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1000000010

第10章 赴鲁游学孟子学堂(1)

那位向孟轲奔来的赳赳武将并非别人,而是继任公孙玺左司马之职的鲁国名将雄健南。他见孟轲年轻英俊,仪表堂堂,谈吐不俗,所发之议,言简而意赅,深刻而含蓄,不禁拍案叫绝,因过于兴奋,用力太猛,酒杯被震得坠落于地,摔得粉碎。雄将军虽是行伍出身,但却满腹经纶,且粗中有细,他辨别得十分真切,孟轲这简短的议论,是在批评今之掌权执政者,做官为宦者,而且给他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便是以虞舜和周文王为榜样,行其所为,步其后尘。

见儿子在迅速成长,孟母心中自然是心花怒放。她在这甜如蜜、滋似油、喜若醉的同时,心灵深处也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忧虑与不安,她在担忧,长此以往,儿子必将荒废学业,且会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她除了给儿子讲解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外,还请公孙玺与学宫联系,尽量节制孟轲的社交活动。她命轲儿去峄山览胜景,泰山观日出,踏着孔夫子的足迹攀登、前进。归来之后,孟母问道:“孔子登山,有何发现?”

孟轲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多么绝妙的回答呀,既是登山的真实写照,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孟母脸上绽开了一朵玫瑰花。

正是这次登山的启示,使孟轲萌生了赴鲁游学的念头,而且是那样的迫切,那样的强烈。

苍鹰只有在蓝天上翱翔,才能练就敏锐的眼睛和强劲的翅膀;蛟龙只有在沧海中遨游,才能够喷云吐雾,兴风作浪;猛虎只有在山林中长啸,才能够震山岩,慑群兽;人只有到社会的风风雨雨中去闯荡,才能增见识,长才干。这时候,孟轲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天资聪颖,幼承母教,不敢有所怠忽,日夜勤奋,学习研究儒术之道。八岁入学宫,深得老师们的钟爱,每每个别栽培加工,常“吃小灶”,到这时已经深通“六艺”,尤长于《诗》、《书》和((论语》了。社会上,游学风气很盛,每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无不向往“布衣卿相”的荣耀;而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得充实知识,训练思考和表达能力。为了能够亲眼见到自己所崇拜的思想家,接受高度的文化熏陶,青年们纷纷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国度去追求真知卓识。这种社会风气使得斗志昂扬的孟轲深怀憧憬,希望能到鲁国去一游,真正浸染在儒家的文化空气中。孟轲游学,为什么一定要去鲁国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周礼尽在鲁矣”,此其一也;其二,鲁国是儒家的发祥地,那里还一直保存着孔子的遗风,孔子学派的讲学团体还在那儿,这怎么能不叫年轻的孟轲深切地渴望呢?另一方面,孟轲自读书以来,一直是谨守着古人的遗教,除了研习古人的礼仪、音乐外,就是研读“六艺”,这对年轻、聪颖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的孟轲来说,似乎感到有些沉闷而厌倦了。时代的巨轮在不停地前进,社会已经有了很大变迁,这种一味泥古而不思创见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使他有一种窒息和束缚感,他很想到外边去散散心,使自己轻松一下。这二者比较起来,当然前者是主要的,后者不过是茫茫湖面上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

孟轲征得母亲的同意,在颜崇义和公孙玺的支持下,踏上了赴鲁游学之路,公孙玺还派一辆马车送行,并修书一封给雄健南将军,求他予以关照。

孟轲舍马车不乘,安步当车,一路赏风光,观习俗,悠然自得,不足五十里的路程,三个多时辰便来到了沂水河畔,望见了曲阜城墙。

过了邹鲁界碑,孟轲就不再观赏山光水色了,而是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了鲁国的风土人情上,他认真观察路上逢到的每一个人,分析所发生的每一件事,试图从中悟出某些道理。

大路上,一位须发霜染的老者背负着一只口袋,口袋里大约装的是米,沉甸甸的样子。老者一手拄拐杖,一手拽口袋,腰弯得像一张弓,步履维艰,一步挪不上二指,且一步一呻吟。后边走来了位英俊少年,他衣着入时,风度翩翩,见了老者,深施一礼,说道:“老丈辛苦了,让晚生代为负米而前吧!”

