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1100000032

第32章 坚持“大清特色”的“改革开放”(3)

“夫以中国之大,养士之久,岂无一二知文明数学之士足以驾西人而上者哉?……而必自卑尊人,舍中国而师夷狄?此臣之不解者二也。”

“今不思破之之方,御之之术,窃恐中国将来之轮船机器较彼尤精,而用之不得其法,不得其人,未必不徒费钱粮,徒劳人力也。此臣之不解者三也。”

“善政未修于上,实学未讲于下,而尤令舍人事以习天文数学,此臣之不解者四也。”

“有自强之心,无自强之政,而徒震惊于外洋机器、轮船不可制,此臣之不解者五也。”

“夫洋人之于中国,敌国也,世仇也,……圣贤之大道不修,士林之气概不讲,无一非西学阶之历也。此臣之不解者六也。”

“兹不操出奇之胜算,而为依样之葫芦,此臣之不解者七也。”

“此事疆臣行之则可,皇上行之则不可;……是西教本不行于中国,而总理衙门请皇上导之使行也,此臣之不解者八也。”

“兹惟于同文馆厚廪饩、广升途,何明于此而暗于彼,略其大而举其细也!此臣之不解者九也。”

“是其设立同文馆之初,未尝不明知此事之不当于天理,不洽于人心,不合于众论,而必欲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此臣之不解者十也。”

说了这么一大堆,他的要求就是:请太后收回成命,撤销同文馆,否则天下大乱!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0页。

可以说,奕訢在对付顽固派的挑战时,挺累的,苦口婆心不知说了多少废话。如果最高领导慈禧太后不支持,他肯定要败下阵来。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嫂嫂还是挺开明挺勇敢的,对这又臭又长的帖子批驳如下:

其一,呶呶数千言,甚属荒谬!

其二,这个折子是不是倭仁授意的?如果是,殊失大臣之体,其心固不可问!

其三,即使不是倭仁授意,那也不好,党援门户之风,从此而开,于世道人心大有干系。中国史学会:《洋务运运·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52页。

这些顽固派固然不是好东西,但是慈禧批折时用的手腕却也不能恭维。折子写得长,就叫荒谬;折子是倭仁授意下写的,就动机不良;折子不是倭仁授意写的,那就是你们党派之间自觉性的呼应了,影响世道人心!反正咋也不对。

不管咋说吧,这次洋务派赢得了胜利。胜利的原因,并不是奕訢等的辩才好,势力强,洋务甚得世道人心,而是老太后坚定地站在了他们一边。

老太后为什么站在奕訢一边呢?一句话,这些洋务内容并没有触及老太后的底线。那老太后的底线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语录里寻找到她的改革主张。

据德龄公主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某一天,因俄国公使夫人勃兰康夫人要来访,老佛爷心有所触,对西方文明发出了诸多评价,下面是太后语录选:

之一:西方礼服也算好看,只是我到底还是不喜欢那个长尾巴,后面拖着恁长的尾巴,拖着这么个东西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德龄公主:《紫禁城的黄昏:德龄公主回忆录》,秦传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之二:她们以为咱们中国人啥都不懂,小瞧咱们。我看呐,她们是自以为文明、懂礼、有教养,其实呢,我们这些她们所认为的野蛮人,反倒比她们要文明有礼得多。同上,第38页。

之三:我知道他们肯定忘不了光绪二十六年的拳民之乱,不过我也不在乎,我还是愿意遵循我们祖上最好的规矩,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去采用外国人的方式。德龄公主:《紫禁城的黄昏:德龄公主回忆录》,秦传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之四:我觉着,每样东西在中国都有,不过是生活方式不同罢了。跳舞是怎么回事儿?我听人说,就是两个人手拉着手满屋子蹦跳,要真是这样的话,我看一点也不好玩。要是男人和女人这样一起跳,总归是不大好。我不赞同男人的手围着女孩的腰,那太难看了,我喜欢看女孩子和女孩子一起跳。在中国,女孩子是不准和男人接近的,我知道外国人好像不大讲究这个。这就见得外国人比我们更开放。同上,第74—75页。

