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3100000033

第33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一讲(2)

一切俱是,所以十方佛世界一切诸佛所有的法门都能圆收到信愿持名法门里来;又一切俱非,所以能圆超一切法门,又能超胜于一切法门,十方佛世界诸佛所说的任何法都比不上这个法门,所以说是圆超一切法,圆收一切法。圆超一切法,所以这个信愿念佛法门是妙到极处。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为什么这么殊胜?有这么妙的法门呢?这里就讲了这三种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本愿力不可思议,我们的真心不可思议,持名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所以说才能实现这样子的,十方佛土都没有这个样子一切俱是,一切俱非,没有这么奇特的法门,是因为心性的极致(我们能念之心是心性的极致)。我们能念一句阿弥陀佛,是称我们的真如自性而起,外表看起来有凡夫,有二乘,有菩萨,有佛,这些有果位的差别,而从心性上来说是平等一相的,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所以说非凡夫、非二乘、非菩萨、非佛,所以即名凡夫、二乘、菩萨、佛,有这些差别的名相阶位。

这些名相阶位其实都是称性缘起,所以名之为极致。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心性的极致,能念阿弥陀佛是称性而起的,是用真心本性到达了极点,到达了极致,所以说心性之极致才能起这个妙法门。

(持名之奇勋]前面是从心上来说,这里是从境上来说,以一句佛号作为所缘境,佛号称性不可思议,以持名的功德所感得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所以才能生到极乐世界这样胜妙的环境中来,阿弥陀佛的愿力属于法门之要,弥陀导师因中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庄严成就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土,就能横具上三土,凡夫就能圆证三不退,可以知道是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用——心性、佛号、弥陀本愿,所以才有了这么奇特的法门。

“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

这是讲只要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都毕竟是一生补处的等觉位大菩萨,就好像娑婆世界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候补佛,好像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一生补处一样,所以普皆一生成佛。

因此,哪怕我们现在是业重的凡夫,只要能深信切愿,此身就是最后身,将来在极乐世界就是莲花化生之身,一生精进就能补佛位,并且在极乐世界的这些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上善人数量非常多,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

这里是进一步讲释迦牟尼一代时教(五时八教,这是天台宗的判教,所以名之为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唯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明一生圆满成佛之因。这是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初参文殊菩萨得到根本智,后面再参五十二位大善知识,前面参文殊得到根本智,后面参那些大德得到差别智。一生圆满成佛之因是到最后见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

前面的九愿,一者礼敬诸佛等等,乃至于到恒顺众生,最后第十是普皆回向求生净土。普皆是把所有的功德都普皆回向,回向到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疾趣菩提,并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不单是劝善财童子一个人,而且是劝整个华藏世界海会圣众都修净土法门,能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

行愿品的偈颂有些应该很熟悉了,行愿品是最好的回向,上面有普贤菩萨的发愿偈:“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成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闻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这是非常明确的,普贤菩萨给我们做榜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而且得授记以后能化身无数百俱胝来普利一切众生界。《华严经》他一生成佛,唯有善财童子,而《阿弥陀经》里那些莲池海会圣众,一生补处的菩萨,浩瀚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所以这部《阿弥陀经》虽然非常短,只有一千八百多个字,但已超胜过《华严经》。华严奥藏,法华秘髓,皆在于此经。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这是蕅益大师很感慨地说,凡夫例登补处,凡圣同居土的凡夫就能与实报庄严土的补处菩萨平起平座,下下与上上能同一例,能无二无别,都是圆证三不退。这个是不可思议,他方一切佛土都没有的,所以称之为奇特之倡,极妙之谈。[奇倡极谈,不可测度。]这是如来出世究竟的大事因缘。法华里面讲释迦牟尼出世的大事因缘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入佛之知见就能入佛的境界;入佛的境界就能有佛的行持。这就是三部大经。

