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3100000006

第6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二讲(3)

佛教文化以身心不二来解读人与自己的关系;以身土不二或依正不二(正是身,依就是土)来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自他不二来解读人与社会的关系。

不二当然就意味着和谐统一,和谐和统一带来的就一定是稳定和发展。

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对话——身心不二就是生命的智慧;

人与社会和谐对话——自他不二就是生活的艺术;

人与自然和谐对话——依正不二或身土不二就是生态文明。

所以生命、生活、生态,可以概括佛教文化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而对于我们修净土宗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与自己内心和谐对话,我们要身心不二。我们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就是生命的智慧,其实里面包括了心的转化和身的转化。

心的转化有三个层次:观照、照住和照见。观照就是做到了念佛成片;照住就是做到了事一心不乱(见惑、思惑虽未断,但伏住了)。进一步是能断见惑、断思惑,见思惑断尽,能生方便有余净土。

更进一步是断尘沙惑、无明惑,能成就理一心不乱,这是照见,见真如自性。“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见是修心的第三个层次,我们身的转化也要能够同步,身是先转化风大,再转化水大及火大。为什么我们念佛,心里不想起妄念,但这妄念不由你控制呢?因为身体没有转过来,是一个漏雨的破房子,火大没有转过来,能量大部分都提供给妄想无明的马达去运转了,所以妄念没办法止息。而火大转过来,自然就有智慧光明现起,故此佛说有智慧的光明就没有妄念,有妄念就没有光明,这都需要火大的转化。

接着是地大的转化、空大的转化。地、水、火、风、空,五大能够转化。佛陀在《广五蕴论》之中有详细修法的解说,《观无量寿经学记》里也透过念佛法门,能实现身心不二,将来莲品高增,上品上生。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是一个归纳。

净土法门非常微妙,一切都是真如妙心的变现。能现能变的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因,所现所变的是境,也就是果,此果就是十法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我们觉了能所不二,都唯是一心,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没有一个法界不是一真法界,要是迷了,一真法界在你眼中就变成十法界、百法界,要是彻底觉悟了,你看这个法界当下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现量所证得的诸法实相。

《金刚经》中说:“如来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安住在一真法界之中,凡夫众生穿衣吃饭都是尘劳先起。”我们要转迷成悟就能入一真法界。

因此蕅益大师说:[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心性,心性变现出依报的物质环境,变现出正报,我们的身体,所以,修行从根本修就是修心,心觉而不迷。心健康了,身体当然也就健康了,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世界也就和平。

[作法作报]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心性变现的。

[作自作他]自己和他人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乃至能说的释迦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能度的诸佛、所度的众生,能信的心、所信的持名念佛法门,能发愿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所愿生的极乐世界净土,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

并且能持名念佛的身、语、意三业,所持的阿弥陀佛名号;能往生的条件——信愿行三资粮,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能称赞的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所称赞的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也都是现前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

可见,信愿持名往生西方,事上是特别简易,任何人都能起修,但理非常深奥。若听不明白也没关系,你只要深信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当下就具足阿弥陀佛的全体智慧德能,也就是具足心性本体性德的全体德能,之后具足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也一定能往生净土。

具体到本经来说,一句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是实相般若,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也就是实相般若,也就是我们的性德。

执持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也即是具足四不二(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具足六作(作依、作正、作自、作他、作法、作报);具足七能所(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

七能所都是我们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因此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赞此殊胜微妙不可思议的持名念佛法门,这样释迦佛和十方诸佛的大悲心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

此念佛法门以方便为究竟,不舍一个众生,都能够让他因斯得度,这是诸佛最究竟圆满的大悲心,我们依此法门,性德方得全彰。若修其他法门,不知要经过多少劫,尚不能让我们的性德全体彰显,而执持万德洪名当下即性德全彰。

因此,莲池大师赞叹这句佛号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六度万行都全包含在这一句万德洪名里,确实是不可思议。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宗,就是我们修行的纲领、宗旨,本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的宗要。古德说:“念佛是修行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又是捷径之中的捷径。”所以信愿持名不可思议。

首先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如手,没有手就算入佛法的宝山也会空手而回。信犹如宝藏、犹如航船,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在《三十七道品》里,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首先也都是要有信根和信力。

信为首,由信根才能起精进根;由精进根才能起念根;由念根才能入定,有定根;由定根才能开发智慧。所以信、进、念、定、慧,以信为首。

而在《百法明门论》里,五十一个心所法,有十一个是善心所,也是以信为首:“信进与惭愧,无贪等三根。轻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这首偈子就可以归纳十一善心所。

首先是信——信心,然后是精进,接着是惭、愧,还有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总共十一个是善心所。

学佛的次第要有信、解、行、证,也必须以信为入门,真正有信才能理解,不误解,然后实行,证圣果。

所以若非有信心,则不足以启发愿力。若非有愿力,就不足以引导实修。信愿行这三者犹如宝鼎的三足鼎立,若非但凭六字横超三界的持名妙行,就不足以满往生净土的愿而证明所信,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我们能得往生才是真正的证明所信。

“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对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分判跟前人不同,序分里就有信愿行三资粮,正宗分、流通分里也都一一具足信愿行三资粮。

信有六信:能信之心是一。能信之心都是我们的心性本体。所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我们一定要深信切愿。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得非常透彻:“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没有真信切愿,而真信切愿都来自于深入的闻思,能够真正对净土法门了无疑惑,对祖师大德的开示能会然于心。

