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1100000106

第106章 诗歌创作(二)(4)

虽然七月诗人整体上走的是现实主义的道路,都抱有将文学作为战斗的创作态度,但是每个诗人在艺术上却具有鲜明的个性,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正如绿原所说的,他们从艾青身上学的是诗的独创性:“没有独创性,就没有诗,也就没有人和他的战斗。”鲁藜(生于1914年)出版的诗集有《醒来的时候》《锻炼》等。他的诗清新而秀丽,善于从生活细节中捕捉瞬间的感悟引发诗情,在抒情中揭示哲理。例如,将珍珠有“怕被埋没的痛苦”,和泥土可以被众人“踩成一条道路”对比,抒发了一种踏实奉献的人生态度(《泥土》);将延安窑洞的灯光比作夜里开放的“山花”、“天上的星星”,接着由“延河一条线”想到海岸,于是写出:“我是一个从人生的黑海里来的/来到这里,看见了灯塔”的诗句,象征地歌颂了延安对于中国革命的引导意义(《延河散歌·山》)。从山里的泉水“一滴一滴流到延河”,写到战士在河边喝水饮马后“急急离开延河去”,再写延河从早到夜奔波,“奔波到黄河”这样一个河与人共同“奔波”的过程,象征出革命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延安,又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的革命历程(《延河散歌·河》)。在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运用象征手法,这是鲁藜诗歌的特点。绿原(生于1922年)出版的诗集有《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等。早期诗作《童话》浪漫主义气息较浓,之后诗人一再宣称“不是要写诗,/是要写一部革命史”,于是转向了政治抒情诗。他的诗极具批判现实的力量,在《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中,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无情地揭露了所谓“光荣的城”(非沦陷区)中的腐朽现实:面对国难当头,这里依然是纸醉金迷、花天酒地;面对空袭中死难的平民,“光荣的城”又美丽地抬起了头:“男人照样同女人吊膀子”,“电影院照样放映香艳巨片”;“光荣的城”中是被枪杀于街头的逃兵,是失去健康的女工和童工,是可怜颓废的知识分子——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悲观绝望,因为他在这黑暗的现实中看见了一些“光明的体积”,诗人正走向他们,那是一些“战斗者”。政治的尖锐性、激愤的感情和嘲讽的语调构成了绿原政治抒情诗的风格,诗人还善于在抒情中穿插情节和场面以增强诗情的现实性。阿垅(1907~1967)出版的诗集有《无弦琴》。阿垅的《纤夫》堪称七月诗派的一篇力作,它不仅反映了诗人风格的一个侧面,而且说明了七月诗派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同时并不排斥对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经验的借鉴。这是一篇以象征主义方法写成的诗歌,“纤夫”——是社会进步力量的象征。全诗的象征图画是:嘉陵江畔,一群纤夫们正拽引着古老而破漏的大木船,迎着“逆吹的风”,迎着“逆流的江水”,向着“清晨的太阳”一寸一寸地“强进”。这个象征形象的意义在于:一个代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群体,正在克服种种“阻力”,艰难地将古老而落后的中国引向一个光明的未来。大木船“活够了两百岁的样子”、“污黑而又猥琐”,它的象征意义是明显的,诗中写道:“中国的船啊!/古老而又破漏的船啊”。全诗的主题是“力”,诗人紧紧抓住一个“力”字,反复进行从具象到抽象的诗意思索。诗人由纤夫们“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45°倾斜的角度,想到“动力和阻力之间的角度”;由“互相平行地向前的”天空和地面,和天空和地面之间的人的“昂奋的脊椎骨”,想到昂奋的方向是“向历史走的深远的方向”,因而这“动力”不是一般的力,而是“创造的劳动力/和那一团风暴的大意志力”,结果必然是“动力一定要胜利/而阻力一定要消灭”。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哲理思辨,不但加深了形象的内涵,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由“天空和地面”构成的视野空间向历史空间的过渡,使诗意的运动呈现出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另外,从形式效果看,诗人用了长短不齐、节奏多变的诗行来渲染那种雄壮的气氛,节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诗人显然有意模仿着“川江号子”的曲调。

七月诗派的命运显然和胡风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胡风等的文艺思想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已受到有组织的批判。在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有的作品一发表就遭到批评。例如,作为七月诗派领导者的胡风从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写成长达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这部总题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赞》《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部《欢乐颂》。它出版不久,即在联系胡风“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评。此时,鲁藜、绿原、牛汉等仍有诗作,但发表的机会日见减少。七月诗派的诗论,例如阿垅(陈亦门)的《人与诗》(1948)、《诗与现实》(1951)和《诗是什么》(1954)等论著,在20世纪50年代初均被作为胡风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而成为批判的对象。在胡风关于诗的论述中,长期以来被批判者抓住不放的,是胡风1948年关于诗的一番言论。胡风说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历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有生活有斗争的地方,就应该也能够有诗。胡风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文学创作的题材问题。他不主张将解放区文学创作对题材的要求和规定照搬到解放区之外,因为那是不切实际的。他的意图是要求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脚踏实地,以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为材料,以自己所真正了解的周围的人民为对象,以“此时此地的斗争”为创作源泉。然而,在以后的批判中胡风的言论被读解为“想在当时诗歌界独树一帜”,企图以“七月派”与“解放区诗歌”构成对峙的态势。显然,这种谴责是以政治宗派斗争的“话语”读解了文艺观点上的差异。

