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9500000022

第22章 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1)

无我,就是放下执著,放下自我,是出世的一种境界。利他,是指一种奉行有利于他人而不求报偿的人生态度或行为,是积极入世的一种表现。佛说,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一切法皆是善法,善法即是菩提。

人生无常,随缘即是人生

很久以前,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学修佛法。

有一回,他真的来到了舍卫国。刚好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儿子的跟前,竟将他咬死了,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问他原因。

这个农夫反而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来到这里干什么啊?”

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的人都很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农夫就回答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佳坏天,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两人的饭菜了。”听了农夫的话,这个婆罗门心里暗想:“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着吃饭,真没有人情味!”

但他还是沮丧地离开了农田,进了舍卫城。来到农夫的家中,见到农夫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没想到那妇人听后,却只是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然后,这个婆罗门又告诉了那死者的妻子,谁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这个婆罗门心中就非常生气了,对那女子说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痛心吗?”

那女子仍应默然不答。

这时,这个婆罗门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他心里暗暗想道:“我听说这个国家人民如何慈爱、如何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想来这儿学习修道,没想到如今碰上这等没有人情味的人。这种人怎配信佛修道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陀。这个婆罗门来到佛所,向佛顶礼,退坐一边,一脸的愁云。

佛陀早已明白他的来意,故意问他:“你为什么一脸忧愁啊?”

婆罗门就回答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陀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于是他就如实向佛陀禀告了他路上的所见所闻。

佛陀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没有忧愁!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后,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

婆罗门听完佛陀的开示,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陀开示,如黑暗中见到光明,即刻恍然大悟啊!”于是他皈依佛法,并受持五戒,精进而修持出世之法。

醍醐灌顶

佛家讲生命无常,放下执著,万事随缘。我们常常认为生命就是追求,事业就是拼搏,执著才是成功之道。而事实上,执著和追求是需要毅力,但放下执著,放弃追求更需要毅力。虽然有缘无缘可能全在一念之间,但是能真正做到随缘而安,随遇而安,却需要不断地修炼。只有懂得了随缘,才能真正懂得了人生。

禅机故事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师走在黄檗禅师的后面,黄檗禅师回头一看,发现临济禅师空着手,因此就对他说道“你怎么把锄头忘记带来呢?”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知给谁拿走?”

黄檗禅师停下脚步道:“你走过来,我有事跟你商量。”

临济禅师向前,黄檗禅师就竖起锄头道:“单单是‘这个’,世界之上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动。”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就毫不客气的立刻从黄檗禅师手中把锄头抢过来,紧紧地握在手中,说道:“刚才老师说谁也拿不动‘这个’,现在为什么‘这个’在我的手中呢?”

黄檗禅师道:“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你说,今天有谁给我们耕田呢?”

临济禅师道:“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关我们何事?”

临济禅师这么说了以后,黄檗禅师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回到僧院。

不久,沩山禅师就这件事问仰山禅师道:“锄头在黄檗禅师手中,为什么却被临济夺去?”

仰山禅师答道:“强取豪夺虽然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却在君子以上。”

沩山禅师再问仰山道:“耕种和收成,临济为什么要说不关己事呢?”

仰山禅师不答,反问道:“难道就不能超脱对待关系之外吗?”

沩山禅师一句不说,转身也回到僧院。

佛学百科

什么叫“无我”

“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经常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

一天,一个小和尚化缘回来后,在禅房门口看见师父正端坐在太阳底下,大汗淋漓,泪流满面。

小和尚非常的不解和惊讶,于是就问道:“师父,您怎么了?”

师父却心平气和地说道:“没怎么,我在沐浴呢!”

小和尚更加的迷惑了,他转了几个圈后,又凑过去问师父:“师父,我没看见您沐浴、洗涤啊?”

只听师父很平静地说:“我是在沐浴、洗涤自己的心灵,你当然看不到了。”

小和尚更好奇了,他想探个究竟,学点见识,又打破砂缸的问道:“怎么才能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呢?师父可否开导开导弟子?”

师父就回答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的心结,便可以为心灵药浴了。哪个人若经常为自己蒙垢的心灵沐浴和洗涤,这个人的心地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的。”

醍醐灌顶

世俗的污垢和尘埃会蒙住我们的眼睛,迷惑我们的心智。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地寻找这些污垢和尘埃,用仁义、孝悌、忏悔等反复地清洗——就像洗衣服一样,自觉、及时地清洗。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保持光鲜亮丽。

禅机故事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禅师:“求人不如求己。”

佛学百科

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距天台县3公里,系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坐北朝南,总面积7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殿、堂、客房约700余间,尚存清朝重建殿宇十四座。寺院由数十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院落和建筑群组成。计有四殿(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迎塔楼、藏经楼),六堂(妙法堂、安养堂、齐堂、静观堂、大役堂、客堂)。近2000米廊沿贯穿全寺,通道廊沿有挑檐廊、连檐柱廊、重檐柱廊、双层柱廊、单层柱廊、双层双檐廊等,集中了我国古建筑中各种廊沿形式,实为我国古代建筑之瑰宝。

内心清净了,才能洞察世事

从前有一个无着菩萨,他独自住在“鸡爪山”洞,专修弥勒法。修了三年,未见成绩,心生厌倦而出山。

路上遇到一位老妇,欲将铁杵磨成针,菩萨就问道:“这怎能磨成针?”

