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2300000012

第12章 汽车大王——本田宗一郎(1)

商业巨子档案

全名本田宗一郎

国别日本

生卒年1906年—1991年

出生地日本静冈县

人生轨迹

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1月7日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的一个穷苦家庭,他自幼便对机械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偏好。高小毕业后,16岁的他不顾父亲坚决反对,毅然来到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6年学徒生涯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在滨松市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由于他技艺高超,待人诚恳,生意非常兴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在修车店生意十分兴旺的时刻,毅然关闭了自己的修理厂,因为他觉得修理汽车不会有太大出息,自己应该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制造业。

1934年,宗一郎创建了“东海精机公司”,虽然初出茅庐,但在他的惨淡经营下,公司总算生存了下来。“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上同样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田公司处境艰难,加之在此以前丰田公司已持“东海”较多股份,个性较强的宗一郎不甘受制于人,于是,他在1945年将自己拥有的股份以45万日元价格转让给丰田,自己彻底撤出了“东海精机公司”。

1946年10月,宗一郎设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主要生产纺织机械,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947年,本田宗一郎又亲自动手研制了50毫升双缸“A型自行车马达”,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发展的序幕。

本田宗一郎不仅有着极其旺盛的创造热情和能力,而且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预见能力及冒险精神。他明白只有使发动机有力、耐用、廉价,才能使所产摩托销量增加,于是,他于1948年9月亲自主持研制了双缸98毫升、1.7千瓦(2.3马力)的“D型”发动机,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本田—梦幻D型”摩托车。1951年又主持研制了性能更好的四冲程“E型”发动机及“本田—梦幻E型”摩托车。这两种摩托的销售都获得了成功,为公司赢得了利润。同时,他主动出击联系到了一个负责销售和公司管理的合股人——藤泽武夫,当对方于1949年10月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加入本田后,他就将公司的全部经营实权放心地交给了藤泽,自己则只埋头于技术开发,不断拿出技术先进而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两人几十年合作的结果是发展壮大了本田公司,使其成为名震全球的跨国集团。他还积极引进先进加工设备。由于加工设备先进,加之其他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本田产品一直保持着优质畅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他知道必须走多元化产品战略路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摩托车获得成功以后,本田于1962年开始涉足汽车生产。他们利用在摩托车开发、经营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及大量资金,不顾一切地投入汽车开发,结果获得极大成功:先后推出过“T360”型卡车、“S500”型轿车、“N360”型轿车等汽车产品,其中“N360”型轿车成为过全球畅销车;设计开发的CVCC发动机以及安装此种发动机的汽车,因其控制排污效果好而于1975年在世界汽车界引起极大轰动,为公司赢得了不可计数的利润及崇高商业声誉。

本田宗一郎充分利用有效机会宣传企业和产品,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车辆竞赛活动。1961年,他凭在英国举行的比赛中击败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的英国摩托以及在以后的比赛中经常获胜而确定了在国际摩托车市场的地位。后来,他又通过在标志着世界汽车最高水平的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胜的方式,奠定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地位。1991年8月5日,为世界汽车业留下了光辉一笔的本田宗一郎去世了。但他“三个喜悦”(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制造的喜悦)的企业口号和“三个尊重”(尊重理论、尊重创造、尊重时间)的经营经验还会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好奇的乡村少年

1906年11月,在日本静冈县磐田郡光明村,一个男孩诞生了。父亲本田仪平十分高兴,给男婴取名宗一郎。宗一郎的降生给贫寒的家庭带来一份喜悦。他的父亲是个铁匠,而宗一郎一共有8个弟妹,大家庭尽管很辛苦,但却充满了欢乐。从小,宗一郎这个做大哥的,就得看护弟弟妹妹,但是他偏偏特别贪玩,因此没少挨骂。父亲作为一个铁匠,是很看重时间的,所谓“趁热打铁”就是抓住最好时机下锤,这样打出的铁才是好铁。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宗一郎虽然调皮爱玩,但却逐渐养成了严守时间的习惯。3岁时,宗一郎开始缠着祖父带自己去村里的碾米厂,看碾米机,然后去锯木厂。回家则捡点儿废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玩。

