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2100000046

第46章 与文化学术共命同尽(2)

1932年夏天,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叔雅先生请陈寅恪拟定招生国文试题,陈寅恪有对对子“孙行者”一题,引起舆论大哗,以为此是无用之旧套;陈寅恪最初默然不答,后于《大公报》文学副刊发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畅论国文试题之应改变前趣,“即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之特性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阅卷定分时,有所依据,庶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阅卷者良心上不致受特别痛苦,而时间精力俱可节省。”其论及所以出对对子之义,陈寅恪认为对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一)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二)能否分别平仄声,这点最重要,则知平仄声之测验,应列为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及格之条件,可以利用对子之方法以实行之;(三)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思想条理如何。陈寅恪认为,凡上等之对子,必具正反合之三阶段。对一对子,其词类声调皆不适当,则为不对,是为下等,不及格;如思想重复,即使词类声调皆合,亦为下等,不及格;因其有正,而无反也。若词类声调皆适当,既有正,又有反,是中等,可及格。(《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第249页)陈寅恪文中对此四条均分别有详略不同之论述。这其实是以最简单之方法测验应试者的基本功,应是无可疑论的。陈寅恪意中“孙行者”之最佳对应为“胡适之”,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恪此对原有所本,1965年为此文所写《附记》中指出:“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韩卢’犬名(见《战国策·齐策》及《史记·范睢传》),‘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7页)于此,可见陈寅恪之博学深思。陈寅恪当时的作文命题还有《梦游清华园记》;外加对子,一年级为“孙行者”,“少小离家老大回”;二三年级和转学生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报考研究生的作文题亦为对子“墨西哥”。时当有三考生及格,一为周祖谟,语言学家,后为北大教授;一为张政娘,古文字学家,后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还有一位据说是段玉复,后为北大数学系主任。“墨西哥”一联,迄今尚无对工的。关于陈寅恪所命题的《梦游清华园记》,目的非常明确。他在公开发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三十多年后又写的《附记》中说:“盖曾游清华园者,可以写实。未游清华园者,可以想像。此即赵彦卫《云麓漫钞玖》所谓,行卷可以观史才诗笔议论之意。若应试者不被录取,则成一游园惊梦也。”(《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6页)

陈寅恪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中还指出了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之文法,比较研究之法,非在同系语言如梵语、波斯语中进行,不能得其功。“故欲详知确证一种语言之特殊现象及其性质如何,非综合分析,互相比较,以研究之,不能为功。而所与互相比较者,又必须属于同系中大同而小异之语言。盖不如此,则不独不能确定,且常错认其特性之所在,而成一非驴非马,穿凿附会之混沌怪物。”故陈寅恪对马建忠之仿印欧语系而建立中国文法之作不以为然,斥之为:“《文通》,《文通》,何其不通如是耶?”语言如此,文学更然。陈寅恪说:“即以今日中国文学系之中外文学比较一类之课程言,也只能就白乐天等在中国及日本之文学上,或佛教故事在印度及中国文学上之影响及演变等问题,互相比较研究,方符合比较研究之真谛。盖此种比较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观念。否则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荷马可比屈原,孔子可比歌德,穿凿附会,怪诞百出,莫可追诘,更无所谓研究之可言矣。比较研究方法之义既如此,故今日中国必先将国文文法之‘格义’观念,摧陷廓清,然后遵循藏缅等与汉语同系语言,比较研究之途径进行,将来自可达到真正中国文法成立之日。”(《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252页)陈寅恪的高度阐释,今天看来,应成定律,而发轫于七十多年前,则不能不说是卓见。陈寅恪的意思非常明确。所谓比较,切忌乱比,换言之须有可比性,诚然按照平行研究之观念,时人早已将荷马与屈原进行比较了,此种比较,如以严肃认真态度,求同证异,说明中外文人之共同“文心”,亦并非不可,陈寅恪所批评的只是随心所欲、沽名钓誉之乱比;就陈寅恪主张且进行佛教与文学之关系之研究看,不可将他的观点视为单纯之影响研究,故宗教与文学之比较,已属平行研究范围。事实上陈寅恪认为比较作为一种方法,可用于多种领域,不必计较其属于何种学派。只要历史上二者确实有互相影响或互相对照、对比之事实特征,即可以也应该运用比较法。故陈寅恪再三强调:“故今世之治文学史者,必就同一性质题目之作品,考定其作成之年代,于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为一比较分析之研究,而后文学演化之迹象,与夫文人才学之高下,始得明了。否则模糊影响,任意批评,恐终不能有真知灼见也。”(《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46页)陈寅恪当年所批评的现象,即使在今天也还是严重地存在着,胡乱比较之妄人也还有之。

