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9500000028

第28章 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3)

阿难闻言就问佛祖说:“这条鱼因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佛祖回答他说:“早先有一个男孩,名字叫迦襁缆。这个孩子聪明博学,性情旷达。一天他的母亲问他说:‘孩子,你这么聪明有学问,世上还有能胜过你的吗?’他回答说:‘有,佛门弟子。’母亲说:‘你为何不去修习佛法泥?’他奉母亲之命,就去学习佛门义理,而且全都通晓。但当他与和尚们谈论佛法时,谁如果应答不出,他就斥骂这些人,由于他用各种动物的头来比喻那些人,因此得此报应,这百兽的头就都长在他身上,他就成了这条百头鱼。”

这些捕鱼人、牧牛人等听了这话,就都求佛祖允许他们出家。佛为他们说法,他们都能明白,于是都做了和尚。

阿难和众僧听了佛祖的话,心中忧虑,都说:“以后言语不能不谨慎啊!”

醍醐灌顶

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如果要想身体健康,吃东西时就要小心谨慎;如果要想一生保平安,自己的言语也要小心谨慎,决不可以出言不逊,出口伤人,更不可以说别人坏话,挑拨是非。即使我们看到有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如果我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那么也不可以随随便便下断语;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才不会因言语问题闯出祸来。

禅机故事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佛学百科

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为我国寺院中的一种传统。据佛典记载,钟、磐、石板、木鱼、砧槌等,凡是通过敲击而能发声的法器,无论瓦木铜铁所作,皆称为犍椎。犍椎为梵名,又译作犍稚、犍槌等。钟、鼓是僧团内集众和生活安排的信号,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法事甚至社会礼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佛事活动中,犍椎则配合念诵或唱赞的曲调敲击,作为伎乐供养,使道场更庄严,故又称法器。

幸福之道来自于内心世界获得的和谐喜乐

从前,有一个人叫逻达,是舍卫城中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后来这男孩也出家为比丘。

有一次这年轻比丘在某个村子的精舍时,有人供养他两件袈裟,他决定把其中一件供养给长老比丘——他的舅舅。

结夏安居以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并把袈裟供养给长老比丘。但长老比丘说自己的袈裟已经足够了,所以加以拒绝。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长老比丘坚决拒绝。

年轻比丘因此十分伤心,认为舅舅不喜欢他。他甚至觉得既然舅舅坚定拒绝与他共享必需品,他最好还是还俗,过世俗的生活。

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念纷飞,思绪紊乱,心中想着,还俗后,就卖掉袈裟,买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有了足够的收入,娶妻生子,他再携带妻小搭车去探访舅舅。他甚至想到在路途上,他会告诉妻子,由他来照顾孩子,但她却要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而他坚持要照顾孩子,就去抢孩子,结果孩子却掉下车子,被轮子辗过,他非常愤怒,拿棍子要打老婆。

其实,这时候,他正用扇子帮舅舅扇凉,但由于胡思乱想,而不小心打到长老比丘的头。

长老比丘明白年轻比丘的心念,就告诉他:“你自己不能打老婆,怎么来打舅舅呢?”年轻比丘十分惊讶,局促不安地想立刻离开精舍。但长老比丘却设法带他去见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很仁慈地告诉年轻比丘,人心旁骛不定,即使是遥远的东西,心都能够加以胡思乱想。所以人应努力使自己从贪、嗔、痴三毒中解脱出来。

心念无色无相,纷沓而至,神游虚空,是识的基础,能够调伏心的人,才能解脱魔障。

醍醐灌顶

要想在身外世界里寻求心灵的安详静谧,只会是一种妄念。世间的无常变幻只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轻浮烦躁。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幸福之道来自于内心世界获得的和谐喜乐。

禅机故事

不要拂拭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道:“唉!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一休禅师说道:“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他打架或者骂他,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

“如果对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的,太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

没想到一休禅师却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学百科

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公元1545—1623年),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今安徽人)。憨山19岁出家,在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年间,他来到五台山,因喜欢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后到广东弘扬禅宗,在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名满大江南北。憨山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部,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编了《憨山梦游集》、《憨山语录》等。

远离贪婪的欲望,即是幸福和快乐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去沙漠寻找宝藏。可是宝藏还没有找到,身上所带的食物和水却都已经用完了。没有了食物和水,他感到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只能静静地躺在沙地上等待死神的降临。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年轻人向佛祖做了最后的祈祷:“佛祖啊,请你帮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这时,佛祖真的出现了,并且慈爱地问他:“你想要什么呢?”

年轻人急忙回答:“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也行啊!”

于是佛祖便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不少的食物和水。

他吃饱喝足后,犹豫了片刻,决定继续向沙漠深处进发。

最终,他终于找到了宝藏。他把宝藏装了重重的一袋子,临走时还贪婪地把身上所有的口袋也都装满了。

然而,这时他又没有多少食物和水了。他带着宝物往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银珠宝。他一边走一边扔,后来不得不把身上所有的宝物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再次等待死亡的临近。

年轻人临死之前,佛祖又出现了,问道:“年轻人,你现在还想要什么东西呢?还想要宝藏吗?”

