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7900000005

第5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4)

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南下,为解除后顾之忧,并取得突厥兵马的资助,也一度称臣于突厥。李渊卑辞厚礼致书始毕可汗,并遣刘文静出使突厥借兵。双方约定:“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②大业十三年(617)八月,刘文静、康鞘利以突厥兵五百、马二千匹来助李渊。唐高祖即位后,“以初起资其兵马,前后饷遗,不可胜纪。突厥恃功骄倨,每遣使者至长安,多暴横,帝优容之”③。武德二年(619)始毕可汗卒,因其子什钵蕊年幼,立其弟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突厥遣使告丧,高祖为始毕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并遣使吊处罗可汗,送丧礼帛三万段。处罗可汗遣二千骑助李世民攻刘武周,刘武周既败,武德三年(620)六月,处罗至晋阳,“总管李仲文出迎劳之。留三日,城中美妇人多为所掠,仲文不能制”④。处罗迎隋炀帝萧后及炀帝孙杨政道,立政道为隋王,并欲取并州(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以居之。将出师,是年十一月处罗死。隋义成公主以其子丑弱,废之,更立启民可汗弟三子莫贺咄设,号颉利可汗,又纳义成公主为妻。以始毕可汗之子什钵苾为突利可汗(按始毕父启民可汗染于本号突利可汗,什钵蓥又称突利可汗,盖袭其祖先号)。颉利遣使告丧,高祖为之罢朝一日,遣百官就馆吊其使者。

颉利可汗承父兄之业,兵马强盛,气凌唐室,妻隋义成公主,请为隋室复仇,以报隋文帝厚遇启民之德。颉利颇以为然。虽唐高祖以中原初定,国力不足,待突厥甚厚,而颉利求请无厌,言辞骄慢,继而就不断攻扰。自武德四年(621)至武德九年(626)几年中,突厥贵族发兵侵扰中原地区不下五十次。如武德四年四月,颉利扰雁门(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山上),为李大恩击退。八月扰代州(治今山西代县),总管王孝基拒之,全军覆没,总管李大恩据城自守,月余始退。武德五年四月颉利遣数万骑与刘黑闼共围代州总管李大恩于新城(今山西朔县西南),大恩粮尽突围,部众溃散而死。八月,颉利十五万骑入雁门,扰并州(治所在晋阳,隋改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又遣兵扰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命太子李建成率兵出豳州(治今陕西彬县)道,秦王李世民率兵出泰州(时治龙门今山西河津)道以御之。唐高祖与群臣议对突厥和与战孰利,有主张言和者,有主张战而后和,方可恩威兼著者,唐高祖取后者。是月破突厥于汾州(治今山西汾阳),斩首五千级,又遣使见颉利说:“唐与突厥风俗不同,突厥虽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虏掠所得皆入国人,于可汗何有?不如旋师,复修和亲,可无跋涉之劳,坐受金币,又皆入可汗府库,孰与弃昆弟积年之欢,而结子孙无穷之怨乎?”颉利引兵还。武德六年七月,以突厥屡扰边,遣太子建成率兵屯北边,秦王世民屯并州以备突厥。初,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以突厥屡为边患,请于太原置屯田以充军粮,岁收谷数千斛。十一月,秦王世民于并州境增置屯田。是岁,唐统一战争结束,颉利不欲中原地区出现统一强大的唐王朝,武德七年侵扰更为频繁。或劝高祖说:“突厥所以屡寇关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长安故也。若焚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息矣。”⑤高祖、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裴寂皆以为然,遣宇文化及赴樊(今湖北襄阳北)、邓(今河南邓县)一带寻找建都之地。肖璃等虽知其不可而不敢谏。李世民谏日:“戎狄为患,自古有之。……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⑥迁都之议乃止。