陈寅恪尝谓:“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这是陈寅恪当年参与审阅《清华丛书》,写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一文结尾处的一段话。(《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85页)“不古不今”,乃指国史中古一段,也就是他研究的专业。如佛经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唐诗校释、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随唐五代史专题研究、高僧传研究等,皆属“不古不今之学”之范围。就此专业而论,陈寅恪固有异于乾嘉诸老之杂博,亦与梁启超、王国维诸人之上下古今之学,有所不同;而与近代中外专业史家庶几近之。在中古史的研究方面,陈寅恪早年的确是用力最多的,据他的弟子蒋天枢说,乃师对佛经用力最勤,于有关典籍,“时用密点、圈以识其要。书眉、行间,批注几满,细字密行,字细小处,几难辨识。就字迹、墨色观之,先后校读非只一二次,具见用力之勤劬。而行间、书眉所注者,间杂有巴利文、梵文、藏文等,以参证古代译语。”《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第9l页)可惜的是,陈寅恪在这一方面之研究尚未完成,即被战乱打断。芦沟桥事变一起,便匆忙离开北平,失去良好之研究环境。陈寅恪虽携带一部分重要资料和文物逃难,但不幸先后在长沙和越南焚毁或失窃,何况目力日损,无法再继续此一研究,陈寅恪在《陈述辽史补注序》一文中尝谓:“寅恪频岁衰病,于塞外之史,殊族之文,久不敢有所论述。”(《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65页)故虽于《高僧传》注释甚多,《高僧传笺证》一书终未竣稿。但陈寅恪研究佛经,并不对经义本身有浓厚之兴趣;“寅恪之所以喜读内典”(《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72页),旨在研究历史,他把“内典”作为思想史之资料读,为了这一资料之有效利用,必须对其作者、年代以及内容先作周密之考证。所以,佛教史研究主要是考订工作。

五、《挽词并序》之真知灼见

关于陈寅恪“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的论述,七十多年来,凡论述陈寅恪之思想见解者,大都把这几句自述作为陈先生的最确切之自我写照。既然自称“近乎湘乡(即曾国藩)、南皮(即张之洞),遂而即断定陈寅恪是一个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人。学界有人对这样的论断却觉得有难安之处。因为,陈寅恪先生在撰写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的一段话,乃是陈寅恪自抒胸臆之真知灼见。陈寅恪写道:

夫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托,以为具体表现之用;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重要者。故所依托者不变易,则依托者亦得因以保存。吾国古来亦尝有悖三纲违六纪无父无君之说,如释迦牟尼外来之教者矣,然佛教流传播衍盛昌于中土,而中土历世遗留纲纪之说,曾不因之以动摇者,其说所依托之社会经济制度未尝根本变迁,故犹能藉之以为寄命之地也。近数十年来,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无所凭依,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销沉沦丧于不知觉之间;虽有人焉,强聒而力持,亦终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至于流俗恩怨荣辱委琐龌龊之说,皆不足置辨,故亦不之及云。(《诗集·附唐诗存》第12-13页)

