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7900000023

第23章 大唐王朝全面解读(3)

元稹(779~831),字微之,在二十四岁时与白居易同时考中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他又考取制举才识兼茂科,名列第一,授右拾遗。与白居易一样,在刚刚踏上仕途时,他也抱着“兼济天下”、为国除弊兴利的愿望。

元稹生性敏锐,既然身为谏官,便不愿碌碌度日。被授官的当日他便上疏论谏官之职,以后又论及西北边事,皆朝廷大事,宪宗多次召他询问方略。但元稹很快受到权贵们的嫉恨,被出为河南县尉。恰在此时他的母亲病逝,没有赴任。服丧结束后,他被授为监察御史。元和四年,元稹出使东蜀,弹劾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擅自加赋,又吞没吏民田宅、奴婢及财物。当时严砺已死,七州刺史都被责罚。元稹虽然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引起朝中与严砺交好之人的厌恶。其后元稹又弹劾了一批不法官吏,使得他们非常不满。后来宦官刘士元在驿馆羞辱元稹,打伤了他的脸。事发之后,执政借口元稹年少气盛,务作威福,将他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这次贬斥对元稹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信条和做法。史书上说他“信道不坚,遂失所守”。元和十四年(819),元稹回到京师任膳部员外郎。穆宗一直很欣赏元稹的文采,与元稹相厚的宦官崔潭峻进元稹诗歌数十百篇,穆宗大悦,即擢祠部郎中、知制诰。朝中宦官因崔潭峻的缘故,争相与元稹结交,元稹益发得到穆宗重用。长庆二年(822),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裴度同为宰相。但因为元稹在朝中没有威望,诏下之日,朝野皆讥笑之。元稹思穆宗恩宠眷顾,超次拔擢,急于有所建树以报答皇恩,堵塞众人之口。当时深州有战事,元稹的好友于方诡称有人可以说服叛贼,但需要兵部空名告身二十,以便宜行事。于方以此卖官纳贿。后元稹给于方二十个兵部告身之事暴露出来,元稹、裴度俱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谏官言此事与裴度无关,裴度不当罢,而责罚元稹太轻。穆宗回护元稹,只削去其长春宫使之职。

大和三年(829),元稹入朝为尚书左丞,整顿纲纪,出郎官无状者七人,然而因元稹威望扫地不被公议所赞扬。恰值宰相王播突然死亡,元稹四处活动,想要恢复失去的宰相之位,但没有结果。不久拜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七月,卒,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如何评价李逢吉这位历史人物

李逢吉(758~835),字虚舟,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唐代政治家。

李逢吉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范希朝辟为振武节度掌书记,后又入朝为左拾遗、左补阙、改侍御史,充入吐蕃册命副使、工部员外郎,又充入南诏副使。元和十一年(816),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为人阴险诡诈,妒贤害能。宪宗命裴度总领兵讨淮、蔡叛军,李逢吉恐其成功后位在己上,便暗中破坏,没有得逞,却由此与裴度交恶。到裴度亲征时,学士令狐楚因制辞不合旨,遭到贬斥。李逢吉因与令狐楚相善,也被罢去宰相之职,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唐穆宗即位后,李逢吉因曾服侍东宫,觉得有侍读之恩,便遣人密结权贵,求还京师。长庆二年(822),他被召入朝,为兵部尚书。恰巧裴度也在此时自太原入朝,朝廷以裴度招降河朔有功,与工部侍郎元稹先后拜为宰相。因元稹结交内官为士人嗤笑,裴度在太原时,数次上疏言元稹奸邪。李逢吉认为二人同为宰相,势必倾轧,乃遣人诬告元稹结交小人,欲行刺裴度。元稹、裴度俱被罢相。李逢吉取而代之,成为宰相。他与朝中不得志之人结纳,把持朝政,捏造诽谤,百般中伤裴度。赖学士李绅、韦处厚数次在皇帝面前申诉力谏裴度于国有功,裴度才得以以仆射之职留在朝中。当时唐朝已失河朔,徐、汴两州动乱,天下俱思裴度再秉国政,以攘动乱。及李逢吉挟私嫁祸裴度,夺其权,四海侧目。李逢吉又厌恶学士李绅得到穆宗宠信,阴谋将其赶出朝廷。他任命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认为李绅褊(biǎn)直,韩愈木强,两人必起争执。后来李绅果然与韩愈意见不合,在朝堂上争吵不休。李逢吉乘机罢韩愈为兵部侍郎,李绅为江西观察使。敬宗时,李逢吉又企图阻止裴度入朝为相,没有得逞,乃以使相出镇山南东道。大和中,移镇宣武。大和八年(834),其侄李训当政,征拜他为左仆射,后以司徒致仕。大和九年卒,年七十八,赠太尉,谥曰“成”。

