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1100000046

第46章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潮与创作趋势(2)

经过1928年后的革命文学论争,革命作家普遍意识到自己理论修养的不足,更觉得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必要,因而,“左联”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瞿秋白翻译了俄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并撰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恩格斯和文学上的机械论》《关于列宁论托尔斯泰两篇文章的注解》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与阐述。鲁迅翻译了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与批评》等文章。“左联”时期,初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拉法格、梅林、沃罗夫斯基的论著也都介绍到了中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文艺理论的建设推动了文艺批评的发展,“左联”把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历史任务在这一时期也提上日程。这一时期出现了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胡风、周扬、钱杏邨等一大批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这是20世纪30年代最先进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批评·批评文章有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白莽作<孩儿塔>序》、茅盾的《鲁迅论》、胡风的《林语堂论》等作家作品论,此外还有周扬、冯雪峰关于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探讨,钱杏邨关于现代小品文的研究等,共同丰富了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批评。“左联”时期,许多作家作品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来总结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实践经验,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方法,十分注重批评的政治倾向性,但在不同批评家手中呈现出个性化的批评风格。鲁迅的《“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上海文艺之一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等批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论来解释和分析文学现象,其批评在科学的价值衡量中体现出宏阔的艺术视野和凝重的批评风格。瞿秋白在批评中主张“客观现实主义的文学”,要求文学要有“倾向性”,十分重视政治倾向与艺术的统一,他的文学批评强调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并从现实出发去批评作家作品,批评思路基本上以阶级斗争理论为主,以创作是否描写了工农群众的生活为标准,其体式上是社会学与政治学论文的结合体。周扬在批评中认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把握住现实的本质,“新的现实主义的方法必须以现代正确的世界观为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保证对于社会发展法则的真正认识,和人类心理与观念的认识,把艺术创作的力量大大地提高。”周扬的理论阐述要优于作品批评,而且借文学批评阐述社会学理论,他的文学批评以充满着批判意味的叙述方式,将政治权力话语提升到空前的位置,将文艺批评的学术讨论、自由批评引向政治斗争和文艺斗争的方向,这既反映了历史的要求,也深烙着“左”倾幼稚病的痕迹,他的这种批评方式到30年代中后期和40年代获得了更充分的发展。胡风的文学批评关注创作主体及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著有《周作人论》《张天翼论》,他后来不断系统化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生活”论,在30年代的文学批评中已见端倪。茅盾的文学批评则既注重文学的思想倾向性,又重视文学的本体特征,要求作品思想和艺术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和文艺批评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映无产阶级运动的外国文艺作品,特别是苏联的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出版。据统计,这一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书籍约700种,其中苏联作品译出最多,影响较大的有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早期无产阶级的作品以及《十月》等同路人的作品,还有西方进步作家辛克莱的《屠场》《石炭王》、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等等。鲁迅先后与郁达夫、茅盾等主编过《奔流》和《译文》杂志,主要译介了易卜生、惠特曼、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等作家的作品。1935年,郑振铎主持编辑的《世界文库》,收集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规模宏大,轰动一时。许多西方名著如果戈理的《死魂灵》、歌德的《浮士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翻译、介绍到国外,得到了世界的读者,从而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左联”成立后,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随后出版了《大众文艺》半月刊,并于1931年11月在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左联执委会决议中,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文艺大众化,自1930年至1932年间,“左联”先后举行了两次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参加讨论的人很多,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文艺大众化的第一次讨论是在1930年春进行,主要讨论为什么文艺要大众化等问题。“文艺的大众化问题,就是怎样使我们的文学深入群众的问题”。至于怎样使文学深入群众,“就是无产阶级文艺的通俗化”,甚至认为“大众文艺的标志应是无产阶级文艺的通俗化,通俗到不成文艺都可以”。鲁迅对大众化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既反对文艺只是少数人才能够鉴赏的,也不赞同“迎合和媚悦”大众;既要重视文艺的大众化,又不宜陷入“急务”的盲目要求,“全部大众化,只是空谈”。由于“九·一八”以后广泛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客观要求,文艺大众化受到更大的重视。文艺大众化的第二次讨论,发生在1931年冬至1932年,讨论重视文学大众化并探讨了怎样使文学大众化的问题。瞿秋白发表了《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与《论文学的大众化》,茅盾、何大白、郑伯奇、周扬、陈望道、沈端先和郑振铎等人先后在《文学月报》与《北斗》上发表文章,讨论涉及到了文艺作品的语言、形式、体裁、内容和描写技巧等问题。对于大众文艺的形式问题,大都同意利用包括说书、弹词、小调、文明戏等在内的旧形式并加以改造,并即时地创造群众所容易接受的新形式;在大众化的内容上,主张“普洛作家要写工人民众和一切题材,都要从无产阶级观点去反映现实人生、社会关系、社会斗争”;在艺术表现上,认为除了应使大众看得懂听得懂以外,还必须使他们产生“感动”,多用“合于大众口味的艺术的感动的描写”;在作家的培养方面,他们不仅在创作中要求作家大众化,而且也提出要在大众中发展新的作家。在大众化问题上,鲁迅指出,既不能一味地搬用旧形式,也不可全盘否定,采用旧形式“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他主张“拿来主义”,始终坚持接受外来文化与继承民族传统相统一的观点。接着大众化讨论的余波,1934年还发生过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讨论。讨论者考虑到了现阶段大众所受教育水平与文学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文化普及的目的,许多讨论者主张采用大众语,要求中国语文的拼音化、拉丁化。这次论争很少涉及文学,主要是围绕文言文、白话文、大众语以及汉字拉丁化,在打击复古思潮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艺大众化运动积极作用在于鼓励作家大量创作包括报告文学、演义、唱本、歌曲小调、对话剧、连环画、壁报文学在内的多种大众文艺作品。可以说,文艺大众化运动是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欧化”倾向及革命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某些“左”的倾向的纠偏,目的在于缩短文学与群众的距离,这样,一向受到排挤和轻视的传统文学形式开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在语言上提倡学习群众的口头语言,也有利于创造为民众所接受的新的文学语言。后来抗战时期大众诗歌获得了广大诗人的认同,并成为抗战时期的诗歌主流,以及解放区文学的大众化,都是“左联”大众化主张的进一步发展。

