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体温表一看,37.7℃,我当时全身都麻了。”正在小汤山医院治疗的柳青青是某医院护士。4月17日,她上门为社区居民打针。18日再次上门时,才知道那家人全家染上了SARS。隔离了三天之后,柳青青觉得手心脚心发烫,把体温表拿出来的一刹那,她就知道自己“完了”。和她一起染病的,还有同事苏雅。4月21日,两人被送进了北京第六医院。
“那些天我情绪特别暴躁,委屈、想家、恐惧,满脑子都是叶欣。我老想知道叶欣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她会恶化?我恶化了怎么办?叶欣能死,我为什么不能死?我整夜整夜睡不着,瞎想。苏雅和我一屋,她的病情比我重,我生怕她半夜没气了,一想到她被推出去抢救,剩下我一人,我就觉得我肯定会死,这种恐惧感就会要了我的命。”
柳青青清楚地记得,5月2日上午,医生殷岳和周哲来查房。他们一进来,柳青青就缠住了殷岳,苏雅就缠住了周哲,一个说“你告诉我叶欣到底是怎么死的”,另一个问“大夫,你说我到底会不会死”。“全副武装”的周哲走到苏雅的床边,拍拍她的腿说:“你放心,我绝对把你治好。”殷岳也走到柳青青身边,拍着她肩膀说:“买过彩票吗?有几个人中过奖?目前这个病的治愈率是95%,你是老百姓,就像95%的人买彩票中不了一样,你也是这里面的。”
“你不知道这话对我有多重要,你不知道医生拍拍我们有多重要,你不知道医生看我们的眼神有多重要!虽然隔着护目镜,可是我看到了医生那种坚定、信任、不带一点犹豫的眼神,那种眼神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眼神的力量绝对比激素厉害!”柳青青说,医生一走,她和苏雅抱头痛哭,“在这么困苦的时候,别人全身心地信任你,你一下就觉得有了力量。”
柳青青说,是医生的眼神和家人的爱支撑着她们熬过“肺炸了”的极度痛苦。从那天起她就下决心,活过来一定要重返一线。“别的什么都不带,就把这种眼神带去,病人需要的就是这种眼神!”
柳青青是幸运的,她碰上了一个正在学习心理学的医生,而在这个医生背后,还有心理医生在支持和指点。
“4月30日早上,我一醒,脑子里突然跳出三个字‘人与仁’。‘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而‘仁’字是二人合作。”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的赵梅大夫说,北京出现SARS疫情后,她内心一直涌动着一种力量,要为这场战斗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恰在这时,朋友告诉她,有位一线大夫非常希望能得到帮助,赵梅欣然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电话,一条热线就在心理大夫和一线医生间建立起来。这个医生就是殷岳。
年轻的殷岳已经在一线工作两个月了,她看到SARS病人几乎都出现了强烈的负面情绪。那些正值壮年的男性病人,往往接受不了自己染病的现实,拒绝治疗;女性患者,大多悲伤绝望。有的病人表现得非常沉默,陷入抑郁之中;也有的非常暴躁,甚至摔东西,和别的患者打架,对医生出言不逊。“我很想做点什么,可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做,就找到了赵梅大夫,她满怀热情地给了我很多帮助。”
为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殷岳画了这样一幅画:左边,是用明亮的桔黄色写的95%,代表当时的治愈率;一道粉红色箭头,指向右边绿色的100%,上面写着“我们共同的目标”。下面有几个手拉手的小人,其中一个头上戴着有红十字的帽子,那是医生。在画面下部,写着:相信自己,你每一分钟的努力都是在向着这个幸福的数字前进。“幸福”二字,殷岳特意用了玫瑰色。
SARS毕竟是烈性传染病,在病人无法看到医生表情,医生无法和病人更多交流的情况下,殷岳觉得这种带有色彩的、直观的画,也能帮助病人调节情绪,树立信心。“要是有懂美术的人专门设计一些,印成宣传画,每个病房挂一幅就好了。”尽管殷岳已经结束了一线的工作,她还在惦记着这件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患者的这些心理感受,特别是每个人都受到疾病威胁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忘记“病”字的中间是个“人”。但是,如果没有人来理解和帮助患者,这些强烈的负面感受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压力,会进一步摧毁病人的免疫功能,带来的不仅是更高的死亡率,还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危及他人和社会,比如伤害医护人员、逃跑等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刘津博士说:“病人绝望对谁都没有好处。病人安心治疗,就是为我们大家创造好的环境。”
仅有心理医生是不够的
尽管有一批心理大夫进入了一线医院,但由于SARS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也由于人们对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医院限制心理大夫在病区出入。即使像郭红利大夫这样能够直接进入病房,毕竟面对的患者太多。许多心理卫生工作者都意识到,更有效的干预是培训临床医护人员,让他们给患者带去战胜疾病的力量。
于是,一批心理医生主动提出培训医护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吕秋云、丛中、马弘、李雪霓几位大夫,给本院派往一线的30位护士和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做了团体辅导;北京同仁医院的赵梅大夫,用意向疗法给进入一线的战友进行培训。中日友好医院的心理医生李子勋在培训中,把容易激发患者负面情绪的行为一条条总结出来,比如,医护人员在医学操作中闭气、紧张、手脚僵硬、动作匆忙不规范、操作后慌忙逃离等,就容易激发出患者的惧感、罪感与心理冲突;在做非常规检测时,不事先征求患者的同意和理解,患者会感到丧失自控与隐私权,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敌意……医生们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才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对患者有那么大的影响。
SARS疫情在北京蔓延后,许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就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头扑了上去”。特别是民众中出现恐慌情绪后,他们更是把重心从研究转到了服务上,这在中国还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也一直在做着努力。克拉玛依大火、张北地震、大连空难、北大山鹰社山难,都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介入。但即使是这次SARS危机,心理干预也还没有从一开始就纳入政府的危机应对机制,在新近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并没有涉及精神卫生工作。
心理卫生工作者也在反思。在SARS危机应对中,由于缺乏整体框架和网络,彼此缺乏协调和分工,有限的专业资源没有很好整合起来,比如在北京,热线就开了七八条。
SARS新增病例越来越少了,但心理卫生工作者心头的压力却没有减少。他们知道,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怎样把死亡患者的善后工作做得更人性一些,怎样给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治疗心灵创伤,怎样帮助愈后患者回归社会……在这场危机中,他们所做的,就是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人性的需要,更多地提升人性的力量。
(第四节)知识点总结与问题测试
知识总结
知识点一:危机情境中的人的反应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人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
知识点二:心理危机的结局
一般有四种结局: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知识点三:危机反应心理的四个阶段
危机反应心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成长期。
思维模拟
请你结合本章的知识和自己的亲身危机经历,描述一下自己的危机反应心理的四个阶段中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
实务训练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经国务院批准,从9月1号起,民航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将再度提高。
这是2005年8月民航国内航线恢复征收燃油附加费以来,第二次提高征收标准。调整后,800公里以下航段的燃油附加费从原来的每位旅客30元,提高到60元;800及800公里以上航段由每位旅客60元提高到100元。此外,按成人普通票价10%计价的婴儿继续免收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按成人普通票价50%计价的儿童、革命伤残军人和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征收实行优惠,800公里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30元,800及800公里以上航段收取50元。在这项政策出台前,已经购买了9月份以后机票的旅客将不再补收。
据了解,2005年3月份以来,国内航油价格已经上调了五次,上涨幅度接近50%。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国外各航空公司在其国内航线上,也随时调整着燃油附加费的征收额度。
请你结合本章的知识,详细分析以下,这个条令的颁布对民众的心理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