柳公权的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柳公权(778~865),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自幼好学,十二岁便能作辞赋。元和初年,他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侍书禁中。文宗时,累迁中书舍人,有诤臣风,授谏议大夫。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迁承旨学士。武宗时,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累官工部尚书。

柳公权为人宽厚正直,为官时多次直言进谏。为勋戚家书写碑志获金每岁达到巨万,尽付家中主藏奴仆代为收藏,被奴仆窃去大半。他曾特意收藏银器一套于笥(sì)中,后来打开发现锁匙完好而银器不翼而飞,他询问仆人,仆人推说不知道,柳公权只是笑笑说:“银杯羽化耳。”便不复追问。唯砚、墨、册簿,自己锁鐍(jué)密藏,绝不假手他人。

柳公权善书法,尤工正楷。初学王羲之,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笔法。书体道健,结构劲挺,虽不及颜书体局宽裕,亦别自成一家,号称柳体,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当时贵宦家墓碑铭志非其所书,人们就认为他的子孙不够孝顺。外邦入贡,均另备货贝曰:“此购柳书。”可见当时柳公权的书法得到许多人的喜爱,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

唐懿宗初,柳公权以太子少师致仕。咸通六年(865)卒。

白居易为什么一生仕途坎坷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人,后迁居于下邦(今陕西渭南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贞元十八年又考中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从一开始,白居易怀着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抱负投入到政治生涯中。宪宗元和元年(806),他与好友元稹仔细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写出了《策林》七十五白居易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吏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年四月,白居易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对策语直,入第四等,授盩厔(zhōuzhī,今陕西周至)尉。县尉的职责是“拜送长官”,“分判众曹,收率课调”,白居易不愿去压迫百姓。元和二年,白居易被召回长安,授翰林学士。次年,除左拾遗。左拾遗为谏官,正是他乐于担任的工作,在任左拾遗的几年中,屡屡上疏针砭时弊,并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颜直谏,极言宪宗之误。宪宗心中不乐,对宰相说:“白居易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在难以忍受。”因为家贫,元和五年改任为京兆府户曹参军,第二年因母病故回乡守制。元和九年,白居易“丁忧”(守丧)期满回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赞善大夫是一个闲职,职务只是陪太子读书,却无权过问朝政,但这并不能阻止白居易。元和十年春,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此事一出,朝野哗然,宰相在京城被杀,是藩镇对朝廷的莫大蔑视,更是朝廷的奇耻大辱,但满朝文武惮于藩镇威势,竟无一人敢上疏提出对策。白居易出于义愤,不顾不能先于谏官奏事的朝规,首先上疏请求追捕凶手,因此激怒朝中与藩镇勾结的官吏,将白居易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是诗人仕途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白居易一直徘徊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矛盾之间,但他仍然关心社会现实,渴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元和十四年,白居易奉调回京,任司门员外郎,后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十二月,爆发了“使酒骂座”事件。李景俭等人因不满朝廷在出兵讨伐藩镇叛乱时的无能,借酒闯入中书省,直呼宰相之名,面数他们的过失。事后李景俭等人均被贬黜出京。白居易虽极力上疏营救,奈何不果。同时,他的好友元稹又因积极主张讨伐河北藩镇而开罪于权贵,被贬为同州刺史。白居易深感回天乏力,自请出为外任。长庆二年,他被任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又为苏州刺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他仍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做一些好事。会昌二年(842),白居易坚持辞去太子少傅官职,以刑部尚书致仕,结束了他长达四十年的仕宦生涯。

