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300000008

第8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20多年来,我们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前提的。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到城市的全面改革,从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所有制结构及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理论突破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指引下,无一不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成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国家的兴旺发达,首先取决于执政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前提的。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即使制定出来,也不可能贯彻下去。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国情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并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即党冲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束缚,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抓住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了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强烈愿望,因而才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合乎国情、顺乎民意,才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在实践中的贯彻执行,才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是共产党思想作风的根本特征。思想作风,是一个人、一个政党在实践中的一贯行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基本取向、风格和特点。通过思想作风,可以看出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是如何“思”、如何“想”、如何“作”的。因此,对于一个政党,特别是一个执政的党来说,思想作风并非是小事。它展示党的形象,反映党治国理政的风格,决定着人心的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我们要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没有一个好的思想作风是万万不行的。

在实践中,为什么有些干部在工作中魄力大、思路新、办法多、政绩显著,从思想作风上说,就是因为他们坚持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什么有些干部在工作中缺乏魄力、思路、办法,政绩平平,甚至劳而无功、劳民伤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形而上学的思想倾向、僵化保守的思想倾向、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浮夸不实的思想倾向等等,都还不同程度地干扰和影响着党的事业。因此,我们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使我们在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好地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取得新胜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推动中国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为了固守个别论断和结论,不是把它当成教条。我们发展理论,不是否定理论,更不是苛责前贤,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力图看得更远一些,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为社会主义中国执政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以思想理论创新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一个企业、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民群众能够不断实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人民群众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人民群众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人民群众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利益。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且各种分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依赖性越来越强的今天,创新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某项技术的孤立行为,而是全方位的创新。其中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而在这三个方面的创新中,理论创新最为重要,它是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实践中,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各方面的创新。这既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在于:理论是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既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鉴于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向全党同志发出的动员令。

一种理论所以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根本上说是由思想理论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理论具有实践性。实践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动力、价值体现,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的发展没有止境,人类的认识就没有止境。实践不停顿,理论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要与时俱进。理论发展是实践提出的要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理性的回答,实践中形成的经验需要上升为理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理论具有社会性。任何理论都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存在的认识,而社会存在是无限丰富、复杂多变的。社会存在不是凝固不变的,决定了任何思想理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因此,任何凝固的观念、万古不变的模式都是荒谬的。理论具有历史性。任何思想理论,都是一定时代、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超时空、超历史的所谓“普世理论”、“绝对真理”,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是一套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来不得半点主观随意性。

理论创新并不是目的,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创新带动各方面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这是因为,理论创新可以为其他创新提供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舆论空间。任何创新都是在一定的思维下和一定的时代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信仰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就能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和科学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就能够使人的思维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并科学地探查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从而可以获得其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因此,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就永无止境。在创新了的理论指导下,就能认识事物的新变化,就能发现并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从而使其他创新不断升级和升华。

回顾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我们会十分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不对中国的传统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形成毛泽东思想,并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开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就不可能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就不可能有社会制度的创新,就不可能使中国历史进行到社会主义;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会有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有我国在科技、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就不可能使中国历史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因此,理论创新,必然带来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必定带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体现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指针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指针。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是思想基础和行动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至关重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累了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党在21世纪的征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始终坚持这“四个基本”,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这“四个基本”。把这一条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色、特点和优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以”的工作布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且要统观全局,突出重点,形成正确的工作布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我们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工作布局,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尤其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含义深刻,振聋发聩。《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正是立足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使命,在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50多年来的执政实践表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党能不能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执政骨干。任何政党执政,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都要以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为依托。我们党执政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党的执政体制是否合理、执政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制约党的执政能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科学规范执政行为、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越来越成为我们党执政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总体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总体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增强时代意识,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全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紧跟上时代进步潮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执政党的成功经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增强执政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自觉运用执政规律的基础之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因循守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探索前进中增长执政本领,在经受考验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开拓创新中提升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坚持按执政规律办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应该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

同类推荐
  •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搜集整理了近30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40余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学术取向,归纳为“寻根、记忆、认同”三个主题,从而揭示了学术研究背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两岸关系的变迁,折射出30年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从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定位中国

    定位中国

    这是一个浮躁、迷茫的年代,房子、就业、物价、养老等不仅成为生活的困扰,甚至影响了一批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认知。我们四处奔波,竟不知不觉中,在这个时代迷失了自己。本书以时事热点切入,宏观的视角加之接地气的论述,不仅使读者认清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具深刻意义的是,它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系和原点,使我们能够找到自己所应处于的合适位置。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热门推荐
  • 邪女VS歪男

    邪女VS歪男

    [花雨授权]给他吃点可考因,在他家放点小动物,气跑他女友,散布谣言,说他是同性恋,有AIDS,还有……因为我心情不好,所以就咒他倒霉一个月,却没想到他合伙人卷款潜逃,害他住贫民窟又出了点小车祸,差点被当成纵火狂……
  • 叶涛传

    叶涛传

    叶涛三不做!不做废柴!不做公子!不做蠢货!叶涛四要做!做孝子,做大哥,做智者,做强者。这就是叶涛,故事慢慢展开……
  • 只为在沉默中渡过

    只为在沉默中渡过

    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向往大学的心,其实大学并不是那么美好。但每一个人都是一块地,你种什么就长什么,你什么都不种就会长出一片野草,随波逐流,最后成为你不想成为你不想成为的人
  • 尸鬼纪

    尸鬼纪

    2070年,一群奇异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凶狠残暴,拥有这超乎常人的力量,并以人类为食,让人类濒临灭绝的危机,这类生物我们称之为尸鬼。
  • 芥末爱神侦探X

    芥末爱神侦探X

    花音伶月,宛如漫画般的名字,让人堕入唯美的幻想。白马王子、黑马王子、吸血鬼伯爵、超级无敌帅气的勇士……不管什么,总之是帅哥,精灵天使通通都进来这个童话世界吧!当大家对这个名字抱有红心的幻想时,它正式建成了。它,是一所古怪的高校。
  • 神奇宝贝之凤翔龙跃

    神奇宝贝之凤翔龙跃

    一场奇异的流星雨,带来的是俩人的穿越旅程。这是一场意外,还是命中注定?倾国倾城的他:有梦幻,达克莱伊……凤凰,洛奇亚,以及……阿尔宙斯。可爱坚贞的她:有伊布,阿勃梭鲁……雪拉比。他不需要靠神奇宝贝的稀有程度,即使是一只最普通的神奇宝贝,他也可以让它变得更强。
  • 荒宅阴灵

    荒宅阴灵

    一段持续十年的噩梦牵引出一个看似荒诞不经但是,却真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故事;一把陈旧古朴的黄铜,却将两代人不相干的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座阴森、幽暗的不知何时建造的古宅,却改变了数十个不同年代的人的命运!
  • 心之书

    心之书

    一个人只能书写自己的人生,却无法书写你个人以外的人生。应该说,书写好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归根结底又是一个潮流中的独行者。
  • 冷皇的金牌毒后

    冷皇的金牌毒后

    她是杀手女王,也是废材小姐!她杀伐果断,笑傲江湖;她亲临战场,指点江山!可却被迫嫁给一个傻子王爷……她一脚踹之,丫的,少给我装疯卖傻,赶紧把江山给我拿下,要不然小心我要了你的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特工女王

    特工女王

    来来,走过莫错过,穿越女大战古代男,当特种兵变成将遗孤战青云,当从全族灭门中一路逃出,当身边人牺牲自己换取她的重生时,沉睡的力量从蛰伏中惊醒,一路腥风血雨杀来,却撩动了古代多少美男的心。来一场女王美男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