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400000013

第13章 西藏民族团结考察报告(3)

西藏民主改革后,在党的有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藏、回、汉及尼泊尔商人在西藏各地市场上更为活跃,各种商品日益丰富。据1979年底统计,西藏人民穿、用、戴的民族特需商品有449种之多,其中从内地供货的407种,当地生产供应的42种,如地毯、卡垫、氆氇、茶桶、礼帽、藏装等。为了保证民族特需商品的货源,国家和西藏投资,先后在天津、上海、四川等地建立了茶叶、礼帽、羊毛刷子、哈达、铝锅等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基地。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藏族内部和藏族同汉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然越来越多。藏汉民族之间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共同进步,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正在日益增强。

2.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汉族及其他民族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其中就包括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一个民族创造和进取精神的表现,带来的是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吐蕃王朝时期、萨迦地方政府、噶丹颇章地方政府前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交流的积极开展都促进了藏民族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藏族同国内各兄弟民族频繁密切的文化交流,既丰富充实了藏族的文化,也对国内各兄弟民族文化产生了影响。藏族在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善于吸收先进的东西,根据本民族的需要,吸收消化其他民族文化,丰富发展为具有藏族特色的文化。同时,藏族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汇合成灿烂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藏族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不但证明当时这片高原上早有人类活动,而且也透露出当时高原与中原地区有着文化交流的信息。就旧石器的选材、加工技术、器形来看,就与黄河流域发现的旧石器较为相近,而不同于印度的聂瓦斯早晚期文化。大多数新石器属于以华北为中心的非几何形传统。西藏昌都发现的卡若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粟米,更说明卡若文化与世界公认的粟米故乡黄河流域文化的联系。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中原当时正是盛唐。唐朝对吐蕃,吐蕃对唐朝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吐蕃时期的历史文书,留存着吐蕃王朝的历史记载,其中颇多关于蕃、唐关系的史料。唐朝官私文献也有关于吐蕃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大量记述。唐、蕃间的这种历史记载,说明在唐朝,唐、蕃关系的历史,是由松赞干布和唐太宗奠定的基础。

松赞干布在位时期,正是唐朝贞观年间。唐朝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引起吐蕃王室极大重视。松赞干布先后两次派遣大臣向唐朝请婚,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时,唐王朝以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作为嫁妆,并给以多种食物、饮料、宝器以及卜筮典籍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能治404种疾病的医方100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还赠送了大批绸帛、衣物和农作物种子,派遣了各类工匠,传入了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这些典籍与技术的引进,对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起了积极作用。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她和松赞干布一起设计和建造了大、小昭寺,在小昭寺里供奉着由她迎请进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她亲自对群众传授各种生产知识,深受藏族人民敬仰。松赞干布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开辟了“唐蕃古道”,吐蕃与唐朝的使节往来不绝于途,双方的文化互动,有力地推动了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

元初,西藏归入祖国的版图。在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里,多民族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明朝一建立,便继承元朝利用和扶持藏传佛教来统治西藏的做法,并改变了支持萨迦一派为“多封众建”的政策。明朝先后封授了赞善王、护教王、辅政王、阐教王、阐化王,此外还封授了一批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喇嘛等。这既有利于各宗派的发展,也调动各派力量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社会稳定。各地方纷纷努力归顺明朝,出现“西陲宴然,终明之世无蕃寇之患”的局面,促进了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

清朝数次对西藏用兵,主要是抵御外来的入侵和平息西藏的内乱。在这过程中,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逐步完善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正式确定达赖喇嘛和班禅政教领袖的地位,建立了噶厦地方政府和驻藏大臣制度。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驻兵和建立的西藏地方军队,促进了西藏社会的长期稳定,使西藏的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宣布“五族共和”,在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的复杂形式下,中央历届政府一贯维护祖国统一,并采取一些措施,帮助藏族发展。

