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评价单元的风险评价值相加,得出整个评价对象的相对风险评价值,用第一种方法,依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出评价对象的第一个风险等级;
对各评价单元,分别用第二种方法,依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出各自的风险等级,然后取其中等级最高的,作为评价对象的第二个风险等级;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得出的评价对象的两个风险等级,取其中等级较高一个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的风险等级。
通过以上的说明,提出了一些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风险评价的指标合成和风险等级划分等重要问题,为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相信企业组织管理层能够建立切实可靠的风险评价体系。
(第五节)量化风险评估中的有关问题
在对风险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其相对风险量化,然后再进行评级。因此,在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使用者常常容易忘记这些问题:
复杂的人类活动很难数字化
反映真实生活的数字过于精简
可用数据的缺乏意味着凭空猜测
决策者可能会用数字来代替论据
仅仅依靠数字就冒险放弃有利的交易可能是不现实的
任何风险评估都需要把量化过程同研究风险利益攸关者预想的风险来源及性质的定性过程作对比。任何没有定性化过程的评估不但有使人们开始过分依赖统计预测之险,而且会失去同企业形象与感觉的联系。
此外,仅在可能性方面做出评估的风险具有欺骗性。有关认知偏见存在的调查和概率的不精确计算都表明,专家和决策者对于风险的主管评价可能存在有缺陷。
专家评估也可能不准确,从对许多自然灾害的统计评估中可略见一斑。这种不准确可能来自于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历史信息,或因缺少有关的专业知识而使评估模式不完整引起的。
管理者通过审查以下几点,就可确保统计的事故发生率的可信性:
风险情况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频率或概率评估
所有的部门、项目、案例或事故都已考虑在内
使用者意识到任何概率估值只有在使用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时才能保证高准确度
我们还要考虑以下这些方面:
1.检查这种方法是否是你解决问题所必需的
获得的统计表只反映用以建立所含频率的问题。问题的前因后果改变时,数字或统计表也可能改变。而前因后果常被称为问题的结构框架。管理者在考虑问题时,如果没有适当的谨慎,就会得出错误的风险评估。
通常来说,针对不同事件,就会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某些看似一样的事件,其结构框架并不相同,因此,适合A事件的解决办法,对B事件不一定适用,尽管A与B是看似相同的两件事情,但是他们之间必然有某些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导致了解决办法的不同,对于不同的事件,我们不能依循一贯的经验从表象上判断解决办法的使用情况,而应该将其具体化、细分,明确所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2.考虑到所有的部门、项目或案例
当应当考虑的情况被排除在外或不应考虑的情况被包含在内时,统计结果就会不准确。管理者需要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适当的基本标准来规定应包含在内的情况和应排除在外的情况。通过与有经验的调查者进行核对,使这些规则和基准生效。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考虑这样的情况:某个参数在高于某个值或者低于某个值时都是不允许的,只能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波动。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考虑双边的关系,而不能只考虑一种情况。事实上,1986年的“挑战者”号宇航飞机失事,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在飞机发射前,相关的工程师就提出,在低于某个温度时,飞机燃料系统的密封设备可能损坏,而如果高于某个温度,则飞机的发射却没有问题。但是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甚至把这个问题排除在意外事故的诱因之外。但是最终,就是这个小问题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3.概率在大样本数据中才准确
有人曾经对硬币从空中落下的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做过实验,结果发现,做实验的次数越多,这个概率就越趋近于0.5,近似等于理论推算出来的数据。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概率在大样本数据中才越准确。
管理者在把概率用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时,需要小心谨慎。比如,5%的概率意味着在广泛使用时,一种特殊的结果通常会在100次中出现5次。前面对基准和结构框架方法的讨论表明,这类频率和概率并不完全可信。尽管有形地理分析和支持性的历史信息把标准延伸到使用与1000年甚至更长,然而案例的数量却不能多得足以避免歪曲以后发生频率估值得错误。
管理者使用概率做决策时,常常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即他们似乎经常用其积极面来选定防守和缩减策略。“20年发生一次”的概率会被以更积极的“20年中有19次不会发生”那样的结果来看待。这种做法的结果常常时决定缩减风险资源的费用或将行动延期。
在预计短期内或极少重复的工商业活动中将要发生的风险时,即使小心谨慎地使用概率,也可能导致错误的自信。管理者经常在一种假定的情况下实施其构想的策略,即事故的发生是同其发生频率的评估结果一致的。这样,决策者就会陷入两种状态的错误自信中。一种是“这种特定事故发生很少,以致于这次也不会发生”的论断。当一种危险事故发生,并且人们相信“既然这种大事故已经发生,那么知道超过其不发生次数以后才会再次发生”时,另一种状态的错误自信就会出现。两种思想状态都会导致有关接受风险和管理风险的拙劣决定的发生。
(第六节)案例分析:生产项目风险评估
案例简介
一、案例背景
(一)项目评估的必要性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项目评估属于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的立项前评估。它是直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性技术开发项目,具有开拓性、启动性、先导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对该贷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风险性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是关系到科技开发贷款项目投资的正确决策乃至项目实施和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银行作为贷款提供方,需要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如技术、市场、预期效益,实施基础条件以及风险等因素,但又难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为此,该项目评估主要从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市场前景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入手,通过技术、经济预测分析和对项目可行性方案的评价,为银行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项目前景,以解决决策时所遇到的困难。并为项目委托者(企业)提出对可行性研究的修改意见以及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风险规避等问题。
(二)评价对象及内容
该项目评价的对象是对天津市某产业集团向天津市某商业银行提出的“优质A酸生产”科技开发贷款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1)项目承担单位评估;(2)项目实施基础条件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评估;(3)项目市场前景评价;(4)项目投资和预期经济评价;(5)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根据这5个方面的评价结果,作出综合评价结论,并提出修改实施方案和建议。
(三)评估结果的使用者
该项目评估结果的使用者为天津市某商业银行和天津市某产业集团。
二、评估过程及结论
(一)评估依据和基本思路
评估依据为(1)中国某银行总行制订的《科技开发贷款评估办法》;(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效附件;(3)经审计的企业财务报表和有效附件。
评估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项目的风险性评估,主要理由是(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为申报单位自行编写,其各项优势阐述较为明确,但对风险估计往往不足;(2)评估报告的使用者之一——天津某商业银行基于信贷资产的安全性考虑,必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各类风险充分予以关注;(3)申报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信息难以全面掌握,可能造成风险隐患。为此,在该项目评估中,必须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础条件、项目技术、市场以及效益和偿还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贯穿始终。
(二)评估实施概要和方法
评估方法采用专家辅助决策咨询法,根据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从项目实施基础、市场前景、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果和综合风险等五个方面逐一展开系统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在没有出现单项指标否决的情况下,得出总的综合评价结论。
三、评估报告及结论应用
(一)评估报告提交方式
评估报告以文本的形式提交天津某商业银行和天津某产业集团,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要、项目实施单位评估、项目技术评估、市场评估、经济评估、项目综合风险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以及能证明项目技术水平和成熟性的相关文件、市场销售合同、用户意见、环保证明等一系列附件。
(二)评估报告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