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200000016

第16章 明建文皇帝逃亡之谜

明朝十六代皇帝,除了自缢而死的崇祯外,现仅存十四处皇陵(即位于北京北郊的十三陵和位于南京的明孝陵),独缺第二代皇帝惠帝的陵墓。这是因为明惠帝被其叔父篡权而逊国,最后不知是死还是逃亡、不明下落的缘故。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建文帝。朱允炆品性仁孝,忠厚而寡断。太祖在位时,曾将24个儿子分封为王,为中央政权建立屏藩。但是到了建文帝时,因为各地的藩王势力越来越大,勇武跋扈,甚至觊觎皇帝宝座,于是建文帝决定削藩。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以此为借口,起兵叛乱,其实是不满朱元璋传孙不传子。这场战争历时三年,史称“靖难之役”,祸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数省。1402年,最终朱棣以胜利者的身份登上皇位,而建文帝在位仅4年。

攻下南京都城后,朱棣连续在皇宫内寻找了数天,均未见建文帝的身影,连个尸首也没找到。当时攻城的大火一直蔓延至皇宫,皇宫火光冲天,烧得只剩一片败瓦颓垣,皇后也被烧死在这场大火中。另外还有一具已被烧成焦炭的死尸,朱棣以为是建文帝,俯身对着焦尸大哭一通,但是心里却一直怀着一个疑团。他即位多年以后,还不停地派人四处打探建文帝的下落。朱棣篡位后,将建文帝所倚重的一批朝臣如兵部尚书齐泰、大常卿黄子澄及方孝孺、茅大芳等统统诛杀,还妄杀了许多无辜的宫女,一时“里落为墟,流放者更不可胜计”。

明末清初以来,人们对建文帝的下落开始质疑。有人认为建文帝被焚于攻城的大火,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建文帝并没有死,他趁着大火逃出了京城。建文帝的下落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其实是因为史籍上对其记载各不相同,互相矛盾所致。《明史·成祖本纪》和《明史·方孝孺传》都说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于是下令焚宫,然后携皇后跃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也随其蹈火而死,燕王入宫后闻宫女所言,并从灰烬中找到一具面目全非的焦尸,“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而据《明史·恭闵帝本纪》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只提到建文帝下落不明,并未肯定烧死了。而《补本》等其他一些史籍则说:“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可见朱棣将灰烬中随便一具死尸诈称是建文帝,葬之而后自己称帝,至于建文帝其实早已换上僧人衣服逃脱了。现在,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建文帝确实没有死于大火,而是在城陷之际逃出去了。

《明史纪事本末》成书早于《明史》,所辑录的资料更加原始,可信度也更高。根据《明史纪事本末》的有关记述,当日燕王军队攻入南京金川门后,建文帝见大势已去,痛哭流涕,曾想一死了之。此时,翰林院编修程济提出出亡计策,太监王铖也跪奏说,太祖朱元璋驾崩时曾留下一个铁箧,吩咐遭大难时交给建文帝,铁箧现藏在奉先殿。建文帝赶紧命人取来,程济打开铁箧一看,里面有三张度牒(僧人的身份证明),还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等工具,白银十两以及逃跑线路图,度牒上标明法名:一张是应文,一张是应贤,一张是应能。毋庸置疑,“应文”是建文帝,“应贤”是监察御史叶希贤,“应能”则是吴王教授杨应能。铁箧内还有一纸书,上写:允炆从鬼门出逃,其余人从水关御沟出逃。于是,建文按照祖父的指引,换掉龙袍,穿上袈裟,带领一众随从自地道逃出京城,为避免朱棣斩草除根,他后来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让銮”,暗示逊国退帝位之意。

建文帝出宫后究竟逃向了何处?对此研究者也说法不一。其一认为逃到了湖北武当,其二认为是苏州穹隆,其三是云南浪穹,其四是贵州安顺,其五则认为逃到了青海瞿昙寺。民国《创新渭源县志》卷九《艺文志》中“五竹寺记”记载:“建文于夏六月庚申十三日未时,由癸门出,比时愿扈驾车二十二人……君臣奔窜崎岖,昼伏夜行。历滇南、巴蜀,建文至乐都瞿昙寺……”这可以作为一项参考资料,表明建文帝有可能逃亡到了青海瞿昙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等人为避人耳目,分几路外逃,他自己则与随从自长江往南,辗转来到武昌罗汉寺,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建文帝后来经泉州逃至海外,种种说法不一而足。在民间也到处流传着建文帝曾经到过某地的传闻,以及朱棣派人以寻访知名道人张三丰为名,暗查建文帝下落的故事。台湾出版的《明惠帝出亡考证》一书称,奉朱棣命外出查访的官员一直没有查出结果,为了交差,就谎称建文皇帝跑到了西洋一带。于是朱棣又派自己的亲信宦官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通商,实则是为了暗查建文皇帝的下落。

