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4700000011

第11章 答案就在风中——关于我的大学(2)

那个六月的夜里我常常被歌声惊醒,男生们在走廊里高唱着“姑娘姑娘,漂亮漂亮,警察警察,拿着手枪”,“吃的都是良心,拉的都是思想”,听起来很绝望,困兽犹斗。还有好多人在楼下唱歌叫值班的大爷开门。那种颓唐,印象深刻。七月里我们在阳台上望见楼下众人泪雨滂沱为对方的“七哥”送行。整天一脸阳光的七哥,竟然哭得抽抽噎噎,高楼断望的我们,也忍不住泪眼婆娑。似乎从这里开始成长,目光幽远,穿过岁月,直望到四年后的那一天。

午后阳光里楼上阳台弹琴唱崔健和黑豹的老兄们,都无影无踪,流星一样消逝在此时此地。偶尔经过时,不经意望上去,残破的门窗桌椅,一个人迷茫地倚在阳台上,不是废墟里的玫瑰,象废墟里的思想者。夏日摇滚,再听不到如此传神的夏日摇滚。

四年,摇滚始终被我们狂迷,崔健、黑豹、张楚、唐朝、何勇一路听过去,直听得“苍日青岚,黄沙漫天”。用山东话唱唐朝,仰面高歌,手舞足蹈,听得喜欢唐朝的大、小马寒毛直竖。每天活学活用何勇的“吃了吗?”或者“125(房间号,原文为“香港”)的姑娘们,你们漂亮吗?”当然,还有张楚的《蚂蚁蚂蚁》。

想起王朔夸夸其谈港台文化“四大俗”和大陆文化“四大支柱”。也许我们大学时支柱之二是《红楼梦》。日日手不释卷念念有词,读得老眼昏花,险些青丝成雪。自然,我们的规矩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学的全是“动了兵器了”或者“您老人家素日里到底有些不正经”这等边缘“话语”,应该受到“精英文化”围剿的“大众话语”。

不过附庸风雅之心还是有的,班里十二个小女子拈阄成了“金陵十二钗”,细想竟也各合脾性。接下来只好结社作“诗”了。“海棠社”“桃花社”“菊花社”嚷得紧,四年下来,竟连“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这样的通俗诗句都没出来一句。“枉担了虚名”,真是。后来“湘云”曰:可惜十二钗的命运都很凄惨。大家作怕状,慢慢便淡了。

大家一直在博览群书捏造文章批发笑料,热闹得比之中文系竟无甚逊色。四年级时才有“历史意识”,找个破白纸本充作“室志”,每人得空在上面涂几句“一夜北风紧”之类的打油文字,借物言志或者寄托“幽思”,慢慢就发展成“某某某脸上一团火背后一把刀”之类的人身攻击互相谩骂,技巧逐渐提高,简直直逼鲁迅、梁实秋,开始赞叹这个破本子是超级文豪的摇篮。“读书人”偷书都算“窃”,骂人自然也高明得多了。后来读一个叫孔庆东的人写的《47楼207》,看见孔子的光辉形象,愈发觉得“读书人”实在是高。

入校时还赶上个“诗情飘逸”的尾巴。反正校园里还有“诗社”,一群学兄像模像样地写着诗,出着诗刊。总是虔诚地听他们高谈阔论着叶芝、里尔克、艾略特、帕斯……这些陌生的名字,在他们凌乱的宿舍里,或者繁巧了傅夏夜,在高楼环绕的草地上,一时乃有李杜遗风。那些聚会,一定深入骨髓地影响了我。他们很快都走了。我奇怪这个城市的夜空再也找不到那个夏天那么多星星。一直想问他们注意到没有——恐怕他们已无暇于此。有的躲在美丽的家里,有的桀骜地留着长发寻着出路。或许只有那个“好学”的小女孩还在怀恋,还在冥想。还记得他们告诉我,那个《寒冬夜行人》还不错时,狂喜的心情。后来,一堆诗刊堆在书架最底层,只是偶尔翻翻穆旦顾城海子。后来很少遇见喜欢写诗的人,人们习惯于把“诗人”这个名词赋予一种大家“共谋”会心一笑的意义。

