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2300000002

第2章 学会说话的基础训练(1)

一、想开口先克服畏惧

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一些小场面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强,一旦到大场面就会畏惧,影响了自己的形象。我们应该相信,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也都曾经有过畏惧,只是,他们敢于同失败作斗争而已。

英国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肖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20岁初到伦敦时,却羞于见人,胆子非常小。若有人请他去作客,他总是忐忑不安地先在人家门前徘徊多时,而不敢直接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他参加学术者学会的辩论会。在会上他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起来,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讲。当他讲完时,受到了别人的讥笑,他觉得自己充当了一个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耻辱,但他并没有灰心。此后,他每星期都当众演说,人们在市场、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三四千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几人的地下室,都能经常看到他在慷慨陈词。有人曾做过统计,在12年中,他的演讲竟达1000多次。

正像肖伯纳参加学术者学会的辩论会做第一次演讲一样,畏惧、怯场是初次登台前的普遍现象。甚至许多大演说家的第一次讲演也并不都是尽如人意,甚至还出现十分难堪困惑的场面。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时,虽然早就做过细致准备,可一登台,“预计的话一下子从脑子里全溜掉了,大脑出现了空白”。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台时,吓得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讲了些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只听得一个听众在说:“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哭叫。”她在一场哄堂大笑之中结束了讲话。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说,第一次做公开学说时,舌头抵在嘴的上膛,竟不能说出一个字。美国前总统福特初入政坛时,讲话结结巴巴,人们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人戏称他为“结巴运动员”。

上述的这些演说家们正是在战胜了失败之后方成为雄辩之士的。

在西方曾流传一句格言:“诗人是先天的,演说家是后天的”。培养演讲者胆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勤讲勤练。勤练可以单独练,对着镜子练、对着实物练,也可请人指教练,要抓住一切时机练。在讲座会上,争取发言,主动到正式场合去讲,既到“大朋友”中去讲,也到“小朋友”中去讲。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此以往必能锻炼出胆量,使自己的讲话条理分明、口齿清楚、富于表情,以致产生扣人心弦、震撼心魄的强烈效果。例如:

在上海读书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女青年裘琪芳,初次登台演讲时,脸上毫无表情,简直像一个中学生背书。后来,她发誓苦练演讲术,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对着桌子说,朝着镜子讲,抱着录音机练,请参加业余话剧团的哥哥听,邀同学、师长们教,直讲得喉咙哑了,直讲到旁边的人也能将这文章记得滚瓜烂熟,她仍旧不知疲倦地学习。她深有体会地说:“中国女排的幸运,存在于她们成吨的汗水之中;数学天才的幸运,存在于他们几十麻袋的手稿之中;著名作家的幸运,存在于他成千上万个不眠之夜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终于也成了幸运儿——在成百上千个演讲者中力挫群雄,独占鳌头。古今中外的演讲大师一生都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勤学不辍,终于掌握了高超的演讲技巧。

朋友们,不要只羡慕那些成功和成绩显著的演说家的口才,更值得交口称赞的是他们那坚持不懈的意志。你想练就巧舌如簧的口才,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磨练你的口才。

二、把话说明白最重要

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口才需要很多磨练,但最基本的一步是先要把话说明白。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讲些技巧。

1句子短而精

说话时语言是呈线性伸展的。说话时语音得一个个依次出现。随着说话的推进,语音连成一个个语串,说话者所表示的意义和情感才渐渐呈现,传递过去。由此,听话者在听话时必须调动人的大脑的记忆与分析器才能听懂话。如果语句太长,听了后段忘了前段,听话者就无法理解你说了些什么。所以,我们说话时句子应该短些。

专家们对畅销的小说进行研究后指出:它们的句子长度平均在十二个字左右。说话的句子应该更短,因为语音倏尔即逝,无法像读书那样反复看。短句子,说起来轻松,听起来省力,吸引力也强。

