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1100000011

第11章 甥侄有些负心(1)

老寡妇失去了最后的幸福,但她可以掠夺别人的幸福,来弥补她这巨大的人生缺憾。她又抓了个儿皇帝!

再弄个儿皇帝

传说同治临死前很清醒,他对自己这十九年的生命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反省。反省的结果据说是召帝师李鸿藻进见。同治当着帝师之面问阿鲁特氏,我死之后,你看谁做皇帝好?阿鲁特氏回说:国赖长君,妾并不愿弄个小皇帝以享太后之荣。于是同治帝向李鸿藻口授遗诏,以贝勒载澍入继大统。事后,李鸿藻拿着遗诏就向太后告密去了,太后阅毕,当即撕毁了遗诏,扔到地上还踏上了一只脚,传谕不许给同治进药,不许外臣入视同治,于是同治就死了。

这个传说很容易让人信服,因为它符合太后的作风与理念。但是当时并没有载澍这个人,有也才五岁。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要从同治的九叔,也就是道光第九子孚郡王奕譓说起。奕譓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死于光绪三年(1877),享年三十三岁。死后无子,从康熙帝第十五子那一支过继过来一个儿子,名叫载煌。载煌从远支过继到近支,改叫载沛。可是一年之后就死了,只好再过继一个,这个来自康熙长子那一支,名叫载楫,同样的原因,从远支过继到近支,改名叫载澍,时间是光绪四年(1878)。

由此可以看出,同治死的时候,载澍叫载楫,没有过继过来呢。还有,载澍生于同治九年(1870),同治死的时候,人家才五岁呢。

所以,所谓的同治立载澍为皇位继承人是不成立的。同治混账了一辈子,临死前是否清醒都值得怀疑。无从怀疑的倒是慈禧太后。儿子没了,她自然是悲的。但是对她来讲,有比悲哀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权!丈夫能丢,儿子能丢,但是权力不能丢,她可不想退居二线,她有自己的算盘:

第一,不能立长君,那样的话,她还垂什么帘呢?

老佛爷不高兴上篇老佛爷为什么不高兴第二,即使立幼稚儿童也不能给同治立嗣,而得给咸丰立,这样她就是永远的皇太后,而不会是需要靠边站的太皇太后了。

第三,同治帝不是喜欢那个皇后阿鲁特氏吗?阿鲁特氏不是不挺我这个婆婆吗?那好,我让你永远没戏。

慈禧太后成竹在胸,按西方翻译,这叫胸中装着一根竹竿子。待同治驾崩之后,她与东太后在养心殿西暖阁紧急召见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訢等王公大臣。慈禧太后开口就说:此后垂帘如何?有人对曰:“宗社为重,请择圣而立,然后恳乞垂帘。”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二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86—1087页。慈禧一听,很满意,遂让大家放言推荐。于是有人推荐道光长门长孙溥伦,有人推荐恭亲王之子载澄。正在大家讨论缤纷之际,西太后又说话了:“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需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同上,第1087页。

看资深寡妇的口气,她一语即定,其他人就是来敬听的,“敬听”的结果是: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所谓的文宗,就是她老公咸丰。说的是给文宗过继儿子,实质上那是给自己过继。还有,老寡妇说,挑个小的好教育,似乎她老人家是个称职的教育专家似的。底下的王公大臣没一个敢问她:同治帝是您老生的,也不见您老把他教育得多好!

现在我们到历史的三岔口张望一下,看都谁有希望做帝位候选人。因为对大清这艘破船来讲,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并不打算做文化与制度的大转身,那选择什么样的船长顺着老航道按惯性苟延残喘继续漂下去,就很有关键意义了。正如当年出使中国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所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32页。