上小学时,村里开始装电灯。电工全副武装在电线杆上忙碌,一会儿灯亮了,宗一郎又惊又喜,电工在他的眼里成了英雄。一回家他就跳着叫喊:“我要当电工,我要当电工”。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村里来了一辆汽车,宗一郎听说后立刻飞跑去看,慢吞吞行驶的汽车喷出一股股带汽油味的废气,宗一郎跟在后面闻了个够。现在,碾米机和电锯已算不了什么了,哪能跟汽车比呢,汽车还能载人跑呢,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令宗一郎久久难忘。这一年,还有一件令人振奋的事,附近驻军要举行飞机飞行观摩表演会。宗一郎那天没有去上学,偷出父亲的自行车向二十里外的滨松飞快地蹬去。然而到了滨松后才知道,要收入场费。身无分文的宗一郎十分扫兴,但又不甘心回家,后来他爬到一棵大树上,隔墙而望,终于看见飞机了。飞机发出隆隆的响声,扬起一阵尘土,在空中表演着各种动作。这飞向蓝天的巨物,更激起少年宗一郎对机器的浓厚兴趣。

1922年,宗一郎高小毕业。这时原本开铁匠铺的父亲改行经销自行车。但是手下的自行车销售店无法从厂家那里要到车子,所以仪平就廉价购进破旧车子,精心整修后再出售。宗一郎经常去帮父亲修车子,小小年纪就掌握了很熟练的修理手艺。但是,宗一郎并不想在农村呆一辈子,他早就下了决心,小学毕业后就到东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刚好这时他在父亲订的一份《自行车世界》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于是说服了双亲,去信应聘,通知书很快就寄来了。毕业典礼一结束,宗一郎马上随父亲到东京去了。繁华的东京大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早在8年前宗一郎就见过汽车,但8年后,他对汽车的向往仍不减当年。作为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都市东京,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红酒绿的热闹情景,使他惊叹不已。

二、熟练的汽车修理工

宗一郎应聘的是一家名叫技术商会的汽车修理厂。厂里拥有15名职工,生意相当兴隆。父亲向主人问候并把儿子托付给他之后,就匆匆赶回去了。就这样,宗一郎住进了修理厂。技术商会在当时的东京还是为数不多的汽车修理厂之一。

但是,理想和现实根本就是两码事。刚住进修理厂的宗一郎的职责是给主人照看孩子。看着师兄们个个手拿工具,满身油污,忙于干活儿,而自己却背着小孩擦地板,宗一郎十分失望和悲伤,几次想溜回家,但想起村里的父母,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种生活持续了大约半年之久。一天,主人说:“宗一郎,今天太忙了,来帮一下吧。”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虽然天下着雪,十分寒冷,但宗一郎顾不了那么多。铺上席子就钻进了滴着水的车底。由于修过自行车,所以摆弄起来得心应手。从此后宗一郎的手艺得到了承认,照看孩子的活少了,修理活多了。

1923年9月,东京发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引发的火灾也殃及到了商会,店铺烧了,许多修理工都回乡下去了。安定下来后,主人开始重建修理厂,重开张时,修理工只剩宗一郎和另一位师兄。活儿却比从前忙多了,主人收购大量被烧坏的汽车,修理并翻新后高价卖出。生意兴隆了,本田宗一郎也就彻底从看孩子的困境中解脱了出来。从那时起,他总是骑着摩托车到处跑,上门为客户服务,修理各种汽车。修理工作给他带来了乐趣,使他逐渐了解了汽车的构造和发动机的原理。他工作勤奋、聪明能干,很快就成了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

三、白手起家的本田

在技术商会长达6年的时间里,宗一郎注意学习,很快掌握了汽车的全部修理技术,也懂得了在工作认真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待客人热情,才会有生意的来源。这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雇工,于是在老板的支持下,他返回故乡,用老板给的200日元作为启动资金,挂起了“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的招牌,虽然只有一名职工,但也算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创业生涯。

当时滨松只有两三家汽车修理厂。滨松分店开张之初,人们都敬而远之,不信赖他。但是由于本田宗一郎肯钻研技术,尤其能修理棘手的汽车故障,后来越来越多的在别的修理厂无法修理的汽车都能够在这里起死回生,宗一郎逐渐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只要拿到技术商会去,什么样的故障都能修复。”生意很快兴隆起来,业务走上了正轨。宗一郎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工作,加上心灵手巧,又理解顾客的心情,修理店的影响渐渐扩大,顾客增多,场地和设备也添置了。

