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1100000097

第97章 战争环境下的文学(3)

40年代的散文创作,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却仍然呈现繁荣景象。抗战初期(尤其是1938年前后)报告文学几乎抢占了整个文坛,而当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大致是1940年之后)以后,以揭露抵制社会弊端为主要内容的杂文,又占了主角。

中国新诗在30年代,存在着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两大派别相互竞争的局面。抗战爆发仿佛突然抹平了这两大派别的对峙,民族解放的战歌几乎成为所有诗人的同声歌唱。中国诗歌会所倡导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战斗性的写实主义诗风风靡诗坛,成为不同流派诗人的共同归趋。这一时期的大量诗作,如郭沫若的《战声集》,冯乃超的《宣言》,臧克家的《从军行》《泥淖集》,徐迟的《最强音》,戴望舒的《元日祝福》,何其芳的《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等,都具有了时代共同的风貌,而诗人以往个人的风格反而淡化了。所有的诗都满溢着抗战初期的全民族大奋起的昂扬与乐观,抒情方式大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的呐喊,叙述描写方式则回到了直接描摹、具体再现的简单粗陋形式上。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了诗歌民族化、群众化的强烈呼声。诗人们运用民间形式积极进行诗歌形式的探索与改造,同时,为了使诗更好地服务于现实斗争,接近群众,还出现了街头诗运动和诗朗诵运动,这都推动着新诗的语言和形式向着通俗化、散文化方向发展。正如朱自清所说,“抗战以前的新诗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散文化逐渐走向纯诗化的道路”,“抗战以来的诗又走到散文化的路上”这样,自由诗体在中国文坛上再次崛起,成为抗战时期诗歌形式的主流,出现了像田间这样的“时代鼓手”,其鼓点式的诗对抗战时期诗歌散文化、民间化倾向无疑是一个新的创造与推动。

随着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在亢奋的呐喊中,抗战初期诗歌艺术和审美特性的缺失日益凸显,越来越为诗坛和社会所不容。于是出现了对诗歌艺术的进一步探讨,以及对诗的形式美和个性的自觉追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诗歌流派,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其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冀汸、网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等人,他们继承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正视现实,强调主观与客观、历史与个人的融合统一,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一阶段,在大后方的西南联大,聚集着另一批诗人——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等等,在他们周围还聚集着一批才华洋溢的年轻诗人:穆旦(查良铮)、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等等。战争环境使中国新诗史上的主要代表诗人都集中于此。他们在这特殊的环境里进行着战乱流亡中的生命体验与思考,又在广泛吸取基础上进行着现代诗的思维和语言的探讨与实验。其诗歌创作的特殊风貌,给这一时期的诗歌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对以后的新诗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冯至在他的《十四行集》里首先实现了这样的探索和思考的成果,并且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说战争在七月派诗人那里,唤起的是关于一个民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冯至这里,却转化为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同样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与自然中发现内在的哲理,在冯至这里,才真正成为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并自觉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评价说:“由27首诗组成的《十四行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冯至《十四行集》的整体风貌和艺术成就,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同时,它也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随之而来的在新诗创作上有重要突破和影响的是中国新诗派的出现。受冯至等老一辈诗人的影响,同时也是因战争中特殊的生存体验,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等青年诗人进行了更为深远的艺术探索,其思维、心理与审美,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抗战结束后,他们在北平、天津,与南方的杭约赫(曹辛之)、唐湜、陈敬容、唐祈等人联合提倡“新诗现代化”,强调诗的思维和语言的根本改造。最能体现中国新诗派的这种反叛性与异质性的是穆旦(1918—1977),他不仅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而且在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在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

“新诗歌谣化”在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诗人那里,就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诗歌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机部分。在40年代的敌后根据地,由于确立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诗的歌谣化发展到了极致,不但群众性的新歌谣创作蓬勃开展,诗人、作家也纷纷对民间歌谣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使新诗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间诗歌资源成为发展新诗的主要资源,“诗的歌谣化”成为新诗发展的主要方向,“五四”时期所提出的“诗的平民化”主张被发展到了极端。“颂歌”成为新诗的主要内容与体式,诗歌不再抒发个人情感,而是和民谣一样,表现群体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不再注重抒情,而趋于对群众斗争与劳动生活的如实描写与具体叙述;尽量吸收借用民谣的形象原型、体式,语言追求朴实、易懂。该时期出现了《王贵与李香香》(李季)这样的歌谣体新诗创作的代表作品。该诗借用传统“比兴”手法,完成了民间抒情诗体向现代叙事诗的转化,同时又保留了信天游诗体中的浓郁的抒情色彩。它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民间文学与农民文化对现代新诗的一种渗透与改造,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民间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启蒙教育的一个尝试。这两方面都对以后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诗人们以空前的热情与勇敢,用诗歌做武器,参加了争取民主,迎接新中国的战斗。讽刺诗与政治抒情诗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潮流。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诗人不约而同地拿起了讽刺的武器。

