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100000012

第12章 马嵬兵变主谋之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唐玄宗见势不妙,仓皇出逃。逃至长安西北的马嵬驿时,疲惫饥饿的士兵把宰相杨国忠斩杀,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而杨贵妃的两位姐妹,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也被乱兵所杀。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兵变。

马嵬兵变,是唐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的结束和唐肃宗统治的开始,在唐代政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兵变的历史真相,历来是唐史学界积极讨论的课题,不少学者已经做了十分深入有益的研究。

756年,安禄山大军西进,唐军守将哥舒翰虽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但最后还是失败,叛军直逼都城长安。玄宗见势不妙,连夜带着杨贵妃姐妹和皇子皇孙们奔蜀,禁军将领陈玄礼、宦官高力士和宰相杨国忠护卫在左右,大家乱作一团,急急地朝蜀中逃命。途经马嵬驿时,饥饿疲乏的禁军将士发动了一场军事动乱,他们要求玄宗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两人,否则大家都不走了。玄宗在禁军们的逼迫下忍痛下令杀掉杨家兄妹,这一历史事件史称马嵬驿兵变。不过在关于谁是兵变幕后主谋的问题上,大家出现了分歧。那么到底是谁在煽动士兵们发动兵变?

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场自发的士兵哗变。由于士兵们饥饿不堪,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组织指挥下,士兵们发动了这场群众性自发性的救亡运动,没有幕后主使者。这种说法显然流于现象,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一个禁军将军是不可能发动这场兵变的,因为他既没有足够的权力和兵力来逼迫皇帝,也没有足够的政治地位来发动兵变。

一些人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兵变是早有预谋的,是一场有计划、有指挥的军事行动。马嵬驿离长安城不过一百多里,走一天工夫就能到达,禁军不可能这样娇嫩,也不可能当时已饥饿到要发动兵变的地步。

有人提出,当时唐玄宗身边的宦官高力士是兵变的主谋。著名唐史专家黄永年先生认为高力士是唐玄宗时期的大权宦,对当时的政治有极大的影响。唐朝自长孙无忌、褚遂良被高宗贬谪并杀死后,外朝宰相久未能参与内廷政权核心,其权力只限于一般日常政务。此时李林甫、杨国忠均欲染指于政权核心,自会引起高力士的妒恨。李林甫、安禄山等人都是由高力士推引而登上高位的。高力士首开唐代宦官掌管中央政权的先例,“每四方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朝中官吏上呈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高力士,然后再上呈给皇帝,小事就由他直接决断了,这实际上已经是后来所谓的“内相”了。朝中有了内相,必然会与外相也就是宰相为了争夺权利而发生冲突,特别是遇上想弄权的外相,如李林甫、杨国忠之类,就一定会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双方的对立发展到使高力士在玄宗面前公开对李、杨进行攻击,要求玄宗表态,说明此前双方在私底下早有过多次斗争倾轧。因此,高力士有兵变的动机。而他又深得玄宗赏识,手握大权,也就有了谋划兵变的实力。

高力士和禁军的关系是怎样的?黄先生认为自开元十九年(731)禁军首脑王毛仲、葛福顺等与高力士争宠不胜被贬逐后,禁军在另一长官陈玄礼统率下早投入高力士怀抱。因此马嵬驿事变就是高力士在天宝十三年(754)攻击杨国忠未达到目的后,乘安禄山叛乱之机指使陈玄礼利用禁军所发动的一次清君侧行动。由于扈从禁军全在高、陈掌握之下,肃宗还毫无实力可资凭借。对当时兵变的陈玄礼来说,他是不需要毫无实力可言的太子的支持,而且兵变发生后,陈玄礼与太子的另一位宦官李辅国之间更不存在特殊关系,故太子绝不可能是兵变的后台主谋人物。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兵变的幕后主谋是当时的太子李亨。他比高力士有更大的权力,也更有发动兵变的理由。发动兵变的主谋势必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他要与杨国忠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是说,他要有置杨国忠于死地的理由。这是发动兵变的动机,是最根本的前提条件。二是要有控制和调动禁军的能力,这是使预谋付诸行动的实力。高力士与李亨谁更具备这两个条件呢?

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条件。高力士与杨国忠的矛盾在玄宗后期并不十分突出,更没有到“内相”与“外相”相抗衡以至于不可调和的程度。高力士虽然拥有不小的权力,但并不具备操纵政局而与宰相抗衡的实力。他所做的只是上传下达以及辅佐玄宗处理一些细小政务之类的工作。他与杨国忠虽有矛盾,但还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在史籍中,也没有两者刀剑相向的记载。