民国时期历届国民党政府继清末在藏区开办学校之后,于甘、青、川、滇藏族地区办起了一批小学,并在一些重要城镇办师范学校,在拉萨办了一所小学,在南京开办蒙藏学校,培养出一批藏族人才,取得了一定成绩,有的学校办得还比较认真。一些现代科技,如电力、现代医学也开始传入藏区。

西藏和平解放,驱逐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西藏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接着,甘、青、滇藏区和西藏先后实行民主改革,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执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开辟了藏区社会的进步、繁荣兴旺的广阔前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各兄弟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以空前未有的态势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以上是官方史料,还是让我们回过头从民间的角度看看藏汉文化关系的历史。

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进藏时,唐太宗李世民应文成公主之请,将稀有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送于吐蕃。保佑文成公主一路进藏的这尊至宝,随着王朝更迭,也曾历经磨难,现仍供奉在拉萨大昭寺里。现在在西藏,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们一说起文成公主,如数家珍般地能谈出很多有关她的事来,无不令人向往。从此世间留下了“汉藏联姻”的千古佳话。

文成公主仍活在藏族人的心头。文成公主是汉家的女儿,她更是西藏文化的一部分,她的名字就像雅鲁藏布江的水,在藏家人的心头汩汩流淌着,让人永远铭记着,这是何等的功德?我们以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好的民族团结。

三、西藏民族团结的现状及原因

(一)西藏藏汉、藏回等民族关系在互动整合中相互认同,形成西藏民族关系中的主旋律——民族团结

历史上民族间的友好合作、频繁交流,为西藏的民族团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藏汉、藏回等民族关系在互动中相互认同,民族团结有了更大的发展。

1.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和动人事件

个案1孔繁森——新时期民族团结的楷模

孔繁森同志是山东聊城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为了支援西藏、建设西藏,需要选派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赴西藏工作,当时,年仅34岁的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森,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进藏。按原来的安排,他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但由于工作需要,改派他到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岗巴县地处边防,海拔4700多米,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孔繁森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决定。

从此,岗巴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行行脚印;农牧民的帐蓬和土屋里,小学校和敬老院里,闪现着他高大忙碌的身影……孔繁森在岗巴县工作了三年,他同那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82年初,当他奉调回山东时,许多群众闻讯,背着青稞酒、手捧哈达为他送行,一些群众泪流满面,依依不舍。

1988年,严峻的考验又一次摆在了孔繁森面前。中共山东省委急电召回正在北京出差的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让他作为山东省领队,赴藏执行第二次援藏任务。当时,孔繁森同志的老母已年过九旬,瘫痪在床,妻子刚动过手术,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在这种情况下,他瞒着老人,说服妻子、孩子,重新踏上了西藏这片令他魂牵梦绕、日夜思念的土地,一干又是6年。这次进藏后任拉萨市副市长,主管教育工作。为了尽快掌握全市教育工作情况,进藏一个多月时间,他就跑遍了拉萨市所属8个县区的每一所公办学校和大部分乡村民办小学。在他的直接领导下,短短3年时间,全市就实现了乡乡有学校,绝大多数村里有了民办学校,儿童入学率由过去的45%提高到80%。

1992年底,第二次援藏已近期满,带着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孔繁森可以问心无愧地准备返回家乡了。亲人翘首盼归,山东省党组织已为他作好了安排。可是,就在这时,再一次考验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派孔繁森担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区是西藏乃至全国最艰苦的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这里常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度,每年光大风季节就有140天,全地区面积有两个山东那么大,而人口却只有6万多。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孔繁森又一次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3年4月,孔繁森前往阿里赴任。

上任后,他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和病痛,立即召集地委、行署一班人研究工作,鼓励大家振奋精神,团结战斗,为阿里地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贡献。随后,他带领大家深入全地区7个县进行广泛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代表地委、行署提出了促进阿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体构想,制定了“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全国支援西藏的有利条件,北联新疆,南拓边贸,发挥畜产品、矿产品、旅游、边贸、政策和人口少等六大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带动全区到本世纪末走出贫困”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使之尽快实施,他殚精竭虑,四处奔波,进拉萨、上北京,以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他和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努力下,阿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站、大桥、公路、防抗灾基地、排水工程等陆续开工或者加快了进度。