老者唏嘘再三,不知该说些怎样的感激话。少年不容老丈分说,接过米袋,搀扶着老丈蹒跚前行。

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右手抱着一个约三两岁的孩子,左手提拎着一个蓝花包裹,一步三歇地走着,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位新媳妇走来,二话没说,接过她怀里的孩子,伴她姗姗前进。

三岔路口,一位外乡人在问路,他向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喊道:“喂,到夏村去怎么走?”那位妇女正弯腰割野菜,听到喊声,不情愿地直起身来,瞪了那个粗俗的青年一眼,然后用手指道:“走东北边那一条。”

“还有多远?”粗俗的外乡人追问道。

“三千六百丈。”中年妇女随口答道。

“怎么?”那个探路者一愣,“你们鲁国人不论里吗?”

“论礼?”中年妇女又瞪了那个探路的青年一眼,并且冷冷一笑,“论礼,你首先应该尊称我一声‘大娘’,然后才能开口问路。”

外乡青年没有反驳,羞红了脸,低垂了头,他认识到“不论礼”的是自己,而不是鲁国人。

沂河岸边,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在凭古松而观澜。沂河正在涨水,南岸到北岸,茫茫荡荡,河水怒吼着,咆哮着,在河床内横冲直撞,波澜滔天,似一群群下山的猛兽。突然,冒冒失失地闯过来一个青年,此人鬼头鬼脑,贼眉鼠眼,满嘴油腔滑调,见了凭松老人,既不施礼,也不问安,而是滑稽地一笑,做了个鬼脸,然后口若含冰似的含含混混地问:“捞鲅鱼,过河怎么走水浅?”

他欺老者耳聋,有意将“老大爷”说成了“捞鲅鱼”,以卖弄自己的聪明,其实这正暴露了他的浅薄和欠礼教。

凭松老人本已听得真切,但他故作耳聋,举起右手,放在耳轮之外,以提高听力,然后高声问道:“你说什么?”

“捞鲅鱼,从哪儿过河水浅?”贼眉鼠眼的青年亦提高了嗓门,几乎是在喊叫。

“噢,要过河呀。”老人恍然大悟似的说,“从那儿,直奔对岸那棵大柳树。”老人极负责任地给他指路。

鬼头鬼脑的青年并不致谢,挽起裤角下了水,走了不到三五步,咕咚一声,水没顶了。这是一只旱鸭子,在水中乱扑棱,一个劲地高喊“救命”,眨眼工夫,便被洪水冲出一丈多远。“来人呀!”老人高喝一声。

三五个青年闻声从树林中跑了过来,齐声问道:“祖父有何吩咐?”

老人用手一指那水中挣扎的人影说:“快下水去救人!”

青年们奉命跳下河去,游向水中的呼救者,从三面包抄过去……

鬼头鬼脑的青年被救上了堤岸,浑身淋湿,就像一只落汤鸡;腹肚鼓胀,像个临产的孕妇;张着大嘴苟延残喘,似一头脂满肉肥的猪。老人指挥着孙子们七手八脚地将其腹中的黄水倒出,渐渐的,他复苏了生命,半个时辰后便恢复了正常。老人哈哈地笑着说:“后生,你吃苦了。今日之事,有何感想?”

这个鬼头鬼脑的青年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愤愤地指着老者说:“你们鲁国人真坏,我问你从哪儿过河水浅,你却指给我一个最深的地方。若不是这众位兄弟舍身相救,我早就到东海里喂鳖去了。”

孙子们见他竟敢辱骂爷爷,辱骂鲁国人,訇的一声围了上去,伸手捋胳膊的欲以武力教训他一顿。

“休得无礼!”老人一扬手,制止了孙子们的鲁莽行为。

“我来问你,”老人和颜悦色地说,“你不是要捞鲅鱼吗?水浅之处,岂能有鲅鱼存在?……”