之五:听说外国人都不尊敬父母,可以随便打他们,还可以赶他们出去,这是真的吗?同上,第75—76页。

之六:我这样说,好像显得自己很保守,我尊崇祖上的规矩,在我活着的时候不想改变它。同上,第125—126页。

之七:老实说,我很喜欢内田夫人(日本公使夫人)。她总是那么温雅,从不问那些愚蠢的问题。到底还是日本人和我们相像,从不冒失。同上,第126页。

之八:去年,你们那时还没进宫,康格夫人(美国驻中国公使夫人)带着一个女传教士来,建议我在宫中设立一所女子学堂。我不想让她们不快,就说我会慎重考虑她们的建议。现在你们想想,宫里弄出一所学校来,可不是笑话吗?就算办成了,叫我到哪里去找这许多女学生来读书呢?现在这样已经够好的了,我可不想把那些个皇亲国戚的子弟弄到我的宫里来读什么书。同上,第126页。

从老佛爷的这些经典语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主张,那就是,虽然大清不得不改革开放了,但我们的改革与开放都是有限度的,绝对不照搬西方,绝不走西方的邪路,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防止西方和平演变,把大清特色的封建专制制度坚持到底!

当然,啥叫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啥叫大清特色,都是有弹性的、模糊的。还不如这样说,以老太后是否能容忍为度。

事例一:同治十一年(1872),由于洋务派一再的奏请,政府终于同意向国外派遣官派留学生,一派就是三十名。可是到了光绪七年(1881)政府又突然召回所有的留学生,也不管他们学业是否完成。事实上,一百二十名留美学童中,真正完成大学学业的只有两人。太后如此不计后果、半途而废,原因很简单,听说这些孩子都给西化了:说洋人的语言,穿洋人的服装,学洋人溜冰打球带扑腾(游泳);更有甚者,还把辫子剪了,见了中国官员与孔子牌位都不行叩头之礼了,长此以往,这还了得?这不和平演变吗?于是一纸令下,所有的留学生全部撤回。他们中间的著名代表是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詹天佑除了学业有成,棒球与游泳也都呱呱叫,你能说西化后的他比不出国留学、未西化的中国传统士人更不爱国吗?问题是真正的爱国者在中国没有好果子吃,按西方学者的说法,这帮留美学生回国后,“受到一批盛怒的官僚们的极其侮辱的待遇,并被分派到最低级的事务工作上”。(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41页。他们落魄待遇的改善,居然是日本人成全的。也就是说,甲午中日战争后,政府才开始重用他们。

事例二:光绪二年(1876),英国人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引起众议纷纷,有些中国官员甚至扬言前往卧轨以阻挡火车通行。不能容忍火车本身也就罢了,就是火车轰隆开过的声音,也让爱国贼们不堪忍受:影响风水也就罢了,这不影响地下的祖先们安歇吗?正好出了车祸,火车轧死一个中国人,这下可有理由了,于是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事例三:光绪四年(1878),在李鸿章操作下,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办,其治下的开平煤矿出煤极旺。问题是运输不便。该矿“总办”唐廷枢给他的上司李鸿章算账如下:开平挖出的煤,每吨成本二两七钱,如果用牲车从矿区把煤运到北塘河岸边的芦台,每吨运费合二两二钱,由芦台用船运到天津,再搬到岸上,每吨约需一两,加上税金,一吨煤到天津市场上,一分钱不赚,已经六两四钱了,比从日本进口的每吨六两的煤还要贵出四钱来。但如果从唐山修一条铁路到芦台,煤炭从这里下船走水路运到天津或上海,每吨成本仅四两……为此,李鸿章禀请政府准许矿务局修筑唐山到北塘口的运煤铁路。由于恭亲王等人的支持,慈禧太后很快就批准了,李鸿章随即聘请开平矿务局工程师、英国人金达负责督修。谁知正在筹办之时,政府突然又不干了。原因很简单,很多官员反对修铁路,纷纷上章弹奏。按英国人肯德在他的《中国铁路发展史》中所说:“凡是人的才智所能设想出来的种种可笑的理由,都在清政府的权贵的看法下产生了。”(英)肯德:《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4页。

