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2400000004

第4章 历史嬗变(3)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北宋的第八个皇帝。当他18岁成为万乘之尊、一国之君时,还是想做一个有所作为、名标青史的皇帝的。但是,好景不长。在蔡京、童贯等奸佞们的蒙骗下,在所谓“丰亨豫大”和“唯王不会”的招牌下,宋徽宗过起耽于享乐、沉湎书画的风流生活,做起太平天子的美梦。大肆搜括,任意勒索,放肆挥霍,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以至于“官逼民反”。然而,方腊、宋江的农民起义战争并未唤醒他的迷梦,他仍荒于朝政、溺于玩乐。直到金国兵临城下,他才猛然惊醒,不过,迷梦警醒得太晚了!靖康元年(1126)冬天,金兵攻占汴京,宋徽宗成了金国的囚徒。第二年四月,金兵北归,掳走徽宗、钦宗、王室成员、在朝的大臣和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北宋王朝灭亡了。

宋徽宗赵估虽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却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他是北宋非常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是旷古绝今的“瘦金体”书法大师,还是一位技艺不凡的品茶大师。他常与臣下品饮斗茶,亲自点汤击拂,能令“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达到最佳效果。在所谓的“百废俱举,海边晏然”的大观年代(1107—1110),宋徽宗编撰了一部《茶论》,《说郛》刻本改称《大观茶论》。这部茶论虽然只有2800多字,内容却非常广泛,首为绪论,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20目,依据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结合宋代的变革,详述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制作、茶品的鉴别。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如:“植茶之地,崖必阳,圃必阴”(《地产》);“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故其色味两全”(《天时》);“白合不去,害茶味,鸟带不去,害茶色”(《采择》);“不知茶之美恶,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岂冈地之虚名所能增减哉”(《品名》)等,都被现代茶学家视为“可供继续研究者”。

不过,《大观茶论》造诣最深、描述最精者,还是程序繁复、要求严格、技巧细腻的宋代斗茶。宋人斗茶,追求庄严肃穆、一丝不苟、澄心静虑,对于茶饼、茶具、程序和效果也都有具体规定,对此,《大观茶论》均作了明确而详细的介绍。鉴辨使用的茶饼质量,是斗茶的首要任务。但是,茶饼质量差异很大,“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豪稠者,其理敛以实。即日成者,其色则青紫;越缩制造者,其色则惨黑。有肥凝如赤蜡者,末虽白,受汤则黄;有缜密如苍玉者,末虽灰,受汤愈白。有光华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内备而表质者,其首面之异同,难以概论”。这无疑增加了鉴辨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鉴辨茶饼呢?宋徽宗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以色辨,要求茶饼“色莹彻而不驳”;二是以质辨,要求茶饼“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就是质地缜密而不松散,拿在手里有一定重量;三是以声辨,“碾之则铿然”,也就是唐人所说的“拒碾”,这种茶饼质地坚密和干燥。达到这三条标准的,“可验其为真品也”。而那些以“贪利”为目的,“假以制造”的赝品,“其肤理色泽”是逃不过鉴赏的。对于使用的器具,《大观茶论》认为,罗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茶筅以筋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未必砂”。“瓶宜金银”,大小适宜。“勺之大小,当以可受一盏茶为量”。“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斗茶的操作程序,调膏是第一个环节。调膏要看茶盏的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加工好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调和茶末如浓膏油,以粘稠为度。调膏之前要先温盏,“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成豪后,要及时点汤。“点汤”与“击拂”几乎是在同时间里同步进行的,都是关键环节。两相配合,操作得当,才能创造出斗茶的艺术美。《大观茶论》特别强调,点茶必须避免“静面点”和“一发点”。所谓“静面点”,指茶末和水还没十分交融就急急忙忙地注汤,手持茶筅拂击无力或茶筅过于轻巧,茶面没有蓬勃涌起足够的汤花。所谓“一发点”,就是击拂过猛,不懂得利用腕力,绕着圈使用茶筅,以致还没形成粥面而茶力已尽,虽然击拂时有汤花,但注水击拂一停,汤花即刻消退,出现水痕。总之,注意调膏,有节奏地注水,茶筅击拂要掌握轻重缓急,就能创造出斗茶的最佳效果。《大观茶论》对此有详细和生动的描述:

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和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拂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周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末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之,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洋洋洒洒叙述的“七汤”点茶法,真是工序繁琐,细致入微。在实际操作中,时间也许不过一两分钟,只有思维敏捷、动作快捷,才能够抓住这短暂的瞬间。

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只有味、香、色三者俱佳,才能大获全胜。味以“香甘重滑”为全,香以“入盏则馨香四达”为妙,而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当时普遍流行黑色兔毫建盏,主要就是为了便于辨别茶色。

事实上,《大观茶论》叙述的“七汤”点茶法,在那时也无法严格地做到,一般人只能比较讲究点罢了。更何况,如今又距离该书的写作有了800多年的历史,书中所论又为蒸青团茶,显然“照本宣科”或“照搬”、“照演”是现实意义不大的。但是,被收入《说郛》和《古今图书集成》的《大观茶论》,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宋代茶业区别于前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东南茶叶经济超过四川,成为全国茶叶经济的中心,而且著名产区和新的名茶也很多,茶叶质量也超过了四川。北宋诗人梅尧臣曾赋诗评天下名茶:“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顾渚与阳羡,又复下越茗。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凡今天下品,外此不览省。蜀茶久无味,声名漫驰骋。”正因为如此,宋代茶书作者就更多地把目光注意到新的茶区和新的名茶上来。特别是“陆羽《茶经》尚未知之”的建州茶异军突起,其北苑茶更是煊赫一时,成为茶书论述的重点。

位于福建建安东北的北苑茶区,在唐末,张廷晖就曾在此开辟了方圆15千米的茶园,但北苑名冠天下,与宋代丁谓、蔡襄等人的刻意经营有关。丁谓字谓之,后改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淳化三年(992)进士,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晋国公,后被贬。咸平年间(998——1003),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造北苑贡茶,抓住早,快、新的特点,创龙茶、凤茶等10多个品种,使北苑茶誉满京师。40年后,大书法家蔡襄亦任福建转运使。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莆田人,能文能诗,其书法,为当时书家第一。他本是福建人,习知茶事,负责造茶进贡,把北苑茶的加工技术提高一大步,创制出小巧玲珑、饰面华美、品质精绝的小龙凤团。致使“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在他经营下,北苑茶园从25处增加到46处,产量达到30万斤以上,品种也多达40多个,岁贡朝廷的茶达到47100多斤。

由于丁谓、蔡襄都有茶业的实践,又都是能文善墨之人,故两人均写有茶书。丁谓曾于公元999年左右撰《北苑茶录》三卷,记载为北苑园焙之数和图绘器具以及叙述采制人贡法式。可惜,该书未能流传下来。而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遂于皇祐(1049—1053)中撰写《茶录》二卷,并于治平元年(1064)刻石。《茶录》全文不足800字,上篇论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10条;下篇论烹茶所用器具,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条。《茶录》所论均围绕斗茶过程,以色香味观照各环节,将民间与宫廷的不同方法及用器进行对比,提出了斗茶胜负的评判标准,追求整合技巧和审美内涵的统一。其论述的重点,上篇提出茶需色、香、味俱佳,指出饼茶以珍膏油面,于色不利;饼茶人龙脑,夺其真香;茶无好水则好茶亦难得正味。下篇专讲煮水、点茶的器皿、特别强调茶碗色泽应与茶汤色泽协调。追求色真、香真、味真、推崇建安民间试茶的功夫,这正是蔡襄与众不同的锐利眼光。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茶录》当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茶艺专著,标志着茶饮提升到了更为艺术化的程度。

宋代茶书虽以写北苑为多,但并不全写建安茶,而是全景式地勾勒当时的茶界,如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1040年前后)、王端礼的《茶谱》(1100年前后)、蔡宗颜的《茶山节对》和《茶谱遗事》(1150年以前)、曾伉的《茶苑总录》(1150年以前)、不知编者是谁的《茶杂文》(1151年以前,集古今诗文及茶者名录)以及不知作者的《茶苑杂录》(1279年以前)等等,唯多已亡佚,无法一一知道详尽的内容。

