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42700000022

第22章 主题演讲(10)

而我还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样的文化转型不仅仅发生在具有亿万人民作支撑的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同时也发生在远离国家的乡村社会之中,可以说,在那里,同样也经历着一场村落层面的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极为密切地跟这种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对于龙的表征的新的联想联系在了一起。龙的表征与中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联也许是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但是在村落的中华民族认同可能只是发生在最近的十几年前,特别是在一些贯通上下的地方学者和外来学者的关注和书写之下,这种认同得到了快速的转型和加强。而我从1997年春天开始的对于河北范庄龙牌会的调查,中间所经历的学者和地方社会的互动,其作为一个案例,多少可以说明上述这样的认同塑造的过程。

龙牌、龙与民俗的发现者

在河北省赵县东部的范庄村,那里有一种对于龙牌的信仰,这种信仰集中体现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龙牌庙会的节庆及其相关的仪式表演上面。这个前后至少要持续三天的节庆是为一块刻有龙的图案上面书写着“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的龙牌而举行的。这块每年耗费十万元左右,吸引着四周方圆百里的民众数十万人来顶礼膜拜的龙牌,其最初代表着在北方的民间信仰中极为常见的龙神信仰,据说对它的祈求可以带来灵应的甘露,以化解北方春天干旱所带来的对于农时的耽搁以及随之而有的饥荒。从许多的在这个区域生活了一辈子的当地人的回忆中,我们还是能够记录下来一些龙神信仰与祈雨之间关联性的口述报告。

这些当地人的回忆凸显了龙的信仰在这个区域中的记忆模糊,特别是有关这种信仰的来源问题,许多的口述报告都证明,这个历史的起源是无法得到清楚地追溯的,人们只是不断地告诉访问者,这些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这对于有着现代历史观念的调查者而言,显然是一种让他们极度失望的回答,他们的兴趣更多的是在于为这样的一种信仰找到一个有着确切起始年代的发现,但是他们从当地人的口述的记忆中根本是无法获得这样的发现的。因为对于当地人而言,跪倒在龙牌面前,祈求的是农时的风调雨顺、家庭的平安以及个人的财富的积累,至于这个龙牌起源的问题,究竟是他们的老一辈的发明还是自古就有,显然不是他们最乐于去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龙牌起源于哪个时代,跟他们从龙牌那里要求获得的灵应之间,显然是没有太大的关联性的。

而对于调查者而言,特别是把这里的节庆看成是民俗学可以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的民俗调查者看来,能够追溯到龙牌信仰的起源和发展的谱系,这也许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个向度,至于是否能够体验到当地人的那种对于龙牌灵应的虔诚,却并非是跟他们的个人追求有着直接关联性的。最初到这里并“发现”了龙牌的学者便是持守着这样一种“发现”的欲望的,他们同样是被节庆的热闹场景所激发,并为之感动,但是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询问这个龙牌的起源是在哪里?那是一种调查的问题意识所迫使的,而不是像普通的当地人那样虔诚地跪倒在龙牌面前,寻求一种对于自己、对于家庭以及对于收成的祈福。

这些可以被称为民俗发现者的调查者最想清楚地了解到的是这样的一个盛大的龙牌会是如何以及什么时间起源的?更为确切地说,他们作为国家与地方的中介者的角色,使他们极为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对于龙的历史知识的发现与地方性的龙牌的发现之间勾连在了一起。上古传说时代的勾龙传说如何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中找寻到实存的对应物,这种也许只有在学术场域中才会被讨论的话题,成为这些民俗发现者惟一的追求目标。他们一方面知道勾龙的传说,那是从上古史教科书上了解到的;另外一方面,他们又看到了眼下的实实在在发生着的龙牌庙会,结果,勾龙和龙牌之间便被他们任意地勾连在了一起。

在把北京民俗学者、人类学学者的注意力引向到对于龙牌会的关注中,地方民俗学者刘其印先生起到了极为关键作用。他可以被看成是我们所界定的民俗发现者中的一个典范人物,正是他使地方性的龙牌信仰与更为广泛的中华民族认同勾连在了一起。他在一篇最初谈论范庄龙牌会来历的文章中,把他在那种瞬间的龙牌与龙祖崇拜之间的联想记录得是再清楚不过了,他这样写道:

我们炎黄子孙都爱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把“龙”当作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对龙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龙崇拜”虽然流传已久,但对龙的奉敬、祭祀的重大仪式却不多见。1991年二月二,我们考察了河北赵县范庄镇一年一度的“龙牌会”之后发现:“龙牌会”正是在“龙抬头”节举行的仪式隆重、规模宏大的祭龙崇龙活动。认定“龙牌会”是“祖龙崇拜”、“图腾崇拜”的“活化石”、“活标本”,使我们象发现“国宝”一样欣喜若狂。刘其印:《范庄二月二“龙牌会”——龙崇拜的活化石》,1996年,此文最初是在“东亚民俗文化国际学研讨会”上发表,后来编入范庄龙牌会1997年编印的《龙牌会文摘》中,这里的引文是从此文摘中第37页引录。

这样的“发现”绝对不是停止于语言意义上的一种书写,它还在影响着当地人对于龙牌的认同的一种转换。在龙牌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民俗发现者的书写之后,龙牌在村落认同的层面上被外来的学者的视角所重新加以塑造。他们无需反思性地去否认这样的一种塑造,因为他们实际所做的依旧是单独去面向龙牌的膜拜和祈求。民俗发现者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中构建了一种新的联系,在有着共同的要素“龙”的遮掩下,所有和龙有关的想像都因为这些民俗发现者的参与而得到了落实与强化。龙、龙牌、龙祖、龙的传人,这些语义学意义上相互可以构成一种联想的概念通过民俗发现者的书写而得到了一种确认与固化。

还有,“化石”本来是一个古生物学或者地质学的一个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年代的久远的动植物的遗存物,而“活化石”则是一种“化石”这个词汇的意义再造,它转而意味着既时间久远且生命力顽强到可以持续存在于当下的一种活的存在物。无论如何化石都可以说是一种表征,它使我们可以联想起远古时间及其那个时间中的存在在物上的凝固化;而“活化石”则是另外一种表征,这一由喜欢追根溯源的民俗学家所再一次发明出来的概念,被用在对于具有地方性内涵的龙牌的描述上,这一新的表征意味着龙牌的历史悠久,同时也意味着对远古存在的一脉相传在谱系上的接续和延展。而借助书写上的述行性(performance)的表达,通过“发现”、“认定”、“正是”、“宣称”等语汇的选择,在两个可能本来可能本来毫无关联而只是有着语义学意义上的相同词根的误认之后,望文而生义地在这两个事物之间述行性地规定了一种联系。同时也可以说,这是在两个具有部分语义学关联性的表征之间指定了一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可以说成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所称谓的所指(signified)之间的一种漫无边际的关联的指定。而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所有的民俗发现者都试图在做着这样一种作为所指的民俗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的指认和规定,差异之处仅仅在于有些做得高明一些,而有一些则是做得极为拙劣而已。

喝彩、喝彩者与认同的乡村建构

在作为想象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龙和地方性的龙牌之间建立起一种所指之间的关联,并使这种关联得到一种认同上的强化,这成为民俗发现者最为乐于寻求的一项事业,今天所谓的民俗旅游的蓬勃开展无疑都跟这些人的孜孜以求的“发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无疑,发现本身就是一种认同建构的前提。发现如果同时伴随有一种喝彩声,那么一种新的认同便得到了强有力的巩固,而且这种喝彩之声如果是来自地方的乡村,那么乡村的认同建构便不再有任何的阻碍,一种地方性的认同转换也就逐渐得以实现。范庄龙牌会的发展历程显然是经历了这样的一种认同重新建构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于中华民族认同的一种建构,所借助的就是“龙”这个具有泛中华意义的概念跟民族国家发展之后的“中华民族”这个上位的概念之间关联性的强化,在这里龙的观念是这种联系得以实现的关键。

与此同时,这种关联的强化也需要有一种实践者的实践,这种实践是一种喝彩者的喝彩,是演员与观众之间借助喝彩这儿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循环。在这里,我们借助戏剧的隐喻来体现这样的一种认同建构中的行动主体与建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场戏剧之中,民俗发现者扮演了剧本创作者的角色,他们为这场戏剧发展的指出了一个方向,并且还赢得了一定的唱和与认可,这种唱和与认可同时也构成了在未来的戏剧表演中的喝彩者的核心构成。这些喝彩者的喝彩同时强化了这场喜剧的剧本创作者的自我意识与认同感。