武德七年(624)八月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侵,连营南下,京师戒严,秦王世民引兵拒之,屯兵于豳州(治今陕西彬县)⑦。颉利率万余骑突至城西,居高布阵,将士震骇。世民率百骑,驰奔敌阵,指责颉利背约入扰说:“国家与可汗誓不相负,何以背约,深入吾地?我,秦王也;故来一决胜负。可汗若自来,我当与可汗两个独战。若欲兵马总来,我惟百骑相御尔。”⑧颉利恐秦王以百骑挑战,而伏大军合围以击之,不敢应战。世民又遣骑告突利说:“尔往与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元香火之情⑨也!”⑩颉利狐疑,闻香火之言“阴猜突利”与秦王有约,叔侄离心。世民一面遣使见突利晓以利害,继纵反问之计;一面乘积雨不晴,突厥弓矢“筋胶俱解”,雨夜出师。突厥大惊,颉利欲战,突利以为不可,乃请和亲,引兵退去。突利请与世民结为兄弟,盟誓而去。

武德八年(625)议大举击突厥。先是唐高祖与突厥书用敌国礼,七月起改用诏敕。八月颉利可汗率兵十余万大掠朔州(今山西朔县),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战败,全军覆没,行军长史温彦博为突厥所执,囚于阴山。

古代植物武德九年(626)八月,颉利乘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即位不久,国内政局动荡之机,与突利合兵十余万骑扰泾州(今甘肃泾州县北),进至武功(今属陕西),京城戒严。行军总管尉迟敬德虽败突厥于泾阳(今属陕西),斩首千余级,俘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得突厥主力仍进至长安附近渭水便桥之北。颉利一面列阵渭水北岸,一面遣使入长安以观虚实,声称二可汗率兵百万抵达渭水北岸。唐太宗一面囚押突厥使臣,一面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直达渭水南岸,隔水责颉利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列队而拜。继而诸军皆至,旗甲蔽野,太宗挥诸军布阵,独留与颉利对话。太宗深知突厥君臣志在金帛,若厚加赐与,理当自退,待其志满意骄,不复设备,再一举而灭之。颉利在唐太宗“啖以金帛”的情况下,又见使臣一去不返,唐太宗轻骑独出,成竹在胸,唐军军容严整,意在必战,而自己悬军深入,归路难以确保,于是请和。隔日,太宗至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渭水便桥之上。突厥始退。

突厥退兵后,唐太宗日率诸卫将卒数百人在显德殿庭教习射术,射术优良者赏赐弓、刀、帛以加强军事训练。同时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增强国力,做好与突厥最后决战的准备。贞观元年(627)颉利政令烦苛,国人不悦,又信任诸胡,疏远突厥,适遇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人民陷于冻馁之中。颉利用度不给,复重敛诸部,由是内外离怨,阴山以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十余部皆叛。贞观二年(628)突利分管之奚、营等数十部,因征税无度,多叛突厥归附唐朝。颉利责突利失众,遣其北征薛延陀,又战败丧师,颉利怒,拘之十余日并加责挞,突利愤怒。颉利征兵于突利,突利拒之,表请归附唐朝。同年,唐太宗遣使问道册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遣使入贡。至此突厥势力大衰,上层分崩离析,下层民饥畜瘦,内有心腹之患,外受腹背之敌。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转变。代州(沦今山西代县)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六可取:“颉利纵欲肆凶……此主昏于上,可取一也。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属,皆自立君长……此众叛于下,可取二也。突利被疑……欲谷丧师(欲谷设为薛延陀、回纥等击败),无托足之地,此兵挫将败,可取三也。北方霜旱,廪粮乏绝,可取四也。颉利疏突厥,亲诸胡……可取五也。华人在北,……一保据山险,王师之出,当有应者,可取六也。”反攻东突厥的条件成熟了。

