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1200000027

第27章 毛泽东思想研究(6)

第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认识路线。党的认识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很早就深刻地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认识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党在实际工作中所实行的群众路线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主张的认识路线。因此,党的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首先,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根本内容是以群众为基础,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主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党的认识路线的基本精神,则是尊重实践,以实践为基础,从客观实际出发,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是群众的实践,群众是实践着的群众,所以,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和以群众为基础,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行过程和认识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同一个过程。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同“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①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大体相当于“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大体相当于“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就使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就使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经常地同人民群众的实践保持一致,从而也就使得党的正确领导有了保证。

第四,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毛泽东一贯强调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以及其他一切实际工作,都是群众工作,强调正确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对于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对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了明确的概括,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①

毛泽东是坚持和运用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就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的卓越运用。我们说,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政治路线,也是党的组织路线;既是认识方法,也是工作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的高度统一。从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来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所有的人都参加这个事业,体现了党的政治路线;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动力来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广大工农群众是基本的依靠力量,同时又广泛地团结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体现了党的组织路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也包括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关系,因而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从认识论上说,这个基本方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参与程度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程度,因而它也是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毛泽东还反复告诫全党:“再说一遍,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②毛泽东把执行群众路线提高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系统地应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我们的一切工作方法,都离不开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办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立在群众观点之上的贯穿于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独特创造。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由于人民群众本身从事于变革世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直接接触各种客观实际情况,因而具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从事社会实践的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说来,只是一个加工厂。大家知道,工厂没有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足的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①领导者的头脑,只起一个加工工厂的作用,其原料和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毛泽东在1964年9月的一份题为《向群众的实践请教》的手稿中写道:“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这样就可以解决框框问题,即教条主义问题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②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方法作了概括,说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根本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关系。

“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环节:其一,领导者必须深入到群众中调查了解情况,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掌握全面的真实的材料。同时,还要到群众中去亲自参加实践,体验生活,以便获得一些直接经验,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正确地集中来自群众的意见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其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已经取得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群众中搜集的材料,丰富、生动,但还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同时,群众的意见就其每个成员来说,由于他们在实践中所处的地位、社会经历、文化水平、认识能力和思想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意见就有正确的或错误的、感性的或理性的、分散的或集中的、系统的或不系统的之分,领导者在加工制作时,必须注重“加工工艺”,对已取得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加工、提炼、深化,使之形成正确的、深刻的和系统的意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

“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和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再回到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化作他们的思想和自觉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这样,“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环节:其一,党制定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为广大群众谋利益。而经过集中才形成的领导意见总是高于群众的各种意见,二者有着质的差别性。领导者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对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把群众的认识提高一步,使广大群众自愿把有关的方针政策变为自己的行动。其二,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或领导者自己的能力、水平等的限制,依据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其本身就可能存在着某些缺陷或不完善的地方,有的甚至可能有错误,因此,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必须再拿到群众中去检验。群众贯彻这些方针政策的实践过程,就是对这些方针政策进行检验的过程。领导者只有到群众中去,收集群众实践方针、政策的意见,对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或者不符合群众利益与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补充,才能使之更加完善。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施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楷模。为了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从1956元2月起,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中央部门的工作汇报,一连紧张地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毛泽东还亲自深入到群众中去,仔细询问了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反复分析研究。正是在这样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毛泽东集中了群众的意见,综合了集体智慧,把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概括为“十大关系”,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此使我国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把民主与集中统一起来。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叫做集中统一。”①离开充分发挥民主的集中,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就难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就不可能集中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同样,领导对群众的各种意见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那就失去了领导的作用,就不是正确地发扬民主,也失去了集中的意义。因此,在实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贯彻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只有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才能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完美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客观世界、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都是一个无限的辩证发展过程。任何一项正确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的形成和实施,都不可能只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次具体过程来完成,客观事物和群众的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不断地出现,领导者的认识和领导机关的方针政策也应该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毛泽东把“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和认识论的公式同“群众——领导——群众”这个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公式统一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原理化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工作方法,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贡献。