佛之知见是法华;佛之境界是华严;佛的智慧行就是大般若。但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能把这些法华、华严、大般若,所有的精粹浓缩过来,本经就开示我们大事因缘就是普令十方佛世界的众生(而且是特别悲心怜悯我们这些凡夫众生)都能一生成佛,这是无上的大事因缘,所以最为殊胜,不可测度。所以本经里六方佛都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为什么是不可思议功德呢?这个才是不可思议功德,为什么一切诸佛都护念呢?因为本经的大事因缘就是不单单度娑婆世界,而是十方佛世界;不是度那些已经开悟的人,已经是见道的人,而是特别悲心怜悯这些普通的凡夫众生;不是把他们度到小乘的果位,菩萨的果位,而是直接把他们度到一生成佛,这个普度十方佛世界一切凡夫众生,当然上面的就更加包括了,一切众生都能一生成佛,这是无上大事因缘,所以才得到六方佛赞。华严海众他们所秉的一生成佛之旨就是末后的十大愿王导归安养,原来根本的旨趣就在此经,即《佛说阿弥陀经》。

底下是祖师感叹说[天下古今,信鲜疑多。]但是可惜天下古往今来这些学佛的人,都是相信的人很少,“鲜少”,而怀疑的人多。

你看华严长者李通玄修行境界那么高,他造《华严合论》都还没有看清楚这一点,还是[辞繁义蚀]。虽然《华严合论》言辞很繁多,玄理很妙,但是“义蚀”,反而意义还没有究竟圆满,还有缺失,缺失了凡夫例登补处,同居土的凡夫就能与等觉位的大菩萨平起平坐,例就是没有差别,无异的意思。能把凡夫例登补处,念念即佛,念念成佛,一往生则圆证三不退,这样的甚深奥义缺失了,所以说辞繁义蚀。

“余”就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说:“我只有剖心沥血来倡导。”这是蕅益大师的修证精华,把他证悟的境界、透彻的见地和盘托出,来开示我们。

底下是特劝净土殊胜:

(丙)二特劝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故云上。”

也就是说本经里的诸上善人,这个上善人是不可以随便称的,乃至于阿罗汉和菩萨都只能称其为善人,唯有等觉位的大菩萨才能叫上善人。

不像我们现在,本来佛陀才能称为大师,现在什么人都称大师,菩萨都只能称为大士——观音大士,地藏大士,文殊大士。现在就是凡夫,甚至业重的凡夫也自号为大师,这就很糟糕了!净土法门如果真正成就者,他是净土宗的祖师,大成就者可称为大师,因为他一往生就成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可以安立的。

“其数甚多,故云诸。”

所以叫诸上善人。

“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

[俱会一处]这很明显地告诉我们那些等觉位的大菩萨都跟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俱会一处。

“寻常由实圣过去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便升沉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

这就是比较。极乐世界那么妙,一生到就能与那些等觉位的大菩萨在一起,这是特劝我们要求发愿,求往生以发愿,所以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舍利弗啊,你要知道。“众生闻者”,大家能有这样一生成佛的无上大事因缘,所以一切众生有幸能听闻到,一定要发愿,愿生彼佛国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为什么一定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能跟那些等觉位的大菩萨在一起。所以如来就苦口悲心,殷切地来劝我们一定要发愿。我们既然已经深信净土法门是能让十方佛世界一功众生一生成佛的无上大事因缘,所以能够深信,信以后如果不发愿就没有什么益处,好像人深信吃饭可以让我们身体健康,得到滋养,但你不想吃还是不能滋养,所以如来劝我们要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愿力不可思议。

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极乐世界为什么如此依正庄严?因为弥陀因地的愿力殊胜,愿力超胜于诸佛,这愿力特别重要,愿之为力不可思议。并且我们临命终时要得往生也是要仗愿力。

《行愿品》上说得很明白:“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要临命终,这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八识田中的种子就乱发,这时就一定要依靠愿力。

“以致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坏。唯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神僧传》里的一个公案就可以让我们知道愿力很重要:有个法师很精通佛法,但他跟众生没什么缘分,没办法弘法,于是他就请教另外一个法师,那位法师说:“这个容易,你跟我来,你身上有多少钱?”他说:“我只有一点点钱”。那位法师说:“没问题,你跟我来。”

然后两位法师到市场买了很多的米、豆子什么的,到树林里蚂蚁、鸟雀特别多的地方,把这些食物统统撒开。

另外一位法师就跟这个法师说:“你好好闭关修行二十年,二十年以后你的法缘就很好了。”

果然,二十年以后再出来,跟随他的都是年轻的弟子,其实都是那些鸟雀舍弃畜生身而得人身。

你看就是法师一念之间的一个愿力要度他们,以这种愿力的加持就能让他们都能上善道,再闻佛法。当然也有一个很好的机缘,有这么一个强增上缘就能把他们真如妙心的亲因缘激发出来而生善道,再闻佛法。

