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400000066

第66章 青海民族团结考察报告(1)

徐杰舜

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从社会角度来评价,她是一个人口小省,面积大省;从经济的角度来评价,她又是一个资源富省,经济穷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她则是一个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战略省、发展省。除了五个自治区外,在中国多民族的省份中,青海居西北,与在西南的云南都成了国家课题“中国民族团结研究报告”的考察点。2000年8月底我与徐桂兰一起到西宁市作了初步考察。

后来在青海省民委政法处和原青海省志办主任谢佐教授的支持下,我们搜集了有关青海民族团结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材料,撰写了本考察报告。

一、青海概况

1.地理位置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之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誉。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由此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13,仅次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三个自治区,居全国第4位,故号称为“面积大省”。青海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和西藏自治区毗邻,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2.生态环境

地学环境

青海全省为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整个青海西部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形降低。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县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青南高原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以下。

青海地貌东北和东部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相过渡,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相隔,南部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在总面积中,平地占总面积的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的面积占5%。

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地形可分为三块不同的区域,北部是高海拔的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中部是较低海拔的柴达木盆地及黄河、湟水流域谷地,南部为高海拔的青南高原。

气候环境

青海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寒冷、多风、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全省年平均气温-5.8℃~8.6℃。无霜期短,多在190天以下,河湟地区为100~190天,高原山地为30~40天,可可西里、祁连山几乎没有无霜期。年平均降雨是300毫米,全省约1/3的面积年降水量400毫米,仅有1/6的面积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属于干旱半干旱型地区。全省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照时间少,辐射量大。

高山林立

青海山脉多,海拔高,主要可分为三类。极高山,海拔在5800米~6860米,多分布在西部,约40座。高山,海拔在4000米~5800米,是青海地貌的主要骨架,山地规模最大。中山,海拔在3500米~4000米,主要位于中部地区,即在湟水和黄河谷地两侧。主要山脉为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阿尼玛卿山脉、东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

江河之源

青海境内5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冰川广布,终年积雪,是我国著名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之源”之称和“中华水塔”的美誉。全省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8条,河道长度大于100公里的有65条,干支流总长度2.8万余公里。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澜沧江、湟水,还有内流河格尔木河、诺木洪河、香日德河、巴音河、鱼卡河、布哈河、黑马河等。

湖泊众多

青海湖泊总面积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名字的大小湖泊共有2043个,湖水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有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62个,湖水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按湖水矿化程度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三类。1平方公里以上面积淡水湖148个,湖水面积2623平方公里;咸水湖86个,面积826平方公里;盐湖28个,面积1479平方公里。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可鲁克湖、扎素湖、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哈拉湖等。

3.历史沿革

青海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如在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上游三叉口、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头沱沱河沿岸、霍霍西里都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遗物。邱中郎:《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发现》,载《古脊椎动物学报》,1958年第2卷第2、3期合刊。新石器时代则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青铜时代则以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为代表。历史上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了。

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是中国西部古老的族群——夏商之时的氐、羌。当时羌人活动地区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羌人部落有100多个,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夏商时期,部分羌人逐渐定居于东部地区,开始进行农耕。此后,羌人吸收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这部分羌人渐与华夏民族融合,后来发展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两汉至三国是青海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行政管理之中的重要时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设令居塞,并在河西设四郡,经略湟中,在今西宁市修筑军事据点西平亭,同时实行移民戍边政策。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兵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羌校尉”。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地区的控制。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奉命平先零羌杨玉得胜后,乃罢兵屯田于河湟,设“全城属国”,设临羌、安夷、破羌、久吾、浩门、允街、河关7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之中。公元4年,西汉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年(222),曹魏凭倚汉西平亭古城,修成西平郡城。从此,西宁便成为西北边陲重镇。

魏晋南北朝时是青海历史上著名的吐谷浑时期。史载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青海,和本地羌人、汉人杂居,相互融合,发展经济,繁殖人口,并建立吐谷浑国。青海广大地区及各部落,大都处于其统治之下,其势力范围南至松潘,北到祁连,东到洮河,西达柴达木,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吐谷浑人自进入青海至公元663年亡于吐蕃为止,统治青海长达300多年。期间,吐谷浑人开辟“丝绸之路”,青海南道繁荣一时,成为联系中原与西域、漠北、西藏、印度的交通要道。此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区,其中以南凉统治时间最长(397~414)。

唐王朝时,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唐高宗龙朔三年6,吐蕃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境内四周部落,统治近200年。

五代十国之时,青海蕃汉杂处,不复统一。“温末”(屯垦于今甘、青边界一带的吐蕃奴隶,聚众自保)控制河湟地区,回纥、党项族又阻塞通往中原的道路,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150多年,至宋时为止。

宋王朝时是青海历史上的“青唐”时期。史载,这时唃厮啰势力渐强,以鄯州(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喀地方政权,史称“青唐”政权。青唐政权在宋与西夏抗衡的夹缝中生存了七十余年,宋崇宁三年10宋军西进西宁州,青唐政权解体。从此至到元代蒙古崛起之前,青海东部一直处在宋、金、西夏的交替统治之下。