老妇答:“具足坚志力,有志者竟成,虽难仍坚忍,高山亦能摧。”

听了这番启发的话,菩萨深感汗颜又回山修行。

再过三年仍无消息,于是倦意复萌而欲出山门,途中遇雨,见雨水竟能滴水穿石,心生惭愧又入山修行。

又经三年仍无动静,再出山时,鸟的羽毛已遍满山谷,深深感叹,再发心四度专研,又经过三年,前后共计十二年之久,仍毫无进展而心灰意冷。

出山时,途中见一只将死的母狗,狗的上半身,已全被蛆虫咬食而腐烂,母狗现出疼痛难忍即将死去的惨状,菩萨生起怜悯的悲心,想除去狗身上的蛆虫,又怕虫因此而死,若不除蛆,狗亦将会死。于是割下自身的肉,用舌头舐取蛆虫,如此虫和狗皆得以存活。

再舔时,母狗已不见,只见光明庄严的弥勒菩萨呈在眼前。菩萨感动又略带抱怨地说:“噫嘻!唯一救怙尊,虽经千苦不获见,何故甘露雪海中,万苦煎熬始降霖。”

弥勒菩萨又说道:犹如焦芽与败种,天虽降雨不生芽,若无贤善与福德,诸佛虽临有何益。自始至终我都在你面前,因你有业障阻碍,所以看不见我,现在你生起大悲心,因此业障得以清净,才能见到我,你如果不信,把我背在肩上去市集绕一下,看大众见到我否?

于是无着背着弥勒菩萨前往市集,并请人们证明,问了好多人:“你看到我肩膀上的菩萨么?”大家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奇怪的看他。

最后,过了好久,只有一个老妇说:“你肩膀上扛着一只母狗”。

醍醐灌顶

心主宰人的一切行为,内心清净了,才会有力量,才能面对种种复杂的境界。佛说,只有消除了自己的业障,拥有清净的无欲无求的心灵,才能得道成仙;而我们普通人,也只有内心清净了,才能不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所累。

禅机故事

无道心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的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已将粥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

文道踌躇得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僧爱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得道呢?”

佛学百科

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为息止惑障所修之五种观法。又作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五门禅。即:

(一)不净观:观想自他色身之不净而息止贪欲之心。

(二)慈悲观:又作慈心观、慈悯观。观想由拔苦与乐而得之真正快乐,以对治瞋恚烦恼。

(三)缘起观:又作因缘观、观缘观。乃观想顺逆之十二缘起,以对治愚痴恼。

(四)因缘观:乃观想诸法悉由地、水、火、风、空、识所和合,以对治我执。

(五)数息观:又作安那般那观、持息念。即计数自己之出息、入息,以对治散乱,而令心念止持于一境。

虔诚和誓愿本身就是灵山和佛陀

从前,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他们一路上一边乞食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为在出发之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

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更何况他们是对佛陀发的誓愿。但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弟子却病倒了。

这时离佛诞辰日已经很近了,而他们距灵山的路还有很远。为了完成誓愿,师父开始搀扶着弟子走,后来又背着弟子走,但这样一来,行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三天只能走完原来一天的路程。到了第五天,弟子已经气息奄奄,快不行了,他一边流泪一边央求师父:“师父啊,弟子罪孽深重,无法完成向佛陀发下的誓愿了,并且还连累了您……,请您独自走吧,不要再管弟子,日程要紧……”

师父怜爱地看着弟子,又将他驮到背上,边艰难地向前行走边说:“徒儿啊,朝圣是我们的誓愿,灵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既然已经上路,已经在走,灵山就在心中,佛陀就在眼前了。佛决不会责怪虔诚的人,让我们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只要心中装着灵山和佛陀,不管你最后走了多远,你都已经抵达了目标,完成了誓愿。

醍醐灌顶

我们每个人都是朝圣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誓愿,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目标和实现誓愿。其实,只要你一上了路,向目标靠近,你就已经到达了。

禅机故事

诗偈论道

苏东坡住在庐山东林寺,做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气势博大,确是惊人。

一天,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他俩夜里闲谈,证悟就举出东坡的东林诗偈,并赞歎地说:“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

庵元不以为然,批评说:“这种说法还没有看到路径,哪里说到了目的地呢?”

证悟:“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已到了那种境界,如何有这个消息?”

庵元:“是门外汉而已。”

证悟:“和尚慈悲,可为指破?”

庵元:“且从这里用心参破,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处?”

