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600000021

第21章 中外名著的阐发研究(5)

(三)人生为“苦”。《红楼梦》之“梦”的内容中,不少是体现“人生为苦”内容的。佛教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谛的意思是真理),其中“苦”谛是第一位的。佛教断定人生是“苦”,并认为“苦”的直接根源是有“生”。《红楼梦》的通灵玉神话中,那块未能补天的顽石,因“灵性已通……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第2页)。看来,顽石是在得到灵性后,开始有了烦恼和悲哀。灵性是人的知性,智慧和生命力的汇聚。顽石因有了“生”便懂得了“苦”(烦恼)和悲哀。这正是佛教“苦”谛的本质意义。佛教对“苦”的分析很细,归纳为“八苦”。《红楼梦》中那个跛足道人一曲《好了歌》,把人生八苦历数在卷。甄士隐又为它作注,之后随仙者而去,是为智者的脱离苦海。

(四)生死轮回。灵魂转生说早就广泛流传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中。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民俗融合,更丰富了这一观念。生死轮回的观念基本上是以灵魂信仰为基础的。《红楼梦》以“梦”为媒介,把通灵玉的灵魂赋予宝玉,在尘世造劫一世后,又回归青埂峰下。从这一寓意中可以看到,小说作者认为人的灵魂是受彼岸世界支配的,而且灵魂不死,又可转世再生。《红楼梦》里的许多人,均以“梦”的形式在生死轮回中与太虚幻境有缘。她们生前实在太虚幻境“挂了号”的,死后又都回到太虚幻境。人们可以想象她们的再次投生,就是俗话所说的“转世”、“投胎”等意思。需要指出的是,小说里的“托梦”、“阴阳两界”等描写,带有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

(五)因果报应。《红楼梦》里的因果报应观念既包含着佛教思想,也包容有民间宗教观念。宝玉梦中在太虚幻境听到的题为《红楼梦》的曲子的隐语,有不少是这种观念的反映。例如,写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恶有恶报,写巧姐“留余庆,幸娘亲”的善有善报。在凤姐一人身上就有善报有恶报,恶报在她本人,善报在她子女。在这里,佛教和中国民族宗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均有体现。还有,宝黛的“木石前盟”,黛玉的“还泪之愿”,赵姨娘死时遭惨祸,平儿被扶正,等等。这些都是善恶报应的结果。

中国宗教思想特色是“三教合一”,即儒、佛、道三教并行,并相得益彰。我国民间宗教思想则多取佛教内容。道教虽然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佛教传入后其信徒却远远超过道教,寺院广布,信徒众多,在民间形成极大的影响。《红楼梦》的宗教观念也是以佛教内容为主的。彼岸世界的一僧一道,只是提及道人而已,小说中很少道教仙术的描写,而无论和尚还是道人,都体现了佛家思想。癞头和尚的行为是指出“人生如幻”(第十二回),跛足道人亦是指出“人生为‘苦’”,跛足道人一曲《好了歌》,就否定了人生所有意趣,认为“若要好,须是了”(第12页)。这正是佛教的“苦”的教义。在跛足道人身上,丝毫没有道家炼丹、成仙、飞升等信念表现,相反,破衣敝屣,挥洒超然,与佛家要求信徒只能穿破衣却正相符合。小说中最迷信道教的贾敬,却因迷信而身亡,明显是对道教的一种讽刺。因而可以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深受佛教思想熏陶的。这种熏陶,一方面来自他自己的宗教心理,一方面应是受到民间风习的熏染,使他在自觉不自觉中把宗教观念带进了作品之中。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红楼梦》的反儒教精神,以往的评论对此多有评价。一部《红楼梦》,就是以个性、自由、博爱等精神向宋明理学提出的宣战。佛教与儒教应是分属不同的意识领域。因此,我们认为,《红楼梦》的宗教意识与它的反儒教精神并不矛盾。这里需明确的是,笔者所提及的小说的宗教意识并非神学意义的宗教意识,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同时又是民俗精神的。

“梦”的心理、生理现象

《红楼梦》中“梦”的人文内涵也体现在科学的心理、生理描写中。作者在对现实生活深入观察总结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梦”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合乎生活的逻辑和规律,具有科学性。应该说,这是作者对文学的又一贡献。《红楼梦》对梦的生理描写有梦话、梦遗、盗汗等。作者把梦的生理现象与上文所述神话、宗教等因素糅合在一起。在真实生动的表现中,推动情节的进展。