总之,中国官员的才智都体现在保守落后愚昧方面了,他们意见中最不能忽视的一条是影响东陵地气。东陵大家都知道,是大清王朝在关内的皇陵,它远在唐山以北遵化县长城脚下的马兰峪,离所谓的唐胥铁路近百公里呢,问题是对皇家来讲,再远也不能忽视。因为影响百姓庐墓也就罢了,反正你家出不了皇帝,但是影响皇家风水则是万万不可的,大清江山须人家子孙一棒一棒的往下传呢。铁路不让修筑,开平矿务局只好开掘运河运煤。可是运河只能挖到胥各庄,因为胥各庄到矿区那段路地势高陡,河水上不去。矿务局再次请修铁路,这次奏明只修胥各庄到唐山之间的一小段。老太后特批,这条铁路可以建,但有一个条件,铁路修成后不能用轰隆作响的机车作牵引,那用什么牵引呢?牲口!于是计划中45公里的铁路被缩水成了10公里,光绪七年(1881)建成后制造了如此奇迹:一群骡马拉着机车,在铁轨上缓慢爬行!唉,在大清国做牲口都丢人。当然了,这里逻辑有些不对,牲口不是人,咋能叫丢人呢?

事例四:光绪二十四年(1898),袁世凯为慈禧太后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老佛爷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老佛爷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和老佛爷尊严,最终被闲置起来。无独有偶,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华,送给中国皇帝两辆当时英国市面上最精美的马车,心底下还窃思,中国马车笨重而没有弹簧,自己的礼物肯定得到中国皇帝欢心。他没想到,乾隆大帝连试坐都没有,还是那个问题,有伤中国皇帝尊严:这马车共备四座,两座在前为御者之座,略高;两座在后为乘者之位,略低。车夫座位高于皇帝座位也就罢了,车夫坐在皇帝前面,给皇帝一个背,成何体统?

总之,中国的事儿不是那么好解释的。郭嵩焘当时就发现了,他给李鸿章写信,译成现代的语言即:

中国之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英国士绅都因为这个自耻呢,都想办法帮咱禁绝呢。问题是中国的士大夫,甘心做烟鬼,用洋货,可是一闻建电报修铁路,就群起阻难,甚至有见洋人机器而起公愤者。曾纪泽领着家眷乘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士绅起而大哗,数年未息,也不知这些人咋想的。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们啥也不懂,而以挟持朝廷曰公论,朝廷也奖励曰公论。宋明之亡,都是亡于呱呱叫之徒,俺是楚人,生长于野蛮之乡,又不是与洋人接近的商人,只不过读书观理,历举古今事变而已,就得个“举世非笑”的下场,为求保国制邦之经,我啥也不顾了,只管实话实说,却始终得不到他们的谅解。窜身异域做驻外公使,不到两月,就得到了诸多参劾。我都后悔了,原先说过的言论,都不敢再说了。萧一山:《清代通史·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35— 636页。