崔祜甫在宰相任中有何作为

崔祐甫(721~780),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宰相。天宝年间考中进士,补寿安县尉,肃宗时任起居舍人,代宗时为中书舍人。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敢直言极谏。

代宗朝常衮为宰相,时中书省缺侍郎,祐甫以舍人摄省事,二人常遇事争执不下。于是常衮调他任吏部选事,崔祐甫每次拟定的官员人选,常衮总要驳回。恰逢朱泚上奏军中出现猫为鼠哺乳的怪事,常衮率领群臣去祝贺皇帝,认为这是祥瑞之事。崔祐甫则反驳道:“人养猫是要它捕食老鼠,为人除害。今猫不捕鼠反而养老鼠,是失其本职。犹如执法官吏不惩邪恶违法之人,边将不抵抗入侵之敌。我认为应当派人巡察地方贪官污吏,告诫边防守将要严加防范,则可以消除这种怪异现象。”代宗很赞同他的话,而常衮则更加嫉恨他。

代宗死后,在代宗灵前,为守丧事宜,两人再次冲突。一怒之下常衮欲贬崔祐甫,未征得郭子仪、朱泚的同意便在诏书上联署其名,被德宗视为欺君,遂罢贬常衮,任崔祐甫为相。祐甫为相后,选官允当,受到皇帝以及朝臣的认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为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上表进献钱三十万贯。德宗不知如何应对,问计于祐甫,祐甫说:“李正己献钱是行诈,不如派使者前去劳军,将所献钱转赐军内将士,李正己若承命,士卒必感谢皇恩;若违抗,则军内自乱。这样也向其他藩镇表明朝廷并不贪图地方的贿赂。”德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李正己自然是哑巴吃黄连,只得拿钱赏赐部下。因崔祐甫有一定才能,为政期间政绩颇丰。建中元年(780),崔祐甫病死,时年六十岁,追赠太傅。虽在仕途,他勤于读书撰文,有文集三十卷传世。

刘禹锡的生平状况如何

刘禹锡(772~842),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梦得。一说他是中山(今属河北)人。武宗会昌二年(842),刘禹锡曾写过一份自传《子刘子传》,在这份自传中,他自称为洛阳人。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考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授太子校书,后来又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处当记室,受到杜佑的赞赏。贞元十九年,他随杜佑入朝,授监察御史。他与当时服侍太子的翰林学士王叔文交好,王叔文“以宰相器待之”。贞元二十一年初,唐顺宗即位。由于顺宗长期生病,不能料理国事,王叔文得到重用。刘禹锡也得以参议国政,开始了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改革,因而遭到宦官和与之勾结的官僚们的嫉恨。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大官僚与藩镇势力,强迫顺宗逊位,拥立太子李纯(宪宗)为帝。改革派全遭贬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逐居朗州十年。元和十年(815),他被召回长安,不久又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一诗,触怒新贵,被斥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后改为连州(今广东北部)刺史。长庆元年(821),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长庆四年,调行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大和二年(828),他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作《再游玄都观》诗,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奋斗到底的勇气。大和五年(831),他出任苏州刺史,后又相继转为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七月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赠户部尚书,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刘宾客集》中。

白敏中是什么人?如何评价他任宰相期间的作为

白敏中(792~861),字用晦,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北)。唐代诗人,白居易从父弟。

白敏中少孤,跟随诸长兄学习。长庆二年(822)中进士,辅佐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历河东、郑滑、邠(bīn)宁三府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大和七年(833),因母亲病逝守母丧退居下邦。会昌初,他以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同年夏,转为户部员外郎,回到长安。唐武宗素闻白居易诗名,及即位,想要征用他。宰相李德裕认为白居易已经是衰病之躯,不能上朝谒见,以其辞艺类似白居易,举荐白敏中。遂诏白敏中为翰林学士,改兵部员外郎、承旨学士。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牛李党争中,白敏中为牛党要员,不断诬陷、打击李德裕,及李德裕被贬,敏中抵毁甚力,议者訾(zǐ)恶。李德裕亦言“惟怨报德为不可测”,斥责白敏中。此后白敏中又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五年之中十三迁。