根据史籍中提供的些许线索,以及多年来先后发现的疑为建文帝流亡避难或隐居过的故址综合分析,建文帝逃出京城后流落在西南地区为僧,曾到过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其中较为确切的大概要数近年发现的蜀北广元青川县青溪镇华严庵遗址,经考古专家实地勘考,已经确认是建文帝在蜀时的避难地。

青溪古镇处川、陕、甘“鸡鸣三角地”,秦汉特别是三国以来,阴平古道、褒斜道、景谷道、金牛道等经过或紧邻这里,陆路连接秦陇十分方便,青溪水路可经白龙江入嘉陵江通达各地。华严庵就在镇南约七公里处的莲花山上,占地面积超过百亩,东西两面是草木丛生的山沟,西侧山沟内有巨石垒砌的双层中空明代石墙。庵内有明石碑、石佛、九五方圆塔、清皇历书等遗址和遗物,其中两块古碑“广佛碑”和“华严庵重建碑”记叙了建文帝于宣德六年到此,与《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中宣德六年文帝由西安入蜀的记载正好吻合。广佛碑立于清康熙八年,高1.7米,宽0.90米,上有《鼎建华严庵碑志序》:“有古刹名曰华严庵历稽典籍启自元时又为明初建文皇上隐跸之所……”华严庵重建碑立于康熙五十八年,碑高1.70米,宽0.92米,上有《重建华严庵碑记》:“华严庵之设也,其说有二,一曰肇自建文隐跸之时……盖建文钟其意于始玉峰径其丧事于后也。”两碑为建文帝入蜀避难提供了实物佐证。

华严庵所处的位置颇有龙脉之象,周围簇拥着座座山峰呈莲花形状,华严庵所在的山顶却像一把巨大的椅子,两边的陡峭山脊就像椅子的扶手,庙后荫翳蔽日的丛林遮盖的龙洞岩则像椅背。同时,华严庵深藏于海拔1200米的山峰上,峰下藤缠棘绕,易守难攻,是藏身的绝好地方。庵的四周有建于明代的石墙包围,从庵内有地道与石墙相连。庙的右侧后方一座2.75米高的石塔,从上至下用大大小小五圆四方共九块石头垒成,顶上还竖着一块高帽子一样的尖石。石塔后边丛林掩映着一个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大土堆,明显系外移堆积而成。专家推测,这个土堆应该是一座坟墓。联系到五圆四方的石塔,让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大胆联想:它是象征“九五之尊”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坡林内的坟墓就很有可能是建文帝的陵寝了,也就是说,建文帝颠沛流离,最后死于华严庵。

然而,一切都必须等待发掘后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但愿扑朔迷离的建文帝下落之谜会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

《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一章记录了据说是建文帝流落西南时作的一首诗: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木鱼在手,江山非我,整首诗流露了建文帝失掉江山之后,百无聊赖、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万历二年十月实录》记载:“上(明神宗)从客与辅臣语及建文皇帝事,因问曰,闻建文尝逃免,果否?辅臣张居正对言,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老相传,言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至正统间,忽云游在云南,邮壁上题诗一首,有流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老僧坐地不跽,曰吾欲归骨故国,方验知其为建文帝也。御史以同,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时年已七八十,后莫知其终。上因命居正诵其诗之全章,慨然兴叹,又命书写进览云云。”

传说中建文帝经历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仍在世,至英宗朱祁镇时才道出自己就是建文皇帝。被送往京城后,当年曾服侍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尚在,建文帝一见吴便问:你不是吴亮吗?吴答:不是。建文帝说:我当年有一次在便殿时,你伺候我吃饭,我吃了鹅,有一片肉掉在地上,你手里拿着壶,趴在地上把这片肉吃了,没有这回事吗?吴于是抱着建文帝的脚伏地痛哭。

建文帝在明朝无谥号,清乾隆元年(1736),乾隆皇帝召大臣议定,正式追谥建文帝为“恭闵惠皇帝”。

同类推荐
  • 我的三国有点猛

    我的三国有点猛

    年度最佳销售员陈楚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正赶上黄巾起义,各路诸侯又纷纷割据,天下大乱!陈楚不甘沉沦,借助前世的历史知识大肆收揽名将和谋士,建立起铁骑“陈家军”,从此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开创了最猛的三国时代!
  • 风骚在大宋

