎秆的根部自觉地脱落,真正的草叶儿开始一层一层攀升扩展,那么不遗余力。长到一尺高的时候,又开始分枝发杈,往周围扩散开去,再从枝权上长出更加茂密的叶儿。是一种深刻的墨绿。无数的草又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莽莽苍苍、郁郁葱葱地覆盖了大地。秋风拂过时,草浪就在辽远空旷的原野上,梦幻般一波一波地荡漾开去……
  • 异世界情缘(上)

    异世界情缘(上)

    漫天火光将她带到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异世界,她遇到的第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子欺骗了她;第二个狂烈如火的男子也欺骗了她;第三个如水晶般透明的男子还是欺骗了她。但这背后却隐藏了一个巨大秘密和三颗无悔真心……
  • 别在转身之后说爱我

    别在转身之后说爱我

    三个生活在都市中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大龄剩女,一个偶然的机会住在了同一所房子里,于共同生活的彼此取暖中渐渐产生了真情。她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爱情模式,有时也会为了应付家里而去相亲。她们身上有着相似的足以让她们惺惺相惜的东西,除了让她们感到恐惧的年龄之外,还有于欲望都市中对真情的渴求和不肯放弃。于是,在这追求真爱的过程中故事丛生,跌宕起伏的剩女命运让人感叹。每一个年近三十的女人都会在这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 北京之恋

    北京之恋

    吴晴在好朋友庄一的劝说下来到北京,进入广告公司,成为北漂一族。不久,庄一死在公寓中,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疑雾重重。庄一前男友成为嫌疑人,不等真相水落石出,他却因病身亡。吴晴在庄一的公寓发现两本日记,她看到了外表张扬而内心痛苦的庄一。吴晴偶然认识威华公司总裁秦渊,两人互生好感,坠入情网。然而一个女人的出现,一场悲剧突然袭来,她该何去何从,她将如何面对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 山丘上野草的泪水

    山丘上野草的泪水

    这是一部正统的悲剧,换句话说就是主人公在故事结尾以某种方式死去。如书中主人公小刀在实现最后心愿后面带笑容死去,再就像书中的斧头在故事结尾他的精神已死,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书中的主人公以男性为主,故事讲述他们各自的爱这就是书名中的山丘,他们又都来自社会底层——野草,故事脉络又是正统的悲剧——泪水,人生一条闪着涟漪的哀伤河流,倒映的七彩世界掩饰了琐碎、痛苦和不公。人生一出无法选择角色的舞台剧,自以为是剧中主角,其实只不过是过路人。
热门推荐
  • 邪神战尊

    邪神战尊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众仙,性张狂,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烈火再炼双百日,历艰险,经风霜,利刃断金刚。雏鹰羽丰初翱翔,披惊雷,傲骄阳,狂风当歌,不畏冰雪冷霜;欲上青去揽日月,搅风云,舞波澜,洗乾坤苍茫!嬉笑怒骂,邪魅嚣张,这天下任我闯,少年自有少年狂!经典语录战逍遥:要战便战,唯我逍遥。战逍遥:不给别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会把你的脸当画布。唐婉儿:不论天涯海角、不论刀山火海我都会陪着他。只要他不弃,我定不离。
  • 上古世纪之我欲封神

    上古世纪之我欲封神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这个世界即将毁灭,等着我们去拯救!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勇士们拿起你们的手中的剑!一时的隐忍不是因为我懦弱,而是积蓄更强大的力量。我的名字叫战神,只要正气长存,勇气长存,那么我必将永生!
  • 微光和悲伤

    微光和悲伤

    分开十八年,他找到了她,终于和她在一起,却发现她是对手的女儿。她被“家人”劫走,被“家人”洗脑,派到他身边做卧底。他会发现吗?发现了他还会找回两人相信相爱的记忆吗?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相识在花开的季节

    相识在花开的季节

    寂寞的心情没有忧伤,没有欢欣,没有欲望。寂寞便是寂寞,一种恬淡的拥有,一种难得的馈赠。享受寂寞,便是在品味人生的真味,感受最真实的自我。
  • 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本书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最想向父母提的88个建议,内容包括:你们是我的榜样、你们的爱让我受不了、别以为我没有自尊、我不是你们的附属品、不要老盯着我学习、你们的子女不是完人等。
  • 箐陌如年

    箐陌如年

    我爱你,却如陌生人青春三年,葬送你的指尖
  • 荒芜圣尊

    荒芜圣尊

    潜龙山,风云变,一龙升天,天下突云陡震,少年林修手握乾坤,脚踏混沌,搅动冥冥之中运数,
  • 重生之最远是身边

    重生之最远是身边

    文艺版我曾站在权力巅峰俯瞰世人,却因一世的错爱而家破人亡;重来一世,我才知道,原来你一直安然等待在灯火阑珊处,不言不语却是不离不弃的执着;重来一世,我愿倾尽所有偿还你的痴心执着;却发现,你,在不知不觉中已融进我的骨血,成为了我生命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原来,最远的距离,就是身边......(喜欢本书的亲亲请加群:303747287等着你催更(⊙o⊙)哦)简洁版:霸道渣攻变忠犬,漂亮痴情杀手受获得圆满
  •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