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6400000027

第27章 尊老之礼(2)

皇帝根据她的功劳、封官颁赏,可是木兰都谢绝了。皇帝以为木兰嫌官位太低,所以就一级一级往上加,最后封她为尚书郎,木兰还是不接受。皇帝问她想要什么,木兰回答说:“愿借明驮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在木兰的心中,高官厚禄,不如还我本来面目。所以她回到家中之后,马上就“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从军是为了替父,木兰还乡是为了敬老。她为国尽忠,不愧为巾帼英雄,她荣归故里,又重操机杼之业。她是我们民族美德的化身,她是尊老爱幼的一位杰出女性。她始终不肯离开百姓,所以百姓永远喜欢她。千百年来,说书唱戏都演她,并且送她一个美丽的姓,就等于献上一束花,花木兰实际上是一位孝父爱弟的古代女强人。

(四)为父母排忧解难

为父母排忧解难,也是做儿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汉代缇萦救父的故事,流传颇广,值得一提。

汉文帝时,有一位名医叫淳于意,他曾当过太仓(今属江苏)长,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太仓公。淳于意的医术非常高明,他只要看看病情,便能“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但他终日游历于宗室王侯之间,不肯以医为业。

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告他“匿迹自隐”,根据汉朝法律,淳于意要被押到长安去受刑。但根据汉朝法律,人犯了罪也可以用钱财来赎罪。可是由于淳于意长年游历,不治家业,十分困难,无钱赎罪。他一生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在押往长安之际,只见女儿哭泣,没有儿子帮忙,于是见景生情,气忿地说:“我没能生下儿子,指望不上有人帮我排忧解难了!”小女缇萦一听便痛下决心,随同父亲一起去长安,舍身去为父亲赎罪。

到了京城长安,缇萦冒死向汉文帝上书陈情:“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史记·扁鹊仓列传》)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后,深为她孝父敬老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从上书中悟出汉朝法律中的一些弊病。因此下令救免了淳于意的刑罚,同时废除了刑罚中的肉刑。

缇萦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身为一名弱女子,其出身又并非高门贵族,竟敢冒死上书,使父亲免于刑罚,得以改过自新,实属难能可贵。她敢于指出刑罚的不合理之处,使文帝修改刑法,为后人争得了过而能改,不受肉刑的权益,这更令人钦佩。

(五)对于父母,正确就服从,错误就诤谏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的意见是,侍奉父母的过程中,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谏,发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恭敬对待父母而不要违背礼节,虽然劳心忧虑,但不要怨恨。

青少年尊敬老年人,是尊重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过去的劳动,尊重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具体到家庭来说,也是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但这不等于承认并盲从他们的错误。即便是亲生父母,如果他们有了错误,也要指出来,不过要多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巧妙对答,婉言相劝,为的是达到纠正其错误的目的。对社会上的长者,也应采取同样态度。

晋代,有一位少年,名叫原谷,他机智地劝谏父母赡养祖父,被后人传为佳话。

原谷的祖父年纪大了,连行动都不方便了,当然也不能为家中再做什么事情了。原谷的父母便把老人当做累赘,想方设法把老人抛弃掉。原谷当时只有15岁,但对父母的不孝行为很不赞成。多次劝谏父母,不要虐待祖父,更不要把老人抛弃。但是原谷的父母不听劝阻,决意要将老人抛出门外。

一天,原谷的父母做了一辆小车,将老人装在车上,拉着老人出了门,原谷见此景,知道父母要干蠢事,便悄悄跟在后面,以防不测。原谷的父母拉着小车走到荒郊野外,把老人扔下车,掉头便回,连小车都不要了。原谷等父母走后,便去安顿祖父,然后推上小车回家了。

原谷的父母一见儿子把小车推回家:十分吃惊,惶恐不安,赶忙对原谷说:“这是很不吉利的东西,不把它扔掉,还推回来干什么?”原谷不慌不忙地说:“等到将来你们老了,不能再劳动的时候,我就省得再做新车了。”他的父母一听这番话,不禁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们从原谷的话中悟出了子女应该赡养老人的道理,同时也为自己的不孝感到羞愧。马上推起小车把老人拉回来,精心事奉,百般照料,一家人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参见《古今图书集成·明伦》)

人人都会老的,这是自然规律。子女赡养父母是应尽的义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法律也有明文规定。抛弃老人是犯法的。当有人虐待老人的时候,应该劝他好好想想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哪!