“这个……”落水青年如梦初醒,他明白了一切。

老人借机又对他进行了一番礼仪教育,像教育自己的孙子们一样,向他耐心地讲解了立身做人之本。青年深受教育,千恩万谢之后,恋恋不舍地离去。

一路上的耳闻目睹,更坚定了孟轲的信念——鲁国不愧是孔子的故乡、儒家的发祥地、文明礼仪之邦,民无不知礼。

有公孙外公的介绍,有雄将军的关照,孟轲在鲁国的活动方便得多了,他可以随处参观、游览、访问、借阅,参与上上下下各种群众性的礼仪活动。

曲阜是鲁国的首都,东西长七华里,南北宽五华里多。城里周公庙、鲁桓公太庙一带殿堂嵯峨,飞檐斗拱,规模宏大,气势壮阔,金碧辉煌,是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西北部、东北部是平民居住的地方,也是繁华的闹市区。

孟轲来到曲阜,在雄将军的帮助下,安顿下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去游览观光。他先后游览了尼山、少昊岭、颜母庄、周公庙、鲁桓公太庙、杏坛等名胜,凭吊先贤古圣,陶冶自己的心灵与性情。

游览之后是求师访友,这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细致的活动,不仅需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而且还得低三下四,仰人鼻息,甚至死皮赖脸。经过近半年的走街串巷,登堂入室地寻访,孟轲对儒家思想及其派系,基本上了如指掌。

公元前479年,即约在孟轲出生前的一个世纪,孔子去世。孔子在生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讲学集体,尤其是在孔子访问列国之后,许多别国的人也都慕名而来,拜师入门,聚拢在孔子周围,听孔子讲学。孔子去世以后,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为了感戴这位伟大的老师的教诲,大都服丧三年,三年孝满之后,又哭泣尽哀,然后相别而去。独有子贡一人留下,在夫子的墓旁筑了一幢草庐茅舍,继续守丧三年。有些弟子和鲁国人因追念孔子,把家搬到孔子墓旁住下的约有一百多户,于是这里被称为“孔里”。孔子生前的处所,仍依照原来的样子,把孔子的衣冠、车舆、礼器、书籍等遗物陈列出来,后来又改成庙,供世人瞻仰。曾子就曾利用这个环境,招收了许多青年,从事于传道讲学的工作,于是这里便成了儒学的圣地。

孔子有一位弟子名叫有若,因他的相貌酷似孔子,弟子们出于怀念已故老师的心情,欲将有若奉之为师,但曾子坚决反对,他说:“此举断然不可。天地之问,有谁能与夫子相比呢?夫子犹日月,似清流,洁白而明亮,世上有谁能及夫子呢?”

三年、六年之后,孔门弟子有的继续留在鲁国,有的散游于诸侯,寻找实现理想的机会。他们中有的成为诸侯的师傅卿相,有的成为巨商大贾,最有名的要算是子夏和子贡,更多的则是默默地从事传道的教育工作,孔子的思想就是这样传播开来。

孔子说,子贡有经商的才能,他不愿做官,受不了束缚,喜欢自己经营生意,而且每次预测市场行情都很准确。子贡就凭着这一才能,经商致富,在诸侯间往来,许多诸侯都和他有交情,据说还当过卫国的卿相,可以想见他的声望与得意。

和子贡不同类型的是原宪。孔子死后,原宪隐居于偏僻的乡间,住的茅屋简陋不堪,然而他却不在意,只求修养自己的德行。一天,大富商子贡想起这位老同学,就驾着豪华的马车,后边跟着一群衣冠楚楚的仆从,声势浩荡地来到原宪隐居的地方。由于山路崎岖狭隘,大型马车通不过去,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原宪闻讯,穿着破旧的衣服站在门口迎接,大概因为营养不良,他脸色憔悴苍白。子贡见状问道:“看师兄面黄肌瘦,莫不是身患重病吧?”

原宪微微一笑说:“当年孔夫子曾教导我们说:‘无财产者日贫,读书学道而不能实践者谓病。’难道师弟忘却了吗?”