这里我们需要对郭嵩焘重墨描述一下。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朝进士,曾随曾国藩组建湘勇,后任南书房行走、署理广东巡抚、福建按察使等。光绪元年(1875),云南中缅边境突然发生马嘉理案,英国教士马嘉理在与当地居民冲突中被杀。随后的谈判中,清政府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英国的种种要求,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给夷人道歉本身就是丢面子的事了,再去夷国做钦差,那就更丢面子了。这么丢面子的事儿,天朝官员没人干,也干不了。没有办法,政府最后瞄上了以洋务著称的郭氏,郭氏拒绝不得,硬着头皮答应了。这一答应,国内就大哗了,大家普遍认为出洋即是“事鬼”,与汉奸一般。有人编出一副对联骂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同上,第637页。郭嵩焘的亲朋好友也都认为此行凶多吉少,为他出洋“有辱名节”深感惋惜,这么好的一个人儿,就这样一失足成了千人恨。守旧氛围极浓的湖南士绅更是群情激愤,认为此行大丢湖南人的脸面,要开除郭的省籍,甚至扬言要砸郭家的宅,挖郭家的坟。郭氏没有办法,几次以告病推脱,但政府好不容易逮住这么一个不要脸的人儿,哪舍得放啊,于是他终于光绪二年(1876)从上海登船赴英了。行前,朝廷应总理衙门之奏请,命郭嵩焘将沿途所记日记等咨送总署。到达伦敦后,他立即将几十天极为详细的日记题名为《使西纪程》寄回。从途经十数国的风土民情、宗教信仰,到土耳其开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到苏伊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以及“重商”对西方富强的作用等作了力所能及的介绍。但总理衙门将此书刊行后,引来顽固守旧者的口诛笔伐,痛斥他“极意夸饰……凡有血气,无不切齿”;“中洋毒,有二心于英国”;“伊为此书,不知是何肺肝?而为之刻者,又是何心哉?”萧一山:《清代通史·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37页。总之,众议哄哄之下,大家都认定这个姓郭的要臣事英王了,特大汉奸哉。但由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人选,清廷没有将他召回,仅下令将此书毁版。

早慧者醒,早醒者哀,诚哉斯言。可以说,刚到英国的郭嵩焘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此间富强之盛,与其政教精实严密,斐然可观,而文章礼乐,不逮中华远甚。”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19页。也就是说,他承认英国的富强与政教,但尚认为中国的文章礼乐要高人一头。但是在英国待了一年之后,他在日记中又写下了这样的话:“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同上,第627页。“三代之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其义者尚无其人,伤哉!”同上,第491页。也就是说,经过一年的近距离观察,郭嵩焘已然发现,中国什么都不如人,已成为无道之国和西方人眼中的野蛮国度,就像我们当年视周边的夷狄一样。只可惜,正如他日记中所言,中国的士大夫无人能达到这个高度,谁达到谁就是汉奸,叫他如何不伤感?

同类推荐
  • 回到崇祯末年

    回到崇祯末年

    一个活在现代的普通人复生在崇祯末年,这个兵荒马乱,瘟疫横行,天灾不断的恐怖年代。本着家财万贯,仗着半调子的现代知识,想泡尽秦淮八艳,关外满清虎视眈眈,白莲教造反,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在这危险年代要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当忠臣还是当汉奸全在一念之间。
  • 我的俘虏老婆

    我的俘虏老婆

    解放初期,云南解放军某部在和国军残余遭遇,俘获一个女俘虏。正愁找不到老婆的杨成群团长竟然借坡下驴,众目睽睽之下和那位女俘虏结为夫妇,由此展开了一场离奇而又惊心动魄的人生……
  • 民国行

    民国行

    苏灿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的他在上网,无意中点开一个网页,忽然弹出一则游戏广告:我的天啦,好玩的非凡3D游戏《超级位面秀》今日内测啦。超级位面,带你体验什么叫穿越;超级位面,带你装逼带你飞,快加入我们吧,少年!“滴滴,您是第一位内测玩家,也是民国位面唯一的一位内测玩家。人物死亡,内测结束。内测终极任务:称霸上海滩,成为民国第一牛人。”
  • 世界之巅峰

    世界之巅峰

    生于地球,生死一刻。穿越时空。浑然不知,已于新星球。四周美丽无暇,似中华之古。不知不觉,地球之事皆抛之脑后。带上信仰。站在世界之巅峰。
  • 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试问史上,哪个帝国BOSS最会打架?哪个王牌战将最有打架天才?哪支铁廊军团最剽悍?哪种王牌武器最具杀伤力?波斯称霸西亚、亚历山大东征、罗马荡平高卢、秦王扫六合、大汉破匈奴、匈人入侵欧洲、阿拉伯“圣战”、拜占庭扩张、大唐平四夷、法兰克统一西欧、蒙古西征……东西方历史大互动;帝国BOSS一勺烩。以大智若愚、逗趣幽默的爆料手法抖搂史上各大帝国的精彩互动,以轻松讨喜、按摩身心的窥隐笔凋讲述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生涯!
热门推荐
  • 呆萌萝莉:校草的腹黑甜心