等到崔铉任宰相后,企图专辅政之权,于是担心白敏中位在己上。这时恰逢西北的党项族屡次骚扰边境,崔铉趁机向皇帝进言应派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前去镇抚。朝廷于是任白敏中为邻宁节度使、招抚制置使。白敏中到任时,属下将领已打败入犯之敌。他于是劝说党项人归顺朝廷,并在终南山至黄河间设屯卫以防外患,回绕千里。第二年,又改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他在任上增骡军,完创关壁,治蜀五年,有功绩。唐懿宗即位,召他拜为中书令。咸通二年(861),出为风翔节度使。不久以太傅致仕,诏书未至,卒,赠太尉。

牛僧孺在牛李党争中充当什么角色

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伊阙尉,迁监察御史。宪宗元和三年(808),因对策中批评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所排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830),再次还朝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武宗时,李吉甫子李德裕为相,他被贬为循州长史。宣宗时还朝,于途中病死。著有传奇《玄怪录》。

牛僧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首领之一,与李逢吉、李宗闵、杨嗣复、白敏中、令狐绚等结为朋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牛党执政期间,则大力排挤李党人物;李党得势时,又排挤倾轧牛党,双方水火不相容,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朝廷政治。牛僧孺曾两次拜相,在任期间,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唯知排挤异己,勾结宦官,打击排挤裴度等正直官员,对藩镇采取妥协政策,把持朝政,“权震天下”。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对牛僧孺曾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后世学者也认为牛党在政治上不如李党积极进取。

李德裕为什么被称为“李党之首魁”

同类推荐
  • 复楚传奇

    复楚传奇

    几百年的恩怨,五兄弟的联合,只为了百年之仇,为了项氏的天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的百胜之师惨遭败北,霸王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霸王一死,项氏一族便惨遭屠戮,无一幸免,不过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埋葬项氏族人时,被朝廷分派下来埋尸体的一位平民,在一名已死的妇人怀中发现了一名婴儿,婴儿还有气息,那位平民便私自藏匿了婴儿,带回家抚养,项氏一族才得以保存,而这一切,谁也不知道,项氏的复兴之路,也在此起航……
  •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1650),陕西榆林人。本是明朝大同镇的总兵官,在公元1644年历史发生巨变的关键之年,他先投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后又投降入关的清朝统治者,攻杀农民军。
  •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一部史家绝唱,一曲无韵离骚。《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一部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2007年,百家讲坛年度主讲人王立群,一位研读《史记》四十年的学者,将从一代帝王汉武帝入手,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帝王本纪、王侯世家、将相列传、布衣游侠,人物群像奔来眼底;国运兴衰、王朝更替、事件始末、命运浮沉,沧桑往事涌上心头。
  • 兵殇

    兵殇

    无穿越、非架空,还原真实的历史,刘邦非痞子、项羽真英雄,以一个士兵的眼光看待秦灭六国、楚汉争霸的风起云涌。
  • 征服者成吉思汗1:瀚海苍狼

    征服者成吉思汗1:瀚海苍狼

    瀚海从来不怜惜弱者。一代又一代的征服者被它的铁手套教养成象苍狼一样勇敢、狡黠、能忍无穷痛苦、具备无限耐心的种族。如果他们没有成为征服者,就只有无名的白骨才会记得他们的历史。狼族大汗也速该为宿敌塔塔尔人所杀,汗位被部将伊鲁克所篡,遗孀与子女被族人所弃,面对蒙古草原的酷烈寒冬自生自灭。冬季来临,食物匮乏,一家人面临生存危机。铁木真手刃自私自利隐瞒食物的哥哥别克帖儿,无法接受真相的珂额伦一度将铁木真驱逐出去……面对四周强敌环伺、仇敌追杀,铁木真勇敢地存活下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为替父报仇,重振家声,他收服了各部族人的心,成为了真正的成吉思汗。
热门推荐
  • 四界重生之公主爱