进入第二年,本田宗一郎全身投入汽车的改造工作,这是应客运、货运公司的要求,把客车的车身加以改造,可以增加两三人的座位,又把货车的车身也加以改造,这样可以增加运货量。由于宗一郎的技术高明,名声四起,临近地区的客户都知道本田宗一郎的大名。因此,只能容纳四台车的修理工厂,已经无法接受更多的修理和改造车辆,便在第三年由小工厂搬到了占地80坪的较大厂房。

另外,一有时间,宗一郎就躲在一间小屋里进行研究。改良汽车零件,并按自己的想象进行发明创造,那时候的汽车,轮圈都是木制品,易腐蚀、怕撞击,一遇上火灾,整个车轮全毁。于是本田宗一郎开始琢磨用金属来制造轮圈。终于,经过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研制出了铁制轮幅,并于1931年获得了专利。

宗一郎30岁不到,就很阔绰了。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干,他仍然喜欢摆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在湖上兜风。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生活紧张又刺激。事业上的春天也给他带来了爱情的春天。1933年,他和小学教师佐智结婚了。

1934年,宗一郎突然提出关闭修理厂。当时修理厂有50多人,生意兴隆。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因为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宗一郎发现:汽修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但零配件供应却日益紧缺。目光敏锐的他大胆地在这个时刻提出调整方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仔细核算了一下当前的形式和自己的经济实力后,宗一郎决定涉足汽车行业,但不是做汽车,而是做发动机活塞环,好不容易说服大家,修理厂正式更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开始了向制造业迈出的第一大步。

然而,活塞环虽小,制做起来并不简单。恶劣的工作环境,要求活塞环必须坚硬耐磨,弹性高、耐高温。宗一郎伤透了脑筋,最后明白需要学习有关金属工艺学知识,才能做好活塞环。于是他就以旁听生的身份在滨松工专学习了两年,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成功地制造出合格的活塞环。

1937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诞生,第二年工厂投产,成为东海精机的主要客户。到1942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已占有东海精机的40%的股份。

这时候正是“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原因,公司被征用为军需工厂,又开始制造战舰和飞机的零部件。虽然宗一郎对战争一点都不赞同,但在战争经济的刺激下,“东海精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由于在资金和原料方面一直受大客户丰田的制约,这使得宗一郎不是很满足,他决定终有一天,他要自立门户。

1945年,日本中部发生大地震,东海精机的厂房、机器受损,正在抢修时,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了。停战使彻头彻尾的军需工厂——东海精机陷入困境,不知下一步如何。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继续为他们生产零部件,本田宗一郎却不想再过为命是从、为他人做嫁衣的日子了。于是他把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丰田公司,获得了一笔45万日元的巨款。钱到手后,曾打算干一番事业,但一时又茫然。战后的日本,社会一片混乱,物资受管制,许多买卖都要黑市交易。于是,宗一郎决定暂时观望一段时间。尽管有钱,但40多岁的人整天“游手好闲”,妻子、亲戚们都为他着急。但宗一郎却坚信,凭自己的才能一定会干一番事业出来。他并没有闲着,他正在探索,正在观望,看人们需要什么。

四、本田企业的诞生

本田宗一郎在家里呆了一年,他看到刚刚脱离战争后日本的衣料十分缺乏,于1946年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最初以制造纺织机械为目标,但因资金不足,就放弃了开发大型纺织机械。这时他又想到了生产摩托车。战时陆军通信机的微型发动机已派不上用场了,堆放在军工厂仓库里。宗一郎听说后,立即廉价买来,装在自行车上,第一辆机动二轮车诞生了。

这种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博得好评。因为在当时,交通混乱,车辆拥挤,城里人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汽车买不起,这种机动车自然受到青睐。而农村里的人也想有好的工具把米、菜从农村运到城里贩卖。所以“吧嗒吧嗒”一问世,周围的人们闻讯蜂拥而至,第一批产品被抢购一空。本田技研所的工人们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初月产300辆,后来500辆、700辆,大批购进的微型发动机已经不够用了。