2说话须有间歇

一层意思讲完,稍有停顿,让听话者都体味整理一下,再继续说下去。不然听者会茫茫不知所云的。

3每句话都表示一个意义

这是《纽约时报》的一个写作原则,说话更适用这一原则。一句话的含义过于复杂,还得让听话者费力去思考和解释,交流就多了一层障碍。说话要明白,句子就要简洁。

问题是简单的意义或情感自然容易用一句话一个意义的方式来表达,而复杂细微的意义、情感、氛围是否也能表述呢?大致是可以的。

4说话需要逻辑

说话未始,说话者需要稍微整理一下要说的内容,依照一定的线索说,人物、时间、场所、方位关系……听者听了就清清楚楚了。把话串起来,理出顺序,有这么一些线索:A时间;B.事物发展过程;C人物关系;D.方位;E逻辑关系。选择哪一条线索来整理说话的内容,看说话人的需要而定。但一般的总有一个基点,然后沿着这个基点展开线索。

三、简洁简单最利沟通

在社交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用文诌诌、晦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当前,人民群众对某些领导部门开长会的不良作风很有看法,还送给一个雅号为“马拉松会议”。开会前议题不明确,开会时中心不突出,谈论问题不着边际,仿佛不长篇大论就显示不了他的水平似的。这样的会议效果极差!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要话不烦精,字字珠讥,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趣。冗词赘语,唠叨啰嗦,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言”的典型。

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首推是1873年华盛顿的演说,仅135个字。

林肯著名的葛提斯堡演说只有十个句子,他的演讲重点突出,一气呵成。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上述这些演讲大师们驾驭语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林肯的演讲辞600字,从上台到下台还不到3分钟,却赢得了150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语言除应简洁、精练外,还应通俗易懂,否则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闹出笑话。一天晚上,某书生被蝎子咬了,他摇头晃脑地喊道:“贤妻,迅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妻子怎么也听不明白,疼痛难忍的书生气急之下只好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咬着我了。”这一则笑话是讽喻那些专会咬文嚼字、不注意口语化的人。下面一则则是讽刺那些谈话文诌诌、酸溜溜的人。

一天,某村中学一教师去家访,正碰上这学生家宾客盈门。他见自己来得不是时候,便连连向家长道歉:“请恕冒昧!请恕冒昧!”学生家长顿时怔住了,次日,专程到学校找校长评理:“昨天是我妹妹大喜的日子,你校某老师不知羞耻对我说:‘请许胞妹’,要我把妹妹许配给他。我看他是‘花疯’。”校长知道这位老师作风正派,工作负责,觉得奇怪,便立即找他核实,并向家长做了解释。家长自责文化水平低,真糊涂。这位教师既羞且恼,哭笑不得,这场风波就是因为他语言不通俗酿成的。

口头语言通过耳朵传入大脑,因为词有同音异义,一音多义,如用晦涩难懂的话,势必影响听的效果,而且听众文化素养有很大差别,应该“就低不就高。”所以对广大群众讲话,更应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人在讲话中过多地使用书面语,而不是口语,也使人听了很不是滋味。比如有一青年在演讲中描述他听到母亲被迫害致死的心情时说:“我的心海荡起悲哀的浪潮,两只眼睛犹如双泉,盈满晶莹的、清澈见底的泪水,最后我的两行泪水像断线的珍珠纷纷落下。”台上讲者痛哭失声,而台下却发出一阵笑声。这样的讲演自然是不成功的。其失败原因在于:他不讲究语言的实际效果,而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华美。

社会语言需要用讲话者和听者双方都习惯、共同感兴趣的“大白话”来表达,这样才容易沟通感情,交流思想。若追求华丽新奇,过分雕琢,听者就会认为这是在炫耀文采,从而对你的讲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话说得再漂亮也不会有什么力量。所以,使用语言正像鲁迅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苏东坡对语言的使用有颇为精妙的见解:“见文字,少小时须应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及造平溃;其实不是平溃,乃绚丽之极也。”我们应当把追求语言的简洁精练、通俗易懂作为学会讲话的基本功,不断地加强训练和学习。