元王朝是青海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史载公元13世纪,蒙古族进入青海。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将西宁划归章吉驸马封地,青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元以前历代王朝对青海西部广大牧区多以“属部”视之,元朝则将这些地区从“边郡”变为“内郡”,开始推行土司制度。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大汗位,5年后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司使都元帅府,管辖青、甘一带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明王朝时是青海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史载洪武六年(1374)改西宁州为西宁卫,下辖6000户所。以后又在今柴达木和海北等地增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孝宗弘治元年(1488),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宁卫遥控。明初在青海东部采用的土汉官参设制度,经长期演变,土官逐渐成为土司。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下辖宜慰司3个、招讨司6个、万户府4个、千户所17个,又在黄南、海南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明清之交,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和青南玉树等土司政务。在青海东部,仍沿袭明朝的土司制度,并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属甘肃省管辖。清末,全国各地形成军阀割据局面。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他为蒙蕃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马家军阀对青海的统治由此开始。1928年,国民党进入青海,1929年1月正式成立青海省,治设西宁,但青海仍在马家军阀统治之下。直至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西宁古城,青海各族人民获得解放。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4.行政区划

到2000年5月为止,青海全省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51个县(市、区、行委);其中县30个,民族自治县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8个县级工委、行委;乡镇442个,其中乡369个,民族乡34个,镇39个。

地级市是西宁市,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等3个县。

地区是海东地区,辖平安县、乐都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6个县。

民族自治州有:海北藏族自治州,辖祁连、刚察、海晏、门源回族自治县等4个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辖共和、贵德、同德、贵南、兴海等5个县和龙羊峡工作委员会;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等4个县和李家峡工作委员会;果洛藏族自治州,辖玛沁、甘德、久治、达日、班玛、玛多6个县;玉树藏族自治州,辖玉树、囊谦、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6个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格尔木、德令哈市2市,乌兰、都兰、天峻3个县,茫崖、冷湖、大柴旦、昆仑、瀚海、察尔汗6个行政委员会。

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国家批准的内陆开放城市。西宁市总面积720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9.79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人,城镇人口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0万人。西宁是一座有名的高原古城,建城历史已有2100多年,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西宁市位于青海东部湟水谷地,市中心海拔2261.3米,为三川交汇之处。

5.人口分布

青海不仅是我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且地广人稀。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5181560人。其中市镇人口1800935人,占34.76%;乡村人口3380625人,占65.24%。人口出生率19.25‰,自然增长率13.10‰。青海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全省63.9%的人口集中在只占全省总面积2.84%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而6个民族自治州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7.16%,但人口只占全省总人口的32.4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人;海西、玉树两州人口分布更为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因此地广人稀的青海人口密度仅高于西藏,居全国倒数第二位。

6.民族结构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汉族人口2823305人,占总人口的54.49%;少数民族人口2358255人,占总人口的45.51%。全省共有43个少数民族,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1999年底,藏族人口有1134236人,占全省人口的21.89%;回族人口有823463人,占全省人口的15.89%;土族人口有199470人,占全省人口的3.85%;撒拉族人口有95815人,占全省人口的1.73%;蒙古族人口有8.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85%。《青海日报》2002年4月28日。全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98%,实行自治地区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8%。少数民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低于西藏、新疆,高于广西、内蒙古、宁夏。在少数民族中,藏族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最广。6个自治州中,有5个是藏族自治州,1个是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7.宗教信仰

青海全民信仰喇嘛教的有藏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约120万多人,现有寺院304座,入寺宗教人员5000多人,还有汉族佛教寺1座,尼姑寺2座。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约70万穆斯林,现有清真寺930余座,入寺宗教人员4000多人。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汉族,有教堂1座,教徒400余人。此外,还有300人信仰天主教;少数汉族人信奉道教,现有寺院2座。

二、青海民族团结的历史轨迹

有着6000多年开发史的多民族的青海,在历史的长期互动中,通过碰撞与磨合,逐步认同,从而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整合。

1.先秦的青海既是游牧民族或族群驰骋的草原地区,又是汉族的始源地之一

同类推荐
  • 独行者

    独行者

    《独行者——罗锡文散文新作选》本集子是罗锡文在近些年创作的散文新作选。另,本集子名《独行者》,2011年3月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罗锡文已经出版十五部个人文学著作。
  • 一个人拥抱天空

    一个人拥抱天空

    书中收录的百余首诗歌,并非无关痛痒,而是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都是写得疼痛,像撕下胸口那块皮肉一样,鲜血淋漓,有着撕心裂肺的疼痛。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文字透明。通过这些诗歌,不仅可以把我诗人自我的心路历程,而且更是社会变迁的某种精神写真。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埋葬大师

    埋葬大师

    本书包括“舌头的功能”、“说嘴容易”、“文人风骨”、“吃的精神”、“街上流行人来疯”、“文人与粥”等文章。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异界仙棋