    四界重生之公主爱

    四位公主,四界的宠儿,魔界幻宫公主、天界圣宫公主、精灵界蓝宫公主、人界花宫公主,在为了各自的目的而走到一起,去探险吧!公主们!去追寻你们的至爱,在友情的关爱,爱情的守护下,勇敢前进!
  • 此曲上邪

    此曲上邪

    启圣三年文惠皇后崩,留下幼女。皇城暗流涌动,御马失控,他救她水火。入宫为师,上邪轻咏。他笑她如花美眷轻许流年,她启唇似咏上邪,说的却是我愿与君长诀。十里桃花,为谁远嫁?看她红衣上马,残阳烙心上朱砂。
  • 药元纪

    药元纪

    草药什么的越多越好一个转世重生的少年,看他会与这个世界擦出怎样的火花。!!!注:原名是草狂,由于特殊原因所以在这个账号上继续写。
  • 杀手当道

    杀手当道

    陈洛是一名一流杀手,他虽是杀手但在现代他有远大,他和他的兄弟遇到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们到了一个异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通世界古代的翻版,拥有远大抱负的他在这个世界当上了皇帝,他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只为有朝一日带领兄弟们一统天下。
  • 不朽灵神

    不朽灵神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是以,天限制了人的寿命!然而,终有一群人,他们不敬天、不畏苦,开创出修灵之道!其中至尊,是为不朽灵神!
  • 穿越之废材逆反天

    穿越之废材逆反天

    他天玺帝国的摄政王殿下被世人认为是不可膜拜的天才子陵大陆的第二位天才,他翻手覆云在天玺帝国他无意间被她的悲伤倩影引起注意慢慢的沉寂在她的世界习惯了有她的世界。21世纪的王牌杀手上一世被闺蜜背叛被自己最爱的人杀害她的心已经冷了不再为谁打开内心,一直保持伪装的面容不让人察觉。撕心裂肺的背叛,这一生她认识了他无意之间他的身影留在了自己的心中,这一生她挚爱他一人。
  • 爱之初夏恋语

    爱之初夏恋语

    “只是仅仅的一次相遇,我怎么就爱上你了呢,而且永远都放不不了。”慕淳灏这样说道。雪的飘荡,静静的夜,学院的风波一直在测试他们互相的爱情,被等待的,只是那一最后踏出的一步。
  • 蛮荒城

    蛮荒城

    这是一个蛮荒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法律,没有规则,充满杀戮与战争,而他的出现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他有人的身份但有龙的血脉龙的魂魄。他创建了佛道儒为一体的玄教。佛道慈悲为怀儒道仁义道德道家的包容天地之气魄,都由他带到了无尽的蛮荒。从此开创蛮荒新的纪元,直到那一刻的到来。。。书友群:483156764
  • 战胜癌症需“三防”:你不可不懂的癌症三防知识

    战胜癌症需“三防”:你不可不懂的癌症三防知识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正确预防理念和举措是战胜癌的关键、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是有利于治好病又省钱的好方法、正确评估肿瘤预后是根除癌症的一杆秤、肿瘤病人的康复是除癌的终结目标、常见肿瘤的防与治等。
  • 仙履传说

    仙履传说

    追随主角的步伐,开始这漫漫奇幻旅程。感叹道之奇幻,品会情之缠绵。一介凡俗少年因缘际会,得赐道化仙宝,从此仙凡两别。本文所讲述的便是他踏上修士一途之后所遇奇人异事。东胜神州之地之浩瀚宗门,南瞻仙境之瑰丽神奇,西域古地之沧桑宏伟,北境冰域之清冽迷幻,中兴之州之繁华昌盛。七禁九仙府十三洞天又是怎生光景?美人情深,知己情重。这一切不过从一偏僻凡俗之地开始。(注:本文慢热,升级练功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本文最重心所在,主要还是以事件串联情节.。)作者语: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