本田宗一郎终于决定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他卖掉祖传的家产,筹措资金。经过努力,终于和朋友河岛一起生产出A型发动机。虽然只是50CC的微型发动机,但它是宗一郎亲手制造的第一台发动机。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A型发动机的问世,使“吧哒吧哒”的产量激增,公司也扩大了。1948年,本田宗一郎以100万日元的资金,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载有A型发动机的车子十分畅销。宗一郎并不满足,继续研制出了性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接着,他又研制了D型,一种98CC、2.3匹马力的发动机,功率比A型大了一倍。若是还把它装在自行车上,功率显然是太大了。于是,宗一郎开始设计能与这种发动机相称的车体。

同类推荐
  • 忽必烈传

    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批蒙汉臣僚的帮助下,依照汉法建元改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本书讲述了忽必烈波澜壮阔、传奇辉煌的一生,让读者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山本五十六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山本五十六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素丽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素丽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历代权臣智谋故事(上)

    历代权臣智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名媛再嫁

    重生之名媛再嫁

    这是一篇,“伪”弃妇往死里忽悠折腾人的故事!她原是古玩界宗师级的人物,一朝梦醒,竟然变成了一枚“弃”妇,还是空有骨气脾气但没有EQ和手段的可怜虫。她深谙人情世故,在与人斗上,曾经独孤求败,现在竟然重生到一个如此憋屈的人物身上!——爱我之人,必倾心相报,害我之人,必十倍以还之。
  • 杀神世纪

    杀神世纪

    复仇,杀,组我挡我者,杀,害我亲人朋友者,杀,以杀成道,以杀止杀!
  • TFBOYS凯皇我爱你

    TFBOYS凯皇我爱你

    三位千金小姐与三位质朴的少年相爱,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 末日蛊

    末日蛊

    蛊,放毒虫入皿,互相吞噬,最后存活者为蛊。镜面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断地吸纳各类人物,派遣任务;让他们互相角逐,拉帮结派,最后存活即为胜利者。杀手、将军、女巫、皇帝、总统……各个时代的精英都被放在这个轮回地狱中,谁,又能活下来?法师家族,吸血鬼同盟,科学家党派,佣兵集团……这些实力强大的团体互相倾轧,谁,又将获得胜利?
  • 契约恋人:浅婚深爱

    契约恋人:浅婚深爱

    十八岁嫁给他,周浅浅一跃成为阳光集团的少夫人,她每天除了挥霍还是挥霍;叶谌每天每天除了日理万机、指点江山,还和她姐姐睡觉。二十岁离婚跑路,她誓要闯出自己的一番小天地,却意外捡了一只小拖油瓶。二十三岁她回归,他摇身一变成她姐夫,她倒霉地成为他手下的小职员。OMG谁来救救她,他不仅是她的前夫姐夫还是她的顶头大BOSS,她可不要每天见到多重身份的他——“总裁!辞职书。”他轻描淡写地‘唔’了声,背后落地窗透进来的光影衬得他棱角分明的五官愈发深邃,剪裁合体的西装笔挺,低沉沙哑的嗓音如潺潺流水。“今天下班我接你,我要吃皮蛋瘦肉粥。”周浅浅暴走!吃吃吃,想吃她吧!?
  • 御风行

    御风行

    天人相隔,六年成约,御风直上捣黄龙;玄灵互济,七圣为尊,执印覆手镇妖乱。西为灵境,北座器宗,无处妖岛,心有灵犀。无上难醒金樽,一杯醉魂,镜里谁作回眸人。有情易老天骄,万里扶摇,梦瑶岛上无心牢。东君山上有佳人,曦露作雨浅吟风。徒履难追黄泉际,惟采一缕夕阳红。
  •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龙印血魂

    龙印血魂

    世间为尊不是尊,九天为帝才是王。一个流氓,一块板砖。帅哥,我拍。美女,老子照拍。天才,我他玛还拍。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印,一个凄迷的身世。母亲,你在何方?是谁,让我的人生变得如此凄凉?修仙一途,万道阻碍。人挡我拍人,佛阻我拍佛,真仙在前,草!我杀。
  • 励治撮要

    励治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欧阳修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欧阳修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