前面说过,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长子奕纬、次子奕纲、三子奕继皆早死;第四子奕詝,资深寡妇她老公,咸丰皇帝,也早死了;第五子奕誴过继给惇亲王绵恺为嗣了;第六子恭亲王奕訢任议政王、军机大臣;第七子醇郡王奕譞,同治十一年(1872)晋亲王;第八子钟郡王奕詥,同治七年(1868)死;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同治帝载淳属载字辈,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及乾隆之后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的排列顺序,当时入继大统的应该是“溥”字辈,首选应当是道光帝长子奕纬长孙、载治长子溥伦(1869—1925)。载治原为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贝勒绵懿第三子奕纪之子,后过继给道光皇帝长子奕纬为嗣。载治长子溥伦时年七岁,年纪不算大,不过辈分不行。他一继位,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就是皇太后了,慈禧不得不升级为太皇太后,那还咋好意思垂帘听政呢?于是慈禧以载治不是道光长子奕纬的亲儿子,宗支疏远而不同意。溥伦没做成皇上,但他算是爱新觉罗家的优秀人物了。据《宫女谈往录》载,八国联军进中国,慈禧太后西逃,昌平到怀来的路上遇匪,有人隐藏在青纱帐里拿火铳对着他们一行人开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跑到前面护驾的主要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李莲英,挺身站到了老太后的驮轿前;第二个就是溥伦了,挺身站到了光绪皇帝的驮轿前。两个人都是舍命护主的,李莲英护自己的主子,也算应当,可溥伦护一个被废的光绪,需要的就不只是勇敢了。还有,光绪三十年(1904),美国举办世博会,中国代表团前往参加,团长就是溥伦。中国此次参加世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不说,溥伦个人风采也受到外国好评。更重要的是,他向华侨表示,回国后,披肝沥胆,也要向西太后进立宪改革之言。所以晚清的宪政改革,也有他的推动。问题是慈禧太后选接班人,并不是看谁适合这个国家,而是谁适合她专权,于是溥伦就没戏了。

溥字辈没有合适的,那就应该在同治帝的同辈“载”字辈里找,至少符合兄终弟及的传统。慈禧太后要的就是这个,这样她就是永远的太后啦。恭亲王奕訢倒是有两个儿子,长子载澄(1858—1885),二子载滢(1861—1909)。但慈禧根本没有立他们的打算。第一,这两个孩子的爹太厉害,且是曾经的帝位落选人,说不定现在还耿耿于怀呢,若立了两个孩子中的一个,那不等于他爹间接得逞吗?第二,载澄虽然天资聪颖,不下乃父,但高干子弟作风已养成,风流放荡。前阵子居然传说,他领着帮恶少游什刹海,碰见一个美貌妇人给他丢媚眼,他就派人给人送花示爱,两个人勾搭上后,就演出一场抢女人的把戏,光天化日下,他就把人抢他家去了。抢后才发现,这女人也是宗室女,竟然还是载澄的姑姑辈呢。这样子的人做了皇上,皇宫内外还不得鸡飞狗跳啊。闹好了,是乾隆第二,闹不好,就只能是同治第二了。另外还有一点,估计跟同治共染性病的缘故,这家伙也无子。第三,因恭亲王八弟、钟郡王奕詥死后无子,载滢早就过继给奕詥了。更关键的是,这孩子虽然比载澄年幼,但也十五岁了,拉过来就是亲政的年纪,虽然说可以扶上马送一程,但是太后春秋正盛,一两年后就得退居二线,那咋能行呢?

