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1800000005

第5章 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发展(2)

第五,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已经初步懂得了一些道德准则与道德观念。进入青少年期以后,由于接触的范围和自我道德实践经验的不断扩大,他们所掌握的道德准则不仅数量上增加,而且越来越深刻。在道德情感中直觉式情感减少,伦理道德式情感体验开始占优势。道德理想更为现实,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概论和结构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第二,在心理学上,人格即"个性"。第三,人格具有卑下和高尚之分。

(二)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一般意义上讲的人格是人的品格操守;真正意义上的人格是人生格局养成与操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人格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从格物到正心,是人生格局的养成阶段;从修身到平天下,是人生格局的丰富阶段。整个过程是人格养成、丰富、消亡的自然过程。

著名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政客。沉浸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总之,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比如我们能感受到书中作者所刻画的各种人物的心理特征,有的人英勇、有的人懦弱;有的急躁,有的沉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觉察到周围人各不相同的特征,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等等。这些心理特征其实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概括起来人格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图强,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著名奥地利男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何谓心理学中的人格?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调整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使他们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格。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指的是什么?心理学上讲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体。

人格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既有成熟的和健全的人格;也有不成熟的和不健全的人格。比如说,有些青年有病态心理或心理疾患,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就是由于人格不健全或者不成熟的缘故。

日常生活里讲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人格太差",实际上是指一个人的"品格"或"品德"讲的,是侧重从道德的、伦理的角度谈论人格的。而心理学上讲的人格,则是侧重从社会意义上讲的,指的是每个人的心理特点的总体。正是因为人体是个统一体,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是统一的综合体,所以,对于心理活动这个综合体的理解与解释,以及了解它的方法与技术,都不要形成"非此即彼"的概念,用孤立、单一的因素来分析、判断。比如说,简单地用"好"与"坏"、"好人"与"坏人"的概念是无法从心理学上解释人格的。这也就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的人格特质,既有健全的、成熟的一面,也有不健全、不成熟的一面。而在"健全"与"不健全",或者"成熟"与"不成熟"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等级;同时,一个人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他的人格是不断地逐渐发展着的。

心理科学如今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由于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是多因素的,因而过去盛行的那种"单一支配论",也就是说,企图把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用一个简单的基本原则加以解释的理论,已经逐渐被淘汰,而代之以多因素分析的理论。

由于心理活动这个综合体的量与质,都最终取决于人的人格如何而定,因而,每个人都应当努力朝着健全、成熟的人格方向发展。诊断与治疗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也应当综合治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有人可能发觉,在有些心理学著作里面,并没有用"人格"这个词,而只用"个性"这个词,比如说"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心理特性"等等。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们不干脆也用"个性"这个词呢?这是因为,"个性"这个词还隐含着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这层意思,而"人格"则可更加明确地显示出一个人的心理特点的总体这个深刻含义。所以,还是用"人格"这个词更恰当一些,更能科学地说明问题。

最后,还想着重指明的一点是:不管是从伦理学的观点出发也好,或者是立足于心理学的观点也好,说到底,人格的核心是人生观和信仰。每个人多种多样的需要、愿望、目标、思想和行动等等,都是受人生观所支配的。换句话说,就是受一个人的统一人格所支配的。尽管每个人的具体的需要和愿望等等,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同他的较为稳定的人生观与信仰相一致,并受它的制约。如果不是这样,比如,欲望背弃了信仰,私欲和良心相冲突,行为和认识失调、以至相互矛盾;那么最终势必造成自己自觉的思想意识控制、统一、协调不了自己的正常行动,从而导致人格分裂,使自己心理失常,形成心理疾病。与此相反,我们的无数英雄先烈,他们虽然身处逆境、身陷囹圄,经受血与火的考验,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真理必胜、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仰,因而,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始终是强者,是乐观者。

这一点,对于正处在开始稳固地树立人生观和信仰的年龄阶段的青年人说来,尤为重要。许多青年人都曾困惑地提出:"人生为何?""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我该怎样生活才有价值?"等等疑问。由于一时找不出明确的答案,或者答案不正确而导致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的青年,是颇有人在的。所以,对于我国当代青年说来,牢固地树立科学的、革命的人生观与信仰,保持与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相互和谐一致的统一人格,是至关紧要的。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永远地保持心理健康。

