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0100000029

第29章 文采斐然,命运悲歌——窥探文坛大家文化名人之轶事(1)

莫里哀死于何因

莫里哀在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由于咳嗽挣破了血管,在回家后不久,他就咳血不止,最终与世长辞……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莫里哀20岁时开始从事戏剧事业,直到51岁死去,他一直勤奋刻苦,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并不平坦,复杂艰苦的斗争和数不清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不要登场,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体的疼痛,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他那高超的剧作和精湛的演技,时时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赞扬声和欢呼声。然而,莫里哀在台上,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咳嗽,难受得直皱眉头。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心病者”的绝妙表演,急忙投以热烈的掌声。由于咳嗽挣破了血管,在回家后不久,他就咳血不止停止呼吸,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地进行。

莫里哀的死是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法国的重大损失。莫里哀死后,许多人对他的死因进行了探讨。但是,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在很多人看来,莫里哀是剧咳不止而死,因此有人认为莫里哀得了一种“想象”不到的病,但人们不知道他究竟得了什么可怕的病。

还有人认为,由于莫里哀长期带病演出,加之晚年遭受的种种不幸,使他因积劳成疾而染上了肺病。1671年冬季,莫里哀曾因病情严重而病倒了好几个月。167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刚有好转,又遇上了巨大的打击:他在戏剧事业上长期合作的老朋友玛德隆·贝扎尔去世。噩耗传来,使莫里哀悲痛不已,又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莫里哀仍坚持写戏、坚持演出,最后病死于肺病。

还有人综合了莫里哀的各种情况,认为他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绝非仅肺病一种。他长期的创作、紧张的排演和疲劳的巡回演出严重损害了健康。艰辛的生活、痛苦的流浪、晚年丧友丧子折磨了他的身心。同时,莫里哀还面临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特别是1672年冬他与其老朋友、音乐家吕理发生争执,被国王路易十四免去了文艺总管的职务。国王对他的宠信日减,这一切不幸使晚年的莫里哀更是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后使他丧生。

莫里哀死于剧烈的咳嗽是不容置疑的,但究竟何种原因使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命丧舞台,还有待于研究。

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谜

一次音乐会后,柴可夫斯基在一家餐厅喝了一杯水,几天以后便突然暴亡,难道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真的带有霍乱病菌?

1893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的爱乐厅,“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由俄国大音乐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仅仅几天后的11月6日凌晨,这位俄国著名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却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更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谜。

在柴可夫斯基死后的12天,也就是1896年11月18日,他创作的《第六交响乐》(“悲怆”)第二次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乐曲自始至终的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然而,也正是由于作品流露出的这种悲哀痛苦的情绪,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柴可夫斯基的死因,好像悲怆的《第六交响乐》成了柴可夫斯基“自杀”的“预言”。

柴可夫斯基死后,官方宣布了他的死因:在彼得堡爱乐厅指挥《第六交响乐》(“悲怆”)之后,柴可夫斯基在其弟马德斯特和其他家人的陪同下,走进涅瓦大街一家名为莱涅拉的时髦餐厅。当时柴可夫斯基有点口干,于是向餐厅要了一杯水解渴。第二天他便患上急病,医生认为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带有霍乱病菌,使得柴可夫斯基因此感染霍乱。几天后(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便与世长辞。

但是,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种官方说法抱有很大的怀疑,喝水感染霍乱的奇怪说法无法令人信服。柴可夫斯基多年来身受肠胃病之苦,严格遵守饮食规定,对于食物的卫生尤其重视。因此当医生的警语和医疗指南在所有的报纸上大加倡导之时,一杯生水和传染病的故事,看起来实在有点不合情理。

后来,有人发现一份所谓柴可夫斯基写的“秘密标题”的草稿,上面写着:这部交响乐的计划的最终本质是生活。第一部分——全是冲动的热情、信心和渴望活动,必须短(终曲: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爱;第三部分——失望;第四部分——以死亡为终结(也要短)。于是,人们以此为据,证明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然而,《第六交响乐》却绝不是作者为自己“自杀”所写的“挽歌”。因为,1893年这一年,是作者获得极高荣誉的一年。此时他的声望在俄国势如中天,并获得世界各国音乐界的肯定,而且有亚历山大三世的大力庇护,给予终身养老金,还制订长远的生活计划,可谓前景无量。况且在柴可夫斯基的书信和日记中,没有沉重危机和极度忧伤的只字片语,足以逼迫音乐家走上绝望之路,人们怎么也找不出他自杀的理由。

一些学者认为,柴可夫斯基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声名显赫的柴可夫斯基是否真是自杀,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

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围绕柴可夫斯基死因的争论必然还很多。然而无论音乐家的真正死因为何,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他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价值,永远是崇高和珍贵的。他的音乐美化人类的感情,点缀凡俗的生活,留给世间心灵的火花和美的宴飨。

梵·高自杀之谜

梵·高的一生饱尝坎坷和孤独,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他的画却被视为珍品,难道他是因为怀才不遇而自杀身亡?