“左联”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还标志着党对文艺事业的直接领导。当然,“左联”在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在斗争对象上,“左联”不仅反对封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还提出“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受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在斗争策略上提出了“我们的艺术不能不呈现给‘胜利不然就死’的血腥的斗争”的“左”的口号。一些人还在白色恐怖下,要求成员参加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斗争活动,组织“飞行集会”和“武装暴动”,给“左联”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左联”在组织上存在着关门主义倾向,由于未能克服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左联”的内部还存在着个人主义、小集团主义的倾向,在文学理论上存在着教条主义倾向,使一些作品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

无产阶级文艺是在同国民党反动文艺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文学的发展与内部论争就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于1929年9月召开全国宣传会议,并明确规定:“三民主义文艺”为“本党之文艺政策”,把鼓吹阶级斗争的文艺作品认为是应取缔的“违反三民主义的文艺作品”。继“三民主义文学”之后,国民党于1930年6月又推出了“民族主义文学”,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傅彦长、范争波、邵洵美等,他们在上海出版《前锋周刊》《前锋月刊》和《现代文学评论》,在南京办起中国文艺社,刊行《文艺月刊》,鼓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中说:“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我们现在所负的,正是建立我们的民族主义文学与艺术重要伟大的使命”。在上海则有《民国日报》的文艺副刊与《觉悟》副刊等,公开宣言要打倒“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建设“三民主义的新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反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鼓吹“文艺的最高使命,是发挥它所属的民族精神和意识”,企图以民族主义的招牌,抹杀阶级社会中任何民族都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事实。“民族主义文学”的倡导文章主要有傅彦长的《以民族意识为中心的文艺运动》、潘公展的《从三民主义的立场观察民族主义的文艺运动》、朱大心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使命》等,创作上也仅有黄震遐的诗剧《黄人之血》、小说《国门之路》此类政治宣传品。针对民族主义者的主张,瞿秋白、鲁迅、茅盾先后进行了批驳。茅盾认为“民族文学的口号完完全全是反动的口号”,“民族主义文学就往往变成了统治阶级欺骗工农的手段”,深刻地揭示了民族主义文学法西斯蒂的本质。鲁迅认为“民族主义文学”是“宠犬派文学”、“流尸文学”,“所以,虽然是杂碎的流尸,那目标却是同一的:和主人一样,用一切手段,来压迫无产阶级,以苟延残喘”。他还指出民族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原因和最终结局,“所以要剿灭革命文学,还得用文学的武器”,“作为这武器而出现的。是所谓‘民族文学’”,“他们已经完成了送丧的任务”。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在30年代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就很快结束了。