同类推荐
  • 逆袭心理学

    逆袭心理学

    职场、爱情、私生活心理自测自控指南,独家自测到底谁有病,私藏秘技致胜心理战!作者在自身非常权威扎实的心理学家基本功的基础上,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热门关注或社会热点现象,来针对职场、情感、家庭等和大众息息相关的不可回避领域。做浅显易懂、轻松愉悦的心理学点拨和指导。令读者在欢笑中阅读,及早发现自身“心理病”,及时“治疗”。教会大家如何不被伪心理学催眠,轻松应对各种自身心理病恐慌。
  • 5分钟心理小实验

    5分钟心理小实验

    说起心理学,其实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却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它与自己是有一定距离的,因为他们觉得心理学只适合于那些专业的研究人士,只存在于实验室当中,而并没有真正贴近生活。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理是否健康,因为成功不会经常出现在你的身边,相反困难和挫折却会常伴你左右。如果你承受不住,就会无所成就。这就是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可怕的是心理失败。成功的所有秘诀上都写着四个字——健康心理。
  • 心理健康四年级(下)

    心理健康四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热门推荐
  • 忆我二十三天离家出走

    忆我二十三天离家出走

    首先在开更之前,笔者先提醒大家一下,笔者并没有怂恿大家离家出走的意思。其实离家出走也没有那么的可怕,但是也是十分可怕的。
  • 鬼画皮:午夜十二点

    鬼画皮:午夜十二点

    【已完结】滴答,滴答,老钟缓缓移动着它的秒针,滴答,滴答,一只修长的玉手缓缓抚摸上绝色的脸庞,吹弹可破的肌肤,冰冷到异于常人的体温令人不寒而栗……滴答,滴答,分针缓缓走向十二,与时针重合……滴答,滴答,“多美的装饰品啊,呵呵……我要你的脸……”女鬼温柔的眸子里深不见底,万丈深渊下,是一片冰冷。滴答,滴答,午夜十二点,鬼,来临……
  • 倾狂绝世:魔妃太逆天

    倾狂绝世:魔妃太逆天

    冥界忘川河畔,彼岸花间;火红的曼珠沙华成了那位绝色佳人的陪衬之物。他本是无欲无念的忘川水所化的魂,却在那一刻听见了心里的萌动声。那女子是冥魔两界中最尊贵的公主,可惜天妒红颜她,在自己五百岁及姘礼上因心疾而香消玉殒。只因他先动心,便注定了要付出;他以自己的魂晶为那女子的眼,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她。冥尊将她的魂魄送进往生道之后,他悄悄的跟去了;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又艰辛的追妻路!
  • 负正得正

    负正得正

    “负负得正,正负得负”季学霸“错了啊!是正负得正!”蔺渣渣“你走了?好吧”伤心季“我........我很快回来...”蔺负心汉回来后,“合作愉快哈!”季开心“哦.....嗯合作愉快哈...”作者很懒,文笔自我感觉良好,写的不好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哦⊙?⊙!
  • 木缘悲可

    木缘悲可

    《拾足》是写我20岁到23岁之间的故事,小说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构思,主要讲述青春时我们爱妻和感情的认识,还有从学生进入社会所面临的梦想打碎。小说风格淡化故事情节,用跳跃画面表现青春的骚动和暖心的句子增加共鸣。我们每个人的爱情总是从两个人的朦胧到习惯再分开,感情就是一直习惯到依赖,但是爱情就是爱情不会因为我们的感情就开始我们的爱情。如果你没有目的的接触一个人,那么第一眼你就爱上了她。
  • 末世局中局

    末世局中局

    鬼神厉?人更厉!魔非魔,佛非佛!山中仙,真为仙?天使还是使徒?究竟是否极泰来还是本是如此?拜佛?求神?礼魔?寻仙?是意外还是阴谋?这一切的一切又有谁能给出答案?我们究竟能相信谁?也许只有我们自己!
  • 雨落花开已注定

    雨落花开已注定

    这篇文我没有什么需要介绍的,懂的人自然会明白。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仪:君子重仪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仪:君子重仪

    《仪·君子重仪》是该套丛书中的一册,分文质彬彬扬仪节、敬长重贤、重德行,显仪态三篇,内容包括:伯禽趋跪的故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言谈交际要看对象、石奋有礼、仇览自整等。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 混黑

    混黑

    这里没有所谓的太平生活,有的只是血雨腥风!黑道不是儿戏,陷入就不能够再回头...
  • 跟经典电影学家庭教育

    跟经典电影学家庭教育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究竟最该给孩子什么?当然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看电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在经典电影中蕴含着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方法,为“智慧家长”做出了生动、形象的现实演绎。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更容易为家长所接受和理解。本书将理论和实践、将东西方教育精华充分结合,让家庭教育不再困扰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