江山代有文学青年出,挥着如椽巨笔,搏杀着生路。那时有位中文系学兄,庞大如鲁智深,美文却如空谷幽兰。我们每捧曰“才子”,他便一本正经自称“菜籽”,伸出肥硕玉臂展示“菜籽油”,憨态可掬。某盛夏与一文学少女侧立两边与之合影,他肉山般端坐,手舞折扇,一副恶少模样,我们沦为“大屋里的丫环”。曾经送了高晓松的《青春无悔》给他。他给崇拜者们签名就现学现卖,很没创意地写下了“青春无悔”。后来他来北京过起研究生日子,似乎搞些电视理论。那个夏天以后也没有见过,也许已是更大的“菜籽”了。

还有好事者搞了一个“梵鸽音乐创作室”。聚了好些才人填词谱曲,几个弹吉他的男生和他们的歌成为那时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后来我与他们中的一个女孩厮混在一起,大家聚在我们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里弹琴唱歌。一个男生在一个清爽的快餐店“卖唱”,唱他们写的《意外》,还有《周末阶梯》(我写的惟一一首“歌词”,讲阶梯教室周末看电影的人们)。纯净的音乐里,那些夏夜冰柠檬般沁人心脾。

还记得关了灯,他在窗子洒入的月光里弹唱《流浪歌手的情人》,歌声苍凉淡远,“我只能一再地/让你相信我/那曾经爱过你的人/那就是我……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此时,月光穿过小窗覆盖的藤萝流泻进来,歌声与图景,挥之不去。两年后的平安夜,北京的酒吧里,一个如他般年龄的歌手唱起这首歌,曲调依然,却无当初韵味。是不同的气息。已不是那个校园世界,或许没有理由苛求。

校园里另一种歌手以声音酷似名歌手比如齐秦或者苏芮知名。每场校园晚会上歌声曼妙。曾有位老兄一时兴起,将衣服件件剥落,掷给观众,歌之舞之,跑下台与观众热烈握手。后来校方认为此举有辱校誉,将其“封杀”。确有几位男女歌手在校园里风靡了几年,毕业时还有个人演唱会,唱得惊天地泣鬼神,嗥嗖也移威,让人动容。可惜没有亲见此盛况。倒是记得先我一年毕业的人们的毕业晚会。台上唱得泪流满面,台下齐声高唱,举着手里的烛火,哭得伤心欲绝。

我们那一年的毕业晚会,几个人跑出去看世界杯,喝酒。后来听说一个男生唱了《我终于失去了你》,唱了《直到世界末日》,台下的人们举着打火机,高喊着他的名字。大家的声音都嘶哑了,只有眼泪还清醒。怀念那个忘记一切的场景,虽然没有亲历。

后来为了拍我梦想了好久的纪录毕业的专题,又看到小我一届的“孩子们”毕业晚会的镜头。“梵鸽”的男孩女孩唱着自己写的《远航》,坐在高脚椅上,高高的一束光下,轻轻浅浅地唱着。夜半的剪辑间里静寂无人,一个人看着,听着,恍然是去年时候,眼泪不觉落下来。与台下的人们一起,无声哭泣。为了一去不复的大学时光。

最后的七月,我们鬼影般在午夜灯火朦胧的校园拍照,午夜两点跑出去烧烤,清晨在楼前广场作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文化衫背后写着“观众朋友,再见”招摇过市,白眼向食堂的“菜花”、“饭花”姐姐,报答她们这些年的慷慨迫害。我们再次捧起萧峰韦小宝呕心沥血地苦读,我们的毕业作业最后一个镜头是背着行囊的人们回头观望……去日苦多。念你如昔。那时为了特立独行,免去了毕业留言——其实没有痕迹的毕业,毕竟有些遗憾。

桃李无言

走在校园里总有些惊喜,又开了几丛绚丽小花,假山旁有喷泉涌出了,树林里新铺了一条小石子路,小亭子粉刷一新了……这块山石,也是悄悄立在那里的,象圣诞老人的玩笑。上面刻了四个字:桃李无言。这献给那些可爱可敬的师长。

