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100000002

第2章 鲁迅的“好看”和“好玩”(代序)(2)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讲鲁迅,大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不管它。我不可能因此贬低鲁迅,不可能抹煞喜欢鲁迅或讨厌鲁迅的人对他的种种评价。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好玩的鲁迅》图像看一看。

什么叫做“好玩”?“好玩”有什么好?“好玩”跟道德文章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来强调鲁迅先生的“好玩”?

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去除层层叠叠油垢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一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确信,他这样一句一句写下去,明知道有人会发笑。随便举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与“看萧的人们”记》中,记录内山完造那边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孙夫人即宋庆龄家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

“有这样的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什么意思呢?没什么意思,但又有一层需要说,却不好说,说不好就很不好玩的意思。什么意思呢?一鲁迅知道萧伯纳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已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不恰当、不大方,都没必要。而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特意搜寻着要去见一见的意思,倒也没有”,好,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有这样的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这意思很深,也很浅,很率性,也很得体,老先生当时那么想了一想,事后这么写了一笔,很轻,很随意,用了点心思,又看不出怎样用心思,然而有这么一笔——后来便写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萧伯纳和众人吃饭,看萧伯纳怎样不熟练地使筷子夹菜,还有许多令人发噱发笑的细节——这就是我所谓的好玩,很不起眼两句话,年轻时读到,不注意,中年后读到,我心里笑起来。

太多了。在鲁迅先生的所有文句中,布满这类不起眼的好玩,轻轻地或者放纵地,故意的或不是故意的,随时想到,随时好玩,随手写下来。因他是通体的、彻头彻尾的好玩,所以他知道自己好玩,不放过一行文字在那里独自“玩”。所以除了“好玩”,鲁迅先生另一个偶尔被提到的处境就是很寂寞,他好玩了一生一世,结果大家把他看成个很凶、很苦,一天到晚发脾气的人。这一层,鲁迅真是很失败,他害了好多读者,也被读者所害。

我常会想起胡兰成。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流亡者,因此成为一个旁观者:他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他在鲁迅的年代是个小辈,没有五四同人对鲁迅的种种情结与偏颇,也没有国共两党在评价鲁迅、看待鲁迅时那种政治意图或党派意气,所以他点评鲁迅,我以为倒是最中肯,他说,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照他看来,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

“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我今天要来强说鲁迅的“好玩”,先巳经不好玩,怎么办呢,既是巳经在这里装成讲演的样子,只好继续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

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中宣部关于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做的谈话录,其中一部分是文艺高官,都和老先生打过交道。我看了有两点感慨,一是鲁迅死了,怎样塑造他,修改他,全给捏在官家手里;什么要重点写,什么不能写,谁必须出场,谁的名字不必点等等。这可见得我们知道的鲁迅,是硬生生给一小群人涂改捏造出来的。第二个感触就比较好玩了: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千万不能给他描绘得硬邦邦。

夏衍,是鲁迅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即是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字叫唐瞍。唐瞍五六十年代看见市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幅凶相、苦相,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他说,譬如鲁迅跑来看唐瞍,兴致好时,一进门就轻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一路转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桌面上,手里端支烟,嬉笑言谈。唐瞍还说,那时的打笔仗,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本正经,火气大,不过是一群文人你也讲讲,我也讲讲,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老先生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前面说到夏衍,我本以为鲁迅根本不与他玩,结果据夏衍说法,他们时常一起吃饭谈天,熟得很。

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几位论敌,他与多数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分明。胡适算是鲁迅的“宿敌”,可是你看鲁迅给胡适早年的信,虽敬而远之,不作熟腻之态,也时常夹些轻微随意的文人式的调笑。他与郑振铎有好多信,不厌其烦商量怎样印笺谱,怎样印得它精良考究之类(这些信件往来之时正是鲁迅大叹时代黑暗,也正是柔石与瞿秋白被害的三十年代初,当我在鲁迅纪念馆亲见那些精致透顶的笺谱,我就想,这精致与闲心,不也是那黑暗时代的注脚),可是我看夏衍回忆,就说“他有一个时候见了郑振铎就骂他,说在《小说月报》上照片弄错,翻译弄错,他讲两个富家女婿,一是指邵洵美,一是指郑。但有件事上两人又有同感,印笺谱,搞版本,非常要好”。