贞观三年(629)十一月,唐太宗命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与李道宗(大同道)、卫孝节(恒安道)等分道大举出击东突厥,计六总管兵力十余万皆受李靖节度。一时捷报频传,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突利可汗人朝,突厥郁射设率部降唐。贞观四年(630)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骑由马邑(今山西朔县)突抵恶阳岭(在定襄南)。驻扎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的颉利可汗不意唐军猝至,大惊曰:“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军心惶恐,一日数惊。李靖乘机夜袭定襄,大破突厥,夺取定襄,俘获隋炀帝萧后及炀帝孙杨政道。颉利狼狈逃循。捷报传来,太宗大喜,称赞李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颉利撤军往碛口,途经自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市西北),李世勣军出云中(今山西大同),于白道设伏,大败突厥,其酋长率部落五万投降。颉利逃于铁山(在阴山北),余众尚数万,遣使谢罪请和,愿举国内附,身自入朝。颉利卑辞求和,实乃缓兵之计,欲俟草青马肥,逃往漠北,伺机反扑。唐太宗遣唐俭等前往慰抚。二月李靖、李世勣已会师白道,皆以为如颉利逃往漠北,则鞭长莫及,必为后患,乘双方言和颉利放松戒备,攻其不备,可不战而擒。于是李靖选精骑一万,携二十日粮,自白道出发,李世勣继其后。军至阴山俘突厥千余帐,李靖督兵疾进。颉利见唐使,大喜,果放松戒备。李靖使苏定方率二百骑为先锋,乘雾进至去牙帐七里,突厥始发觉,颉利惊遁,部众溃败。李靖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颉利可汗妻隋义成公主。颉利率万余人欲退往漠北,李世勣早已屯兵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市西南),切断退路,其大酋长等率众降,世勋俘五万余口而还。自阴山至大漠尽为唐有。三月,颉利西逃,往依沙钵罗设,将奔吐谷浑。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突至沙钵罗营,俘颉利送京师,沙钵罗设举众降唐,漠南之地遂空。东突厥既亡,唐朝声威远播,薛延陀、回纥、仆固等“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自是太宗赐西北的属国或部族首领下诏书时,也乐意同时使用皇帝和天可汗的名义。

东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余众约十万口降附唐朝。其一,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其二以魏征为代表,主张对突厥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永保边塞”。其三以温彦博为代表,主张“准(按照)汉建武,(光武帝年号25—26)时,置降匈奴于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唐太宗用温彦博策,将突厥降众按其原来部落分别安置于塞内,置于唐王朝直接管辖之下。在东起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西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的广大地区,分突利原统辖区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原统辖区置北开、丰、北宁、北抚、北安等六州,分为左右二部,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五月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率部落还蕃。并以阿史那恩摩为北开州都督,使统颉利旧众。并陆续任命史大奈、阿史那苏尼央、史善应、康苏等分别为丰、北宁、北抚、北安等州都督。“酋豪首领至者皆拜将军,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其入居京师者近万家”。

东突厥前汗国后期可汗世系表

①启民可汗(汗干)

妻隋安义、义成公主

②始毕可汗(咄吉世)——突利可汗(体钵苾)

仍妻隋义成公主

③处罗可汗(先为俟利弗设)——阿那社尔

④颉利可汗(咄苾)

隋义成公主

苏尼失——阿史那忠

⑤思摩

岑仲勉《隋唐史》;贞观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突利可汗之子弟阴结部落四十人,夜袭御营。帝乃决定还其部落于河北,立颉利族人阿史那思摩为可汗,使率众凌河。

注释

①《通典》卷一九七《边防典》《突厥》上。

②《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③《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④《通典》卷一九七《边防典)《突厥》上。

⑤⑥《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

⑦有的书上谓豳州治所在今甘肃宁县,实则治今甘肃宁县的豳州唐初已改为宁州。这里的豳州为西魏废帝三年改南豳州置。治所在白土(今陕西彬县西南,隋初移今彬县),隋太业二年并入宁州。唐武德元年复置。

⑧《通典》卷一九七《边防典》《突厥》上。

⑨指焚香盟誓,结为兄弟的情谊。

⑩《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

《新唐书·张公谨传》。

《旧唐书》《突厥传》及两《唐书》《李勣传》,均作“通漠道”,而《通典》及《资治通鉴》误作“通汉道”,今从前者。

牵靖(571—649),唐初军事家。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为其舅隋朝大将韩擒虎所称道。擒虎“每扬论兵,未尝不称善”,常抚之曰:“可与言将帅之略者,独此子耳!”隋末任马邑郡丞,后归唐属秦王麾下,屡立战功。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从李孝恭平萧铣,取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参与镇压辅公柘起义军。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