小说里做梦最多的是宝玉,梦话最多的也是宝玉。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于梦中惊呼:“可卿救我!”(第66页)随即惊醒。秦氏在屋外纳闷,宝玉何以知道自己的乳名?暗示了宝玉与秦氏的关系。第三十六回,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第437页)与第五回梦中的神话世界相照应,并体现了小说的主题。第五十六回,宝玉梦中遇甄宝玉时,在梦中自唤:“宝玉快回来!宝玉快回来!”(第721页)戏谑妙趣,又引导了甄宝玉一家的情节,可谓神来之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小说中两次写到梦遗,一次是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与可卿梦中做爱;一次是贾瑞正照风月宝鉴,梦遗而亡。作者在日常生活的琐细描写中,自然地写出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也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真实生动。宝玉与可卿的梦中成亲,在现实与梦境的交织中,写出宝玉心理和生理的逐渐成熟,不仅是小说重要的情节之一(涉及宝玉和秦氏的关系,现在的本子删去了这一内容,而保留了隐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描写宝玉的成长过程。他的一股天生的风情、痴情,对他性格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把这个情种的来源归结于另一世界主司风情月债的太虚幻境,以神话或宗教观点解释现实或生理现象,是一种哲学态度。贾瑞与风月宝鉴一节,作者写出了贵族子弟的腐朽淫荡,带有批判与嘲讽的成分。而对和尚与风月宝鉴的神化,则掺杂了迷信思想。

小说第九十二回(高鹗续)写黛玉噩梦,醒来后枕头湿透(小说原意为泪湿),肩背身心冰冷,后觉微微出了一身汗,随即咳血。按医学常识,黛玉体虚,常咳嗽,后来又吐血,应为肺结核病。肺结核病患者的症状之一即为夜晚盗汗。黛玉惊噩梦后身体的不适,正符合医学科学。这一描写同样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照应了前边黛玉的久病不愈,并为后面黛玉之死埋下了伏笔。本回惊噩梦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对黛玉心理活动的揭示。现代心理学研究已肯定,梦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虽然有时离奇怪诞,但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红楼梦》里有些真实的梦的描写是切合现代科学意识的。第八十二回黛玉惊噩梦便是其一。黛玉梦中被聘,在贾府哭告无助,悲痛欲绝,而宝玉挖出心来以示真情,令她惊骇异常。这正照应了黛玉自进贾府后的孤独、寂寞、无亲无靠的处境和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对宝玉能否保护自己始终怀疑,以及她栖身于权欲争夺的贾府的惊恐心理。是对黛玉心理的揭示,也是对黛玉性格的诠释。

第二十四回“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怡红院的丫环小红因暗里爱慕贾芸,故于梦中与贾芸私会。小红的梦也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此外,宝玉游历太虚幻境的梦,秦可卿给凤姐的托梦,柳湘莲梦中尤三姐报到相别,尤三姐托梦给尤二姐等情节,虽然均有浓重的神话或宗教甚至迷信色彩,但由于这些梦处在小说的情节之中,有的还是情节进展的重要契机,因而与小说中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宝玉两次太虚幻境之游,一次在小说开头(第五回),一次在结尾(第一百一十六回)。两次的气氛截然不同。第一次是沉迷享乐的,而第二次却清醒冰冷。宫门匾额、对联、人物的身世名册全部改变了,显示了宝玉在经历了红尘折磨之后,心理上产生的重大转变。凤姐梦见秦氏(第十三回),虽然有着宗教迷信色彩,却也显示了凤姐身为一家主管的心机,对家族兴衰的关切和在家族利益、自身利益诸多问题上的困扰。柳湘莲、尤二姐都受过尤三姐的托梦:柳湘莲是一种又爱又悔的心理表现(第六十六回),而后来尤二姐是在孤苦无助的境遇中对亲人的怀念(第六十九回)。

《红楼梦》里对“梦”的描写十分丰富。大的梦是概括全篇的人生哲学,小的梦可以是人物的具体生命表征活动。写梦境的情节也很可观,是构成小说整体内容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作品对梦的描写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有的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小说之“梦”的作用不仅是为着表现真实的生活,而且是作者对现实人生进行哲学概括的重要手段。因而,《红楼梦》中的“梦”的艺术,无论文字还是内涵,无论对当时的历史文化还是对现时的文学活动(乃至对人类生活的永恒意义和久远体验),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邃的启悟意蕴。