子贡弄了个大红脸,会见不欢而散。

真正传孔子之道的弟子,首推子夏。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孔子对他的期望很大,曾要求他“要成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孔子死后,子夏回到西河教书传道,颇享盛誉。当时,魏文侯为了富国强兵,广招贤才,曾向子夏请教“五经”、“六艺”之学,执弟子礼,甚为恭敬。子夏学问渊博,特别是孔子学派所注重的《诗》、《易》、《礼》、《春秋》等都卓然成家,对儒家学说的传授与发扬功劳卓着,更重要的是,他把孔子的思想传播到魏国去了,被称为“传经”之儒。

孔子的另一个重要学生是被称为“传道”之儒的曾子,他在孔子去世后仍留在鲁国,继续孔子的讲学事业。

曾子特别强调“孝道”,对此孔子不仅给以称赞,还因之而作《孝经》(一说《孝经》为曾子所作)。一天,“曾子耘瓜,误断瓜苗,其父怒,举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休克有顷,复苏后欣然而起,谓其父曰:‘参不孝,惹父大动肝火,方才之杖责,未将父累坏吧?’说完退回自己房中,抚琴而歌,欲令其父闻之,知儿未因杖责损伤健康。”曾子的孝行,真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曾子在临终病危的时候,把弟子们叫到床前,说道:“看看我的脚吧,看看我的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而后,吾知自己不必再小心翼翼了。”身体是父母给的,都得谨慎爱惜,更何况是在做人修养上,哪里能做出玷辱父母荣誉的事情呢?

曾子把他的思想学问传给了孔子的嫡孙孔仅(jí)。孔汲字子思,相传曾作《中庸》。这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个派系。

孟轲将走访、考察得来的资料进行了反复推敲,认真地分析与比较,发现同是孔子嫡传,惟曾子学派为儒家的正宗。曾子的学问不同于子夏、子游等人,他重视孔子学说中人类自学精神的忠恕诚信之德,而子夏、子游他们则着重于形式的礼仪以及实际的政务,因而孟轲决定学习曾子这一派系。然而,当孟轲游鲁时,不仅子思早已作古,连其子子上业已没世,只好拜子思的门人为师,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主意既定,孟轲一方面与一批自称是子思门人的青年交游,彼此切磋琢磨,研讨儒道,学问在迅速长进;另一方面,他不满足于这种状况,因为那些“子思的门人”,实在是不配做他的老师,彼此间的知识、学问,各有千秋,说是“同学”,倒更恰如其分些,因此,他决心寻找那堪称师长的子思的门人。

可是,这位孟轲所欲寻找的师长在哪里呢?

孟轲的寻访是有目标、有对象的。当年子思门下有一位学生,名唤司徒牛,过目成诵,闻一知十,最能领会老师的意图。他品德高洁,犹如日月之明,令亲朋和同学景仰。天不作美,正当他参天白杨似的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疾病摧残了他的健康,原本英俊标致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佝偻,脊背像小丘似的隆起,上身与下身成九十度躬弯,目不能见天。为了不被老师和同学嗤笑,病后他便隐遁不见了。有人说,他早已死去,也有人说,他尚在人世,似乎有谁曾在城外见过他。为了访寻司徒老师,孟轲改扮成一个乞丐,沿街乞讨,东门出,西门进,求人施舍。可是,访遍了整个曲阜城,也不见驼背老人的影子。

孟轲办事素来像一头犟牛,一头撞到南墙上,八个犍牛也甭想将它拉回来。他又像一枝离弦的箭,只会向前,不会回头;一个落水的秤砣,只会下沉,不会上浮。城里没有,他就到城外去寻,到四乡去访。

同类推荐
  •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

    如今看NBA,就是看林书豪,体会疯狂。林书豪最开始出名的时候,大家管他叫“一周耶稣”,或者叫“一周上帝”,凡是大家都这么叫了,约定俗成了影响深远了,都是有点道理的。这里面有说他神奇的意思,有说他有信仰的意思,也有参照某个大神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云云,或者穿着多少号球衣的上帝本人,说到头了,把上帝他老人家用上了,就表示最厉害了。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力求还原他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越是短暂的越美好,让我们记住张国荣这段躲开了岁月的磨损美好人生,记住他永远站在云水间、迷雾里,魅惑地笑着,带着美好的年华与灿烂的脸庞。四月又如期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某个时候,希望我们大家依然会记起,当年那个满眼烟火色的哥哥。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 漫漫自由路