老太后就跟找朋友似的,找啊找啊找啊找,找到一个好朋友,她找到了醇亲王奕譞家里。醇亲王奕譞有四位福晋,共生育七个儿子。第一子、第三子早殇,第二子为载湉,他是醇亲王奕譞与慈禧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奉旨成婚的结晶。之所以找到这里,第一,老七为人老实,好指使,不像老六那样像个小保安似的动不动我骄傲;第二,孩子他娘是慈禧的亲妹妹,这妹妹也老实,至少不像她姐姐那样不好对付;第三,更关键的是,这孩子年纪小,好摆弄。可怜的载湉,生于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同治堂哥兼表哥死时,他这个小表弟小堂弟还是幼儿园小班的年纪。这么丁点的孩子让他去做皇帝,比雇佣童工严重多了,更要命的是,这雇主又是刻薄寡恩的慈禧。虽然从名分上来讲,他应该叫慈禧为四大娘或者大姨妈,但是这不是普通的大娘与大姨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奕譞当时闻听之下,如遭霹雳般被砸昏。据《翁同龢日记》载,奕譞当时吓得“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二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87页。据《清史稿》载:“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尔后,“舁回家内,身战心摇,如痴如梦”。孩子他爹都吓成这样,孩子他娘更可想而知了。两口子知道这不是好事,可是又不能对慈禧说不,只好可怜兮兮泪眼婆娑地把可爱的小儿双手拱出。慈禧可管不了那么多,只要她好就行。她以两宫太后的名义下了懿旨:“皇帝龙驭上宾,未有储贰,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特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2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4页。文宗是咸丰,大行皇帝是同治,古制,天子崩逝,因尚未定有尊谥,暂称“大行”。所以这懿旨两个意思:第一个,光绪入承的是咸丰的大统;第二个,待光绪有了孩子,就让这孩子入承同治的大统。对于慈禧母子,这叫两全其美。

小载湉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穿上龙袍补服,一路哭喊着被抬进了宫中。这是个不祥的序幕。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小可怜儿载湉登基了,年号光绪。按中国传统农历计岁,小家伙五岁;按现行的周岁制,小家伙还不到三岁半呢,可是他却要当大清这个破船的船长了,确实不是人干的活儿。太监寇连材对小光绪的工作做过如此概括:“中国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盖凡人当孩童时无不有父母以亲爱之,顾复其出入,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虽在孤儿,亦必有亲友以抚之也。独皇上五岁即登极,登极以后,无人敢亲爱之,虽醇邸之福晋(醇亲王之夫人,皇上之生母),亦不许亲近,盖限于名分也。名分可以亲爱皇上者,惟西后一人。然西后骄侈淫佚,绝不以为念。故皇上伶仃异常,醇邸福晋每言及辄涕泣云。”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57页。

我哭豺狼笑,醇王福晋不高兴了,可她大姐高兴,这大姐经验丰富,且老同志不甘退居二线,还要垂帘听政!奕訢呢,还是给嫂子做助理!

其他没变,就皇帝变得更小了。还有,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变没了。同治死后,她只得到了一个“嘉顺皇后”的封号,并没有按照祖制升级为皇太后,这意味着不管将来新皇帝是谁,她也只能以新皇帝寡嫂的身份自处了。如果做一个成年皇帝的寡嫂,也许还将就,皇帝可能还会关照她一二。一看登基的是娃娃光绪,阿鲁特氏顿感绝望。她不是慈禧的对手,勉强活着,也是生不如死,于是终日以泪洗面,哭得眼睛肿了,死的心思也有了。她的父亲崇绮请命于慈禧太后,这个当婆婆的说:随大行皇帝去吧。于是阿鲁特氏就死了,离同治死亡不足百天!关于阿鲁特氏之死,也有多种说法,一说吞金而死,一说绝食而死,一说吞鸦片而死,一说吞毒而死。第一种说法最为流传。但我认为,中国国情下,咋死都不能吞金。中国古代流行挖坟(现在流行的是挖坟加拆迁)。虽然皇家不缺的是金子,但您肚子里若存了金子,有人惦记哪。民国年间,大清家的东陵没少挨折腾,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喜欢刨坟掘墓,当地流传说,阿鲁特氏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敢情,人们为了取金子,把这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慈禧要的就是自己满意,才不管儿子媳妇呢。野史传说,皇后肚里可能有龙种。且当传说吧,同治帝是否具有播出龙种的功能都值得怀疑呢。即使有了龙种,他奶奶也不接受不是?总之,大家都没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天地间,就伫立着一位资深寡妇,向着末日招手!