相对于高力士而言,太子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则要尖锐得多。玄宗末年,皇位继承权的争夺成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焦点,李亨继位的过程是艰难的。唐玄宗在开元三年(715)册封次子李瑛为皇太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瑛被废为庶人,皇太子之位顿时悬空。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等人极力主张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太子,但玄宗却立了忠王李亨。李林甫深知不佐太子的后果是可怕的,要消除这场灾难,只有将李亨拉下太子之位,拥立李瑁,因此他不断地阴谋推翻李亨。而此时,杨国忠为了谋求高位,依附李林甫,积极地参与其中,与李林甫一起想方设法欲置李亨于死地。后来杨国忠、李林甫为争夺权力失和,但在反对李亨为太子这一点上,杨国忠始终没有改变。李亨为了保卫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只有消灭杨国忠一条路可以走。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想传位给李亨,杨国忠听闻此事后大惊。如果李亨即位,就意味着杨氏家族的败落,杨国忠也会性命不保。于是他赶紧通过杨贵妃“衔土请命”,终于使玄宗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必然引起太子愤怒,只有铲除杨国忠,李亨才能尽快即位称帝。潼关失守后,杨国忠建议玄宗移驾蜀地。蜀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是他的发迹之处。如果李亨随之入蜀,不要说即位无望,就是性命也难保。在这种情况下,李亨怎么肯深入虎穴?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李亨只有除掉杨国忠。可见,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尖锐,他比高力士更有理由欲置杨国忠于死地,他成为兵变主谋的可能性大大超过高力士。

其次,从控制禁军的能力来看,李亨也比高力士更具备这个条件。众所周知,在玄宗即位前朝廷便有规定,亲王、驸马不能掌管禁军。这条禁令在玄宗时期一直坚持实行并没有解除。但是,在玄宗仓皇出逃蜀地的时候,他却给了李亨的两个儿子建宁王、广平王指挥调动禁军的权力。由此可见,李亨完全有条件通过两个儿子调动部分禁军来发动兵变。因而,李亨成为兵变主谋的可能性远远超过高力士。

除以上两个条件,我们还可以从兵变以后的受益情况来比较。马嵬兵变是一次成功的政变,兵变后的最大受益者一定就是幕后主谋者。在兵变之后,高力士仍随唐玄宗到了蜀地,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政治利益,反而处境艰难。而李亨自兵变后分兵北上,彻底摆脱了其父的控制,在灵武自立称帝。显然,他是马嵬兵变最大的获益者,兵变的幕后主使,自然非他莫属。

也有人赞同李亨是事件的主谋者,但对禁军将领陈玄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陈玄礼不是李亨的私党,而是玄宗的心腹侍从,很可能当时只是一个被迫的支持者。有人更进一步认为事变中玄宗幸免于难,主要是得益于陈玄礼的忠心护主。也有人认为陈玄礼是听命于李亨的。

一种观点认为,兵变的主谋是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香港学者章群认为马嵬驿事变,实际是太子宦侍与河西将士共成之,其主要人物,则为李辅国与王思礼,但通过陈玄礼之手来完成的。由于王思礼为王忠嗣的部将,因而一直想除掉杨国忠。陈玄礼是获得了太子许可后行事的。他的结论是:“观乎李辅国日后之跋扈,必有所恃,是虽告于太子,而辅国为谋主,但无思礼河西之兵,陈玄礼未必为同。”从这种观点推论,内地有学者认为事变是太子和李辅国共同策划和发动的。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李辅国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参与兵变的除李亨外,还有建宁王倓、广平王俶、张良娣等,李辅国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夸大。

也有人指出,马嵬驿事变中夹杂着太子李亨与宰相杨国忠之间的尖锐矛盾,而且这一矛盾由来已久。太子是支持了陈玄礼发动兵变,也为自己消灭了最大的政敌,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太子不是那股政治潮流的后台或支柱,参与谋划和主谋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兵变的前后过程中,也看不出陈玄礼与太子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丝毫不见太子具备控制与指使禁军的条件。事后陈玄礼也没有跟随李亨到灵武,却一直紧跟着唐玄宗。高力士是马嵬驿事变的支持者,他的确与杨国忠之间存在着矛盾,其性质是属于内廷宦官和外朝宰相的矛盾,但高力士是否让陈玄礼对杨国忠下手,单凭推论是不够的,很难令人信服。高力士确实具备控制与指挥禁军的条件,但没有史料可以证明高力士在暗中策动与指使陈玄礼搞兵变。

其实大可不必去寻找兵变的后台主谋。以六军将士为主体而发动的兵变,实质上是各种势力反对杨国忠的一场群众性运动,并不是个别人能够煽动起来的。陈玄礼曾经慷慨陈词:“今天下崩离,皇帝出逃,国家蒙难,人民死亡,这一切难道不是杨国忠专权所造成的吗!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这种呼声,喊出了广大军士们的真诚愿望。兵变一结束,陈玄礼就向玄宗谢罪,说杨国忠“挠败国经,构兴祸乱,使黎元涂炭,乘舆播越,此而不诛,患难未已”。因此禁军发动兵变是为“社稷大计,请矫制之罪”。杜甫称赞事变中的陈玄礼说:“桓桓陈将军,仗铖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他赞美陈将军在兵变中的忠烈举动,肯定了事变的救亡性质与重大意义。如果他真是权力斗争中的工具,只是听命于后台人物的指使,杜甫说这话就实在是太迂了。

尽管兵变只有半天,很快以大家山呼“万岁”就结束了,但这件事本身的影响很大,它标志着唐玄宗统治时代的结束,唐肃宗新时代的开始。兵变的确至今仍是一个大谜,令人猜想不已。