陈寅恪在这里所作的阐述,其文化学术思想,的确非咸丰、同治之世所能有,亦非湘乡、南皮二人所能想像的。又如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也还有另外一段阐述,颇能说明问题。陈寅恪写道:

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其真能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金明丛稿二编》第284-285页)

从以上引述的两段文字中所表达的思想、议论,亦皆非咸、同之世与曾、张两人之所能具有,自然也更难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强相牵附矣。

那么,陈寅恪先生为何有那样的一段自述呢?学界有人认为那几句自述实际上只是一种托词。理由何在呢?陈寅恪之好友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曾说,他在1919年始识陈寅恪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这里所用之“博学卓识”四字,确系至当不易之论。尽管如此,陈寅恪一直却“卑以自牧”,非但从不炫耀卖弄,也从来不以开风气、使用新方法之先进人物自居。陈寅恪不趋时,不傲物,故宁肯退居于咸、同之世,宁肯自比于曾、张之论。故,那几句自述恐乃托词耳。如果我们在阅读研究陈寅恪的学术著作及学术思想时,以咸、同之世和曾、张两人之间去追寻或探索其踪迹,那将会是南辕而北辙的。

总之,至“七·七”事变清华园的十年中,是陈寅恪的生活最为安定、学术声名日隆之日子,这期间大约发表了五十余篇学术论文与序跋,被日本以及欧洲的汉学界公认为博学而有识见之史学大家。“七·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与北大、南开合组长沙临时大学,陈寅恪亦辗转执教于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春,临时大学决定再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其文学院暂设于蒙自,陈寅恪由广西抵香港,再由越南海防到达蒙自,执教于西南联大。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担任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成行。1940年3月,陈寅恪去重庆参加中央研究院会议;暑假后,复去香港待机赴英,因战事滞留香港,遂就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香港,陈寅恪便辞去港大教职。这期间,他生活非常困难,常用衣物换食物,但却拒不接受敌伪的所谓“关照”。有一次,日本宪兵队给他送去一些面粉,他和夫人全部搬出去,坚决不收,他闭门读书,至次年春校读《新唐书》三遍。1942年5月,陈寅恪一家离港返回内地,6月底至桂林,在广西大学任教一年。1943年8月,陈寅恪应成都燕京大学之聘,离桂林前去担任历史教授,同时兼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陈寅恪闻讯无比欢欣,写有《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一诗,全诗云:

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病弥衰。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诗。(丁丑八月,先君卧病北平,弥留时犹问外传马厂之捷确否。)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诗集·附唐诗存》第49页)

此诗一吐“闻讯杜陵欢至泣,”“喜心题句又成悲”之心情,深切地表达了陈寅恪此时的心声。

1945年秋,英国牛津大学复约其往任首席汉学教授,并治疗眼疾,遂由成都搭机至昆明,再由印度抵达英伦。到英后,眼疾治疗无效,乃于1946年4月辞去牛津大学首席汉学教授,本想去美求医,但在船上得知美国医生对其目疾亦无良策,而未登岸即回国。1946年秋回北平,陈寅恪复返清华大学执教,因双目失明,清华、北大和中央研究院各有一人为其助手,帮他查阅资料和抄录书稿等。1948年,陈寅恪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年底离开北平前往南京;1949年1月,陈寅恪应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之邀请,由上海至广州,任教于该校。1958年后,陈寅恪不再授课,专力学术研究。他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未到任)1969年10月7日含冤逝世,享年79岁。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图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盛巽昌先生与北京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与策划人李子迟先生合著。《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分为“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毛泽东品评《红楼梦》”、“毛泽东品评《水浒传》”、“毛泽东品评《西游记》”4个部分,广泛、全面、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四大古典名著在各方面的经过、事件、知识与思想。
  • 茶马古道千江月