    风骚在大宋

    我本一狂人,高歌笑红尘。才下栖凤楼,又登太白阁。手持绿玉萧,对月引娇龙。由来是一梦,飘渺游太清。元符元年,穿越千年的曹安,在大宋开始了浪漫之旅。舞文弄墨,与文人士子对酒高歌。舞枪弄棒,与英雄豪杰弹剑作歌。总之,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前进,前进,再前进......漂泊在大宋,高坐在朝堂,狂荡在江湖,飘渺于太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岁月空蹉跎。赵佶,别再床底下藏着了,躲在哪里吃灰吗?孙二娘,人肉叉烧包好吃吗?什么,你是日本平安时代顶顶大名的阴阳师安培晴明的孙女......本书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真是巧合。
  • 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元朝自建立以来,黄金家族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除仁宗、英宗两朝的政治路线一脉相承,随着皇帝的更迭,统治政策也不时发生变化。两都之战,更将皇位的争夺诉诸武力,进一步造成了皇帝最高统治权的旁落,使权臣专横擅权的状况愈演愈烈。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旧更替的规律同样适合于历史。祖先的辛苦立朝,并不能让他的王国始终保持强盛,万物皆是由衰而盛,再由盛而衰,元朝也不例外。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又是维持二百多年统治的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 海盗传说与秘密宝藏

    海盗传说与秘密宝藏

    他们生活在我们无法了解的世界中,很多关干他们的故事,渐渐演变成传说。那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生活,带给了他们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动荡的心,在他们的世界中,创造出传奇。而那些关于海盗的隐秘宝藏,也在世世代代吸引着我们猎奇的心。
  • 大清之最强总兵

    大清之最强总兵

    国际著名雇佣兵张帅在执行任务时失败,被目标用乱枪打死。死后却附身到清朝一位长期被上司欺压,同僚排挤的小军官身上。张帅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一步步抗争到底,镇压太平天国,剿灭捻军,最终...........成为清朝一方霸主。
热门推荐
  • 怪怪小千金

    怪怪小千金

    一个是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古怪小千金,一个是帅气多金的企业大总裁,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呢?看古怪的小千金如何恶整大总裁,在众多的动物监视下,大总裁是否可以抱得美人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他与未来

    他与未来

    故事讲述一个来自农村的90后小伙来到繁华的大城市的生活。让我们跟随小说走进一个故事
  • 哑巴新娘:哑女乱江湖

    哑巴新娘:哑女乱江湖

    什么?师兄死了?老天爷你在开玩笑嘛?上一世让我受尽折磨还不够。穿越了怎么还要惨?我哑了,我认了;我跛了,我认了,我深中奇毒,我也认了。可你怎么还剥夺了我仅存的幸福?不行!我要拉那些杀害我师兄的人陪葬!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报里的男神,傲娇总裁别乱来

    海报里的男神,傲娇总裁别乱来

    偶然的一次偶遇...决定了她的命运!“夏若,听我说,我们不止是上司与员工的关系,你懂么?我要光明正大的宣布你是我的女朋友。”…………别,会误会的。唔~~话没说完就被一个霸道的吻给侵占了,对于刚刚的话,对于一个刚来公司不久的员工来说,和最高的总裁恋爱,所有人都知道的话到底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
  • 心未眠,夜未央

    心未眠,夜未央

    她来自二十一世纪,来到东月成了萧府庶女,受尽侮辱。她发誓,从今天开始,她会让欺负她的人都痛不如生。她成了公主,是江湖上有名的三少,星月阁阁主。她的复仇之路才开始呢。本文最近大改中,剧情可能变化比较大。
  • 超级校医

    超级校医

    熊宇回归都市,成为商城大学校医院的一名校医,并以高明的医术名声大作,使得门可罗雀的中医科变得车水马龙。我见犹怜校花妹,楚楚动人小萝莉,花容月貌女特工,端庄优雅女总裁,冷若冰霜千金女,娇美警花,温柔淑女,清纯白领,妖冶御姐,各色各样的美女也进入到熊宇的生活中。
  • 麟石

    麟石

    何明身带麟石玉坠。在一次奇幻旅程中,带回了五只变异豚鼠。上大学、名列黑榜。携带五只变异豚鼠,完成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平凡到天才的进阶……天才到妖孽的蜕变……
  • 太古土兑经

    太古土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吃货之素心人生

    吃货之素心人生

    “没爹没娘,我有自己”素心咬着鸡腿拽拽的说。“修炼修炼,每天当饭”素心灰头土脸的笑道。“安好就行,不必认我”素心没心没肺的答道。素心曰:人生不过一指流砂,吃我所想,做我应做,遵从本心,潇洒度日可好?顺便一提,身为吃货的可爱女孩,身边怎会少养眼的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