文学与艺术的交响——《阿房宫赋》描绘的中国古代宫殿

杜牧的《阿房宫赋》,用诗的语言描绘了阿房宫

皇宫是我国古代最高贵的建筑形式,它的风格壮丽辉煌。说起我国宫殿建筑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在战国时代,诸侯王们就有竞相“高台榭,美宫室”的奢靡风气。可是,如果和后世的宫殿相比,那个时候真正称得上“建筑艺术”的宫殿却屈指可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

壮丽辉煌的阿房宫曾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川。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了它的宏伟:“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耗资的巨大曾引起当时和后世何等的感慨!而后,战乱中的一把大火,巍峨的宫殿化为了灰烬!项羽的霸道和残酷同样震惊了后世!阿房宫的消失又引起后世多少慨叹!如昙花一现的壮丽宫殿,成为世人皆知的故事,成为历史的传奇,成为民族记忆中的文化瑰宝。晚唐诗人杜牧由是写下千古名篇《阿房宫赋》,用诗的语言描绘了这座传奇宫殿,引起后世的无限遐想。

《阿房宫赋》是一篇旨在劝诫的美文,它述说着秦始皇的骄奢淫逸,并富于哲理地指出,统治者的铺张奢侈其实是祸国的根本。同时,它诗意而形象地状写了阿房宫的姿容。文章对皇家宫殿极富想像的描绘,使阿房宫的宏伟壮丽随之而流传于世,其影响甚至超出了它的劝诫作用。

从诗情画意的《阿房宫赋》中,我们很容易想见这座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群的华美状貌。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故乡的建筑艺术,它那种木构架结构的独特风格,被视为东方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东方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印度建筑、伊斯兰回教建筑)。要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宫殿相比,我国的宫殿建筑表现出它的独特:我国历代的宫殿都是建筑群落,而不像欧洲的宫殿那样,是一个巨大的个体建筑,像法国的凡尔赛宫那样。我国的建筑群落虽然其中的个体建筑都不大,但是整个建筑群却十分庞大,其中的单体建筑又具备独立的审美情趣。宫殿建筑群落层层叠叠,空间朦胧幽深,和谐而温馨。建筑周围的环境遍布自然人文景观,遥想当年,那曾遮天蔽日的阿房宫,自然也是这样的吧!

阿房宫的建筑群落

《阿房宫赋》首先诉说着宫殿群落的巍峨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那“隔离天日”,那“蜂房水涡”,盘根错节地成为和谐温馨的整体。它拥有数不胜数的个体建筑,盘桓错落,从骊山山边一直绵延至咸阳,占地面积之广大,将河流山川都纳入宫殿群落,这样的规模真是有点空前绝后之感!让我们驰骋想象,体会《阿房宫赋》诗句中的建筑艺术:“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是说宫室间隔众多,依山而建,曲折盘桓,不可尽数,竟如蜂房一样繁覆而有致,又像水涡似的富有韵律和动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是说流入宫墙的渭水又流出去了,应该说是设计的巧妙。“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是说宫室环绕,置身其间,有时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车辇等等,诗的语句,艺术的境界,是对曾傲然于世的皇宫的摹写,也是我们民族曾魂牵梦萦的诗的乐章!

这和西方的建筑很不一样,西方的建筑大多以单体建筑而体量巨大著名。例如:埃及金字塔、罗马圣彼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巴黎歌剧院、凯旋门等等。今天,当我们用审美的目光审视建筑的历史,看到的是现代的建筑体量已大大超过古代,像美国的摩天大楼。可是却没有超过古代的建筑群,没有像中国古代宫殿那样巨大的建筑群体。李允鉌先生在他的《华夏意匠》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建筑群落在建筑史上的地位:“现代建筑的‘体量’早已超过过去任何时代的最巨大的建筑物,可是,以一个建筑单位而论,在数量上还没有出现过像中国古典建筑那样的数以千座计的庞大的、属于同一组织的建筑群。”这个评价也说出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特征,我们都知道北京的故宫拥有9999间房屋,是世界建筑的奇观。阿房宫恐怕不会逊色多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工;钉头粼粼,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如此浩繁的宫室群落,其庞大宏伟也应是建筑史上的奇观了,而且应该算作中国宫殿建筑之源吧?只可惜,我们今天已无法准确计算它拥有房屋的间数了。