四、多加留意语言忌讳

旧时,汉字里避讳字很多,特别是帝王的名字要避讳。这些避讳,带有浓烈的封建专制色彩,有的甚至是残酷和反动的。

虽然现在已经消除称呼、名字等避讳中的封建糟粕,但有些流传至今,仍为人们习惯心理所忌讳的称呼或风俗,虽然还带有某种封建色彩,可为了礼貌和尊重他人起见,也是应该注意的。这种现象,只有随着文化的发展,科学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而让它逐步改变、自行消亡。比如我们坐渔民的船,船家就特别忌说“陈”呀“帆”的,因为是“沉”和“翻”的同音字;又比如我们称呼未婚少女习惯叫“姑娘”,如果是在湖南常德地区喊少女为姑娘,就会被认为是调戏妇女,因为那里的“姑娘”是“妻子”的美称。天津的老者称年轻姑娘为大姐,而姑娘却是心安理得,你一定会感到惊奇,心中会鄙夷那姑娘,埋怨那老者。但只要你再了解一下就会明白,这原来是当地习惯的礼貌称呼,天津人一般都按小辈、孩子的称呼叫人。假如有人认为这种忌讳是落后的、不文明的,非要硬行去改变它,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大国,礼仪多,“忌讳”也多。如果不加以注意,不避忌讳,即使不是故意说的,也容易使人反感,影响到社交的效果。

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有些情况下的语言忌讳不可不注意。比如朋友中间有一个“秃顶”,就不能对着人家老说什么“秃头”或“光头”的。如果家里来个客人,体型又矮又胖,就不能说“矮子”、“胖子”,否则会挫伤人家的自尊心。言谈中,淫词秽语,不健康的口头禅更应禁忌。见到青年女子,一般不应问对方年龄、婚否。径直询问别人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皆使人反感。切莫对心情惆怅的人说得意话、得意事。若对方曾犯过错误或有某种缺陷,言谈时要避免刺激性的话语。对别人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要刨根问底,如果一旦触及,应立即表示歉意或巧妙地转移话题。

探望病人,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事,这完全是出于对病人的关怀,但更应注意病的忌讳,否则会好心办坏事。有个女青年去探望久病的姨妈,她关切地询问:“您饭量可好?”不想一句问候话,却使病人的脸上立即堆满了愁容,她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接着就没词了,结果造成了很尴尬的局面。原来,病人病情很重,最苦恼的就是吃不下饭。探视病人时,当看到病人面容憔悴,切不要吃惊地问“你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之类的话,否则,除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外,没有其他任何好处。平时同人交谈,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情。在喜庆场合,更要避免不吉祥的词语。如一个姑娘在她姐姐出嫁时大讲出殡,大家听了能舒服吗?虽然人们知道,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从感情上说,仍忌讳说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谈到马克思逝世时说:“他在安乐椅上平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京话中,“没能熬过来”,“终于没挺住”等等均是表示死亡之意。

为使交谈顺畅、融洽,还要注意对方的禁忌,否则就会给社交增添周折。有个农场的几位小青年,一次去慰问一退休老农工,当时有这样一段对话。青年人说:“你的身体真够硬朗的,今年高寿?”“79啦。”“人生七十古来稀,农场里数您最长寿吧?”“哪里,××活到88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亚军呀。”“不过,××去年归天了。”老农工感叹地说。“唷,这回可轮到你了。”谈兴正浓的老人一听此言,脸色陡变,话锋顿收。这是因为说话接触到了老人最敏感的问题,老人肯定理解为快要轮到他归天了。这个例子讲的虽然比较极端,但这样不懂事理的青年人还是有的。再说一个例子,某大公司的一位男同志热心为一同志结婚筹款赠送礼品,他笑嘻嘻地向本单位中一位40几岁的女同志请求,要她“合伙”。没想到这位女同志竟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位男同志不知所措,愣住了。原来,她至今还未结婚,而且也在恋爱上受过很大的刺激,别人的喜庆勾起她辛酸的往事。而那个经办人未注意避忌,触痛了她敏感神经,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在社交中,注意语言的忌讳,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表现,同时也会提高社交的成功率。

五、多动脑子出奇制胜

怎样说服别人?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是一种方法;出奇制胜,巧妙点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领悟,也是一种方法。

叶剑英同志曾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以很短的几句话,说服了一批人。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整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才够味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不能!”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

同类推荐
  • 做人要低调说话要幽默

    做人要低调说话要幽默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要低调:低调才能达高标”、“说话要幽默:幽默让你备受欢迎”两篇。
  • 催眠术与超级说服力

    催眠术与超级说服力

    看人看到骨子里,说话说到心坎上;遇到难说话的人了,就用催眠术说服他,催眠式说服,让你无坚不“催”。本书的目的在于推广由催眠原理、催眠技巧与口才学结合而产生的催眠式说服术。辅以生动灵活的案例,使读者能够很快熟悉各种催眠式说服技巧,并从中找到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说服技巧。
  • 绝对不败交涉术

