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7200000036

第36章 白银帝国(1)

(明世宗—明思宗)

海外贸易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巨量白银,却没有带来真正的财富,毕竟白银本身不可能提高国民福利,最终所有的财富还是要来源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产劳作。而正是这些白银最终成为超量的土地兼并利器,封建官僚再一次彻底洗劫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流民再一次充斥了大明帝国。

新大陆的白银去哪里了?

中国第一代货币是铜钱,盛唐之前中国的主要货币始终是方孔圆钱。经过了宋代原始自由经济大发展,铜币不能适应当时的经济总量,取而代之的是纸币——交子、会子、中统交钞,等等。

为什么大明帝国会突然放弃纸币,转而向银本位演进呢?

不是大明帝国想放弃纸币,实在是朱家王朝不争气,把自己的牌子砸了。纸币是纸做的,根本就不值钱,值钱的是纸币背后的信用。大明帝国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乱发纸钞,把纸币背后的国家信用破坏得一干二净,明成祖之后大明宝钞已经基本变成了废纸。正统元年,明英宗发布命令:江南府县必须将四百万石的粮食贡赋改为一百万两白银,变相承认了白银的法偿货币地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帝国完全放弃了金银交易禁令,被迫承认白银为帝国的合法货币。《水浒传》成书于明代嘉靖末年,全书绝无使用纸币的描写,甚至用铜钱也罕见,市场交易不论款额大小,几乎专用白银。

从币材有效性来讲,白银为币的限制是很多的,皇帝权力再大也不能变出白银来,有多少白银才有多少货币。

白银货币体系束缚了封建专制帝国的掠夺之手,帝国再也不能随意动用货币政策这种杀手锏来劫掠民间资财,是好事吗?

未必,因为大明帝国没有多少银矿,不适合以白银作为货币。

据《天工开物》记载,大明帝国银矿分布于湖广、江西、浙江、云南一带,一半以上的白银产自云南。即使在云南行省,每年产白银不过也就是十万两,全年帝国产银不过也就十八万两。

这个数字等于说,整个大明帝国每年所产白银用几辆大卡车就能拉走,即使大明帝国放开一切对新兴产业的束缚,从国内货币供应量来看,原始自由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无论您想干什么,哪怕是摆个地摊,第一位需要做的就是筹集资本。资本,就是钱;没钱,再有天赋的人也会被埋没!

同时代的西欧却是大明帝国一个完整版的反证。1510—1600年,新大陆金银迅速涌入西欧,倏忽而来的金银形成了巨大的购买力,几乎所有商业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然后就是商业兴盛、各行业随之兴盛。在人类刚刚走出洪荒的年代,只有足够的贸易才能刺激出更精细、更有效的专业分工,而这一切,先决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货币。今天,人们把西方这场持续了近一百年的黄金白银流入誉为“价格革命”,意思是黄金白银供应量剧增刺激了国内需求,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产业相继兴起,这也是后来工业革命最直接的诱因。

反观大明帝国,嘉靖年间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整个帝国开始遭受“银荒”的困扰。嘉靖四十三年,帝国正式承认白银为货币两年后,户部有了这样的奏报:太仓全年岁入不过二百万两白银,半年不到就已经花掉了一百七十万两,过头税也不能再收了,顺天府正税每年不过十万两白银,额外加征的税银已经到了十一万两,所辖大兴、宛平两县,无论穷富,全村逃亡的不在少数。

嘉靖四十五年,一辈子向神仙行贿的朱厚熜还是没有看到长生不老报告获批,终于带着无限遗憾去跟神仙面谈了。

隆庆皇帝刚刚登基,就面临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大明帝国缺钱,想铸钱没有银矿,想发行纸币又没有人承认。时人慨叹:天下之民最缺的并不是五谷锦帛,而是白银乏(天下之民,惶惶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

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有银矿没关系,国内没有,国外还没有吗?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下令,放开海禁、承认私商下海合法、进口白银,即《明史》中所谓“隆庆开海”。

很多人认为,大航海时代国际贸易集中于西欧与新大陆、非洲、印度,中国没有参加这场世界性的大变革。

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15—16世纪,确实有很多货物(请注意,不是商品)从新大陆、非洲、印度运输到西欧,但这些货物相当一部分不是买来的,而是抢来的,所以不能称其为商品。

当时,西欧人做买卖,买的是中国货!