在此过程中,至少有三类的喝彩者加入到了一个村落龙牌的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中去,这种建构的结果便是体现了这三种喝彩者声音的一种名义上叫做“龙文化博物馆”实际就是一座村落庙宇的修建。对于这座庙宇有两个名称的社会学意义,高丙中对此有细致的分析。参阅高丙中:《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载李小云、赵旭东、叶敬忠主编:《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198页。在这三类的喝彩者之中,最为强劲的喝彩者应该是地方上的负责组织和维持庙会运转的那些会头们,尽管他们之间并非有着一体性的利益关系,但是在信仰龙牌上却有着极为一致的认同,并且他们基本上是认可民俗发现者的确认,并乐于为之喝彩的。在介绍龙牌会起源的展牌上,在为龙祖殿而树立起来的石碑上以及在庙会期间书写的各种标语中,我们都看到了作为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的原创者的民俗发现者他们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已故的民俗学家钟敬文的诗句被当地的书法家恭恭敬敬的抄录在村委会院子进口两侧的墙壁上。而在这个院子里,作为整个村落中心的高高的红砖砌成的水塔下面的墙壁上,也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的“龙”字,这个字的形象在有汉语存在的地方是很容易地被再认出来,有着一种让各处来的人都共同拥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而包括研究者在内的所有外来者都被安排在这里用餐,尽管并非丰盛的佳肴,但是已经与在庙会搭建的为往来的自发的参观者安排的饭食有很大的差别了。这里在塑造成为一个空间上的特区,在这里吃饭的人被界定为是帮助龙牌会走向村落以外的世界中去的重要的宣传者,因此便不能够慢待,不仅吃住免费,而且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庙会组织中的接待部门来接待这些“贵客”。这些人包括大学教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摄影师、记者、持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当然还有县里主管文化的领导。

另外的一类喝彩者我们称他们为民俗发现的收藏家,他们在最高的层次上也可以被称为博物馆学家,实际就是对于民俗发现者的发现的一种搜集和再次确认,其所借助的方式就是对于各种民俗遗存物的保留与展示。当最初的民俗发现者来到这个村落并展开对于这个村落民俗庙会的撰写之后,民俗发现的收藏家也接踵而至地来到这个地方,向当地人展示了他们心目中的龙文化的物质遗存的历史演进线路。在这些博物馆学家的喝彩声中,龙牌和龙以及和中国人之间的联系再一次地得到确认。他们的喝彩的结果就是把在大都市博物馆里面有关于龙的器物遗存拷贝了一份留在了后来建成的既是庙宇又是博物馆的龙祖殿中,供来访者参观。

第三类的喝彩者应该是地方政府的官员了。他们对于庙会的态度显然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他们有意地忘记庙会与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另外一方面,通过把庙会等同于一种文化的形式而使之“消毒”之后转化成为官方话语中乐于接受的东西,甚至是作为喝彩者中的一分子来为庙会的活动喝彩,有意地强调这种民间信仰的非迷信性。这类人的喝彩造就了一种结果,那就是相比这个区域其他的民间庙会和民间信仰而言,这里有了官方民政部门发的所谓“户口”,即一个庙宇正式注册登记为一个受到官方认可的、合法的活动场所,并且批拨了一块土地专门用来把原本是由19位会头轮流在家里伺候龙牌的过会形式转化成为在新盖的“龙祖典”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节庆。在那块由政府批拨的土地上,县里的领导还为这座村落庙宇的建造剪了彩,以此来仪式性地表明这座庙宇受到了国家的一种正式的承认。

这些喝彩者的嗓门有高有低,表现出来的形态也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帮助当地人构建了一种新的自我认同的外援者。没有他们此起彼伏的喝彩之声,这种认同的强固联系是很难建立起来的。而那些对此闻所未闻的普通村民、那些对这些联系表示出怀疑的怀疑者、那些并不以为有什么可喝彩之处的人的声音,则在这此起彼伏的喝彩的声浪之中被淹没掉了。在这些喝彩这看来的这些人所发出来的不和谐的声音实际是被四周的嘈杂的喝彩之声所吞没了。他们没有能力去建构什么,更没有能力去扭转什么,最后差不多是跟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芸芸大众一样没有了任何的声息,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可表达的东西了。