正当孔繁森带领干部群众为发展阿里经济而奋斗时,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阿里地区工作组赴新疆考察期间,不幸以身殉职。

孔繁森进藏工作期间,把自己交给了西藏这片土地,把全部的情和爱奉献给了西藏人民。

拉萨市有56个敬老院,他几乎全去过。凡下乡到过的地方,那里的孤寡老人他都要登门看望,询问健康情况,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并经常自己掏钱买些食品、衣物、药品送给老人。

在西藏,人们传颂着孔繁森抚养两个藏族孤儿的佳话。1990年夏,拉萨市部分地区发生地震,当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指挥抗震救灾,在墨竹工卡县的地震废墟上,发现了3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心痛如绞,便收养了他们。有人劝告说:“老孔,你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妻子儿女,经济收入不高,怎么还收养3个孤儿?”孔繁森顿时动了感情:“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西藏的土地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三个孤儿无依无靠,我要把我的情和爱给予他们,让他们得到温暖”。后来,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看到孔繁森抚养三个孤儿负担太重,便把最大的一个女孩接到自己家抚养,曲印和贡桑兄妹一直留在孔繁森身边.他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出时间精心抚养两个孩子,增加营养,添置新衣,送孩子上学,每晚给孩子定时洗脚,安排睡觉,检查作业,等孩子入睡后,再忙活刷鞋、洗衣,一直到深夜,出差时还不忘托付别人关照两个孩子。

孔繁森常说,“共产党人一定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袭,绝不能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孔繁森在山东聊城的家并不富裕,生活条件较差,全家6口人,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3个孩子,还有动过大手术、体弱多病的妻子。他在西藏一直过着节俭的日子。榨菜就米饭、开水泡馒头、啃方便面,是家常便饭,他穿的内衣内裤大多是带补丁的。当人们说他时,他还风趣地说:“反正穿在里面也看不见,宪法也没规定领导干部就不能穿带疤的衣服呀!”他每次到内地出差返回时,常常要捎带一大箱方便面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为的是能节省一点钱。孔繁森进藏工作多年,不但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反倒是家里经常给他寄钱。

1991年,孔繁森的爱人因病住院做手术,他回家一趟,但爱人出院不几天,他就返回了西藏。他走后,爱人发现家中的全部储蓄6060元少了6000元,一问才知道是他拿走了,他将这6000元买成药带回了西藏。孔繁森同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违反原则的事,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事,从来不做。

孔繁森同志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进藏多年他从不吃请受礼。他的朋友、上级,山东的党组织、同志们,出于关心他的身体,送来的一些营养滋补品,他全部送给更需要的人们。1993年5月,一个包工头为揽一项住宅装修工程,带着3000元钱找到孔繁森,想请孔繁森高抬贵手把工程包给他。孔繁森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我们有些干部,就是被你们这种人腐蚀坏了。”说着,便把钱扔了出去。

孔繁森去世后,中共阿里地委整理他的遗物,他的遗产只装了不大的几个纸箱子,价值不过1000多元。最值钱的是一架袖珍收录机。此外,仅有8.6元的现金。阿里地区为他修建衣冠墓时,想找一件象样的衣服,惟一一件好点的衬衣领口也磨得起了毛,最后只好挑选了一件衬衣和一条部队战士穿的普通军裤。

孔繁森同志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他那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执着追求、顽强拼搏、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精神,他那种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办事公道、襟怀坦荡、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他那种视群众为亲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西藏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赞誉,受到了广大藏汉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同类推荐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 一个孩子的战争

