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6400000012

第12章 巴斯德与病菌作战(1)

几十年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是传染病。

拿十八世纪前后的欧洲来说,虽然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对传染病却一无所知,毫无办法。每当瘟疫来临,城镇的街头巷尾,就到处堆积着尸体无人埋葬。孩子们更是不幸了。巴黎孤儿院里的31951个孤儿,在6年间死了25467个。在都柏林,孤儿院的1272个少年儿童,活下来的只有45个。瘟疫和无知、迷信作伴,在整个欧洲到处流行,通行无阻。

现在,人们已经降伏了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病原微生物了。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向这些害人的微生物发起进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医学微生物学。

开创这门科学的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路易·巴斯德。一些迷信的人,怀着感激不尽的心情说:像他这样的人来到世界,天上应该有最美好的音乐相送!

勤学苦干

1822年12月27日,巴斯德生于法国的多尔。他的曾祖父是农奴,父亲是制革工人,母亲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巴斯德小的时候,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

那时候,小学老师喜欢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挑选最好的学生来带头高声朗读。小巴斯德多么希望能当上这个带头人,带着大家一块朗读多神气。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被选上。

不过,小巴斯德做功课很认真。他总是反复推敲每一道题目的答案,不怕别人讥笑自己脑子慢。等到中学毕业,他终于成了班上的优等生。

21岁那年,巴斯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学习更刻苦了,一上完课,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呆在实验室里,直到毕业。

巴斯德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听有名的化学教授讲演。他还学习做木工活,学习吹制玻璃瓶子,准备将来自己做特殊需要的仪器。

1857年,巴斯德搬到里尔城去住。他在这里做了许多化学实验。

里尔城的居民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大约在晚上八点,大家就都睡了。自从巴斯德搬来以后,这个小城的夜晚,就不再是一片漆黑了。每天晚上,都从一个窗口透出灯光,并且经常通夜不灭。开始,大家以为出了什么事。后来,他们才弄清楚,原来是巴斯德在做实验。在他的屋子里,到处是瓶子、玻璃管、煤气灯、蒸馏器,还有许多气味难闻的化学药品,一个奇形怪状的烘炉,又乱又臭。

巴斯德这样长年累月地做实验,从头到脚一身污黑,里尔人都说他“疯”了。

勇于创新

当时,法国的发酵工业相当发达。

为什么在甜菜汁里加进酵母,就能发酵成酒精呢?那时的化学家认为,发酵是化学变化。酵母也许是活的生物,但是一经发酵,酵母就死了。发酵是死了的酵母分子在振动,引起甜菜汁分解的结果。

巴斯德不同意这种说法,觉得发酵应该就是活的酵母引起的。

巴斯德要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推翻那些化学家的说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都相信那些名人的主张,谁会相信他这样的无名小卒胡说呢。

巴斯德不怕权威。他想,一定要想办法驳倒他们,让大家心服口服。用什么办法呢?最好的办法是用事实来说话。这样,巴斯德就在里尔开始了酵母实验。

一般说,化学变化比较容易观察和证实。把一种化合物,倒入另一种化合物,很快就能看出变化。要证明发酵是活的生物引起的变化,得有耐性,因为这种变化需要时间,慢得很。

巴斯德把一些酵母液过滤,在过滤液里加了些糖和白灰,然后把它放在烘炉里。

巴斯德是个急性子。他一夜又一夜地不睡觉,不安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他从烘炉里取出一根玻璃管,对着灯光摇一摇,闻一闻。他站着不动,入神地发呆。他把试管扔了,用拳头死劲地捶着桌子,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有一种方法。我非找出来不可。”他思索着:也许是自己太性急了。

巴斯德这样不厌其烦地做呀,做,做了一百多次。最后,酵母液发浑了,变成了灰色,他高兴极了。这说明,酵母是活的,它们在活动呢。

巴斯德和别的化学家不一样,他喜欢用显微镜。那时候,显微镜虽然已经发明了快两百年,可是还很不普遍,一般科学家很少用它,化学家用得更少。

巴斯德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滴发浑的酵母液,放在显微镜下面一看,他的心突突地跳了起来,浑身哆嗦。他看到什么呢?原来,在显微镜底下,那些小小的长圆形的小东西都能活动,它们是活的小生物!