这几乎是一个庞大的演奏队伍,从曲目的撰写到表演者表演甚至到喝彩者的喝彩,这些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声势也极为得宏大,一旦这个乐队演奏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极为硕大的风口,把各种凌乱的声音、不同步的声音以及同样嘈杂的噪音统统吸入到这个风口中去,在风口的那一端所飘荡出来的就是如钢琴协奏曲一般悦耳和谐的喝彩之声。

沉默、沉默的大多数与以自然

同类推荐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人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洛克指出,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等,也要学点儿工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踏世帝尊

    踏世帝尊

    某络腮胡少年:“喂,你醒醒!不是吧,我就领你来看一场对战,你怎么就死了?哦,没死啊,那赶紧起来,吓死宝宝了。”某清纯少女:“我的未来夫君,可是要君临天下的,最起码也得是个人中龙凤……哦,没事,夫君,亲爱的,我夸你呢。”某人:“……怎么我重生之后,一个个都跟换了个人似的,阿喂,别闹了,谁是你夫君啊,我的妻子,可得是绝世天才并且还能让我看上眼的……那谁,你别跑,老子看上你了!”于是,某狠心男重生回到二十年前,解除婚约,努力修炼,一心回到巅峰,去追求美女。这……就是一个这样简单的故事!
  • 但使晨光过沧海

    但使晨光过沧海

    13岁时,简锦见到简书。简书,毫无血缘的男生,却继承了和她相同的姓氏。命运从此开始转动,然而那时的她和他却毫不知情。16岁时,父亲发生意外,昏迷不醒,简锦的世界轰然崩塌。继母将她逐出家门,无枝可依时,他走到她面前,温热的手掌拉起她的手。他看着她,温暖微笑,她却想要恨!都是因为他!都是因为他!他夺走了原本属于她的一切!
  • 人生高起点——成功素质解析

    人生高起点——成功素质解析

    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的事物;成功意味着个人的欣欣向荣;成功意味着更好地享受生活;意味着获得赞美,赢得尊敬;成功意味着自由;更重要的是,成功意味着生命中更多的快乐与满足,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 重生之魔法

    重生之魔法

    魔法的世界,神血浸染的大陆,身世迷离的少年,未知的命运,等阶森严的修炼境界:士、师、大师、宗师、大宗师、导师、大导师、圣导师、皇、圣皇、神。那自诩为神的种族,究竟是存是亡,少年又到底背负着怎样的命运……魔法的世界,一切当由魔法解决。
  • 重生海贼王之召唤剑士

    重生海贼王之召唤剑士

    雷迪是召唤剑士,精通召唤和剑之道,召唤生物多种多样。众人:“海军舰队来袭!”雷迪:“别怕,我有打伞的大姐姐,没什么不是一炮能解决的!”众人:“大将实力恐怖如斯!”雷迪:“我有无双战将无惧!”众人:“那四皇呢!?”雷迪:“咳咳,那只能我亲自动手了!”
  • 曾与你共度的梦

    曾与你共度的梦

    高中生夏井白在梦中被吵醒,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身边都是不认识的学生,自己之前的记忆也想不起来,面对这一切,他将怎么办......
  • 七界之录:超越世界

    七界之录:超越世界

    是谁,布下千万年的上古杀机?是谁,在黑暗中彷徨?又是谁,在奈何桥旁等待轮回归来之人,在彼岸花丛中布下万千血阵?被血染红的彼岸花,必将变得一片血红……
  • 我欲成神

    我欲成神

    失意差生高亮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玩游戏意外穿越到越光宝盒空间,在天使小萝莉指点下练功升级,逐级成神,玩死敌手,本来磨难重重的修炼路也变得顺利起来,神位伸手可得,封神近在咫尺!
  • 傲娇小姐的腹黑少爷

    傲娇小姐的腹黑少爷

    她,傲娇又任性。他,腹黑又将自己隐藏太深。一场误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局。她的离开,他的难过和后悔。她失去了一切,一年后,她有了世界第一大帮派“潋月帮”。他拥有一切,却失去了她。她的冰冷和复仇,他的挽回。仇家的杀害,让他再一次的失去了她,永久的失去......两年后,他竟然见到了她,可是,她却早已不是她......
  • 与孩子一起成长:智慧父母十步成长法

    与孩子一起成长:智慧父母十步成长法

    本书包括智慧妈妈十步成长法、智慧爸爸十步成长法两部分内容。书中阐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告诉父母应该拿什么来改变头脑中那些传统而缺乏科学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