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烽彰
精神科的疾病种类其实相当的广泛,我的第一本书之所以选择忧郁症的主题来写作,主要是因为忧郁症已经与现代的社会有着相当的关联。在过去的精神科,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的病患,都是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其他的疾病即使有出现,也是占很少的比例,但近十年来整个有反转的情形。在我的门诊病患当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已经相对减少,取而代之的疾病诊断正是“忧郁症”。
曾几何时,忧郁症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代名词,公众人物举凡政治家、艺人及艺术创作者等,纷纷现身说法,将自己与忧郁症奋战的成功经验与大众分享,让忧郁症不再令人闻之色变,反而堂而皇之地进入到现代的社会脉动中,无所不在。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它与艾滋病及癌症并列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疾病。从此,要了解未来疾病的趋势,就不能不进一步地了解“忧郁症”。
我喜欢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不管是个别、家族或团体。我的第一个个案是一对夫妇,太太罹患忧郁症,许多莫名复杂的情绪都往先生的身上倾泄,先生长期遭受此股压力苦不堪言,于是来到我的门诊求助。我邀请他们夫妻一同前来会谈,就这样连续进行了几次婚姻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这对夫妻透过在会谈当中,渐渐了解自己的情绪由来及对配偶的影响,慢慢地夫妻感情变好了,只是太太的忧郁症还在。这样的结果,让我领受到忧郁症的威力,本以为只要社会心理的问题解决了就会不药而愈,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信读者应该不难从这本书当中嗅出我偏重心理治疗取向,但这并不代表我认为药物不重要。事实上,在我的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忧郁症病患,很多都是靠着新一代的抗忧郁药物而治愈的,这正是百忧解神奇的原因所在。《神奇百忧解》(ListeningtoProzac)书中的描述,一度让我以为,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神奇药物“索麻”已经提早问世,只要服用一颗,就可以让你亲身经历幻想的快乐世界。
这本书当中所举的案例,都是在我治疗室中感受深刻治疗经验的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迥异的生活经验,他们唯一相同的,就是忧郁症都在他们的身上造成莫大的影响。也由于心理治疗是在一个具有私密性的治疗空间里发生的历程,这一切的变化,只有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知情,在治疗室以外的人是不得而知的。是故,在这本书中就尝试让心理治疗的历程与改变,以浅显的字句,让读者能对心理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在书中所呈现的案例,他们都是用力在生活的人。他们与我在治疗室中的对话,常是潜意识遭遇潜意识所擦出来的火花。虽然无法照亮生命的全部,但却留下惊鸿的一瞥,在往后的生命中预留改变的契机。个案常跟我分享,在某个时候我的一句话带给他们深刻的省思与影响,也许心理治疗在某个层面上,跟百忧解有着相同神奇的效力吧!
书的最后的一个部分,是教科书及讲堂当中所没有提的,纯粹是我临床上应用得来的经验,除了对目前正患有忧郁症的朋友有效之外,更希望让许多生活处于低潮,饱受折磨的人得以受用,让自己找到方式来帮助自己。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当中,有人身陷忧郁的旋涡中动弹不得,你都可以用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不再感到孤单与无助,早日重拾健康的身心。
最后,我要感谢提供心理治疗经验的忧郁症患者,因为他们助人的热忱,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心理治疗对忧郁症患者的帮助,也由于他们认真生活的态度让整本书更加的丰富。同时在顾及医学伦理的前提下,书中的五个案例都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做了部分内容的修改与重整,包括使用化名以保护个人隐私。另外,我还要感谢振兴医院身心内科临床心理师刘怡君小姐,在认知心理治疗的部分提供个人相当宝贵的学术及临床经验,以及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社会工作师江怡雯小姐,分享有关忧郁症患者家庭治疗之案例,让读者能看到在忧郁症患者身旁的家人,在陪伴患者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