    茶马古道千江月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绝品线路,蕴藏着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千江月》作者孟勇曾任报社记者多年,长期行走在川滇藏,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历史风物,对茶马古道一往情深。《茶马古道千江月》即用优美的篇章将茶马古道的独特风韵展现给读者,引人遐思与向往。
  •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在政府部门做过15年的文官。在他38岁那样,父亲去世,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并开始撰写《随笔集》。蒙田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可谓独树一帜。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作家杨献平有多年在大漠生活的经历,作品内容纵横捭阖,横亘古今,分“少年事”“乡村传”“大地上”三辑,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历史的眷顾;语言叙述大气磅礴,绵密而奇异,对读者有强烈的冲击力。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林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高平作家丛书:笔耕留痕

    高平作家丛书:笔耕留痕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热门推荐
  • 追回逃妻

    追回逃妻

    [花雨授权]他虽贵为一国之君,却是偷偷暗恋着他的未来王妃。长达三年之久,竟然在大婚前的三个月,逃婚了?!他发誓,一定要追回她,并让她心甘情愿地爱上他!只是这一切却是以生命作为代价……
  • 冷酷三公子PK冷漠三小姐

    冷酷三公子PK冷漠三小姐

    青春我想在疯狂一次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青春都在父母的安排下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在疯狂一次我自己的青春别人会说你的青春你的人生本来就应该是你父母做决定可我并不是这么想难道父母为我们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他们不就是希望我们以后的生活能好一些?可是他们真的考虑过我们的感受?难道我们的人生注定要按照他们的想法走下去?其他人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并不像这样走下去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所以我想我的青春能在疯狂一次。
  • 丑小鸭之再续前缘

    丑小鸭之再续前缘

    前一世,他没能及时赶回,没能保护好她;这一世,他誓要找到她,以死相护。前一世,她因他的战神之名对她心生爱慕,在日夜盼望之后终已得见;她曾幻想过很多种自己和他告白的场景,却没想到,当她终于说出那三个字的时候,却已是天人永别。这一世,她遗忘了前世的所有,包括他和对他的爱;却在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熟悉。这一世,再也不放手了。
  • 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

    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鸿图

    九鸿图

    九圣共成,弥纶阴阳。相传,得九鸿图者,即可得天下。
  • 抑魔

    抑魔

    曾经被誉为南帝青镰的唐轩,在人魔圣战之后,因为某种不知名的原因,在南帝国首都圣魔都开了一家元茶铺,从此隐退,一晃三年,而唐轩又因为某种原因重新回归,为了自己的愿望,浴血奋战。
  • 萌妃来袭:朕的皇后是吃货

    萌妃来袭:朕的皇后是吃货

    古有上古神器——炽冰琴、生死棋、上下书、黑白画。今有异界凶邪——饕餮牙、浑沌骨、穷奇角、梼杌茧。“你若成神,我便修仙,你若坠魔,我亦化妖!”“我不管你是修国皇后,还是饕餮九女,我只知道,你是伊筱萌!”“为天下人而负一人,为天下人而杀一人。”“小萌,师父带你走!”“楚洛孤,你听着,从今天起,你我,恩断义绝!”
  • 外省娃娃

    外省娃娃

    在轰轰烈烈的高考中,有一些孩子落寞得与众不同,他们从一个城市“返回”到另一个城市,他们在陌生的家乡开始陌生的生活,为了炎热时节终须放手一搏的高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借读生。《外省娃娃》作者(苏笑嫣)以本人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借读生从北京返回家乡参加高考前后的心路历程。
  • 恶魔校草好讨厌:铭少,放开我

    恶魔校草好讨厌:铭少,放开我

    艾小蕊从来没有想过会第一次会对他印象那么深刻,会永远不忘怀。即使他从未正眼看过她,即使他伤他那么深。
  • 武逆天下

    武逆天下

    修炼无望的坚毅少年,偶然之下吞服了一枚神丹,自此逆天而行,执掌乾坤,只手遮天!弱者皆为蝼蚁,实力称霸世界!看我以一己之力,登顶巅峰,武逆天下。整个时代,即将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