证悟听了茫然一片。整夜深思,无法入睡。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忽闻钟声,恍然大悟,去其疑云,说道:“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拿此偈语奔告庵元禅师,庵元说:“跟你说是门外汉嘛!”

佛学百科

四圣谛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害人之心不可有,行善之念之应长存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干夷,他为人忠厚,聪明能干,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对百姓的疾苦,也非常关心,常常想尽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好多邻国的百姓听说了,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投靠他。他的善行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然而却招来了某些人的嫉妒,险些为他惹来杀身之祸。

当时,邻国有个修道的婆罗门,生性狠毒,心胸狭小,出于对干夷王的嫉妒心,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害死他。

一天,他来到干夷王住的宫殿前,对国王说:“陛下!您的恩泽遍及四方,无人不晓,有识之士,无不称赞您的伟大德行。您是否能满足我的一个愿望呢?”

干夷王并不知道婆罗门会请求他做什么,以为仍是一些赐予金银珠宝的要求,便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婆罗门见国王欣然同意,狡诈地笑了笑,接着说:“陛下崇尚施舍,总是有求必应,现在我有一事相求。我要举行一次祭祀,已经是万物齐备,只差一颗人头。希望求得大王的头,来实现我的愿望。”

同类推荐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本书汇集了众多丰富内容的文章,不仅是作者不同阶段、不同场所亲身经历的人生旅程的记录,也是撰写我国新时期伊斯兰教断代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全书分为“朝觐盛典”、“探索·论述”、“译著举要”、“出访纪实”、“祝贺·企望”、“缅怀前贤”、“序言和韪记”和“接待访谈”等八个板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茫茫无期的是你

    茫茫无期的是你

    有一种鸟是从出生就开始飞翔,直到有一天死去才会停下脚步,我爱你,直至死亡。
  • 守护甜心之天使之翼

    守护甜心之天使之翼

    读者们好!我是蓝熙紫蝶!这是我第一次写文文!读者们一定要看哦!介绍:亚梦遇到了朋友背叛和亲人的欺骗,正因为这样,亚梦才一天比一天冷酷,最后亚梦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他,他给了亚梦一份真正的感情,让冷酷的亚梦一天天的融化,让亚梦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 弃妃倾城

    弃妃倾城

    腹黑阴冷,对她的情执着深沉,只是,他是她永远的不可能;绝情绝爱,对她仅有无奈怜惜,偏偏,结局却让人身不由己;阴谋,背叛,被弃,使她心灰意冷,面对情敌的加害,不再回以任何反抗。最终:他为了她,接下那一纸休书,只求她活!最后:她为了他,成为别人的妻子,只求他生!
  • 领主世纪

    领主世纪

    这是一个拥有王者之志的基层军官因一场意外而来到异世界发展的传奇故事。本作包含主角探险成长,领地发展,佣兵工会,军队组建,种族战役等众多精彩元素。
  • 红色传奇

    红色传奇

    一个21世纪的历史研究生回到了1895年的俄国,与乌里扬诺夫谈论革命,与托尔斯泰谈论文学,与威廉二世商谈战争,一切的一切都已改变!他成了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他成了人民的心脏和良知,他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建立了一个红色帝国,他就是瓦西里·鲍里索维奇·维特!
  • 灵魔之道

    灵魔之道

    修神之道困难而又强大,只要成为了神,便能掌握万物。神!以善良为主,没有一丝邪念。修魔之道虽容易但很容易被控制心智,走上不归之路。只要心态端正没有被控制。成魔,便能摧毁一切。魔!以邪恶为主,掌管着一切人类的命运。为了对付灵兽原本是仇人的神与魔,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共同抗敌。穿越后文迈影与曹应生也一步步走向成神之道!
  • 墓中奇闻

    墓中奇闻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而对于一个盗墓贼来说,盗皇陵,进王墓,又算什么呢?少年林笑背负师傅重望,出师下山,可是他却发现了盗墓一门百年来的不告人知秘辛......
  • 神原

    神原

    此魔术师非魔术师,他是在自己的镜中世界活着,最终他要回去,还是继续待在这虚拟的世界?这里有爱人,这里有兄弟,他该如何选择?
  • 我是一只螃蟹

    我是一只螃蟹

    《书友交流群37811906,欢迎加入》我是一只螃蟹我在过普通人永远不能企及的生活“灯熄灭了么?”那么、奔跑吧,螃蟹君!
  • 别来微恙:Boss请冷静

    别来微恙:Boss请冷静

    几乎是落荒而逃来到V城,莫言雪与昔日同窗好友断绝联系。却依旧与某人在V城不期而遇。据说这人身边有如花美眷,艳福不浅。据说这人身份神秘,来头不小。据说这人痴心绝对,来V城只为追回那个她。不管传言如何,莫言雪告诉自己:这一次姐心如止水,你伤不到我。某人:“一别两年,过得可好?”莫言雪:“甚好。”某人:“我也还好,除了想你,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