这样看来,鲁迅与所谓“论敌”的关系,半数是熟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不熟不识的人,又怎样看待鲁迅呢?我的一位师尊认识某位当年与鲁迅打过笔仗的老先生,五十年代谈起他年轻时为文撩拨鲁迅,鲁迅回应几句,那老先生到晚年还得意洋洋说:“好哉,我就给鲁迅先生一枪刺下马来……”说罢,哈哈大笑。

这样子听下来,不但鲁迅好玩,而且民国时期的文人、社会、气氛都蛮好玩,蛮开心,并不全是凶险,全是暗杀,并不成天价你死我活、我活你死。文人之间的“死掐”有也是有的,譬如周作人的得意门生废名迷恋佛学,和熊十力交好,天天论道,有天两人高声辩论,忽然就不出声扭打到一处,结果是废名怒冲冲走掉。第二天,又走去和熊十力聊别的学问去……我们今天的文人们,有为了学问而辩论到至于扭打起来的么?没有,都客气得很——总之不好玩。

我们的历史教育、历史记忆一假如我们果然有历史教育的话一都是严重失实、缺乏质感的。历史的某一面被夸张变形,另一面却是给藏起来,总是不在场的。我们要还原鲁迅,先得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情境。我说“尽可能”,因为我们的“历史”常是哈哈镜,变了形的。我们要学会在“变形”中去找那可能准确的“形”。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地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譬如章衣萍太太回忆有一天和朋友去找鲁迅玩,瞧见老先生正在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着马路喊,鲁迅没听见,待众人撵到他家门口,对他说喊了“你好”几声呢!于是老先生“噢、噢、噢……”地噢了好几声,问他为什么连声回应,鲁迅笑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么,我就还给你呀!”……接着进屋吃栗子,周建人关照要捡小的吃,味道好,鲁迅应声道:“是的,人也是小的好!”章太太这才明白又在开玩笑,因她丈夫是个小个子。

这样子看下来,鲁迅是筒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照江南话说,他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玩笑。那年他送书给刚结婚的川岛,就在封面上题辞道:“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

那种亲昵、仁厚、淘气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随时随地讲“戏话”。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已制造的快感。

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的智者。在严重变形的民国人物中,想必也有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甚至是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清末民初及五四英雄们——康有为算得雄辩滔滔,可是不好玩;陈独秀算得鲜明锋利,可是不好玩;胡适算得开明绅士,也嫌不好玩;郭沫若风流盖世,他好玩吗?好笑倒是有一点,茅盾则一点好玩的基因也没有;郁达夫性情中人,然而性情不就是好玩;周作人的人品文章淡归淡,总还缺一点调皮与好玩一他虽也论到心里的所谓“流氓鬼”即文笔偶尔的“不正经”——可是论开阖,比他哥哥的纵横交错有真气,到底窄了好几圈,虽这说法不免有偏爱之嫌。最可喜的是林语堂,他当年乱世提倡英国式的幽默,给鲁迅好生骂了好几回——顺便说一句,鲁迅批判林语堂,可就脸色端正,将自已的“好玩”暂时收起来——可是我们看不出林语堂平时真好玩,他或许幽默的吧,毕竟是种种西式的刻意的自我教养,与鲁迅天性里骨子里的大好玩,哪里比得过。

同类推荐
  • 范钦评传

    范钦评传

    范钦出生于一个寒儒之家,没有门第光环和荫袭,也没有受业于什么名师,只有曾任县学训导、教谕的祖父、叔父在学业上给予过有限的帮助,因此,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初步成就,主要是靠他本身超越常人的勤奋努力所获取的。二十七岁青年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州的地方长官——知州,并且能关心民瘼、公正执法,初见政绩。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 最艺术,最民国