(六)相依为命,养老送终

古人有机会做官,按当时的价值观念,这是无尚荣耀的事情。但由于尊老观念的制约,也有许多志士仁人,为了奉养老人,辞官不做。对于这种行为和这种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伦理观念,必须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考查。

李密(公元221-287年)年轻时,曾拜名儒谯周为师,以文学著名于世。李密原在蜀汉为官,屡次出使东吴,东吴人很佩服他的才辩。蜀汉灭亡之后,李密归晋。郡太守晋犍经考察推荐他为孝廉,晋武帝开始拜李密为郎中,不久又征他做太子洗马。这是太子的侍从官,掌管图书典籍,祭奠先圣宗师,在宫内为太子讲经,出行为太子先驱,是个荣誉很高的官职。但李密上表辞官不做。这种做法,在晋代很容易被视为不忠于朝廷而论死的。但李密为了奉养祖母,也顾不得许多了。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全靠祖母抚养成人。李密既无叔伯,又无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苦零丁,与祖母相依为命。他不能忘恩负义,丢下祖母去追求荣华富贵。开始晋武帝不答应,严令他马上赴任。李密为了说明原因,给皇上写了一份《陈情表》,字斟句酌,文通意顺,情恳意切,酣畅淋漓。至今读来,仍然催人泪下。

李密在陈述不能离家的理由时说,祖母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言语出自肺腑,孝道存于肝胆。

李密一直等到祖母去世之后,才去赴任做太子洗马。

六、古代尊老的礼节

为人处世,一定要尊老敬长。尊老敬长要讲究礼貌。礼貌是一个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在公众场合,家庭内部,待人接物要懂得礼节。礼节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对人表示尊敬、祝贺或者哀悼之情的各种习惯形式,如:握手、鞠躬、跪拜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也称为礼数。不懂礼数的人,不是痴呆便是疯傻。如果不疯不傻,那就是缺乏教养。

“尊老爱幼”、“礼贤下士”这些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不能说成是奴隶主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利品。劳苦大众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新中国的主人翁,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些优良传统,以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此,有必要对古代的尊老礼节加以整理和研究,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经过改革,建设起新的尊老礼节。

(一)盥栉

古人讲究“晨兴即当盥栉,”也就是早晨起来要洗脸梳头。不能蓬头垢面去见尊长。这本是一个文明习惯,应该发扬。“不修边幅”不是社会主义的风度。

(二)整服

朱熹说:“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这也是好习惯,应该继承。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开会赴宴,一定要衣冠楚楚、文质彬彬,方可拜会尊长。

(三)昏定晨省

古人要求儿女侍奉父母要注意“昏定晨省”。这是日常生活礼节。《礼·曲礼上》规定:“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汉朝郑玄注曰:“定,定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要求晚上照顾老人就寝,早晨要到老人房中请安。这本是一个文明习惯,按说应该继承。父母年迈体衰,经常需要儿女关照,否则一日不进父母室,死在房中无人知,那将成为终身遗憾。为人之子,晚上安置一下老人就寝,然后道一声“晚安”,早晨到父母房中道一声“早安”,并检查整理一下房间,收拾一下被褥。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并不分外。这个礼节的实质是提醒儿女时刻注意父母的健康状况。

(四)冬温夏凊

屠羲英《童子礼》云:“夏月侍父母,常须挥扇于其侧,以清炎暑,及驱逐蝇蚊。冬月,则审察衣裘之厚薄,炉火之多寡,时为增益。并候视窗户罅隙,使不为风寒所侵,务期父母安乐方已。”

当今社会,如果家庭生活已然实现小康,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这当然不成问题。但我国多数家庭尚在温饱水平,冬天为老人生好火炉,夏天为老人打打扇子,相依为乐,促膝谈心,也是一种天伦之乐,亲情之福。

(五)侍坐

晚辈陪侍尊长坐于堂上,应居左侧。尊长不让坐,不敢抢先坐下;尊长让坐,方可告坐,但要鞠躬致谢,然后再坐方为有礼。

(六)随行

随长者出行,一般要后于长者。如果长者有问,应急趋向前而列长者之右。我国古代,堂上尚右,路上(包括车中)尚左。

(七)稽首

根据《周礼·春官·大祝》规定,古代有九种拜礼,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称“九拜”。

“稽首”为古代臣拜君之礼。据《周礼·春官·大祝》疏云:“稽是稽留之义,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此为一家之言。

另有一说,行跪拜礼时,两手拱至地,头至手,不触及地。《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注:“稽首,亦头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则头触地。”

稽首之礼,在宋代的童蒙训戒中已不讲了。

(八)顿首

“顿首”就是“叩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疏:“二种拜俱头至地,但稽首至地多时,顿首至地则举,故以叩地言之。谓若以首叩物然。”

“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

“顿首”本是平辈之间的敬礼,如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顿首”。丘迟《与陈伯之书》末尾亦称“顿首”。到了唐以后,“稽首”与“顿首”已然混同而用,古籍中的注疏就反映了文人学士都弄不清楚了。来往书信和上书奏事,末尾均言“顿首”。例如柳宗元《献平淮夷雅表》末尾就写的是“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九)空首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疏:“空手拜,头至手,所谓拜手是也。”