    异界仙棋

    [起点三组签约作品,不太监,保证完本,请放心收藏]主角回家探亲,遭遇神奇穿越,转世成为世家子弟后,他发现自己的体内竟多了一方青玉棋盘。这方棋盘来历神秘,棋子更是妙用无穷,可以召唤,协助战斗,也可以读取其记忆,领悟各种变异的斗技,在这个魔法与斗气横行的世界,他终将凭着一方棋盘,一步步走向人类的巅峰!斗士境界划分,由低往高:紫星斗士(九级),银月斗士(九级),大地斗士(九级),斗师(三级),斗狂(三级),斗魂(三级),斗灵(三级),斗宗(三级),斗圣(三级),斗神。魔法师同上!只有与斗师对应的改为,魔导师!如果您觉得有缺点,请指出,本人感激不尽![注:打广告的请勿收藏!]公告:本书成绩不佳,近日一天一更,若有变更,另行通知。
  • 盛世枪皇

    盛世枪皇

    聚气,凝丹,丹裂,重生,半玄,生玄,死玄,玄灵,玄候,玄王,玄圣,玄皇。皇之巅峰,无敌于天下。看李殇殊如何到达巅峰。
  •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山子结束小学生涯,升上了初中一年级,住进学校宿舍,开始了集体生活。山子刚进学校便因歌声美、作文好一炮而红,受从人瞩目。可是,初一上学期的生活并不平静:丢了书、赔了钱,因为一把飞刀引发同学的误会、刁难,在上学路上遇到大黄狼……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在父母、老师、朋友、乡亲的关怀下,山子渐渐变得坚强,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小男子汉。
  • 不灭的灯

    不灭的灯

    《不灭的灯》作者侯发山的小小说创作,情感真、发掘深、不造作。他的创作立意离生活很近,紧贴老百姓。手法多采用线形叙事,在叙事的逻辑上,亦多采用反正常逻辑的写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拓展了现实生活的广度,给人更多的回味空间。他的作品以朴实风趣幽默的风格见长,乡土味十足,他能以原生态的日常生活语言让人物更接近生活、贴近读者,读来富有亲切感。在小小说文体形式上,侯发山也有创新的探索,它所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绝不是其他形式的小小说所能比拟的,还因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关联,从而呈现出宽阔背景下的真实感。
  • 玄起澜天

    玄起澜天

    鳌战这辈子最丢脸的就是没有好好跟着教习老师修炼玄术,以至于在压迫与欺辱下过完一生。所以,在一次命运般的重生之后,他下定决心重修玄术。“我鳌战天不怕地不怕,你小小一个玄帝,我还真没放在眼里!”“这世间万物,顺我者昌,逆我者,死!”有着上辈子的记忆和零星的知识积累,看小小少年如何风起沧澜,颠覆世界!
  • 那些懵懂的年华

    那些懵懂的年华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冷酷无情无比冷血的江晨炫对岑寂北再也无法释怀,注定她就是他今生的最爱,愿为她付出一切!而岑寂北的心却被唐哲宁深深的伤害无法从阴影中走出,而江晨炫能否感动岑寂北?
  • 蜀山剑侠传1

    蜀山剑侠传1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毒步天下:嚣张嫡女笑

    毒步天下:嚣张嫡女笑

    >封后大典,血溅三尺四肢断,父亲以命换她残生依旧逃不过被做成人肉包子的下场!一朝重生,嚣张无人敌,打姨娘辱庶妹那都是小意思,势必要那负心人用一生来偿还!九五之尊照样虐,腹黑冷情王爷旁边滚,翩翩美丞相也只沦落到棋子,武林盟主也敢毒!嚣张嫡女自然是要傲苍穹,凡夫俗子怎堪配!
  • 卡布尼行星计划

    卡布尼行星计划

    地球,银河系第三悬臂一个微小星系中的微小星球,而X行星,是神秘的,至少,你所处的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那上面有什么,更没有人知道,那上面将会有什么……昨日,人类尚处在懵懂之中,今天,创下了壮烈的文明。这是一场奇迹,却又是一场悲剧。“知道Mldek吗?”“那个传说?怎么了?”“嘿嘿~”我来自公元2070年,为你讲述这人类历史上的悲剧与辉煌!本书原名《X行星计划》。
  • 会思考才能赢:人生不加框

    会思考才能赢:人生不加框

    从容地面对生活。就是不钻牛角尖。为何不坦然些呢?生活不总是期而不至,而又不期而至的吗?三毛曾经说过“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此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从容地面对生活,就是要从疑惑中解脱。只要是自己所选择的,那就是好的,只要是自己努力过的,那就是不悔的。从容地面对生活,就是要向远处眺望,但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地向前上。泰戈尔曾说过:“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花保存,因为一路上的花朵仍然会继续开放。”生活中必须有梦。即使那梦是多么的遥个可及,可是只要人生有梦,就会如雨后甘霖,香甜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