同类推荐
  • 梦回落花

    梦回落花

    大国崛起和缠绵爱情相结合,含有军事、政治、侦破、侠义等内容,自创诗词歌赋穿插其中
  • 炎黄社

    炎黄社

    天佑中华,守护炎黄。这是一群神秘的力量存在,它时刻为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战斗。他们加入组织的誓言:忠于国家,忠于组织,以身报国,虽死犹荣。他们加入组织的目标:天佑中华,守护炎黄。铁血报国,反抗侵略,要论英雄,炎黄子孙。一切尽在炎黄社。
  • 回到明朝我做主

    回到明朝我做主

    阴差阳错郭笑天回到了古代明朝正统年间。找个世外桃源,建设自己的大本营!种田,练兵,集团企业化管理!发展硬实力开心了我就平乱,不开心我就造反,你说什么呢?我说:“回到明朝我做主!”
  • 林家有婿初长成

    林家有婿初长成

    这是个男女平等的世界!男人三妻四妾心有戚戚焉。女人蛮气冲天巾帼不让。现代人重生了,变婴儿了,还被生身父母扔了,被路过的县太爷救了,还被强迫性的塞了个夫人,不过这个夫人才大他这个婴儿两岁。长大了,完婚了,还差点洞房了,老婆关键时刻不要了!理由?她想做我佣人。。。群号174730306进群无条件,喜欢进就进!!
  • 历代名臣(下)

    历代名臣(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热门推荐
  • 极品全能少年

    极品全能少年

    一个穷屌丝,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一点点从零到世界顶端。篮球,围棋,聪明,一样好的技能便能立足华夏,不,这些我都要!极品校花,美女护士。商业女强人,一个便可倾国倾城,不,这回不是我要而是她们投怀送抱。看他如何做到,尽在全能极品少年
  • 一指压天

    一指压天

    天命犯逆,大劫降临,魔体逞威!心有执着之念,修圣书,悟不朽浮屠!仙途险恶,然男儿立于世间,该当逆天而上,一指……压天!
  • 神武之天启

    神武之天启

    洪荒太古,由天之所启,吾注定不凡,为红颜,踏破天地,登凌至尊!
  • 悍爱

    悍爱

    人家都嘛说,夜路走多了才会遇到好兄弟,可她不过才当了一晚夜行侠,竟也撞到了一名浑身浴血的……酷哥?于是,在流了一公升的口水之后,她毅然决然地学起了小女子当家,养起了小白脸,呃,帅哥,哪知伤好之后,他竟忘恩负义的一跑就是十年!好吧,你跑你的,她小女子有大量,就不跟他计较了,可偏偏,他又再度回来招惹她,这下子,新仇加旧恨,她决定连本带利讨回来。但是他,竟敢吃干抹净之后,再赶她走?
  • 剑宗神决

    剑宗神决

    龙吟清谷深,千里葬剑痕。鬼武泣幽境,天殊荡魔氛。上古至圣三剑经,万世更迭觅至宝,为名为利,为情为愁,中原正道剑派与异域鬼道邪魔,殊死博弈之战何时方休?一个初涉尘世的温婉少年,一步一昆仑地漫步在这曲折离奇的苍茫剑途中,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武学剑招,法力无边的无极剑阵,如梦似幻的天外仙境,风格迥异人物个性,都作了淋漓尽致的真情勾勒。本书是作者“墨染皇都”首部倾心之作,瑕疵难免,但仍希望瑕不掩瑜,少侠们,随我一同进入这“剑起千秋劫,剑道挽九歌”的神决剑途吧~
  • 爱情一直在经过

    爱情一直在经过

    19岁的莫小艾,31岁的骆子扬,阴差阳错的一次相亲却又多次擦身而过,有些爱情本来就是途中风景,有人看了,有人离开了。如果说夏宇能吸引住女孩,那骆子扬就是让女人深陷,一步一步,不动任何声色。这就是男孩与男人之区别。莫小艾这辈子遇到的几个男人里,有四分之三就是这样的角色。
  • 战天神途

    战天神途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伏羲阴阳八卦、炎帝神农尝百草、遂人氏钻木取火。上古神话传说,众神消失之谜。身负情殇的少年,一觉长眠,梦回天元。学混沌神决,炼五行之力,化阴阳二气,修肉身神通,加持图腾秘术,拿着一座镇天塔,夺天地之造化,带领太古诸神再战诸天,还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 总裁的魔女情人

    总裁的魔女情人

    顾不自己的上伤口,沈乐白赶紧捡起礼服装到手提袋里。顾墨琛从后视镜中看到沈乐白的一举一动,沈乐白竟然你这么珍惜这件礼服,这么想嫁给我哥,我偏偏不能如了你的愿。
  • 一世痴念

    一世痴念

    谁也不会想到,游然是带着上一世的记忆重新来到这个世界。上一世,她的家人以及爱人被人害死,悲剧不断。这一世,游然要复仇,不会再懦弱的活下去。她要复仇,不再重蹈上一世的错误……
  • 网游之缘起缘灭

    网游之缘起缘灭

    新手写书,多多支持,多多提携,内容会有点生涩,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