每个阶段,都被某个老师无声影响——也许都无意识,却是极重要的转机,或者截然的路。遇见过《死亡诗社》里罗宾·威廉姆斯那样活跃的老师,也有《四百下》里那样填鸭的老师。小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大学的好处也许就是你有更多的自由意志。

曾有位讲“艺术概论”的老师,讲课纵横恣肆,从黄胄画驴到张艺谋导《图兰多》,再到电影《Before the Rain》……也许当年我那点可怜的电影教育竟是从他收藏的众多影碟中得来。大家上课的任务就是如痴如醉听《茶花女》和《贝九》,还有暗自密谋去瞻仰他几个珍藏版本的《红楼梦》。

还有位眼镜平头赵书信式的老师,讲课时眼睛瞧着窗外,边想边说,字字珠玑倒是真的。不过害得大家以为远方高楼广厦上悬着无数华词丽句,俯拾即是。后来在他家见满壁诗书,终明其所在。后来他为一电视节目作主持,仍是置身事外的闲雅。倒是他的高足们半真半假如星宿老怪弟子般大肆吹捧着。

有位中年发福的老师,当年英俊面相风韵犹存。我等俟其所授之课都已及格,便悄悄昵称“小胖”。“小胖”私闻此风,居然不恼,还多次趁师母不在家时力邀全班去大吃大喝尽兴长谈,亲自为我们炸好鱿鱼圈,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鱿鱼圈——这么久了,美味似乎还在舌边。

几年前教我们革命史的老先生,我们始终不知他的姓名。课表上的名字似乎不是他。因为后来看见那个名字印在讣告上,虽然他让我们小学生一样每天背他留的作业,给了我大学时代成绩的最低分,大家还是由衷叹息了一回。可是次日看见老先生依然潇洒娴熟地驾着他的山地车在校园里穿行,中山装与山地车,很有创意的组合。数得清的白发愈发稀疏了,那种睥睨岁月的神情却与我们的大学很合拍。好事者回去宣传,大家简直拍案惊奇。

离开这么久,大家最想念的还是四年的班主任。那么孱弱,没有油滑与虚饰。开学时总被我们当成同学。我们是他的第一批学生。毕业时他陪我们待了整整两天。拍照,聊天,请饭。问他:我们走了,你心里什么感觉?他说:我的心空了。

他甚至被我们称为“亲爱的”,属于大家的“亲爱的”。他的心脏病不知怎么样了。他的抽屉里塞着满满的药。他在那里挣扎着,教导无数的新鲜稚嫩面孔,准备写他的广告学教材。

我们离开学校半年后他结婚了。师嫂我们很熟悉,很亲切地叫“姐姐”。那天他们都很漂亮。好多学生回来看他们。很热闹。

据说快有小宝宝了。我们曾经为小家伙取了名字,叫“江米条”——估计此方案是要被否定的。下一步就是回去争作小家伙的“教母”了。

打电话给他,他总是很高兴,叮嘱或者鼓励。走出他注视的目光,走不出他关注的心灵。有些母亲的感觉。

他在学哲学,还钻研《周易》,目光炯然,有洞见之态。他有些委屈地应付着很多。知道他很累,却无法援手。

好久没有他的消息。他眯起眼睛笑的样子孩子般无邪。

(后记)

周五的夜里,听着音乐,遏止不住地想写出那些旧事。夏天的气息,暗夜的台灯,键盘轻微的声音,还有收音机里感伤的音乐,营造着怀旧的情调。旧时文字,旧时光阴,慢慢在手底滑过。

很久不写这些酸文假醋的东西。像电影里一个人说:我没作大哥已经很久了。

写起来却不可收,枯坐一天,兴味盎然。

也许有些不知所云。经历过毕业的人们,会解其中味吧。

同类推荐
  • 向着未来的歌唱

    向着未来的歌唱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苍翠的山林中,那金光烁烁的橘子,硕动着微醺的橘,向着未来的歌唱!
  • 忏悔录