为什么要求生极乐呢?为什么要发愿呢?最殊胜的原因就是能跟这些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俱会一处。

接下来就是比较了,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虽然都是凡圣同居土,但有什么差别呢?寻常就是其他的佛世界,特别是指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现在是佛前佛后难,虽然也有圣人游止其间,也是凡圣同居土,但却是[实圣过去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

“实圣”是因为过去的有漏业还没有消尽,所以他也跟凡夫在一起。权圣是指那些其实已经是大菩萨,但他权巧方便来度众生,因为大慈悲愿力,也会跟凡夫在一起。由这两个原因,[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才能够跟圣人在一起。

实圣就是指实行现证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虽然见惑已断,也在断思惑之中,但他修道所断的惑没有断尽,所以还是有过去的有漏业,见道以后一定不会造新业了,但过去有漏业还没有报尽,所以会跟凡夫住在一起。

[权圣大慈悲愿]就是那些见思惑都断尽,以上的那些大圣人权巧方便来示现受身,因为大慈悲愿力的缘故来饶益众生。比方说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以种种身来教化众生,这是权圣大慈悲愿。但跟圣人在一起的时间短、机会少。

[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实圣已经断尽见思惑,灰身灭智,不受后有,那就没有在一起了,就没有凡圣同居。而权圣呢,权巧方便来示现,他度众生的机缘已经尽了,就[升沉硕异]。那差别就很大,机薪既尽,应火须灭,所以权圣就归到法性本体上去了,并且又天壤之间。

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要么就是在天上的五净居天(四禅九天里有五净居天),要么就是在人间的那些名山圣地。佛教四大菩萨的四大名山,还有那些圣地都是有圣者游止其中,但“见闻者少”,能真正见的机会很少。比方说雁荡山有一万阿罗汉游止其中,能见到的机缘极少,而且就算有机会给你遇到,你能亲近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闾邱胤,他到台州去做太守,遇到丰干禅师,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化身,他就问丰干禅师:“你们国清寺有什么大德?”丰干掸师说:“国清寺里那个寒山拾得两个是文殊普贤的化身,你赶快去亲近他们。”

他就跑去问,寺里的知客说:“寒山拾得是我们厨房里烧火的。”他又跑去顶礼。

马上寒山拾得就说:“啊!弥陀饶舌。”一边就跑到石头壁里不见了。他再回头来拜见弥陀化身的丰干禅师,丰干禅师也已经入涅槃了。

圣人在世间游化,如果暴露身份肯定也就示现入涅槃,所以说[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能真正亲近他们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少。

这是讲佛前佛后时,那凡圣同居土之中,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机会多不多呢?

“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

佛住世时,虽是凡圣同居土也要有机缘,不然的话得教化的机会也很少。因为佛住世时,圣人及诸大阿罗汉虽然非常多,但也好像珍宝一样稀罕,好像祥瑞一样奇特,不可能遍满国土,像众星罗列天空,像微尘飞扬世界一样到处充满,所以我们要亲近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比方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他在舍卫城住了很长时间,说了很多经。当时舍卫城是个大城,我们现在去舍卫城,已经很荒凉,人也不多。但那时是很繁华的一个都城。

舍卫城有十万人,三分之一的人亲见过佛陀,听过佛说法,得到过佛的教化;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见过佛陀,但是听过佛陀的名字;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虽然在同一个城市里相处几十年,但佛的名字都没有听过,这是没有缘。

“天雨虽普,难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佛陀住世时,那些佛的名字都没有听过的人也有三分之一,可见娑婆世界虽然是凡圣同居土,乃至于就是佛住世时也要有机缘才能得亲近,得到教化。

并且我们要知道,[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虽然是住在一起,但所作所办完全不相同,圣人所办的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劝导一切众生得往生;凡夫所办的是追逐名闻利养,造轮回业。所以是完全不相同。这里我们就已经明白了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有如此大的差别。

接下来进一步赞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妙处。

“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如埙如篪,同尽无明,同登妙觉。”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心经随喜

    心经随喜

    胡兰成亡命日本,1966年应邀在名古屋讲述佛教重要经典《心经》,这段期间,他流亡如新,生命亦彷佛在萧条之境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生机。胡兰成讲《心经》,彷佛是在聊生活、谈时局、说历史、观赏艺术,但谈着聊着,却又印证了佛法不离人生。此书是胡兰成不世出的日文著作,孕育了他之后写作《禅是一枝花》的思想核心。
热门推荐
  • 寂晓之巅