文森特·梵·高是伟大的荷兰画家、后印象派大师,也是一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然而这么一位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画坛巨匠生前却默默无闻。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饱尝寂寞和孤独。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100年以后,他的画成了举世珍宝。他像夸父一样追逐着太阳,最后在烈焰中燃烧……

1890年7月27日,梵·高借口去打鸟,从他人那里借到一支左轮手枪,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面对着灿烂的阳光,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着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4小时后,他苏醒了。他带着满身的血迹摇摇晃晃地回到了住处。

梵·高苦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1890年7月29日梵·高去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这位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杰出画家,在他的作品即将得到公认时,悲惨地离开了人世。而他自杀的这一声枪响更是响彻古今,枪响的余音飘荡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在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梵·高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四处颠沛流离,干过几种职业,历经了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艰辛。作为艺术家,他酷爱绘画,而且他天分极高,创造力很强。他从事绘画仅仅才7年,就创作了近1700件作品,其中900幅素描,800幅以上的油画。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所代表的艺术风格还没有被世人认识和理解,作品没有销路。因此在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以至于他的生活都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断资助来维持。这些无情的现实,都极大地撞击着他本来已经脆弱的神经,使他完全被击倒了,所以他才采取了自杀的方式逃离这个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快乐和温暖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对梵·高所代表的现代印象派绘画艺术理解和欣赏的人越来越多,对他的生平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加强,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标对准了这位艺术家的死。梵·高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有一点似乎很明显,是他的精神失去了控制,是一种失常情况下的非理智行为。梵·高生前患有精神病,曾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段时间。1890年5月16日,他告别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途经巴黎去看望弟弟提奥。据提奥的妻子回忆“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位病人,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健康的脸上浮现着微笑的神态坚定、体格强壮、肩膀宽阔的男子……他已经完全好了。”然而就是这位疾病“已经完全好了”的梵·高,却在两个多月后开枪自杀了。

也许是那一声枪响让人们开始关注梵·高,开始认同他的画作,可是他永远不能再为人们画画了。

杰克·伦敦为什么要自杀

无比热爱生命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创作高峰时期选择了自杀,举世震惊。然而,直至今日,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位伟大作家临死前的真实心路,因此他的自杀也就成为了难以解开的一个谜。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于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他来自当时“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背着某个占星术家的私生子的名分,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也许,正是他艰苦的童年生活决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十六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其中《荒野的呼唤》、《铁蹄》和《马丁·伊甸》等长篇小说还译成中文,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共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在列宁卧床病榻之余,还特意请人为他朗读《热爱生命》。鉴于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斯通在他的《马背上的水手》里称杰克·伦敦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然而,这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却在自己创作高峰时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0岁的生命。他的自杀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他为什么自杀,更是一个谜。多年以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但似乎依然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1.身体健康恶化

以美国文学家艾尔·雷勃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是健康问题折磨得杰克·伦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杰克·伦敦在1914年确实患了严重的肾炎。在此后的两年期间,尽管他在公众面前竭力维持自己精力充沛的形象,但尿毒症的迹象已逐渐明显。他又拒绝听从医生的劝告,如严格注意饮食和充分休息等。1915年和1916年间,他先后在夏威夷住了几个月,希望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恢复已损坏的身体,但他的身体状况继续恶化。在杰克·伦敦自杀后,他的医生称他的自杀的原因是“尿毒症”。

2.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思想转变

1916年的春天,杰克·伦敦在夏威夷发现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翻译的科学著作并立即对卡尔说:“我告诉你,我正站在如此之新、如此之可怕和如此之奇妙的新世界的边缘上,以致使我害怕瞥它一眼。”卡尔的书促使杰克·伦敦将多年对波利尼西亚人的研究作为创作的源泉之一,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从此,卡尔·容格的译著不仅促进了他的创作,而且拓宽了20世纪文学的领域。杰克·伦敦本人也成为美国利用卡尔·容格的理论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家,尽管他的情绪依然不高。

众所周知,杰克·伦敦自认为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他的思想似乎产生了变化。他开始怀疑唯物主义,并严厉地拒绝其早年坚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正是在这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斗争中,杰克·伦敦的思想最终崩溃,于是他选择在1916年11月以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美国记者查尔米亚在其报道中声称,杰克·伦敦在《圣经》下列一段文字的下面划了杠杠:“你不应当从世俗或艺术角度进行思考,而应当从象征角度,从精神方面,从事思索。”查尔米亚显然企图告诉人们,晚年的杰克·伦敦已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了。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富兰克林·沃克虽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分析得更为详细和合情合理。他在对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的评论中,比较深入地阐述了杰克·伦敦的思想发展趋势。他认为,杰克·伦敦之所以采取自杀行动,而与世长辞,可能与他的社会主义理想最后破灭有关。《马丁·伊登》的创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伦敦思想发展的迂回曲折。杰克·伦敦在这部小说即将杀青之际,还没有决定如何结尾,可是后来他的小说却出现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主人公马丁·伊登自杀了。富兰克林认为,杰克·伦敦一再坚持让其书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自杀是作者思想发展的必然结局,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有其本身的苦衷。