    绝对不败交涉术

    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没有产生过以下这些想法?希望能让客户负责人点头,让谈判进展快点,希望让面试官满意,进入理想的公司,希望上司和客户能通过我的策划,希望可以通过讨价还价,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甚至,希望可以成功求婚?……这些都是关于交涉的问题。交涉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交涉不仅仅是在商务场合,在人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学会了如何娴熟操控交涉场面,你将掌控人生。
  • 一剂良药

    一剂良药

    这是一本让穷屌丝也变得内心强大的书。什么?穷屌丝也有可能完爆富二代?逆袭了,逆袭了!你的生活质量高吗,你的工作压力大吗?《一剂良药》专为时下都市男女解决生活困惑,让您烦躁的心灵得到休憩。早就疲倦的你请停下奔忙的脚步,和我一道修修心吧。
  • 北大公开课

    北大公开课

    百年北大,是一代又一代学子梦想过的大学殿堂,北大人作为社会菁英和优秀人才的代表,更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成功经验和智慧,即使我们没有进入北大学习的机会,也一样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生历练中汲取营养,帮助我们更快地走向成功。本书汇集了北大哲学、心理、管理、成功、气质和幸福6门最受欢迎的公开课,甄选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北大学子的思想精髓、经验之谈,其中包括胡适、梁漱溟、林语堂、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李彦宏等人的精彩言论和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的故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人的生命智。
热门推荐
  • 宠妃无度:王爷你够了

    宠妃无度:王爷你够了

    某天,管家来报:“王爷,王妃把墨世子的腿打断了!”某王爷大手一挥:“打得好。”“王爷、王妃把钱庄烧了!”"我早就觉得钱太多了。”“王爷!”“又咋啦?”“王妃要和苏公子私奔!”“哦。。。什么!”某男不淡定了~~
  • 我的失落时空

    我的失落时空

    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除了你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世界里,你会怎么办?当我发现身边的人先是落入了这样的诡异空间里,之后便如同蒸发一般消失了,这些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空间的悖论,独立存在的时空,接二连三消失的人,奇怪的学校,还有,奇怪的祭典,还有很多,我所还没有触及到真相,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蜀山传之观星亭

    蜀山传之观星亭

    我不过是趁着假期出来转转而已,不成想……
  • 礼仪全书(第二册)

    礼仪全书(第二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法至永恒

    法至永恒

    在这里,一个新的世界,没有斗气,没有武技,没有灵力,只有魔法!所以用魔法,去创造一个新的传奇,到达无人可至之境,成就永恒!
  • 解之夏

    解之夏

    这本小说改编自我和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通往社会中经历的不同蜕变,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焦海波是我大学时暗恋了四年的对象,在临近毕业时,我收到了他寄来的结婚请柬,而在几个月前,我们曾在醉酒后躺在一张床上,性格如火的袁溢为了替我出气,她叫上鬼马精灵的冯小超、多才多艺的白琪琪,拉上我大闹了焦海波的婚礼,我们的青春帷幕就此拉开……
  • 打捞水中过往的青春之悔无悔

    打捞水中过往的青春之悔无悔

    青春,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岁月里,有懵懂,躁动,叛逆与激情,也有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望与社会的责任。本书里的主人公---苏瑞哲也不能幸免于这一命运安排。书呆子的苏瑞哲,爱上了同班的一个女生,却是彼此相爱却因为种种终成为陌生人。面对着其他人可以与爱人嬉笑,为了心中的承诺,苏瑞哲忍受着煎熬,终不堪煎熬,误走歧途,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混混。由此而演绎出一段轰烈烈,扣人心扉,催人泪下的忧,喜爱情大戏,其中纠结的亲情,美好的友情与复杂的社情也跳动着各自的舞姿。
  • 遗梦

    遗梦

    风林火山的四如军旗,至死不忘的上洛之梦,设乐轰鸣中的赤红血影……最强、最真的梦,德荣轩公的遗梦,就由我饭富虎二信昌来实现!
  • 樱花动漫

    樱花动漫

    如果说,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那么两颗心靠近在一起又需要多久?
  • 逆天二小姐:腹黑王的娇妻

    逆天二小姐:腹黑王的娇妻

    她前世大小姐,穿越变嫡女。斗渣姐,虐渣男,众人面前秀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