    寂晓之巅

    第一次写不怎样,望友友支持一下,呵呵,费话不多说、开写
  • BOSS狠纯禽:鲜妻轻轻宠

    BOSS狠纯禽:鲜妻轻轻宠

    本来娶她就是一个摆设,结果却给自己下了个套……助理:“BOSS不好了,你家后院起火了!”某大BOSS拧眉深思:“没玩火自焚吧?”某女气急:“你就不能挤出一点点同情心,来可怜可怜我?如果不是你桃花泛滥,会变成这样吗?!”“这只能证明你嫁得好。”“……”在经历一次次精神的洗脑之后,她就默认了他的话……又又=幼稚=傻不承认能怎么样?这个恶劣的男人天天拿她当猴耍,她都不信自己的智商了。【男女主身心干净,1v1】
  • 末世之巅峰神话

    末世之巅峰神话

    末世的来临让一位平凡少年从此不在平凡,手持混沌圣器,身具混沌血脉,修建混沌法决,在混沌圣女盘星儿的帮助下造就一段不败的巅峰神话!他不是救世主,因为他杀人无数。他更不是杀人魔,因为他所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他就是至高无上的混沌圣王,凌龙!
  • 双生双世琰如珏

    双生双世琰如珏

    他们是双生兄弟,却一人活于光明,一人活于黑暗。他们血脉相通,心性却截然不同;他叫君陌琰,他叫君陌珏。“哥哥,我想要那个女孩子”--琰;“好,我把她给你”--珏“哥哥,我不想死”--琰;“好,我要她陪葬”--珏“哥哥,对不起…"--琰她叫唐浅,被戏弄于双生兄弟之间,心神支离破碎,错乱于爱恨之间;在承受重重抨击后失去了记忆,却又逐渐清醒,明白了一切,当她从爱恨之间清醒后,却失去了一切。“浅儿,我好想你”“你是谁?”“我是君陌琰”“我爱你,她必须得死”“我爱你,他必须得死”“我爱你,可是你却死去”
  • 倾服绝恋

    倾服绝恋

    一个外表似仙女,高冷出尘,而内心却是有点二二的萌妹纸的网游记~(其实我是新人,不知道这个怎么写的说~但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哟!!)
  • 噬天狂徒

    噬天狂徒

    加入大型门派,就能出人头地?龙吟门下等门徒陈昊,对此就颇为怀疑。完成如此艰险的门派任务,却只给两枚黑漆漆,服用后的效果就是死不了的“龙虎壮骨丹”?长老,你确定这不是小贩偷偷卖的壮阳药?要想出头,还是要靠自己,狂,就要狂到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盛夏逆攻略

    快穿之盛夏逆攻略

    我若风光万人陪一无所有还有谁。穿越各个时空,体验不同人的生活,虐男主,撕女主。内有校园,古言,吸血鬼,丧尸,仙侠等小故事,生手,码字不容易,不喜勿喷,谢谢
  • 花少与警花

    花少与警花

    吴尘—史上最强花少。吴尘升入大学,而他的目的,却是暗查这所大学中的犯罪与秘密,同时进入这所大学的还有貌美如花的女警和国际女刑警。班花、系花、校花、警花,看花你的眼!善与恶全在一念间......轻松,搞笑;美女,花少。
  • 白客传

    白客传

    白客者,凡人也五行大陆自统一以来,魔妖人三者数百年相安无事。太平是纷乱的前夕,利益面前,各方霸主蠢蠢欲动,五行大陆顿时一片血雨腥风。天下纷乱之际,一人游走于艰险之途,牵动各方利益,为牵挂着自己和自己牵挂的人奋力一搏,显露峥嵘······
  • 重生高冷天后:调教亿万影帝之路

    重生高冷天后:调教亿万影帝之路

    上辈子,即使贵为夜华地产集团大小姐。也甘愿做顾大天王背后的女人。没想到,她被一脚踹开不说,还被害的家破人亡。重生后,才十六岁的她选择离这位瘟神远远的。没想到,这位大渣男总是在各种场合宣示他们睡过了。呵呵,既然你自己免费送上门来,那我就好好调教一下你,免得放出去祸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