他有气无力地回答:“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我不再想要宝藏了。”

醍醐灌顶

人们常常会忽视那些稀疏平常的幸福与快乐,并去追逐一些不该有的名利,在欲望面前越陷越深。如果不节制自己对名利的欲望,最终就算抛尽一切,往往也悔之晚矣。珍惜平日点滴的幸福与快乐,才是真正的惜福。

禅机故事

蛤蟆还是老茄子

有个终身持戒的僧人,被人认为是功德圆满的高僧。

一天晚上,他匆匆在路上行走,忽地脚下踩了什么东西,发出“呱唧”一声响。黑暗里看不清楚,可是从响声判断,那僧人觉得自己是踩到了一只蛤蟆,而且那蛤蟆肚子里面还有无数的卵。

虽是无意的,到底是破了戒了,那僧人惊慌不宁,跌跌撞撞的回到禅房,倒头便横在了床上。他唉声叹气,疑神疑鬼,好久才迷糊过去……

睡梦中,有数百只蛤蟆蹦跳着将他围住了,他们齐张大口,朝他大声叱骂叫喊。

原来他们是来向他讨还性命的那僧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无法入睡等到天亮以后,他壮了壮胆,顺着原路找去,他想要给那只蛤蟆超度亡魂。

可是实地一看,哪里有什么蛤蟆,分明是一只老茄子。他松里一口气,疑惑之情顿然平息三界之中并无实物啊!

佛学百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心经》。色、色相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存在的状态等。比如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我们得见到这个人或和这人通话,或要看到关于这人的消息。我们凡尘中的人得通过信息才能了解东西,这个“信息”即是“色”。空、空相是指佛无须通过这些色、色相(信息)才能了解到一个人或物,因为佛已经修到一定境界了,知因即可知果,什么样因就必然有什么的果,所以,佛看事物不是通过“色相”来看。所以,色对佛来说就是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幸福就是现在

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天,碰到一个须发俱白的云游僧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高兴?”

年轻人很沮丧地回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云游僧人却由衷地说:“穷?我看你很富有嘛!”

年轻人问道:“这从何说起?”

云游僧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年轻人回答:“不干。”

云游僧人又问:“假如斩断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超过了1000万元啊!”

云游僧人说完,便笑吟吟地看着年轻人。接着他又给年轻人讲了一个穷人和富人的故事: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

然而,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千名奴仆也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盛夏酷暑,这个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醍醐灌顶

不要总是抱怨自己是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看到自己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负担,仔细品味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拥有。我们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频频向我们招手。

禅机故事

丹霞烧佛

有一个寺院,在大殿供奉一尊最为珍贵的檀香木佛,而且是寺院唯一的一尊佛像,弟子们天天烧香供奉。住持丹霞发现,弟子们都被佛像所障。于是一天早上起床后,二话没说,将佛头砍下,将整个佛砍碎,扔进灶里烧火。弟子们吓坏了:“师父,师父!您怎么这么做。这是一尊多么珍贵的佛啊!”丹霞根本没有回答,就是这么做了。

后来弟子们悟到了。哪里是佛啊?有像的佛都是假的佛,真正的佛是无像非像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如来。

佛学百科

一般信众之礼仪

对佛教有好感,也相信佛教所讲的道理,但没有正式成为佛教徒的人,被称为一般信众。一般信众到寺庙里去,虽然不是正式的佛教徒,但为了礼貌起见,也有自己的行仪,主要有入寺、进门、请教、称呼、合掌、问讯、烧香、拜佛、观赏、听经、法会(浴佛、普佛、课诵、忌日、朔望、拜忏、焰口、水陆)、用餐、入厕。

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

雪峰、岩头、钦山等禅师三人结伴四处参访、弘法。

有一天,三人一路行脚经过一条河流的岸边,正计划要到何处托钵乞食时,看到河中从上游漂流来一片很新鲜的菜叶。

钦山说:“你们看,河流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再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说:“这么完好的一片菜叶,竟如此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说:“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乞化吧!”

当他们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谈论时,忽然看到一个人匆匆地从上游那边跑来,问道:“师父!你们有没有看到水中有一片菜叶流过?因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一片菜叶被水冲走了。我现在正在追寻那片流失的菜叶,不然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就到他家去弘法挂单(投宿)吧!”