《新唐书·李靖传》。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

《贞观政要》卷九《安边》。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典》《突厥》上。

唐灭薛延陀

隋末唐初,北方强大民族除突厥外,当推铁勒。突厥盛时,铁勒诸部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干、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结、浑、斛薛、奚结、阿跌、契苾、白霄等十五部,散居漠北,诸部中以薛延陀为最强。故薛延陀为“铁勒之别部”①,其可汗姓壹利咄氏②。西突厥方强,薛延陀和铁勒诸部皆臣属之,回纥等六部东属始毕可汗。西突厥势衰,薛延陀酋长夷男率部落七唐太宗像万余家,附于颉利可汗。颉利政乱,薛延陀与回纥等相继叛之,大破其欲谷设率领的十万骑兵。贞观二年(628),突厥北边诸姓多叛颉利可汗归薛延陀,共推夷男为可汗。唐太宗采远交近攻之策,联络薛延陀孤立东突厥,遣使间道持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并赐以鼓纛。夷男遣使入贡,建牙于郁督军山(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的东支,或作于都开山、乌德鞋山)下,疆域“东至棘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霄诸部皆属焉”③。贞观四年(630)东突厥灭亡,薛延陀乘“朔塞空虚”,尽据“古匈奴之故地,胜兵二十万”④,取代突厥,成为唐朝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唐在北方改为利用突厥降众以抵御薛延陀的策略。

唐太宗恐薛延陀强盛难制,利用夷男立其二子拔酌、颉利芯分主南北二部的机会,于贞观十二年(638)遣使册其二子皆为小可汗各赐鼓纛。外示优崇,实分其势。

贞观十三年(639)诏以右武侯大将军、北开州都督⑤怀化郡王李恩摩(即统颉利旧众的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菇可汗,使其率安置诸州之突厥北渡黄河,还其旧部,以便世作藩屏,长保边塞。事虽与突利弟结社率阴结旧部夜犯行宫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为让突厥北迁以抵御薛延陀的进扰。突厥畏薛延陀,不肯出塞,太宗遣使薛延陀玺书说:“尔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则发兵各问其罪。”⑥突厥始渡黄河,建牙于河北,有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夷男对此深感不悦,唐朝同薛延陀开始不和。

同类推荐
  • 梦碎三国

    梦碎三国

    历史常年不见其上篇,亦难窥其中篇,徒留其结尾使后人独自怅然。虽有知我,罪我,惟春秋耳!但终不过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何忧。恰如满纸荒唐言,请问谁知其中味?
  •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用不一样的笔触将中外考古中发生的趣闻逸事用一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带你穿越时空到达遥远的国度,让你零距离地感受古代的文明。
  • 医治隋唐

    医治隋唐

    此书配料:诙谐搞笑+适度YY+少许YD,由赚钱大道混合均匀,制成篇章。此书功效:翻一章,笑一笑,补肾气,壮腰腿,去烦恼,扫忧愁,延年益寿。此书副作用:有较强依赖性,慎读慎读。*********万贯家财如何,武功盖世如何,就算是皇帝老子又如何,生病了就得来求我,哇哈哈……萝莉御姐如何,刁蛮小姐熟妇如何,就算是人妻又如何,不舒服也得来找我,哇嘎嘎……
  • 侍从军神

    侍从军神

    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古代将军——陈庆之。毛主席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书写了历史神话般战迹的武候——侍从军神——陈庆之!(免责申明:本书一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 我做皇帝那些年

    我做皇帝那些年

    生于君王殿,死后君王冢。我既为帝王,金戈铁马横扫八荒六合,笑看山河壮丽令四海来朝。美人绕膝对酒当歌,天下绝色唯吾所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切还要从我当那个朝不虑夕的太子说起……
热门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 超级客串