    最艺术,最民国

    要认识一个时代,首先要认识这个时代里艺术家们如何生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是时代的灵魂与气质,艺术家则是时代中云淡风轻的精灵。如果连艺术家都变得功利与世俗,这个时代是何种面貌,就不难想象了。在日下的“民国热”中,民国艺术家群体,几乎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领域。而如果说还有一个群体,能像民国时期文化学者们一样好玩可爱、趣味无穷,艺术家群体可谓当仁不让。本书选取了张大千、齐白石、李叔同、赵元任、徐悲鸿、丰子恺等艺术大师,以通俗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热门推荐
  • 穿越异界养包子

    穿越异界养包子

    孤女木兰穿越异界,身边却躺着一只白嫩嫩的包子,两人正好做个伴。买了田当了地主,木兰的日子走向了小康生活,但是这一只又一只不断出现的包子是怎么回事?反正债多了不愁,包子也一样,姐又不是养不起,木兰豪气冲天地想,那就一起养了吧~~~
  • 皇帝之二次穿越

    皇帝之二次穿越

    因为一次意外,冷平淡穿越回到古代,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了皇帝!登基大典完毕,竟然穿越回来了!从此纵横天下,美女云集。(不会写简介,看两章再走可好?)
  • 独身舞暧昧

    独身舞暧昧

    如果说,爱情是两颗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相遇并且碰撞,那么17岁,已经够了。谁说17岁的人不勇敢了?我们17岁,可以说缺少成长,可以说缺少阅历。但我们永远不会缺年轻的热血。
  • 乱世报魂

    乱世报魂

    生逢乱世,一个是军阀姨太,一个是报社总编。一场清末民初,抗日救国的变革乱世。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恨纠葛和国仇家恨。堪称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 裂变闪电星云散文录

    裂变闪电星云散文录

    这是我现在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过去事情的深刻回忆;也有我的一些思想启发
  • 流浪千金之嗜血归来

    流浪千金之嗜血归来

    夜晚,月亮将银纱撒向地面,寂静的大海,吹起了清爽的海风,像丝绸一般拂过少女的脸颊,那红色的身影在海边快乐的嬉戏,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犹如星辰般的双眼,让世间万物都变得暗淡无光,乌黑的长发,在身后飘荡,仿佛是童话中的‘黑夜精灵’神圣而不可侵犯。秀隽的身姿沐浴在微黄的暖阳下,有一种令人不知觉屏息的绝世清濯,秀长的眉毛朝着鬂角延伸,似是伸展出来的枝条儿秀雅却难掩清傲,微眯的双眼显得越发狭长而秀丽,似是聚焦阳光的热度,带着令人不敢直视的灼热,足以灼伤千万的妖娆瑰丽,薄唇微抿带着清冽。(作者):ヽ(??▽?)ノ大家好,我是作者,这是伦家第一次写书,请大家多多捧场(*^-^*)。
  • 赛尔号战神联盟友情录

    赛尔号战神联盟友情录

    布莱克,有着一个迷一样的身份;在他的身后到底有着多少秘密?
  • 咸淳毗陵志

    咸淳毗陵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染血三千界

    染血三千界

    “千万年后,你真灵回归那刻,若我还不能让三千世界尊我为主,我必会用战火点燃三千界,让三千世界任何一地都传颂我的歌谣!不论属于你的那朵真灵之花开在何处,你必会得知我的消息,你的故事中定会有我!”与人争锋,与天争运,这是一个故事,是一件传说故事,是一件由无数传奇组成的传说故事。传说,修为至圣,真灵不灭。当死亡时真灵会化成一朵花,千万年后,花朵绽放,真灵回归。
  • 唯我独魔

    唯我独魔

    我之梦想,手可遮天摘星,气可吞月噬日!死灵圣术,塑炼己身,至强肉身化龙凌天,可破万般道法!步履将出,血云排空。逆我者,杀!阻我者,杀!不疯魔不成活!黑暗绕身,傲视诸天仙佛,九天十地,唯我独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