    呆萌萝莉:校草的腹黑甜心

    什么?!学院最帅的校草是个断袖?全校女生要哭死,夏潇潇却眼睛发亮,并且热情高涨的要帮校草大人找女朋友。“沈大人,你是要身材火辣型?甜美清纯型?还是波涛汹涌型?随你挑,保你满意”“…………”“沈大人,你再拒绝就单身一辈子吧!再不然就继续断袖,其实同性也是真爱”“…………”“沈大人,我交男朋友啦~终于要摆脱单身汪的状态了~”结果第二天一早,在众目睽睽之下,夏潇潇被校草大人强吻了。“你……你难道不是断袖吗……”校草大人轻笑一声“:傻丫头,前天我们在床上的事……不是足以说明一切了吗?”【宠文+爆笑,过程微虐,结局幸福,推荐完结文《圣夏学院的四大校花》】
  • 幻帝春心

    幻帝春心

    一女子引发几大家族恩怨情仇,为情生为青死。爱我为何伤我至此,恨我为何将我置于荣耀之巅。愿得一心人,从此不空侯
  • 恐龙与大劫难

    恐龙与大劫难

    本书发挥科幻小说独特的文体优势,将现代人与恐龙置于同一个活动平台,演绎出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引起恐龙灭绝的大灾难的情景,探险者在此前后的经历。叙事场景恢弘,描写细致生动。读者对象:少年儿童。
  • 恶女御夫

    恶女御夫

    拿人绝不手软,吃人绝不嘴短,杀人绝不心软,看美男绝不眼短——这是恶女唐若儿坚决执行并贯彻到底的四不原则。双面美男,忧郁美男,狐狸美男,狂傲美男……来者不拒,看她如何管理众多桀骜美男,玩的风生水起!
  • 魔王侍从

    魔王侍从

    贫困高中生与屈尊于人类的魔王以及新进猎魔者少女之间的日常战斗故事。
  • 妄想者世界

    妄想者世界

    我原以为我是个精神分裂者,天天妄想。我不知道我所预知的未来,被预知着。
  • EXO之女配重生复仇

    EXO之女配重生复仇

    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原来只是为最后做准备。曾经爱的那个他,曾经相信自己的那个他,却比不相信自己的人更阴险。明明自己爱她,明明自己爱的无条件相信她,却又不得不伤害她。有点苏,但绝对不是纯逆袭套路,根据自己的爱好写,有可能结局有不满但会出番外。
  • 雪犰情缘

    雪犰情缘

    她,天使般的脸蛋,魔鬼般的身材,超高的技艺,傲人的家族,让人惊讶的身份,随着她的到来,皇室贵族学院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风波。爱情、友情随缘扑来,各种磨难都在等着她的到来,她是否能闯的过去?他,妖孽般的容貌,婴儿般的皮肤,惊叹的记忆,羡慕的家族,让人羡慕嫉妒的身份。她,竟然不是**家族的大小姐;他,更不是**家族的大少爷;当他们找到自己的身世时,当他们竟然喜欢上了对方!他们两个身后的家族居然是仇人!他们能够化解家族仇恨吗?
  • 大陆征战

    大陆征战

    一个约定,一次偶然,让他获得了王者遗留的玉佩作为信物;一次绑架,一个意外,让他成功进入了玉佩,接触修真之门。天才的修真能力,逆天的修真运气,获得力量的同时,多了沉甸甸的责任。征战大陆,保卫家园!
  • 倾城毒女邪王狠狠爱

    倾城毒女邪王狠狠爱

    生父冷漠无情,将养父拽在手中让她任劳任怨。她是黑道之花,背上是一株黑色曼珠沙华,什么神经毒素皆出她手,一只银针杀人无影踪。她是娇弱的镖师女,受人白眼功夫全无的废材,一次押镖惹来杀身之祸。翻盘之局,她代她。在江湖,她是人人避之的毒女;在朝堂,他是冷血寡情,手段残忍的邪王;一日,邪王步江湖,毒女入朝堂。这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