新皇帝一心想强国富民

光绪二年(1876),光绪帝六岁。清朝乾隆年间规定皇子、皇孙六岁开始到上书房(在乾清宫左侧)读书,皇帝六岁,当然更得开始读书了。由于读书时已是皇帝了,所以读书地点另选毓庆宫(当年同治也是基于同样理由,设在弘德殿课读)。师傅为署侍郎、内阁学士翁同龢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与夏同善为同榜进士。翁同龢主要教光绪读书,夏同善主要教光绪写字,另有御前大臣教习满语、蒙语和骑射。

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76年5月14日),光绪正式入学授读。授业的第一天,恭亲王传来太后懿旨,说小皇帝近日身体不适,课程不可过长,“功夫不过一二刻可退”。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三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205页。

看意思,太后还挺心疼外甥的。问题是帝师们可怜,前面教了一个小同治,现在又来了一个小光绪!帝师们身上的担子,绝不是一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大清这个破船的命运问题。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翁老师对他的这个学生,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的。

孩子也可怜,翁老师对他,除了师生之情,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父爱。众所周知,慈禧对自己的亲儿子同治还有些不管不爱的,对这个侄儿兼外甥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翁老师既把大清的希望寄托在这孩子身上,免得他重走同治的老路,更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寄托在这孩子身上,做帝师,可不是一般人能摊上的。所以他对光绪除了学业上的精心辅导之外,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体贴和照料。光绪三年(1877),翁同龢请假回籍修墓,小皇帝当天一听说老师请假,就坐卧不安了。第二天本没有课,光绪却传“明日书房照常”,谢俊美:《翁同龢传》,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62页。为了能多与翁老师待一会儿,小家伙居然自己给自己加课了。没有老师的日子里,小光绪失魂落魄,无心读书,不但读书遍数很少,甚至连读书声都没了。待翁老师事毕归来,小皇帝对翁老师的问候居然是:“吾思汝久矣!”说得翁老师老泪横流。这一天,小皇帝精气神十足,一遍遍地大声读书,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幸福与欢欣,以至于太监都感叹:“久不闻此声矣!”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三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327页。可怜的孩子。中国传统政治的运作,直接违背人性。而且这传统还一传两千年,如果不是境外“别有用心”的反动势力,我们可能一点改变都不会发生。

光绪六年至七年(1880—1881)的一段时间,慈禧生病,太监们乘机偷懒,对光绪帝的生活不管不顾。小皇帝有时候得自己照顾自己:自己铺炕,弄得手指出血;自己倒水,手上被烫了泡;小皇帝感冒头疼,气粗腿软,以致不能读书,太监们也不汇报,翁同龢气得大骂:“左右之人皆昏蒙,不识事体!”同上,第1553页。

同类推荐
  • 花煞之不动声色

    花煞之不动声色

    宋家是北方大户人家。大喜之日,突遭灭门,全家男人被杀,留下一个老太太和三个年轻寡妇。族人觊觎丰厚家业,日本人、汪伪政权、共产党的游击队、土匪等,各方势力角逐,宋家女人必须用尽各种手段,在乱世之中好好活下去……
  • 三国霸主

    三国霸主

    穿越三国,谁能成就王霸之业?乱世、智谋为何物?什么又是神机、万夫不当之勇和运筹帷幄?什么是决胜千里?当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当一场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撕杀激烈上演!穿越重生的左傲冉,誓要在这混乱的时代中,成为真正的霸主!
  • 我的新三国

    我的新三国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刘备当真“哭”出了天下?;诸葛亮究竟有多妖孽,黄月英是美是丑;武将到底如何?曹操是奸雄吗?《三国演义》《三国志》到底谁写的可以当真?看不清的三国果真如你梦中那般?来吧,随我一同创造一个属于你我的三国时代。我的三国当然有我。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中国史部分,本书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 沈万千的妖孽人生

    沈万千的妖孽人生

    沈万千穿越了,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一具即将被扔出城的尸体上,没想到的是尸体居然还是宋国公主的面首。沈万千不甘再被那饥渴难耐的老妇女玩弄,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生活,而就在一切的一切正顺着他意料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那个宋国公主,那个丑陋而变态的老女人居然认出他来了,一场场官场权谋、阴谋阳谋由此展开...
热门推荐
  • 卿需怜我我怜卿