20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广场戏剧和剧场戏剧先后兴起。在国统区,抗战初期适应宣传抗战的需要,戏剧由剧场走向广场,兴起了广场戏剧,引起了戏剧观念、艺术表现、写作方式、演出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演出形式的多样化和“话剧民族化”的尝试。演出形式方面抗战初期的演剧队有许多创造,有街头剧、广场剧、茶馆剧、游行剧、活报剧、谐剧等。面对文化程度不高而又长期受到民族戏曲熏陶的观众,广场戏剧的演出就必然地要吸取锣鼓、杂耍、曲艺等民间艺术,以及民族的音乐曲调。而反过来,广场戏剧对传统戏曲的这种利用,也推动了传统戏曲自身的改造。许多爱国艺人与戏剧工作者除了选择具有民族意识的传统戏曲作为宣传抗日救亡的武器,同时还以新的观点编写新戏曲。

在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1943年的春节以延安的新秧歌运动为标志,抗日根据地一改演出中外名剧为主的状况,掀起了广场戏剧的高潮。这次转变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的目的:一方面要以民间形式来改造中国话剧与话剧工作者,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利用与改造民间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并以戏剧为突破口,推动整个文学艺术转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之后,在群众性秧歌剧大规模创作与演出的基础上,出现了“新歌剧”的创造试验,先后产生了《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赤叶河》(阮章竞)、《刘胡兰》(魏风等)等代表剧作,而《白毛女》更成为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新歌剧的成功,带来了敌后根据地(与后来的解放区)文艺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先是促进了话剧的民族化。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剧作如《把眼光放远一点》(胡丹沸)、《抓壮丁》(陈波儿等)、《战斗里成长》(集体创作,胡可改编)等,都是在艺术上力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是促进了京剧、秦腔的改革,出现了《逼上梁山》(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究社集体创作,杨绍萱、齐燕铭执笔)、《血泪仇》(马健翎)等实验性作品。

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大批原来活跃在战地宣传阵地的话剧工作者又逐渐集中到重庆、成都、昆明等大后方据点与香港、上海等大中城市,话剧又开始成为都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话剧运动再一次发生了向职业化、商业化的转变,广场戏剧向剧场戏剧倾斜。这一时期,大后方与孤岛上海剧场戏剧的创作出现了三次大的潮流:

一是历史剧创作的繁荣,这是与抗日战争中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重新认识与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文化思潮以及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相联系的。先后出现了郭沫若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等优秀剧作。这些剧作与上海孤岛阿英(笔名魏如晦)的《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于伶的《大明英烈传》一一起,构成了现代戏剧史上历史剧创作的高峰。由于这一时期政治在民族生活中所占据的特殊重要地位,以强烈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高度政治化为其主要特征的上述历史剧,受到同样高度政治化的观众的空前热烈的欢迎,并且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中国民族特点与时代特点的历史剧理论、创作的特色与传统,在现当代戏剧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是出现了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戏剧创作潮流。在抗战中后期,大后方剧坛出现了一批歌颂性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长夜行》(于伶)、《少年游》(吴祖光)、《祖国在呼唤》(宋之的)、《法西斯细菌》(夏衍)、《岁寒图》(陈白尘)、《万世师表》(袁俊即张俊祥等)。这些作品有一个重要转变,剧作歌颂的正面主人公形象,已由抗战初期理想的民众英雄,转变为现实的普通知识分子。这表明了对现代知识分子在现代文学中理所当然的正面主人公的历史地位的一种确认。如果联系以后出现的对知识分子历史地位、作用的人为贬抑的极“左”思潮及其在文学上的相应表现,那么,这一时期正面歌颂知识分子的创作潮流,不仅难能可贵,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的意义。

三是讽刺喜剧创作的发展。抗战戏剧中“暴露性”作品从一开始就闪现出讽刺的锋芒,具有喜剧的品格。起初阶段讽刺中夹杂着愤激,喜剧里内含着悲剧的因素;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讽刺的对象越来越集中在反动统治者,出现了政治批判性极其强烈的喜剧。在整个抗战戏剧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条喜剧艺术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形成一股最后成为时代戏剧主潮的喜剧创作潮流。在这一创作潮流中,影响较大的有陈白尘的《魔窟》《乱世男女》《升官图》,老舍的《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等,袁俊的《万世师表》和三个戏剧“故事”:《小城故事》《边城故事》《山城故事》以及《美国总统号》,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喜剧作品。

沦陷区处于殖民统治的高压下,出于商业的或纯艺术的动因,自发地出现了“剧场戏剧”的创作与演出的畸形繁荣。商业性演出的繁荣,同时意味着市民观众影响的加重。市民的生活、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欣赏习惯以及市民文化传统、语言等等,全面地进入了沦陷区剧作家的创作视野,影响甚至支配着他们的创作。这种“市民化”的创作倾向,与同一时期敌后根据地(与以后的解放区)创作的“农民化”,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戏剧(文学)创作的两极。影响较大的有姚克的《清宫怨》,秦瘦鸥、顾仲彝、黄佐临、费穆合作的《秋海棠》,杨绛的“喜剧双璧”《称心如意》与《弄假成真》,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三)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三)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把你放在心上