《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唐朝王维《送陆员外诗》:“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所谓拜手即空首之拜。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本席地而坐,坐资是双膝著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只要上身挺直,臀部提起、便成长跪,行稽首、顿首、空首之礼,都很方便。

由于后代坐姿改变了,所以这三种礼节几乎可以说是消失了。

(十)、振动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四曰振动。”注:“郑大夫云‘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仪礼》称“揖厌”,犹后来的打躬连拱手。

(十一)吉拜、凶拜、奇拜

“吉拜”是拜而后稽颡。“凶拜”是稽颡而后拜。“奇拜”是先屈一膝,就是“雅拜”。后世不传,今也不行此礼了。

(十二)褒拜

褒读为报,“褒拜”就是“报拜”。郑司农云:“褒拜,今时持节拜是也。”此礼近代也没有了。

(十三)肃拜

《周礼·春官·大祝》云“九曰肃拜。”注云:“但俯下手,今时揖是也。”《辞源》注:“直身肃容而微下手以拜。”明代屠羲英《童子礼》称为“肃揖”。他说:“凡揖时,稍阔其足,则立稳,须直其膝,曲其身,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而下。凡与尊者揖,举手至眼而下,与长者揖,举手至口而下,皆令过膝,与平交者揖,举手当心下不必过膝,然皆当手随身起,叉于当胸。”现在通称作揖。

(十四)下拜

“下拜”就是跪下而拜。《童子礼》说:“凡下拜之法,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不可急迫。”

这种礼节,一般在祭天祭地,拜望君长时履行。在喜庆婚礼中拜望父母也通行。

(十五)下跪

“下跪”之时,低头拱手,齐下双膝,腰当直竖,不可蹲踞,背当稍曲,以致恭敬。

这是一种非常之礼、感情激动,来不及行下拜之礼。一般用在感恩激德或负荆请罪的场合。

(十六)鞠躬

在古代,“鞠躬”本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礼貌。其姿式为曲身以示谨敬。《论语·乡党》云:“入公门,鞠躬如也。”《仪礼·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注引孔安国曰:“敛身”。现代,鞠躬成了社会交际场合的通行礼节。

(十七)捧袂

古人在会晤与分别之际,相互握手以示亲近。如《文选·苏武诗之三》:“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不过,晚辈见长者,应先鞠躬,以示尊敬,待长者主动伸手之后,晚辈才能上前以双手捧长者之手。《礼记·曲礼》云:“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这种礼节,古代称为“捧袂”。例如王勃《腾王阁序》云:“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袂是古人衣袖袖口,捧袂就是双手捧长者之手。

现代社会,也要讲究长幼之序。年轻人不要冒然勉强请求与长者握手,待长者伸手示意愿意提携,方可近前,以双手承之,以示尊敬。

古今中外,任何礼节都是曲已以敬人。《曲礼》曰:“毋不敬”。又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可见,生活中是离不开礼的。

七、现代尊老的礼节

“现代”这个概念,一般以“五四运动”为起点。讲历史的多从鸦片战争算起,而讲礼仪革命实际上应从“五四运动”算起更符合实际。当然,辛亥革命胜利了,男人们剪了辫子,也算是礼仪革命。但是比较彻底的礼仪革命,还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是一次礼仪革命,而且是翻天覆地的革命。

1978年中共11届3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是拨乱反正,促进中华礼仪走上正轨的更加深刻的礼仪革命。这种变化与革命是可以单独写一篇论文的。本书不想细讲了。只想描画一个礼仪规范。

(一)早晨给老人问安是个好习惯

古人讲究昏定晨省。所谓晨省,就是问候早安。民国年间市场上卖的毛巾,都印上“祝君早安”的礼貌用语。这等于商家向用户问好。

凭印象,这种毛巾好像50年代还有,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消失的。

孔夫子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挂在心上,一方面因[其高寿]而感到高兴和荣耀,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感到恐惧和不放心。”

为人子女的,要时刻注意高年父母的身体。每天早晨进房去问个安,是十分必要的。有的人不在乎这事,结果老人死在卧室几天都不知道,那不令人笑话吗?

[示例]:儿子:“妈!起来了吗?”

母亲:“起来了,你也起来了?”

儿子:“昨晚睡得好吗?”

母亲:“睡得挺好的,谢谢你掂着我。”

儿子:“妈,早饭是在您屋里吃,还是跟大家一起吃?”