    卿需怜我我怜卿

    ‘倾我一生一世念’你,还记否?‘一生一世一双人’你,还念否?当一切美好化作一缕孤烟,你,还在否?,是非对错,竟是我伤的体无完肤,你,还怜否?
  • 坠落情迷:总裁大大变无赖

    坠落情迷:总裁大大变无赖

    一把匕首砍人头颅,不沾染一滴血,但她却是个见钱眼开,喜欢钱的国际雇佣兵,她是黎兮渃拒人千里,不进女色的公司CEO唯独对她不同,他是寒夜辰。一次公司的假意摩擦,他迷上了她,他得知她喜欢钱便用一纸契约为期五年将她绑在身边,这五年她是他的妻子而五年后的今天就是她杀他的日子……
  • 颅囟经

    颅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年华没有付水流

    年华没有付水流

    长篇小说《年华没有付水流》,以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再现了恢复高考后77级78级79级大中专生的生活、思想及取得人生成就的历程,深刻反映了1975年到2004年的社会现实,六名青年,四对婚姻,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纠葛,写得真实,生动,曲折,尖锐,包涵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知识,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小说通过再现这几名普通人,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谋生能力和文明修养,实现了理想的生活,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将孩子培养上了重点大学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深刻表现了“知识就是力量”主题。小说用材尽量有源自具体的个别的生活原创性,独特性,以保证新鲜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读者只要选读小说中间的部分章节,即可确知。
  • 甜蜜爱,悲伤情

    甜蜜爱,悲伤情

    “我爱她”,“她爱我”,每一份爱情都是有挫折的过程,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痛苦,才有完美的最后。一次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份与那个她既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像一朵花,开的正绽放的时候,那一段时光是最美丽的,也是让人喜爱的,可是枯萎的那一刻,花瓣凋零时候只有自己安抚的自己。人生就像公路永远看不到尽头爱情就像悬崖一样,只有站稳就不会摔倒,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永远都不会爬上这座山。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像流星像闪电,又像雨后彩虹那样牵动着我们那蠢蠢欲动的心,其实我们都很简单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份只属于自己的爱情……?
  • 土匪窝的小公主:侧妃难当

    土匪窝的小公主:侧妃难当

    她是土匪窝乘风寨寨主的女儿,号称乘风寨小公主。见寨子收入不好,她便打着‘振兴乘风寨’的口号出寨,名曰“闯荡江湖,搜罗各地珠宝为乘风寨所用”。该死的楚王,居然在新婚的晚上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打了我一耳光!呼呼……我忍,为了我光明的偷途!嗄?王妃、小妾来欺负我?我呸!管你是谁,谁惹了我,先动粗打了再说!什么?那帮泼妇女人向冷酷王告状了?
  • tfboys之完美邂逅的那个他

    tfboys之完美邂逅的那个他

    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之间的故事,只因那三个狠毒的女孩(从一个单纯女孩做到不要脸的人)让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之间的感情支离破碎,还会和好吗???
  • 神霸天武

    神霸天武

    神州浩土,万族林立。这片大陆名为神武大陆,修炼一途,恒古不变。在这个天才如星辰的大陆上,无数人为追求飘渺的神道巅峰而穷极一生。且看神秘少年如何冲破坎坷,问鼎巅峰!
  • 佛觉

    佛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行圆满是佛修行的最高果位。世家子兰聪走出了漠桑荒原,拜师普陀山,踏上了一条修佛之路。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小和尚通过不断觉悟,修炼成佛的故事。精彩展开,敬请期待!
  •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肉兔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肉兔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肉兔养殖实践证明,发展养兔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等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尤其对贫困地区,是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的好项目。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主要解答了肉兔养殖中涉及到的肉兔的品种、选配、繁殖、饲料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常见问题,旨在帮助农民朋友科学、高效地饲养肉兔,从而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