有宋一代值得注意的茶书,还有几部。黄儒撰《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全书近2000字。黄儒字道儒,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曾办北苑贡茶,在“阅收之暇”了解建安茶“采造之得失”,特著书分辨建安茶的弊病。书的前后各有总论一篇,中分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溪等十目,记载了茶叶品质与气候、鲜叶质量、制作工艺的关系及其原因。如:“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说明当时已认识第一轮采摘的茶叶品质要优于后轮次。再如:茶叶采造“尤善薄寒气候,阴不至冻”,记述了茶叶加工质量与气候的关系。《品茶要录》还详细记载了茶叶掺杂掺假的情况及分辨,表明其时茶的制造和评饮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庄茹芝撰有《续茶谱》(1223年以前),原书虽已佚,但宋嘉定十六年(1223)《赤城志》、明万历《天台山方外志》、清康熙《天台全志》、乾隆《天台山方外志要》、陆廷灿《续茶经》等都摘录其文章。该书称“天台茶有三品,紫凝为上,魏岭次之,小溪又次之”,并对此有详细的分析,当是一部记叙天台茶的专著。、还有审安老人撰《茶具图赞》(1269年)为第一部茶具专著,配有12种茶具图,并别出心裁给茶具加以职官名号,即: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其中有铁碾槽、石磨、罗筛等,只有宋代制造团茶才用得着,明代已不用这些器具,却藉可考见古代茶具的形制。书后有明野航道人长洲朱存理题的数语,并表示:“愿与十二先生周旋,尝山泉极品,以终身此闲富贵也。”唐庚于政和二年(1112)撰写的《斗茶记》,只是一篇402字的短文,清陶埏重编印的《说郛》,把这篇短文当作一书收入,实在不能算作一部书的。不过,该文细致地描述了和二三友人烹茶评比的情景,可谓一篇难能可贵的宋代斗茶亲历记。

真正实现“零的突破”的,还是茶法专著在宋代首先出现。茶法是指历代封建政府为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加强对茶叶生产者、交换者、消费者的剥削,以垄断茶利的“以茶治边”而实施的有关法令、政策和制度,大体包括茶叶的岁贡、课税、禁榷、茶马互市以及与此相关的茶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盛唐以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风俗的普及和茶叶贸易的活跃,中唐之际茶法就已经出现,但尚无专门的茶法专著的问世。最早出现的茶法专著是沈立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左右撰写的《茶法易览》,这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沈立字立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进士,迁两浙转运使时,因见“茶禁害民”,山场榷场多在部内,岁抵罪者辄数万,而官仅得钱四万”(《宋史·沈立传》),故撰《茶法易览》十卷,乞行通商法,后罢榷法如所请。另外,还有未注作者姓名的《茶法总则》(1150年以前)。但是,这两部书均已亡佚。

至今流传下来的茶法专著,只有沈括撰于1091年左右的《本朝茶法》。此篇原是《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约共1100多字,论述宋代茶税和茶叶专卖事。《说郛》和《五朝小说》录出作为一书,即用该段首四字题名为《本朝茶法》。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进士,累官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光禄寺少卿。他博学善文,精研科学,用功极勤,对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居润州时,举平生见闻撰写的笔记体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关自然科学和历史资料部分,数量最多,价值也最高。源出于该书的《本朝茶法》,依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宋代茶税和专卖事项,有许多统计数字和资料,较为难得和可贵。《补笔谈》等也有茶事记载。

除茶书外,宋代还有大量的其他著作记述了茶事,如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彭乘的《墨客挥犀》、欧阳修的《归田录》、王存的《元丰九域志》、高承的《事物纪原》、庞元荣的《文昌杂录》、张舜民的《画墁录》、刘龠的《龙云集》、陈承的《别说》、葛常之的《葛常之文》、王巩的《闻见近录》、叶梦得的《避暑录话》、《石林燕语》、蔡修的《铁围山丛谈》、吴曾的《能改斋漫录》、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葛立才的《韵语阳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周密的《武林旧事》、姚宽的《西溪丛语》、陆游的《入蜀记》、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关名的《锦绣万花谷》、周辉的《清波杂志》、程大昌的《演繁露续集》、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赵彦卫的《云麓漫钤》、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大量的诗文,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对宋代茶文化进行了记载和总结。

明代思潮

元移宋鼎,中原传统的文化精神受到严重打击,茶文化也面临逆境。

与宋代茶艺崇尚奢华、繁琐的形式相反,北方少数民族虽嗜茶如命,但主要出于生活的需要,对品茶煮茗没多大的兴趣,对繁琐的茶艺更不耐烦。原有的文化人希冀以茗事表现风流倜傥,也因故国残破把这种心境一扫而光,转而由茶表现清节,磨砺意志。元代制作精细、成本昂贵的团茶数量大减,而制作简易的末茶和直接饮用的青茗与毛茶已大为流行,以至于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辽皇族后裔、元初名相耶律楚材(1190—1244),居然也好几年喝不到好茶叶。他在西域从王君玉处获得一点好茶叶,情不自禁地一气呵成数首诗,现录两首如下:

长笑刘伶不设茶,

胡为买锸漫随车。

萧萧暮雨云千顷,

隐隐春雷玉一芽。

建郡深瓯吴地运,

金山佳水楚江赊。

红炉石鼎烹团月,

一碗和香吸碧霞。

积年不啜建溪茶,

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

同类推荐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末世·2012

    末世·2012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或许你会将信将疑,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无所不知、洞悉天地的地步。2011年日本大地震,全球灾难频繁爆发,古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会到来?本书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视角全面解读“2012”末日预言,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末日”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相,也许数千年来成长的观念世界,即将面临崩溃……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热门推荐
  • 上古奇谭

    上古奇谭

    一次寻死般的探险却让沈超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他,一踏足大陆的第一单却打劫了生命中无法割舍的她,命运的齿轮在沈超踏入天龙山脉的那一刻正式开始,上古奇谭,一段上古年间的故事。
  • 杀破天穹

    杀破天穹

    无上天道,九转玄功,大日佛经,杀神决。史无前例的四脉同修,陈胜又走到怎样的高度?如此踩下那些所谓的天才?
  • 翼恋歌

    翼恋歌

    保证每章字数一万以上。这是一场王的复仇。“流沙。你回来了。”“主,原谅我,但是我要复仇。”“游戏中……谁是王?王,你该将死他了。”“你们喜欢她,不是吗?所以……她是我的。既然你们愧对我,我是不是要惩罚你们。”“我的王,蒙特卡洛游戏……”【她是羽人,她是羽人,他是羽人。他和她靠血液为生。这是他和她的游戏,她是她可怜的双生妹妹,天生没有皇室地位。她是她可怜的双生姐姐,在生日那天王位被夺走,父母被杀死,面貌全非。她是血族公主,高高在上蒙特卡洛游戏的玩家。他默默的喜欢她,不曾改变,因为这是他的罪恶。】PS:各种暧昧各种华丽各种美型的w话说11双性恋11还有异性恋一起上的……我会很好地把这些融合在一起,请相信,总有对你口味的噢~话说新人,请多指教XD
  • 福郎撞上门(喜福会系列)

    福郎撞上门(喜福会系列)

    [花雨授权]人人都说他是“索诺木纳木结”,福星高高照的镇族之宝。可他穷得要她养、病得靠她治,有事没事吃吃她的豆腐,还引来一串追杀的男人。明明是她的“大灾星”才对,他真的可以给她带来幸福吗?
  • 调皮校草的专属小跟班

    调皮校草的专属小跟班

    "妈咪,我可以换个身份进学校吗?”芊儿对着妈妈说。“不行!”席玥大吼道,“如果你换个身份进去,不得被别人欺负啊,不行,我不放心。”芊儿撅着嘴,走进屋子里。“不行,我必须换个身份,不然我就没有朋友了!”第二天,芊儿早早的起来,拿着行李箱,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封信,走了。可是没想到,落芊儿到樱花学院的第一天,初吻就没了……
  • 探索未知丛书-走遍天下

    探索未知丛书-走遍天下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功夫小子都市护花

    功夫小子都市护花

    从小在山上学得一身功夫,为送小妹上学踏上繁华都市,出手救落水母女并意外成为校花的贴身保镖,至此桃花不断,遭遇被妞泡的烦恼......美若天仙的暴力校花,温婉知性的单身妈妈,懵懂痴缠的失忆悍女,变幻莫测的偏执女警,温柔善良的老师姐姐,娇憨可爱的清纯小妹.....还有那被上苍诅咒的灰姑娘,那个才是他的最终选择?亲情,友情和爱情,当三者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面对?没等他理清感情的头绪,伴随着神秘凤凰于飞玉坠的泄密,一个更大的危机出现了......
  • 三国风云

    三国风云

    本书内容包括:十常侍之变、黄巾大起义、董卓擅政、胡笳一曲唱文姬、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让徐州等。
  • 笑猫日记之魔法世界

    笑猫日记之魔法世界

    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有一只猫,它会笑,还记得吗?当笑猫与杜真子还有马小跳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 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仪轨

    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