母亲:“跟大家一块吃,等我洗漱一下就去。”

儿媳:“妈,洗脸水我给您打好了,放脸盆架上了。”

母亲:“嗯,谢谢你,总是你勤快。”

(二)共进早餐是全家的幸福

同类推荐
  • 带着快乐去工作

    带着快乐去工作

    作为中国职业界健康系列读本之一,《带着快乐去工作》一书以“快乐产生激情,快乐营造健康和智慧,快乐营造迈向成就的职业活力”为主题,讲述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幸福生活观。全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快乐工作或生活方式,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郁闷、压力、缺乏原动力等问题,提出了快乐工作就是成功人生的哲理。
  •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十大成功性格,挖掘你性格中的优势,改造你性格中的缺陷,教你成功。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才能有助于我们成大事呢?本书运用了大量生动而真实的事例,将有助于我们成大事的性格分为十类。分析这些性格与成大事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想有一番作为的朋友强化自己性格中有力的部分,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和不足。
  • 放下的力量

    放下的力量

    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勇于直面今天的困难与挑战,就能得到肯定和理想的结果。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真正拥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仍是极少数。因为我们总是受困于忧虑、空想、抱怨、自卑等诸多负面情绪,为自己制造了太多的包袱,让生活充满了障碍,并养成了消极避世的习惯。
  • 挑事

    挑事

    每个老板者不想发工资;每个老板都不会正视员工的价值;每个老板都不会按劳付酬;每个老板都不希望加薪;每个老板都不会真心加薪。
  • 赞美与祝愿

    赞美与祝愿

    送礼是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得体的送礼,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从而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送礼的学问,注意送礼的细节,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
热门推荐
  • 帝之风华:嗜血少女桃花劫

    帝之风华:嗜血少女桃花劫

    两次背叛,两次心碎。再次睁眼,她不再是上官沐音,也不再是她的替身,她一世只想安静的生活下去。奈何,她有她的使命去完成。她发誓不再喜欢人,却再次被他的甜言密语所感动,如飞蛾扑火般喜欢上他,明明知道会受伤,却还是想在相信他一次,这一次,他将心比心,还是再一次的将她推入深渊…………
  • 强宠小妻:霸道大叔不好惹

    强宠小妻:霸道大叔不好惹

    稀里糊涂扯了证,还搞错了对象。百里夕瑶只得曝出两个字,“坑爹啊!”面对这个比自己大十岁却又穷追不舍的男人,有些无奈!她不缺少父爱好吗?所以,大叔,好聚好散,不用负责哒!男人邪邪一笑,“那好,丫头,死生不离,请对我负责!”
  • 神机录

    神机录

    腾讯书城可以查阅无数功法?搜搜地图用来寻宝?闪传能够瞬间移动?腾讯杀毒还能疗伤?什么?不止这些,还有各种功能的APP?一台逆天的手机,一段充满危险的旅行,且看苏念如何纵横异界!
  • 完美爱恋:恶魔校草的宠爱

    完美爱恋:恶魔校草的宠爱

    他们俩认识不久。“洛葵,过来让我吻一吻。”苏瑞轩霸道的开口。“不!我才不会把初吻献给你这个恶魔。。。唔。。。”苏瑞轩已经堵住了夏洛葵的小嘴。初吻居然给了这只恶魔!
  • 妖姬闯大陆

    妖姬闯大陆

    一个样貌出众的大学生,可是每当夜晚降临时,她就变身成了一个顶顶有名的杀手,一次任务中了计,导致她来到了一个魔法大陆,一出生,母亲去世,父亲不详,她该怎样在灵技大陆闯出一番天地呢?她的真正身份又是什么呢?最后归属的是谁?
  • 幽幽的紫云英

    幽幽的紫云英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每当吟诵这首千古传颂的《正气歌》时,浑身总是有一种不可征服的凛然之气在回荡,眼前也就会浮现出七百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威武不屈的高大身影。
  • 灵书:黑暗西游

    灵书:黑暗西游

    关于西游的一些胡思乱想~~~~~~~~~~~~~~~~~~~~~~~ps:开新书了,《校花的追美高手》,《LOL系统异界纵横》,书荒的朋友都来看看
  • 由是生非

    由是生非

    15岁的游舒在电影院看到荧幕上的人第一眼开始,就明白了“一眼万年”的意义,时光蹁跹,荏苒无定,总之我还在这里。知名导演与新人演员之间会有怎样一番花火,还请期待。
  • 地球最强

    地球最强

    一次意外失误,秦雷意外来到了修真星域,原来这个宇宙比人们想象的要热闹的多。在能操纵宇宙物理法则和数学公理的大神级文明之间。地球人将何去何从?如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如果1+1=10,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不是氧气,如果这些规律能被任意改写,作为攻击对方文明的武器,那么这个宇宙的终极战争会是怎样的呢?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4:玄宗盛世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4:玄宗盛世

    史上最牛说书人,为您详细解说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唐玄宗。将近三百年历史的唐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二十四个王朝中最难说明白的一个朝代,因为他很纠结、很复杂、很难说,这些并不是因为他很强很繁华,不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很有名很有影响,而是这段历史很有意思,一不小心,你便会掉入唐史中那些人为编织的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