人们使用酵母来发酵已经几千年了。现在,巴斯德用事实证明:甜菜汁发酵成酒精,并不是什么分子振动的结果,而是这些小家伙——酵母菌活动的结果。

恰好就在这时候,有人来请教巴斯德:为什么用甜菜汁有时做出来的不是香味的酒精,而是酸味的酒精呢?巴斯德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弄清了两种不同的发酵甜菜汁之间的区别。在正常的酒精中,只有小圆球形的小生物;而在变酸的酒精中,却是比小圆球小得多的长条形的小生物。巴斯德告诉做酒精的人,要在甜菜汁中加那种大一些的,圆形的发酵小生物;要是在甜菜汁中发现了那种小一些的、长条形的小生物,就不能要了,趁早倒掉,不要再花力气去干那些没有收获的事。

巴斯德的发现,促进了法国发酵工业的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

巴斯德证明:甜菜汁变酒精是酵母菌活动的结果,它变酸是乳酸杆菌活动引起的。这个结论大家都同意,没有意见。可是,酵母菌和乳酸杆菌是怎样来的呢?人们的看法却很不一样。

当时,流行的看法是“自然发生”说。主张这种看法的人说:这些微生物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它们没有父母,要不是这样,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法国的不少科学家,都赞成这种说法。著名医生艾尔蒙甚至说:把一些破烂的碎布和一块干牛奶酪放在一起,不消多久,就能变成一只小老鼠。

巴斯德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微生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父母,不可能无中生有,自己长出来。

要反驳艾尔蒙说的变小老鼠的戏法,还是比较容易的,你只消眼睁睁地守着那些破布和牛奶酪,它就怎么也变不出小老鼠来。可是,要反驳那种认为甜菜汁中的酵母菌是自己长出来的,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酵母菌这种小东西,用眼睛根本看不见。要反驳“自然发生”说,得动脑筋。

在和巴斯德进行论战的拥护“自然发生”说的人当中,有一个科学家名叫布歇。他在1858年12月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一份报告,说是放在空气中的动物和植物,自己能长出微生物。

巴斯德认为,这些微生物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而是从空气中进去后,在那里繁殖起来的。他要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见解,暂时没有公开反驳布歇,因为证据还不足。

开始的时候,巴斯德用烧瓶做实验。他在烧瓶里装上肉汤,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繁殖的好地方,然后在瓶口塞上棉花。结果,肉汤里不长微生物,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被棉花团挡住了;把这团棉花拿去,肉汤里就长出微生物来了。

布歇说,这不行,肉汤里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棉花变出来的,并不是空气中的微生物生长出来的。

巴斯德把棉花改成石棉,石棉是没有生命的矿物质,样子像棉花,实验的结果还是一样。可是,布歇却改口说,微生物是肉汤自己长出来的,不是棉花变的,也不是空气里面来的。

这一回,巴斯德不用棉花和石棉,他把肉汤烧开,然后把烧瓶口的玻璃烧红后,把瓶口封死了。这种肉汤不论摆多久,总也长不出微生物来。布歇说,肉汤不通气,所以不长微生物。

这一回,巴斯德又设计了另外一种实验。他自己用玻璃做成一种烧瓶,口子是一条与瓶身成直角的弯曲的小管。这样,管口不用封死,只要把瓶内的肉汤烧开,放很长的时间也不会长微生物。

巴斯德把这种瓶子叫做“天鹅颈瓶”。这种瓶与外界相通,为什么瓶内的肉汤不长微生物呢?原来,肉汤烧开的时候,空气膨胀,把瓶颈中的空气排出去了,等到冷却以后,空气虽然又会回到瓶中去,可是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有重量的,它会像灰尘落到地上那样落到曲颈上,微生物没有腿,所以跑不到瓶里去。

这个实验,使得布歇这些主张“自然发生”说的,一时哑口无言。可是,他们还不服输,反驳说,瓶内肉汤的“生命力”给烧死了,所以长不出微生物来。

巴斯德决定再做一些实验,用充足的事实做依据,好让反对者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再烧开肉汤,只用消过毒的肉汤,把它装在天鹅颈瓶中,用火封死瓶口。他想,如果真是空气中会自然发生微生物的话,那么,不论什么地方的空气都应该一样。他带着许多瓶这样的肉汤,来到巴黎天文台,分别在院子里和地下室,小心地把瓶子的颈口夹破,让空气进入瓶内,然后再用火封死。培养的结果表明:在院子里收集的11瓶,都有微生物;而在地下室收集的10瓶,除一瓶稍有混浊外,全都透亮澄清,没有微生物生长。他还趁去休假的机会,用同样的方法,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阿尔卑斯山上收集20瓶空气,经过培养,也都没有微生物生长。

巴斯德的这些实验说明,微生物就像灰尘那样飘浮在空气中。在天文台的院子里,由于来来往往的人多,空气污浊,微生物也多;在地下室,高山下,空气清新,微生物就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微生物。事实胜于雄辩。主张“自然发生”说的人终于销声匿迹。

巴斯德坚持科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可是,他得不到经费,不得不用自己的少量积蓄去买设备和化学药品,在楼梯下的阴暗的小房间里做实验。他整天爬进爬出,培养微生物,有时一天要爬一百多次。