“九叶”诗派

抗战胜利后“九叶”诗派的崛起,是继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之后,中国新诗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形成的又一个“现代化”高潮,“九叶诗派”的标志是1948年6月《中国新诗》的创刊。九位诗人是辛笛(王馨迪)、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浞、袁可嘉、穆旦(查良铮)。此前由杭约赫主持的《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曾提出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兼容并蓄”的办刊原则,后来由于唐湜、陈敬容、唐祈的加盟,“刊物上显现了一些‘现代派’的倾向”。在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后,作为《诗创造》中“四人核心”的杭约赫、唐湜、陈敬容、唐祈从《诗创造》中分离出来,创办了《中国新诗》,辛笛、穆旦、袁可嘉、郑敏、杜运燮也随后加入其中。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是战时西南联大的同学,闻一多、冯至、朱光潜与沈从文的学生,闻一多的《现代诗抄》里就选有他们的一些诗;抗战结束后他们分别到了北平、天津,而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和唐湜则从事文学活动于上海。所以,《中国新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南北方“新生代”诗人的会合,如唐湜所说:“到了《中国新诗》南北双方合流(当时攻击我们的批评家们说是‘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合’),北方的昆明三星与袁可嘉积极来稿支持南方的我们五人,九叶这一流派才算真形成了。”由唐湜、陈敬容编辑的最后一期《诗创造》是“诗论专号”,其中刊登了袁可嘉的《新诗的戏剧化》,唐湜评唐祈、陈敬容、杭约赫等人诗作的《严肃的星辰们》,以及默弓(陈敬容)评郑敏、穆旦、杜运燮的论文《真诚的声音》,同时还刊载了《T·S·艾略特论诗》《史彭德论奥登与“三十年代”诗人》及介绍里尔克的文章。这一期《诗创造》无异于《中国新诗》的创刊词和“九叶”诗派的宣言,他们毫不隐瞒地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诗学立场:以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新成果来激活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思考,由此进入构建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的阶段,他们是“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九叶”诗人是一群理论上高度自觉的诗艺追求者。在九位诗人之中就有两位诗歌理论家——袁可嘉与唐湜。袁可嘉诗论侧重于纯文艺理论的研究,喜好理论系统的梳理和建构;而唐湜的诗论则具有实用批评的特色,偏重于的具体作品的赏析并且通过作品对于诗人的创作过程进行“再体验”。虽然他们的诗论主要是对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的理解,尚未形成成熟而完整的艺术思想。但是,他们的诗论却准确地表达了“九叶”诗人共同的艺术意志,同时为“九叶”诗人的创作实践罩上了一层理性的光辉。

袁可嘉的理论起点显然是受西方意象派的“客体主义”与后期象征派诗人艾略特的诗的“非个人化”主张的影响。

首先,他反对诗歌创作中的感伤一生指出诗的情绪感伤性和政治感伤性是新诗发展最严重的障碍。所谓情绪感伤性,主要是针对那种浪漫主义式的将诗作为个人情感的“流溢”的文学态度。至于政治感伤性,他认为,政治感伤性是区别于情绪感伤性的,它属于观念的,诗人在接受和表达某些观念时显示了浓重的感伤性·在某些观念中不求甚解和长久的浸淫,从而形成了他们对这些观念理解上带感伤色彩,承受上生吞活剥,于是也放逐了诗的个性。他认为诗“仅凭主题——无论是政治观念,纤细感觉或抽象思维都不足以赢得诗的效果”。他认为说明意志的诗最后都会成为说教的,表现情感的会沦为伤感的诗。二者都只是自我描写,都不足以说服读者或感动他人。

其次,基于上述立场,他提出了“新诤戏剧化”主张。在他看来,写诗是把意志(信仰)或情感化作诗经验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转化,就得设法使意志(信仰)或情感得到戏剧化的表现。他说:“戏剧效果的第一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在论述新诗戏剧化方向时,他特意将里尔克和奥登作了区别:里尔克是比较内向的诗人,努力探索自己的内心,而把思想感觉的波动借对于客观事物的精神的认识得到表现;而奥登是比较外向的诗人,他通过心理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到纸面,利用诗人的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而诗人的情感不是袒露的,仅从语气和比喻中得着部分表现。前一类“诗注重对事物的本质的了解”,后一类“着眼心理隐微的探索”。袁可嘉用“戏剧化”来阐释的诗歌表现中的客观性与间接性,是对艾略特的“非个人化”原则的回应。艾略特就明确提出“在艺术形式中唯一表现情绪的途径是寻找客观对应物”,或“把思想还原为知觉”,或“像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感知思想”,这些论述都是强调诗歌表现中的客观性和间接性。所以,“新诗戏剧化”主张的基本思想就是诗歌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再次,基于以上两点,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路向,他认为新诗的现代化就是“新传统的寻求”,也就是象征的、玄学的、现实的综合传统。因而唐浞说:“他介绍西方现代派的诗论,提出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相结合的诗论,该是九叶派诗论的正宗”。