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关于“革命文学”的内部论争之后,第二次内部论争,即“两个口号”的论争发生在抗战前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尽管当时阶级矛盾仍然存在,然而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整个民族的共同责任。1935年12月底和1936年初,“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先后成立。成立宣言中,他们提出停止内战、武装全国民众,保护爱国运动等主张,号召全国文化界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就在此背景下展开。“国防文学”的口号首先是周扬在《“国防文学”》一文中提出来的,后来周立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中国的国防文学,是反帝反汉奸的广大群众运动中的意识上的武器”。

同类推荐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解放一江山

    解放一江山

    2005年1月18日,是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个值得祝贺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我军实现了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首次实践。这次战斗,在我军发展史上占有崭新的一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 安徽80后诗歌档案

    安徽80后诗歌档案

    本书主要收集了一度的诗,夏春花的诗,八零的诗,孙苜蓿的诗,陈巨飞的诗,缎轻轻的诗,严正的诗,王太贵的诗,李成恩的诗等等。
  •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本书特以清代扬州学派文论为题,深入考察有关问题,希望弥补现时中国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不足。除了有助我们了解清代经家学文论的特色外,这项研究亦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儒家文论的认识,为其他类似的研究张目。
  •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为了让广大读者增进对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遗产的了解,我们从元明清杂剧中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喜剧名篇,分别为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郑廷玉的《看钱奴》、施惠的《拜月记》、高濂的《玉簪记》、康海的《中山狼》、李渔的《风筝误》、吴炳的《绿牡丹》等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魔界妖精学院

    魔界妖精学院

    这是讲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发生了一次意外变成了吸血鬼,想要学会妖精的生活方式在人类世界生存,在妖精学院发生的故事结交的朋友与趣事,慢慢历练和朋友一起变强的故事。......呃,好吧我不想欺骗读者其实这是一篇吐槽为主的文章。
  • 封魔镇天记

    封魔镇天记

    天道苍苍,谁主沉浮?封魔镇天,征途漫漫!翻手间戏弄风云,弹指间书写悲壮豪情。杀遍九天仙界,荡尽九幽冥府,一曲离歌铸就宏图霸业!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任万道覆灭,天下人负我,经千载轮回,只为牵你双手,倾世温柔。向天问道,万千情缘,一代圣杰誓要封魔镇天,扬名万里!曾经的蝼蚁,心诚志坚,隐忍刻苦,成长为撼动天地般的存在。
  •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冰火无度天

    冰火无度天

    他随着天地异象穿越而来,有着世间极为强大的修行者作为师父。修炼一路始终表现资质平庸而被遗忘,谁也想不到这只是这天才玩的把戏。且看史上演技最佳的男主角,如何将这天下玩转手中。
  • The Adventures

    The Adventu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没有海的城

    没有海的城

    你因为我失去了父亲,那就让我以海的名义,以兄长的身份,继续爱你。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冥王宠妃:冥王大人坏坏的爱

    冥王宠妃:冥王大人坏坏的爱

    冷冰山,死冰山就知道天天欺负我,紫云凤一边扎小人一边在心里徘腹着。就在这时,冷夜寒突然推门进来看见小东西在扎小人后邪气一笑说,娘子,在什么呢?紫云凤连忙把东西藏好说,没....没什么。是吗。冷夜寒说着把她藏的东西拿出了:那这是什么,嗯~~~~小东西你长能力啊。看来是我对你的官教还是太松了啊~~~~
  • 霸道恋爱:王牌校草太邪魅

    霸道恋爱:王牌校草太邪魅

    “啊!韩冷傲!你在干什么!”“当然是吃掉你啊!我的小学生^ω^”作者第一次写,多多包含哦^ω^爱你们
  • 腹黑母子的金钱帐

    腹黑母子的金钱帐

    ...现代的会计女王因男友的背叛伤心过度一朝穿越,穿越就穿越,竟然毫无知觉的怀孕了,凤萱有着21世纪女性特有的坚强与任性。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心算超强,腹黑到家的凤萱带着自家的小捣蛋,要怎样颠覆这陌生的朝代。“当家的不好了,小公子把城主的公子打伤了。”“嗯?让幽魅去看看。”头也不抬的淡定道。“当家的,夫人还把城主楼废了一半。”“让离一去看看,那楼还有没有价值。”“当家的,夫人跟小公子闯入城主府内了。”“那你不早说。”龙腾云的表情终于有点改变了,向他报告的小斯微微舒了口气,还好,当家的还有点理智,知道要去阻止夫人,可。。。“萱儿跟跃儿,要是少了根头发,所有人提头来见”“碰!”小斯宣告阵亡,尼玛有你这样宠老婆孩子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