然而,无论杰克·伦敦自杀的真相如何,他所留下的著作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硬汉”海明威自杀之谜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从而自杀身亡,毁灭了自己。但猜测永远是猜测,至今无人揭开海明威自杀的谜底。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爱错了

    王俊凯之爱错了

    十年之后,王俊凯想找回那个时候的女孩,但王俊凯怎么找也找不到她,某一天那个小女孩出现在王俊凯的身边,但是王俊凯没有察觉到那个小女孩就在自己身边,二女出现王俊凯发现她像小的时候的女孩,就认以为是自己的女朋友,二女也非常喜欢王俊凯,后来一女发现…………
  • 万界争霸

    万界争霸

    天生残疾算什么,我一样可以修炼,可以大杀四方!双目失明又有什么,我照样可以慧眼识英,可以明辩是非!龙族,很厉害吗?不,他们只是我军队的坐骑泰坦,很强大吗?不,他们只是我征服万界的工具!统一地界,整合家族,雄霸一方,才发现自己依然弱小,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没有强大的实力,最后的结果只有死亡...
  • 幸福城堡

    幸福城堡

    李黎最大的心愿是读完大学学业之后能在会计事务所发展,因为对于一个来自乡下、无依无靠的女孩子来说,会计师是一个靠自身努力就可以向上爬升的高尚职业,让她可以在城里立足,过上舒适太平的日子。恋情改变了她的生活轨道。她带着受伤的心,来到私人企业发展。职场斗争不断,一次又一次将她推到风口浪尖,然而天道酬勤,也正是这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让她一阶一阶更接近她的幸福城堡。
  • 安黎黎升学日记

    安黎黎升学日记

    【简介无能,正文为主】这是一个关于自小立志成为学霸,身材火爆、甜美可人的姑娘颠沛流离的故事。她生在边远山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人人向往的高校,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收获友情?收获爱情?在竹马的努力下,她终于开窍,喜欢上了会长大人……竹马:这是打开的方式不对吗?!会长:我还在用你不知道的方式爱着你。安黎黎:虽然过程状况百出,但结局是美好的!结局是美好的?那到底是携手竹马双双把家还?还是投入初恋会长大人的怀抱乘风破浪?
  •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本书围绕生活中常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例如:生活目标难以实现,事业不成功,能力发挥不出来,领导不重视;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等。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催眠到底怎样发生,他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它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 来自孟婆的那只碗

    来自孟婆的那只碗

    由于在喝孟婆汤的时候放了个屁,把孟婆熏得是上吐下泻,他则趁机倒掉孟婆汤,顺走了孟婆装汤的碗。投胎转世后,他前世的记忆仍在,他爷爷不得不管他叫兄弟,他爹不得不管他叫二大爷。还有那只孟婆汤碗,那只碗成了他在今世的无敌法宝,且看断魂楼主是如何帮世人消除冤孽,改变命运的。断魂楼里断人魂,魂返前世洗冤尘。冤尘一去万运亨,从此世间皆财神。你最想看到哪位英年才俊复活?黄家驹?张国荣?张雨生?李小龙?等等,他们都回来啦。
  • 龙凤斗:君心似我心

    龙凤斗:君心似我心

    ——金雀王朝——从踏进宫门的第一天起,她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能忘了的王皇后的那句话:皇帝是不能拥有永恒的爱情的。可是心的沦落却是如此地不堪。“豆蔻!你说呀,不管你要的是什么,为了你,朕就算做个昏庸的君王,也会答应你的。”她要什么?她要的,从来都是他给不起的。他做不了昏君。想要远远的逃走,从这“贪心”而又无望的欲念中的逃出,可是他却不放手。“不放手!朕决不放手!!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朕也要把你抓回来!!”怎么办?怎么办?他给了一辈子的诺言,她该信吗?她该回去吗?林豆蔻,林紫棠,太后琼华宴的探花,是否早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载阳堂意外缘

    载阳堂意外缘

    书中描写缙绅子邱树业与金陵富家少妇尤环环相爱相伴至终,死后登仙的传奇故事。情节似脱胎于《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和弹词《三笑姻缘》。观"其遇合之奇,报施之爽,情友之笃,颇有趣味。
  • 超魔学院

    超魔学院

    魔法永远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自己各位同学,去奋斗吧!去努力吧!去拼搏吧!虽然不可能超越我我不爱魔法,但是甩不掉,我不爱这个世界,但是忘不了,原来这还是爱,源自内心的爱—来自九阶魔法师·劳德·亚克斯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