    忏悔录

    在我七年的改造岁月中,有一双布鞋一直陪伴着我,它是我入监那年,70岁的老母亲亲手为我做的一双“千层底”。每当受到了挫折,心情压抑时,它总能使我情绪高涨地投入到改造中,因为它满载着母亲的叮咛和期盼。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二)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二)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撞痕

    撞痕

    本书为“私享者”丛书中的一部,是作家阿舍作品中的精选,共收录15篇短篇小说,作品从女性生活的经验出发,运用独特的个人视角,带读者走入不同的生活体验。用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的情节生动,语言精练,人物形象丰满,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个人小说集。
  • 笑傲东非

    笑傲东非

    一群中国血性男子汉,在东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伴猛兽听狮吼舍生忘死,顶骄阳碾泥泞含辛茹苦,以超人的意志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干出了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番伟业……
热门推荐
  • 灵界之噬灵珠

    灵界之噬灵珠

    “噬灵一出,人神共诛”曾经的时间杀手,被仇人所追杀,最后为了心爱的女人而甘愿受死,意外地在灵界大陆重生,当他发现这一切,他又将何去何从?噬灵珠选择他作为主人,大陆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混沌入世

    混沌入世

    一个混沌之子的少年,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也想拥有爱情,因为最后告白时邪灵入体,把他的生活打破了,进入了异能者的世界,进入后会怎样呢?他喜欢的人又怎样呢?
  • 网游之疾风战神

    网游之疾风战神

    曾经的网游之王叶海因为失恋退出网游,今日,神话开服!网游之王回归!叶海:各位,推荐打赏朝我来,我接得住。(抠鼻)
  • 战神联盟之陌路归途

    战神联盟之陌路归途

    当世界平衡被打破,神、凡、魔三域相通,又会引起怎样的混乱?卡修斯的死亡与复活,竟隐藏着惊天大秘密!复活成为“卡修”的他,是选择走向未来的归途,抑或是与兄弟们从此陌路?名为毁灭者的少女,穿越时空,是否能找到那个人?命运的真面目扑朔迷离,究竟谁对谁错?
  • 帝王之武修都市

    帝王之武修都市

    一个纵横商界的奇葩人物,意外邂逅一块奇异石头,从此攻城略地崔营拔寨,钱财滚滚美女缠身,成就都市逍遥帝王!
  • 槐槿千年

    槐槿千年

    高中生槐眠出车祸穿越了!槐眠穿越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为什么大家都有灵力?在那里她会遇到什么呢?......
  • 五国风云录

    五国风云录

    五国争霸,天下纷乱,英雄辈出,谁主沉浮!到底谁能成为天下之主,期待你来揭晓真正的答案!
  • 噬君宠之帝后妖娆

    噬君宠之帝后妖娆

    他要天下,她给他打,他要阙宫,她双手奉上,他看上了江南首富家藏满地宫的金银珠宝,她灭了缺德的富贾,财宝一股脑收进他的国库......她曾戏言做过公主,当过郡主,什么时候能当个皇后玩玩?他记住了这句戏言,卧薪尝胆,机关算尽,终于得了天下;她曾说师傅给的阙宫束缚自己的手脚,天下那么多美丽景色都看不了,他便担起了她原本的责任,为她抗下所有负担;她曾告诉他,当年因为囊中羞涩,连个一文钱的包子都买不起而饿肚子,他便端了狗屁首富,誓要用金山银山为她打造那个什么“安全感”。
  • 注定的缘分

    注定的缘分

    林氏出差错了,林琴雪,林跃的千金国外毕业回国主驾,成为白氏的秘书!冰山白俊凯为她融化,心为她开。一吻定三世,前世因,今世果。被逼婚的方郑,努力寻回小时遇见的女孩。韩伟会怎样选着?!这些都是有有意无意,阴错阳差呢?!请读!
  • 我的再世魔君

    我的再世魔君

    我以为此生不过萍水相逢,却没想过他周周转转了那么多年,破开三界定律,以不死之身,聚我遗失的三魂七魄,换我一生之情。临了,做人我的尚且但看生死,身为魔君的他,却始终参不透轮回。长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云止:你死了,我就来陪你。六道轮回,都随你,横竖不会放开你的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