所信的是六信,自、他、因、果、事、理不一。首先是信自,我们要相信自己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佛法首先强调的是要信自,佛陀说:“自依止,法依止,不异依止。”我们首先要信自,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是我自己的一念心性、真如妙心所变现的,阿弥陀佛也是真如妙心、这个本体所变现的,所以我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我与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你要离开了信自,单纯地信他,那就很糟糕了。

底下会讲到关于净土法门有些不正确的、尤其是本愿念佛法门的一些错误,原因就在于他们完全排斥信自,只讲信他,当然就违背了佛陀的根本教理。

所以我与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我与阿弥陀佛也是是一不是二,我们往生西方其实是回家,是就路还家,回归到真如自性,显发我们的性德。所以修此法门,一生当中决定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因为我们都是回到自己心性的家乡,当然可以了,这样我们就能有强烈的信心。

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晚年时把自己的家宅舍出来,做一座寺院叫香山寺,他自己也在寺院里专门修行,号香山居士。他把自己做官的俸禄三万钱拿出来找一位著名的画师,按《无量寿经》的描绘,绘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图,其依正庄严悉按《无量寿经》。

白居易在此图上作了首诗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他不单单是口发空愿,每天都真正在很精进地修持名念佛法门。

他晚年时作了一首诗描绘自己的生活状况,自己的修行状态:“吾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我七十一岁了,不再写诗,看经典我眼力不够,要去修福报,去供斋,去做其他,我又很怕这种奔波劳碌。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行住坐卧都在念阿弥陀佛。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现在我年纪大了,如果此生此世不超出轮回,这六道险途要超出就很遥遥无期了,而且我前半生都蹉跎度过了,所以现在一天到晚都是用清净心来念阿弥陀佛。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白居易也给我们一般的人做一个榜样,他也天天精进修持名念佛法门。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大约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于是同时代人。在他“觉悟”之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释迦牟尼也是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是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的缘故。
热门推荐
  • 误惹嗜血修罗:本宫只劫财

    误惹嗜血修罗:本宫只劫财

    艾玛,谁说杀手穿越之后日子过得统一牛叉?面对掌握着千军万马的皇帝,谁特么牛叉一个给我看看,被射成刺猬有木有?当宫女跪来跪去;拿着扫把扫来扫去!KAO!老娘忍!可当第一笔俸禄被扣掉时,他姥姥的!老娘跟你们拼了!你想献色,也木有用!老娘只劫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弑战成神

    弑战成神

    卡凡大陆没有惊艳的魔法,没有绚丽的斗气,唯有追求永生的修仙人。吞噬天地,斗破苍穹,笑傲天地……
  • 异行路

    异行路

    今夜,又无眠。像大多数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睡不着。躺在床上这几年的经历一幕幕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帘。一段段离奇的往事,勾起了自己心中隐藏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玄武封印

    玄武封印

    "世纪开创,造物主归,四方世界,神统之域。玄武混沌,朱雀生灵,青龙傲天,白虎地影。玄武原罪,诸神混战,遮天蔽日,血麓漂江。造物神罚,玄武封印。"
  • 武霸神宇

    武霸神宇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以武力为尊的世界。他受尽了人间冷暖,看淡了世俗人情!人们就是这么现实,没有实力,就没有一切!
  • 恶狗的疯狂

    恶狗的疯狂

    一个普通的游戏,一段美好的回忆。一些人,一些事都会过去,曾经的美好都将会烟消云散,天下没有不散宴席,却有永恒的记忆。本书讲述一位普通青年在《恶狗的疯狗》游戏中的经历,激情与热血,情谊有快乐,这是普通但却搞笑而轻松的故事。
  • 快穿之怎么总是你

    快穿之怎么总是你

    柳清语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和男友把她努力拼下来的柳氏集团给毁于一旦,她的怨气把系统精灵小白给召唤了过来。柳清语带着系统穿梭在各个世界·,为的是攻略在世界上被无数少女所牵挂的男配,却没想到自己步入圈套.....
  • 秦白

    秦白

    秦白者,字少白,世代将门秦家之后,秦丰琉之孙,秦方书次子。三岁习文,五岁已能通读全文,十二岁博览全书。十三岁之时,其父兄战于西北,数月而无寸果,兄秦鸿私书以战况详尽于秦白,白阅之以一锦囊回复。秦鸿观之锦囊所述,献计于元帅,帅观之大悦,以秦鸿所呈,大破敌军。敌军大败逃窜,其情形皆以秦白锦囊后续所述一致,秦鸿大惊,即刻将秦白锦囊呈于元帅。帅观之巨震,喝秦鸿陈述锦囊过往,鸿不敢隐瞒,一一述说,帅责罚鸿无视军令,且立即下令以秦白锦囊计策追敌,果军全灭。鸿虽被责罚,但其弟秦白却名声大噪,闻于天下,莫不震惊。至此,两军对垒但凡无策之时,统帅皆以战况加密加急送至京城秦白观阅,白皆以良策复之。时称神将秦白!
  • 商海英雄传

    商海英雄传

    豪门公子佟阳遭遇巨大的家庭变故,几乎成为一次阴谋的牺牲品。后来,在江湖精英智囊的帮助下,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成功的搬倒了到了一个个商海强豪,地方恶棍,最终成就了商海伟业。
  • 如何生物防治花卉作物病虫害

    如何生物防治花卉作物病虫害

    本书主要围绕着怎样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花卉病虫害。分别详细地讲解了花卉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