醍醐灌顶

一花一木,一饭一菜,都要珍惜,它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心灵上的价值。我们要尊重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要知道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才相遇的,一切皆来之不易,但又十分短暂。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惜福。人世间,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

禅机故事

洗心革面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赌吃玩乐,快要倾家荡产,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日清晨离去的时候,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地说道:“谢谢你了,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但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

佛学百科

佛、道之争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儒、道、佛三家一直处于冲突和融合之中。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冲突则更加激烈。道教从伦理纲常、王道政治、夷夏之辨等方面立论攻击佛教,并依靠王权的力量进行了“三武灭佛”,给佛教势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与此同时,佛教对道教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佛教与道教的斗争中,道教最终未能将佛教赶出中国,而佛教也未被消灭,并且在此期间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过程。而两教斗争的结果则是使儒家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同类推荐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热门推荐
  • 异香

    异香

    [花雨授权]幸福会受伤,快乐也会叫人盲。或许鱼只是贪恋着水之欢,不清楚他能不能原谅。心里想的人到底在何方?为什么醒来的他已不知去向?徒留下一抹哀伤……
  • 小桥人家

    小桥人家

    娘说:女人这一辈子,不要为了嫁一个好男人,而把自己变成一个为了男人而生的女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被母亲带离富贵乡,在学了一身杂技般五花缭乱的本领之后,却又被母亲扔回了富贵窝.二娘算计她,抢了她的婚约.三娘利用她,将自己的孩子送上财富巅峰.她看上的纯良少爷嫌弃她满身铜臭.看上她的恶少将她的生活搞得乱乱糟糟.且看这个小女子,如何在内家小院里风生水起,笑看小桥流水哗啦啦.
  • 斗世神才

    斗世神才

    寡淡如水地生活了21年的陈笑,偶获一只被遗弃在下水道的开水瓶,没想到,开水瓶竟是大机遇,就此迎来人生大转机。收妹纸,踩恶霸,斗天才,抢功法。那些从前从没想过的,想过从没做过的,现在都无需考虑,我们的口号就是:放手去干,干出人生巅峰!
  • 斗破之阵法师

    斗破之阵法师

    一个异世阵法师,突入介入斗破苍穹,改变了斗破,不一样的斗破,不一样的萧炎,群号:六一三八六八九八五
  • 傻小沫般的微笑

    傻小沫般的微笑

    一对异栾双胞胎,姐姐夏晓雨,妹妹夏晓晨,两个人是两个极端,一个是人见人爱,见解独到而且有一点雷厉风行的姐姐,一个是做事唯唯诺诺的妹妹,她们同样的都在心雨高中念二年4班,姐姐给了妹妹一个任务,要她在3天之内谈一场恋爱!故事又会怎么样发展呢?世间姻缘最是离奇,折腾来折腾去到最后还是我和你。
  • 大坑神

    大坑神

    落魄少年袁小姜意外获得坑货系统,从此开始快乐的都市坑货之旅,上坑达官权贵,下坑乡野宵小,左坑牛鬼蛇神,右坑蚂蚁蟑螂。坑狼坑虎坑燕子,趴在地上坑地球……数百头母猪为何深夜惨叫?亿万宅男女神为何大街裸奔?大国元首因何偏偏钟爱肥皂?神秘吸血鬼怎么顿顿只吸黄瓜汁……“没有物体会不被坑,只是你没有遇到袁小姜。”—米国《时代周报》评!“他是最伟大的坑货,他是我们华夏的骄傲。”—华夏《新闻联动》评!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一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澈殿的萌宝贝

    澈殿的萌宝贝

    他有着白皙得让女人都嫉妒的皮肤,栗色的头发更显示出他的贵族气质,深邃的眼睛仿佛把人吸了进去,高挺的鼻子,白皙的皮肤衬托着淡淡桃红色的嘴唇,特别是左耳闪着炫目光亮的钻石耳钉,给他的阳光帅气中加入了一丝不羁……。她琥珀色的双眸清澈灵动,长长的睫毛如同洋娃娃一般浓密上翘。只见她淡粉色的嘴唇微微上弯,白皙的脸颊上随即显露出一个深深的梨涡,海藻般浓密的长发也随着她的步行在空气中舞动,在和煦的阳光晕出柔和的光泽。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敬请期待!
  • 史蒂夫和史蒂芬

    史蒂夫和史蒂芬

    《史蒂芬和史蒂夫》分为三个章节,插曲、前奏和尾音,其中每个章节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完整的故事又分别分为了小前奏、小插曲和小尾音。但每个章节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合在便构成了整部小说。全文分为152个小段,始终贯穿“有什么样的前奏,就决定着有什么样的尾音与之呼应,中间就算出现再精彩不过的插曲,也难以躲过尾音这一劫”这一思路。《史蒂芬和史蒂夫》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只是穿插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也正是这些平凡普通的小故事,反衬出了一个面对爱的大大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整个内心的微小变化,是这部小说着重体现的地方。《史蒂芬和史蒂夫》想要引领读者进入最平凡的剧情,体会最不平凡的感情。
  • 诛天掌控

    诛天掌控

    天地一元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衍八方。一元大地,浩瀚无垠,诸般群英横空出世,剑指苍穹。敢问路在何方?遥远一隅,少年从这里归来,仰望天边露出一角的巨硕天宫,如长龙盘旋。试问朗朗天下,谁与争锋?古今中外,末路何方?光明黑暗,人神对垒,谁来执掌这滚滚乾坤?少年仗剑,从这个地方走了出来,一切的始点与终点都从这里展开…Ps:这书啊,虽然是玄幻题材,但风格另类,喜欢的还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