    把你放在心上

    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平平常常的故事,清清浅浅的文字,散发出透着人性真善美的花香,不经意间翻阅,甚至会在刹那间激活你沉睡的心灵,影响你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热门推荐
  • 无限残兵之我的邻居叫九尾

    无限残兵之我的邻居叫九尾

    原本应该死去的无限冒险者镜湖在失去身体之后,暂时栖身于鸣人的身体中苟延残喘。主角可能是伏地魔,也可能是哆啦a梦。
  •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书中所收录的单词都是从历届研究生英语考试题中提炼出来的。编者利用先进的电脑统计分析技术,对历年考试题中出现的单词进行系统的电脑分频,将历年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词甄选出来,标注为常考单词。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但是考试范围内的单词,标注为普通单词。极大地方便了考生有的放矢地去背单词。
  • 万象争锋

    万象争锋

    这个世界以势力为尊,一级一级势力,等级森严,势力之间,互为争锋,谁主沉浮?来自底层少年,要娶仙女做老婆,要挑战权威,屠尽狂傲狗辈,搅动风云,成就千秋霸业,神器在手,天下我有!
  • 腹黑嫡小姐:全能召唤师

    腹黑嫡小姐:全能召唤师

    她,世界顶级杀手,一朝穿越至人腹,这一世,她要活的精精彩彩!有哥哥姐姐爷爷大伯二伯爹爹娘亲宠着,她还怕什么?男扮女装闯天下,最后竟惹来一大群桃花?没事,照单全收了!【本文一女多男,玛丽苏文,不喜欢的可以绕道,第一次写文,这是棱家的处女作撒,不要打,要脸……】
  • 宇宙奇观

    宇宙奇观

    与太阳接近的空间炙热扭曲,将时间停止阻挡一切生命光源的进入。一座造型恐怖却霸气非常的巨大王殿宏伟而立,偌大的地域空无一而只留下王座上那孤独的身影,王者四周五座似有生命力的大型石像个个伸出巨掌似乎在压迫着王者。而王者也无力踏出一步被囚困着。王者焉能被小小石像所困,闭眼下的脸颊在不知道过了多久的岁月后露出一缕诡异的笑容。
  • 巫女重生:少主宠妻狂

    巫女重生:少主宠妻狂

    全本免费,更新较慢,亲们慎入。群号467320651百里冷凝,嗯——这么说吧,还行。容括,嗯——这么说吧,还好。所以俩人走一块儿,凑合!然后……刀光剑影,血光之灾,杀人放火,关门打狗如此种种诸类事宜数不胜数,日后还怕没什么好玩的么?第一招,美男计……某老大回屋淡淡瞟一眼榻上的“美人儿”,万分平静抿了口清茶,“寒冬腊月,君可觉凉?”“吾未感。”“如此甚好,吾可令君感之。”“何也?”“如此这般即可……”一把拎起某王大敞领口,掷于空中,一脚命中,某王立刻捂腰瑟瑟立于庭院之中。北风吹,雪花飘……“君可感之?”“甚好,果真是凉快至极……”
  • 神荒纪

    神荒纪

    万劫来临,九阳踏天,血染星空,傲剑天穹。他衣袂飘飘,剑指万族!这是成神的试炼场,还是孕魔的灵界天?这是仙族的废墟,还是人族的涅槃池?仙神以远,妖魔乱世,人杰当起!
  • 深宫慧影之子夫传

    深宫慧影之子夫传

    她是大汉历史上的在位最长的皇后;她是大汉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后;她也是大汉历史上下场最惨的皇后;她名叫卫子夫;她从一位选女入选进宫,到成为一代贤后,历经各种阴谋算计,几经生生死死,最后她让自己的聪明才智留住了一代帝王的心。
  • 全民成修三百年

    全民成修三百年

    全民修练的时代到了。没有人能阻止修炼的时代到了,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天空中划开巨大伤痕,流星坠落,起始,整个世界变成地狱,妖魔横行。百天一过,人类节节败退,丧失领土83%,直到武职出现,人类成立联盟,武者王万余创立导引术,才守住余土。
  • 风流女爵

    风流女爵

    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构思很久,终于动笔。本作时代背景类似于加勒比海盗的时代,科技与魔法共存,同步发展,碰撞结合。主人公身处的欧罗巴大陆是一片虚构世界,风格与古欧洲类似,但有着许多独特地形奇观,与现实中的欧洲大陆在地理上完全不同。本作并不是一部披着西方奇幻外衣的YY小说,当然主人公女爵,与故事中众多人物的爱恨纠葛是本作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战争,阴谋,权斗是本作的主旋律,当然荡气回肠的爱情是必不会少的,主人公的风流韵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佐料。身处社会格局发生巨大深刻变革的时代,我们的主人公女爵将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军事,政治,权力,阴谋,魔法,科技的巨大漩涡中,为了生存而战斗,为了承诺而坚持,为了理想而奋斗,为爱而牺牲。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