    超级客串

    我叫柯川,我失踪的爸爸说我其实姓干,我应该叫干川。其实我更喜欢叫柯川,因为我是天庭剧组的客串演员,电视剧电影里的东西我能带到现实之中来为我所用,里面一些人物的能力也能变成我的能力。总而言之,自从进了天庭剧组,我那小日子挺好的,没事泡泡美女,有事带着美女。哪个孙子想要打扰我这小日子,对不起,我就改名干川,把这孙子干!穿!PS.1、弱弱地说:新书求推荐票求收藏求一切支援!2、挺直腰板说:推荐收藏《超级客串》,柯川不会让你失望!读者群:326188149【麻辣串】
  • 豪门逼婚:收服腹黑老公

    豪门逼婚:收服腹黑老公

    一场阴差阳错,何念和肖寂远错过了整整五年。再见,她和他,对面不相识。肖寂远:为什么要嫁给我?何念:一因为你姓肖;二因为你不能人道!”肖寂远笑了,笑得何念一阵一阵的发寒。念念,还有很多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 七颂堂词绎

    七颂堂词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Prince of Bohemia

    A Prince of Bohem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道行歌

    武道行歌

    神衍大陆,天圆地阔,无边无际,至今已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岁月。在这方大陆之上,又分为五大领域:北域、东土、南荒、西疆,以及中州。五大领域,相距甚远,其中宗族林立,势力错杂;又因人口磅礴,鱼龙混杂,英杰之辈,野心之士频频浮现,神衍大陆风起云涌,难以平静......
  • 快穿之男配不要逃

    快穿之男配不要逃

    一百种男人的一百种攻略法则,每天都在给男配洗脑这个女配很辛苦,今天又在找男配惹~为了回家的纤纤少女,在系统君的选召下,穿梭于一个又一个小说世界:校园小清新文/豪门女配逆袭文/黑道总裁文/嫡女重生复仇文/古言np文/末世女主文/修仙玛丽苏文---现实世界各系少女角色扮演:柔弱白莲花--冷艳傲娇女(反差萌)--温婉淑女--甜美萝莉(弱娇萌)--腹黑女--天然呆--精分少女(一面神女,一面妖女)--女王回归各系男色攻略:校园王子—鬼畜叔叔—温润学长—老大—邪魅总裁—闷骚阴郁兄长—忠犬痴汉—邪教教主/王爷/将军/神医/天下第一公子/首富/杀手—冰山。帝王—腹黑偏执狂—傲娇正太—纯净仙师。
  • 孤僻夫君惹人疼

    孤僻夫君惹人疼

    他是一个魔王,一个江湖上人人得而诛之的魔王,传说中他吸人血、食人肉。传说中他是人间死神,没有任何表情,传说中他……她是一只狐,一只江湖上人人想要得到的灵狐,传说得到了她就可百毒不侵,传说得到了她就可长生不老,传说得到了她就可修为大增,传说……他与她相遇于一个阳光灿烂地午后,他中了毒,受了伤,在生死边缘徘徊;她出来觅食,看见那双没有任何表情的眼,她觉得他们是那么的相似,同样的淡漠,同样的孤寂。她救了他,他将她带回,从此,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他孤僻,她就是他的全世界。她淡漠,眼中只有他的倒影。他为王,她为后,并肩携手天下!
  • 一等鉴兵师

    一等鉴兵师

    原始纪元,一代帝人坐化,人族大乱,万族举兵,大能弹指遮天,小人物随波逐流。彼时,荒野一边最后一座城,世家长子碌碌无为十六年,最终被逐出家门,只能带着父亲一纸书信投靠他人。鉴宝师:客官,此物鉴定,灵石三千斤。客官:……鉴宝师:客官,别走,别走啊……可以讲价的嘛。客官:直接说,多少灵石。鉴宝师:三颗吧!客官:骗子吧?鉴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