    一个孩子的战争

    我们不仅仅是为儿子写,也是为与儿子同龄同代的孩子写,为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千万个中国家庭写。从表面看,儿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滑落到“另类学生”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而实质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失误,这种滑落从儿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无数失误的因累积成了“问题”的果,认识到这一点,我和妻子用了十六年的时间。什么时候,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阻遏住了“重点”、“示范”的泛滥,什么时候废除了各自为政自立标准花样百出的金钱择校,废除了学生人格的分级、分层,才算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中国的教育改革才会有根本性的突破。
  • 哑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哑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湖北长江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中国新诗的整理出版工作。本套“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推出了21世纪以来已较为成熟的中国新诗人。本丛书每位诗人单独成册,力求系统地收录诗人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哑石诗选”。
  • 山花集

    山花集

    诗歌由横空出世、大江东去、谁言寸草心、故人西辞黄鹤楼、力拔山兮气盖世、此曲只应天上有、海内存知己等组成。
热门推荐
  • 六公主驾到:邪王们快逃

    六公主驾到:邪王们快逃

    “去,把洗脚水给我端过来洗脚按摩。”双腿一蹬,她悠哉哉的指挥着男一号。“你,过来给我锤肩膀。”她潇洒的往椅子上一靠,看着男二号双眼满是幸灾乐祸。“诶,赶紧的,姑奶奶饿了,想吃鲍鱼。”眼见着想要逃走的男三号,她不急不快下达命令。“把那个新鲜的葡萄给我端上来。”男三号主动将葡萄喂进她的嘴里。“你们这群男人,这个月的收入是多少?”双眉一横,想到票票心都痒痒了。“孩子哭了,听见没有,赶紧喂奶去……”突然传来的哭声扰乱了她的静养,双眼不满的看着剩余的一干男人,怒喝一声。……
  • 家有恶霸

    家有恶霸

    “你、你想干什么?”许世豪没说话,很严肃地看着方澄,像在思考什么哲学问题,下一秒却探头啄了一下她的唇。方澄懵了,是她有错觉吗?她还没反应过来,许世豪又探头再啄了一下。然后又啄了一下。再啄了一下。“方澄,我决定了。”方澄眨了眨眼,茫然地抬头,耳边响起许世豪斩钉截铁的宣告──“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人!”
  • 天寰

    天寰

    天荒地老......
  • 赢取成功(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赢取成功(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农家俏厨娘

    农家俏厨娘

    乔小乔死了,悼词却不好做:因为她太好吃了,吃了山上捡的野菌中毒而亡!老天厚爱,玩起了穿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贫如洗的家连吃饭都成问题,这对一个吃货来说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将一个捡到的弟弟收编成了跑腿的,天上飞的,树上爬的,水里游的,到她手中成了一盘菜,好吃!乔小乔发挥了她好吃的本事什么东西都敢往嘴里送。以至于这个大佛山岩洞的农家瓢香十里。菜香不怕山高路又弯,南来的,北往的,进门的,坐在桌前就是客,都好吃。且看乔小乔这个农家俏厨娘怎么带着全家奔小康!
  • 最强透视高手

    最强透视高手

    【免费】吸收女人阴气来提升修炼速度!刘逸偶得龙血,修炼龙诀,眼能透视,耳听八方。龙血至阳,遇阴则涨,于是他每天绞尽脑汁接近美女,采阴补阳,而且越漂亮,越纯洁的女人阴气越盛。
  • 十年相伴TF

    十年相伴TF

    倩来到北京遇到自己偶像tfboys中的易烊千玺,后来认识了同样是四叶草的檬和诗,三个人陪着三只一起走过各种难题!
  • 追寻失去的岁月

    追寻失去的岁月

    宅男吴凡,曾经的“别人家的孩子”,在碌碌二十载后奇遇自称被降维至本宇宙的某帝国博物馆考古系统--主神,开挂的宅男开始进行名为考古实为……的科学考察行动。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炼天神诀

    炼天神诀

    他曾经是家族的天才少年,但是却被仇家所害,体内无法储存能量,修为不进反退,从此成为家族的笑柄,天才降落为废物。神秘的《炼天神诀》出现改变了这个少年,在他坚定的意志和经历种种磨难之后,这个少年再次成为家族的希望。为了心中的武道理想他在血路上步步踏出,登临高峰,傲视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