同类推荐
  •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理性与意趣的融合,温暖和沧桑的调色。经过旧时明月,看透当世风景。江南才子偃月公子倾情新作,写尽宋诗的美感和苍凉。宋诗之美在气骨,言在意外,理在趣中。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是一个朝代的繁华和落寞。当时的风景,灿烂了诗人的眼眸,也灿烂了一个时代。回到千年前的宋朝,陪你倾听彼时的清幽雅韵。在过往的文字中,在春花秋月的诗意之旅里,一起触摸乱世中守望的幸福温度。此去经年,心动依然。品清淡的诗,做安然的自己。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 呼唤心灵的革命

    呼唤心灵的革命

    谷文峰编著的《呼唤心灵的革命》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对国民的狭隘意识给予了善意的揭示;装着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情关切,对管理思维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带着美好社会的热切期盼,对传统观念给予了理性剖析。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市场大潮中人们心灵深处的义与利、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天使与魔鬼、冷静与疯狂……这一切都在这里交会、展示,直率得让人震撼,深刻得让人自省。
  • 玫瑰的秘密

    玫瑰的秘密

    希望和记忆的女儿名为艺术,她建造的住所远离那片绝望的战场,在那片战场上,人们在分叉的树上晾挂他们的衣服于是衣服便成了战斗的旗帜。啊,心爱的希望和记忆的女儿,请在我身边停留一会儿吧!
  • 本地口音

    本地口音

    《本地口音》收录了格式新世纪以来创作的诗歌精品,共分“最美的时光”“在我们国家”“既而寄”“我爱的人变成了灰”“我看见云彩向大地鞠躬”和“让我安于平庸的日子”6个部分。
热门推荐
  • 末世丧尸皇

    末世丧尸皇

    一位丧尸妹纸在末世保护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步步变强大,成为丧尸之王的故事!
  • 亲情来袭:恋上我家的花样美男们

    亲情来袭:恋上我家的花样美男们

    作者说:此“恋”非彼“恋”谈情说爱,已经过时。这是一篇彻彻底底的亲情系小说,也是一篇彻彻底底的治愈系小说。书名中的“恋”字,本是有引号的,取其引申之意,但是于是系统规则,无法体现,于是也变作现在一付言情小说的样子。所以,作为一个冷门,如果你喜欢,还请大家五星书城力荐。朕一贯的风格“只发完本”,所以现在也在码新书了,暂时不会有其它的消息,感谢大家的支持。新书码完后,会再和大家见面的。谢谢
  • 巧克力味的女孩

    巧克力味的女孩

    讲述了千千and萱萱的事,具体内容,自己看。。。。。。。。。。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天上掉下个猪妹妹

    天上掉下个猪妹妹

    内容简介:朱珠和孙洪志是一对小夫妻。从新婚开始,他们就携手向心中的美好生活进发。在看到丈夫屡战屡败之后,一向奉行中庸做人的朱珠毅然主动出击……,她如愿以偿成为白领,后来又晋升为金领,逐渐走向权力中心。一切看似是那样美好,但生活之海云谲波诡,事业、爱情黄灯频闪,她该怎么办?……请看憨态如猪,但内心聪慧的朱珠是如何运作这一切的……。
  • 倾世之尘

    倾世之尘

    她,天真可爱善良,是无数男子追求的可人儿;他,沉稳帅气冷静,同样是无数女子追求的黄金单身汉。
  • 遇见大神

    遇见大神

    现在都奇了怪,好好的富家千金,你现实中要什么人杰找不到,偏偏要在游戏里面找,游戏里面找也就算了,偏偏还找有妇之夫,找有妇之夫当然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为什么偏偏找到自己的丈夫,真是,真是~~~~~~
  • 滨校的校花校草们

    滨校的校花校草们

    从女汉子到校花,从阳光到冰山,从天真到成熟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
  • 花痴小姐请接招

    花痴小姐请接招

    他萧政宇是撞了什么邪了,怎么会有那么白痴的人啊?一天到晚对着帅哥发花痴。喜欢她?开什么玩笑!好吧我承认,是的我喜欢她了,既然这样,那小白痴你就是我的了。什么?小白痴跟……这是怎么回事?丢失的记忆?是什么?痛苦?欢乐?到现在我才发现——在这场爱情角逐中原来我才是第三者!小白痴你什么时候在我面前哭得那么伤心过?你什么时候会安心地靠在我怀里哭泣?既然这样,那么……我退出,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