四、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关于认识个别和认识一般相连接的原理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我们知道,人类总是先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进行概括,认识一般的事物,认识诸种事物共同的本质。人们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即找出新的个别。这样,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不断地循环往复,人们的认识也就不断提高,不断深化。毛泽东阐明了人类认识的正常秩序是两个相互连接的过程。这就是:“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①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依据矛盾运动的原理,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决定着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发展。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则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成为特殊的东西;相反,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成为普遍性的东西。矛盾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通过个性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具体的特殊的事物开始,只有认识了这些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并通过对它们的概括,才能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同时,又以对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为指导,去继续深入研究其他的新事物,找出其特殊本质,用以补充、丰富和深化对共同本质的认识。人们的认识,就是这样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而不断深化的。毛泽东早就说过:“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①科学的方法就是分析事物矛盾的方法,是抓住矛盾共性(一般)和个性(个别)这个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因此,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是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同类推荐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上清寺。特园是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会也在此成立。在原重庆鑫乐向阳电影院原址上修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大楼,和特园一起组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政策在欧盟层面的发展脉络、决策机制、运作模式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政府问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层面家庭政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推断,得出了欧盟层面的家庭政策已经在最低水平模式上启动并将继续维持下去的结论。
  •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生读本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生读本

    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正确思想,在一穷二白的图纸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提升了国家在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的综合国力。在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没丢失一寸土地,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完整和尊严。
  •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国家的性质就是阶级专政,即:在一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和政治统治。因此,国家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力量与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社会实施领导和管理权力。公共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天堂之光

    网游之天堂之光

    一款匆忙上市的游戏,却吸引了不少玩家。主角一样进入其中,只不过是一个从2012年穿越到2110年的家伙。偏偏身体的原本的主人惹下的麻烦被主角背了黑锅。
  • 唯恐天下不乱:逆天二小姐

    唯恐天下不乱:逆天二小姐

    她,21世纪杀手殿之皇,却穿越到一个丑女.废材二小姐身上,当她解开丑疤,露出那精致、白润的脸颊时,天下都为之一惊。他,是她变强之路无法踢开的绊脚石,拥有让天下少女疯狂的面貌。“妍儿,你不会又想把我丢掉吧!”某无耻男撅着嘴,泪汪汪的看着某“心狠手辣”女:“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某男真照做了,对某女说:“好了,你相公这么帅,你也不必骄傲!”某女直接干脆不理某男这个无赖……
  • 中华国学经典(千家诗)

    中华国学经典(千家诗)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空手套白狼

    空手套白狼

    王建国、李海峰夫妇从国家机关下海创业,争得驼城市的群英煤矿的引资和改制项目。他俩找来港商钱进、赵牧之出资。50:50的股权结构设置和钱进悄悄在合资合同中将“投入”改为“融资投入”,就此埋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导火索。随后王、李与赵、钱以及“脚踩两只船”的中方高举、高英共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波诡云谲的“三国杀”闹剧。
  • 竹马来袭:与男神的99天同居

    竹马来袭:与男神的99天同居

    竹马男神上门求同居肿么办!肿么办!季晨曦很想说,其实她一开始是拒绝的,奈何对方太阴险,太狡猾……“季晨曦,根据《婚姻法》第二条,你已经是我的女人了,所以,我不允许你再去拈花惹草!”“是!”这是一个关于征服与逃避的故事,作者是亲妈,结局必完美。么办肿么办
  • 鬼夫

    鬼夫

    新婚三月夫婿就离了家,她苦等三年,日盼夜盼期望着他能平安归来,不指望能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就望着夫妇和睦,能生几个娃子,平安过一生就好。却原来夫婿已身死外头,叫她以后如何指望?放在案桌上的骨灰坛子,屡屡冒出青烟,“难道是夫君归来?”他身死异乡难道是另有隐情?她不甘心,定要查清夫婿死因,然,一个山里小村妇,叫她如何与大家世族周旋,夫君身死可与主家有关?看小小村妇如何为夫洗冤,如何夫妇团圆?
  • 微风轻起我好喜欢你

    微风轻起我好喜欢你

    也许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而你正好在笑于是我喜欢上了你
  • 原型

    原型

    当真的丧尸危机出现时,你会怎么做?有人会发笑,有人会逃跑,有人会脚软,有人会反抗。当你度过第一波危机时,你会干什么?有人会躲起来瑟瑟发抖,有人会到处趁火打劫,有人会满地寻找聚居点,有人会开始找寻真相。——可是,当你渐渐发现所谓的真相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时,你该怎么办?
  • 美女集结号

    美女集结号

    拳王叶寒,霸气归来。一个因保镖职业惹出来的感情纠葛。一个由美女总裁为对付保镖而发出的美女集结号。
  • 创神之杀戮者

    创神之杀戮者

    圣膺之战,十二世界,人与神的约定……不知何时开始,不知何时结束。她只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能与挚友爱人幸福生活的世界。她是被人类创造出的神,她是为了杀神而活着的人。诅咒之子与高塔镰魔,诅咒者与被诅咒者。十年后,一切都将结束。然后,我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寻找被遗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