    漫漫自由路

    1990年2月11日,面带微笑的曼德拉以矫健的步伐和胜利者的姿态,迈出了监狱的大门。作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囚犯,经过了27年的铁窗生涯和出狱后4年的奋斗经历,他不仅被南非人民推举为总统,还以他完美的道德风范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由一个长期实行野蛮、落后、残暴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的国家。在40多年的奋斗生涯里,曼德拉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名睿智的预言者,更是一位永不退却的行动大师。本书是曼德拉迄今为止唯一的自传作品,也是全球超级畅销的励志经典,书中从他出生到罗本岛监狱岁月的一部分,是他在罗本岛监狱中创作完成的,罗本岛之后的文字是出狱后增补的。
热门推荐
  • 暗黑感染

    暗黑感染

    〔莫戚首创〈暗黑感染〉系列小说〕他,仅仅一个来自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因初中升高中时一张试卷传递途中沾染病毒,而他却是恰好发到了这张卷子。答完卷子之后,睡觉时口水不经意间沾染试卷,从而感染病毒,萨卡,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且热闹非凡的生活……
  • 空中客车:一个真实的故事

    空中客车:一个真实的故事

    《空中客车——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空中客车公司如何从民机行业的小兄弟一跃成为行业翘楚这一奇迹背后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公司如何克服多国合作伙伴之间的体制矛盾和政府压力,展示了公司在世界民机市场上挑战强者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全书可以说是欧洲民用航空工业整合的发展简史,是欧洲航空工业与美国航空工业的竞争简史。
  • 恶魔的礼物之天使之恋

    恶魔的礼物之天使之恋

    她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偏偏遇见这个无良恶少。自从遇见了他,她的日子就没再太平过。可谁让她见色眼开呢,她就这样没头没脑的栽了进去。各种危险接踵而至……,真是让她欲哭无泪,只能求助于他。而他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对她的态度却更加的恶劣,苍天呀,谁来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人……
  • 踏碎凌霄

    踏碎凌霄

    最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视我为草芥者,待我踏破凌霄,放肆桀骜之时,必让你们连跪的资格都没有!等级制度:战士,战将,战帅,战王,战君,战皇,战魂,战灵,战圣,战神。每个等级九个阶段。
  • 胡生遇鬼

    胡生遇鬼

    国庆节第一次约见骚气的女网友,本以为可以来一次幸福的交流。结果却被吓得半死。她找上我的原因是什么?难道真是我帅的惊天地泣鬼神了吗?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亦或者自己还有没有未来。我希望你们替我见证,也好向后来人诉说。
  • 两世羁绊

    两世羁绊

    仙道纪元崩塌,南北新序定。天定之体,万方来朝,那一道神秘使命,穿梭了百世轮回,两世的羁绊开始了......(第一卷是都市文,不喜欢可以不看)(更新时间在周六周日,本人是学生。)
  • 神仙的世界你不懂

    神仙的世界你不懂

    身为龙王,就算受伤被打回一条胖鱼,他依旧冷艳高贵,俊美逼人!抱也抱了,亲也亲了,英雄救美数次,龙王殿下心急如焚,那个凡人怎么还不主动以身相许!
  • 等陌上,等花开,等君顾

    等陌上,等花开,等君顾

    花颜,梦终会醒,尺中会圆,遥望之际,你的人离我越来越近,而你的心早已把我隔出。在你眼里我依旧不堪,而你心里她神采飞扬,心梦已久,百媚众生,谣言惑乱,爱恨终变。终究,我披上嫁衣,嫁为人妻;你的心生悲凉,踪迹不清;她宠我如心,十里金银,万里红装,千万冰雪,迎我为妻。
  • 创灵天下

    创灵天下

    我药秀枫乃战神之子和百羽神之子,手拥万千神器天材地宝,手摘日月星辰,脚踏虚空,看我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称霸。天上天下,我为主。
  • 血灵魔帝

    血灵魔帝

    一次绝对意想不到的意外,让主角穿到了一位妖族少主的身上,觉醒远古遗留的血脉种子,强大的血脉到底有何隐秘,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解密,与主角一起探索这个广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