中国宫殿的单个建筑

中国宫殿建筑群体的庞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而如果考察其中的单个建筑,那种精工细雕,玲珑剔透,应是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观!这些建筑有的单幢单层,有的双层或多层,屋顶形式繁多,都有脊兽和脊吻装饰。在屋檐和墙身之间,有斗拱和彩画作为分界。窗户纹饰色调素丽,虚实相间。檐柱之下还有台座衬托,并饰有雕栏玉砌、丹陛高阶。如果单独矗立,则或雍容华贵,或朴素淡雅,或巍峨严整,或孤芳自赏……均显示出独立的审美情趣。这就是中国的宫殿群落中往往拥有单个驰名建筑的原因。譬如,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乾清宫、午门等。遗憾的是,我们在《阿房宫赋》中难以寻觅如此具体的著名建筑,可是单体建筑的雍容华美却跃然纸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真是如梦如幻,如诗如歌,雄壮华美而韵味无穷。这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阿房宫,是诗人记录的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而在《阿房宫赋》中,建筑与诗歌融为一体,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融化在一个超越时空、跨越凡境的意境之中。

中国建筑的意境

同类推荐
  •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本书大部分收集的文章写于作者在Iowa读书期间,在作者从Iowa回来后的三年中,他一直在向原来的这些文章补充其认为值得记录的回忆,以至现在形成了您所看到的整本书,只为记录下昔日最真实的记忆和想法。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石评梅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石评梅作品集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爱情纪事

    爱情纪事

    我是那样钟情于诗,可诗却以她冷静的艺术规律残酷地拒绝着我。我学诗多年,始终不得要领,没有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诗人,我深为遗憾。我一直以为刁斗会捧献出一部挺不错的诗集呢,可事实击碎了我的良好愿望。我总爱在极其美妙的幻想中生活。
  •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书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集。书名取自其代表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热门推荐
  • 最小仙

    最小仙

    “三个小孩子而已”“小吗”……奇特的身世,独特的世界
  • 沿途:久伴

    沿途:久伴

    这不是真实的故事,我只是个编故事的人。不喜勿喷
  • 良辰与美景

    良辰与美景

    此故事阐述李良辰原本于一现代世界的上班族人后因一人在公司里面加班后被总监办公室一奇怪的的东西吸引穿越于一人人都会魔法的不明时代。后李良辰偶遇下山历练的林美景见此资质不错便带回蜀山加以修炼。就这样,李良辰与林美景展开一段修仙的爱情故事。然好景不长,天之痕被别有用心的人打破。。。。。。。
  • 魔域恸歌

    魔域恸歌

    人与魔共舞;人性与科学的辉映。“灵魂交换”是否确有其事?魔族与人类究竟有何世仇?人联已如飘飘黄叶,又该如何在魔域之中生存?少杰为报父仇,舍弃了成为安逸贵族的机会,亲身奔赴星际战场的前线。几经波折,在拂去历史的尘埃之后,他蓦然发现,原来所谓的“捍卫领土”,只是人类自取灭亡的前奏……
  • 玉月仙女爱情记

    玉月仙女爱情记

    一个机灵也是王母最疼爱的小公主无意间下了凡,遇见了俊风,俊风长相十分俊俏,语言温和,待人彬彬有礼,这位小公主于是爱上了他,怎奈天规难容,小公主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终于和俊风走到了一起
  • 天悯

    天悯

    存在我们的一个无穷的梦,从未摆脱过宿命。
  • 带着系统当猎人

    带着系统当猎人

    穿到全职猎人中,攻略奇犽的故事。第一次写,如有不好的地方,请多担待(????ω????)
  • 葡萄成熟时

    葡萄成熟时

    青春这条路上,有太多欢笑与疼痛,这些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没有人会多去在意,但对于浅凉来说,她的青春不止这些,还有一个她无法言说的秘密,令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这个秘密就像一块伤疤永远烙在她的心里......
  • 五家语录

    五家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苦极酒

    苦极酒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是时间,见证时间的痕迹是空间……一段关于虚构的时空穿越,铸就了一段难以磨灭的故事。你的过去我不干预,你的未来我陪伴到底。一杯苦极酒,饱含兄弟情谊的岁月沧桑,人情冷暖;一杯苦极酒,饱含情人朋友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一杯苦极酒,饱含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不屈精神。林池的故事,从平凡走向神奇,尽请期待……麻烦收藏下呗,有粉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