巴斯德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实验,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

实践出真知

现在,巴斯德已经是一个知名的微生物学家了。一般人认为,他是万能的神奇人物。碰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们就跑去向他请教。

这时候,法国工业碰到一个大难题,这就是葡萄酒和啤酒变酸。酒商们成天愁眉苦脸,毫无办法。

巴斯德已经在研究甜菜汁的发酵中,知道酒精变酸是微生物捣的鬼。啤酒和葡萄酒发酸变坏,可能又是那些小东西在作怪。

巴斯德再次用显微镜,发现酒中确实有些小东西,有的成圆形,有的像长棍。凡是变酸的酒,差不多都有棍状的小家伙,它们繁殖得越多,活动得越厉害,酒就越酸,而在好酒中,就见不到这种细小的生物了。他肯定地对酒商们说,酒里面的那些小小的生物,有的能使酒变香,有的能使酒变酸。

酒商们都不敢相信,觉得巴斯德是在说大话。于是,他们搬来一箱子酒,让他鉴别一下哪些是好酒,哪些是酸酒。巴斯德笑着说:“这很简单,每一瓶酒我只要一滴,不用闻,不用尝,只用显微镜一看,就能鉴别。”

酒商们半信半疑。巴斯德把每一滴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凡是只有小圆球微生物的,他判定为好酒;凡是有小长棍微生物的,他判定是酸酒;小长棍越多,他就判断它越酸。

实验的结果,酒商们一个个点头称赞高明。他们要求巴斯德帮他们解决怎样使酒不变酸。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巴斯德要制服那些在酒里面生长的棍状微生物。他想到,人们为了防止一些食物变坏,总是把它们烧开。开始时,他也把酒烧开,结果,小长棍微生物的确是不活动了,可是,小圆球微生物也一道给“烧”死了。所以,酒的香味也没有了。

经过不断试验,巴斯德终于摸索出一个最理想的温度,它既可杀死捣乱的小长棍微生物,却又不伤害小圆球微生物。这个温度是50—60℃。他为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巴斯德的这个发现,使法国制酒工业重整旗鼓,欣欣向荣。后来,许多食品生产部门应用这种方法,也既能保证食品的香郁味道,又不会变质。为了纪念巴斯德提出的这种方法,人们把它叫做“巴斯德氏消毒法”。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又碰到了另一个大难题,这就是蚕丝业面临破产。

法国南部的蚕丝业很发达。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蚕儿不断生病了,不吐丝,不作茧,浑身起棕黑色斑点,并且成批成批死亡。蚕丝业请求政府援助。最后,人们还是纷纷推荐巴斯德来解决这个问题。

巴斯德为了拯救法国蚕丝业,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个艰苦的任务。做为一个化学家,他只与酒的发酵打过交道,与动物的疾病打交道,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次,他还是依靠他的得力助手——显微镜。他把病蚕放在水中,然后把它磨成豆浆一样的汁。当他取一滴病蚕的浆汁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时,他总能见到一粒粒微小的棕色颗粒,形状是椭圆形的。

巴斯德断定,就是这些小小的微生物,使蚕生病的。他还发现,不仅病蚕有这种微生物,就是产卵的雌蚕蛾也有。于是,巴斯德建议:凡是产完卵的蛾,都要检查,发现有这种微生物的,应当把蚕蛾、蚕卵统统烧掉。

就这样,巴斯德挽救了法国的蚕丝业,为他的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

拯救牛羊

巴斯德在证明蚕生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之后,使他联想到人生病。他越想越相信:那些很小的微生物,不仅使甜菜汁发酵,酒变酸,蚕生病,它很可能也是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巴斯德决心向微生物发动新的进攻。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紧张研究蚕病的一年中,他的二女儿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又累又急,突然患了偏瘫——也就是半身不遂,左半身完全麻木,一点也不能动弹。

医生告诉巴斯德,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可是,巴斯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坚持治疗和锻炼偏瘫的肢体。奇迹终于出现,他复原了。坚强的意志,使他从病床上爬起来,又回到了实验室。

同类推荐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摩根以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富迅速积累,他从小就具备超强财商,很懂得市场和运营。摩根家族代代沿袭摩根的创业思维,使摩根财团不断壮大。
  • 科比传

    科比传

    他是一个喜欢孤独并享受孤独的人;他是一个有些天真又有些高傲的人;他是一个不够完美却追求完美的人;他是一个喜欢朋友却不善于交际的人;他是一个在球场上无所不能的人;他是一个在生活中有些幼稚的人;他是一个视胜利堪比生命的铁汉;他是湖人队无法撼动的领袖;他是全美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就是科比·布莱恩特。
  • 曼德拉彼得大帝

    曼德拉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穆里尼奥传

    穆里尼奥传

    在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开赛之初,有人问穆里尼奥,他的波尔图队能否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这项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合理:就在四个月前,波尔图捧起了欧洲联盟杯,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六支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赢得国内联赛冠军和欧战锦标的球队。然而,尽管有如此光荣的执教战绩,尽管这个葡萄牙人有着天生的自信,他还是认为举起“大耳朵杯”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穆里尼奥看来,冠军杯的终极荣耀应该属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和曼联这样的欧洲足球巨人。据他说,当时很多人和他的看法一样--波尔图这样的“鱼腩部队”在欧冠赛场上仅仅是陪太子读书,挣一些俱乐部需要的电视转播费而已。
热门推荐
  • 女神异闻录

    女神异闻录

    萧扬是万万没有想到:回应了一次来自好基友的旅行邀请,居然演变成崩坏式的大乱斗。意外捡到了一件看似普通的古墓随葬品,竟是某个伟大存在的灵魂容器。无意间打了一次酱油,居然死而复生,还……唉,说多了都是泪啊!————————PS:本书为变身文,如有对此类小说观看不适者,请绕行。
  • 英雄联盟之新战国

    英雄联盟之新战国

    当英雄联盟里的英雄随着异界乱流,被传送到现代以后。一场新的世界秩序被他们所改变,古老的帝国又再次被他们所建立。德玛西亚帝国,诺克萨斯帝国...而人类由于封印不会使用上古的魔法,而被他们所奴役......看主角是如何解除封印,修习魔法,并得到上古的神器无尽之刃,带领人类一步步征战各英雄所建立的帝国......
  • 爱灵

    爱灵

    一位名为夏若雪的女孩偶然间到了一个异世界——星灵大陆。这个大陆似乎充满了秘密。为了解开身世之谜,她不停奔波,但上天却总捉弄她。在这里,美丽的她招来了许多人,但人似乎并不都是好的。她被爱情困在了原地,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她要选谁?美丽的天才魔法少女被众人看在眼里,由于美貌而名振天下,因为天真而遭人陷害。怪事接二连三向她袭来,她要如何应对?王子们能否披荆斩棘,给她带去光明?
  • 英雄联盟之火神逍遥

    英雄联盟之火神逍遥

    一个天天玩撸啊撸的宅男穿越到英雄联盟世界菊花信说;不愧是我爷爷的老乡一样那么变态嘉文说;可惜他不是德玛西亚人不然的话就是德玛西亚四基友盖伦说;人在兄弟在凯特琳:好看吗?乐芙兰:几百年来你第一个敢打我屁股琴女:怎么会这样!我的胸啊
  • 花心公主之无敌小公主

    花心公主之无敌小公主

    冷希辰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把自己的未婚妻(冷忆思)亲手推下悬崖。看冷忆思如何复仇和他们的事情怎样发展。。。。。。
  • 总裁的神级保安

    总裁的神级保安

    “你妈第一,我第二,那你自然就是第三了。”陆季军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前二十年,他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屌丝,没钱,没工作,没女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普通,这个世上,还存在很多秘密。他的人生,瞬间改变。。
  • 小乞丐闯神路

    小乞丐闯神路

    站在巅峰一世狂,前世一生人人仰;美女如云身边伴;唯中一计一生完。踏遍人间苦海路,重生无望永不放;一世恩仇断心肠;在此一博终....。且看小乞丐闯荡寰宇记....
  • 鹰舞之逆袭人生

    鹰舞之逆袭人生

    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人硬塞一黑色皮包,打开之后竟是摞摞现金,得到巨款的高程是否应该报警?一个厨师,一个站街女,他们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 毒医凤凰

    毒医凤凰

    某男不经意的一眨眼,瞬间,女生鼻血洒一地。某男换个女装再次眨眼男生口水掉一地。有人问:你究竟是女的还是男的?某男回答;男的,也是女的。那你是人妖吗?可以说是吧。瞬间,一群人不淡定了。妖精,变态啊。那你是男主还是女主?笨。(夜,他当然是女大大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梦幻法典

    梦幻法典

    真实与虚幻,梦境与现实,无数次的穿越,无数次的成长,吾乃原罪,不给于救赎,只给与希望,吾乃七大罪,背负着世界之暗,吾乃七宗罪,问主,何为堕落,吾乃七原罪,在阿拉德觉醒意志,在拳皇中觉醒灵魂,在火影明白希望,在秦时懂得心灵,在三国中爆发热情,在魔女身上明白何为拯救,最后,在平凡中杀戮,问上帝,六道七原罪为何物,主说,何为堕落,何为原罪,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光明,真实乃虚妄,梦境乃现实,你悟了吗。----叶晨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