西欧人对华贸易多是转口贸易,吕宋、日本、马六甲、台湾岛和澳门是几个最重要的中转站。有三条商路最为著名:一是从美洲、西欧——吕宋——中国,主要贩运中国的生丝、棉织品;二是西班牙、葡萄牙与中国台湾、澳门之间的直接贸易,主要贩运瓷器、香料、丝绸;三是西属美洲殖民地——日本——中国台湾,每年春节之前,早已来到日本的西方商人扬帆起航,借助东北季风载着白银驶向台湾等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买到中国白糖、小麦、丝绸、沉香木、樟脑和陶瓷。

在运回中国货的同时,所有西方贸易舰船只向中国运输一种东西——白银!据《美洲的船队及海难》记载,即使一条小商船也会载有上千条白银,每条重七十磅!万历年间曾有一艘葡萄牙商船在使往澳门的途中沉没于东南亚海域,1985年这艘沉睡了几百年的航船终于重见天日,打捞者惊讶地发现,这艘船上居然装了整整一万公斤白银!

人们都知道,第一代全球霸主西班牙独占了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据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仅就白银占有率而言,还有一个比西班牙更牛的霸主——大明帝国,西欧官方数据估计,全世界另外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向了中国,而美国学者Barrett等人则认为,三分之一仅仅是官方的统计数字,如果加上走私,新大陆43%—57%的白银最终流入了中国!台湾著名经济史学家全汉升先生估计,隆庆到崇祯年间,共有1.5亿两白银从海外流入中国;

很多人说“隆庆开海”激发了大明帝国对外贸易,自此,大明帝国商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这也是大明帝国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证明。

隆庆年间大明帝国确实有繁荣的海外贸易,只不过城郭之间的私商同样没有捞到任何便宜。“隆庆开海”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任意扬帆远航,还是要办很多手续的:首先要在居住地由邻里进行担保;然后才能向当地县、州两级衙门递交申请;最后由朝廷海防机构核准,并发给“船引”,即出海贸易的营业许可证。

一个普通商人可能确实去过县里、州里的衙门,去朝廷办“船引”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一张船引的价格只有三两白银,而一船白银的利润却至少是几十万两白银。行业准入需要审核,如此低廉的入门费、又有如此丰厚的利润,要说没有黑幕鬼都不信,获得“船引”的人又岂能是私商?

先不要愤怒。其实,在世界历史中,商人与帝国权力相结合是一种常态。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都是获得了王室资助才得以率队远航,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也都是在王权庇护下才获得贸易专营权。

都是帝国支持下的对外贸易,为什么西欧演进出资本主义,大明帝国却只有资本主义萌芽,最后连资本主义萌芽也跟大明王朝一起被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埋葬?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大明帝国贩运出去的是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丝、瓷器、香料、丝绸、纺织品……拿回来的只有一种东西——白银!《剑桥中国明代史》这样描述:中国商人想从大多数外国商人那里得到的是白银,他们只关心自己能得到多少白银而不关心其他西方货物。

货物和白银,二者有区别吗?

答:有。

——西方大航海时代,任何海外商品都是重大的创新——国内从来都没见过,必然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新的货物带来了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带来了新的生产能力,新的生产能力又会带来新的财富。

——反观大明帝国,这场财富盛宴的获益者甚至不是帝国统治者,而是原有利益分配链条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商。中国近现代主要的商人集团基本形成于嘉靖、万历年间,比如,晋商、徽商,万历朝首辅张四维就是晋商首领,后来的东林党也是江浙一带的商人集团。据《明史》记载,时人感叹,当今朝廷岁入不过二百万两白银,一州之地富豪也富可敌国了!

海外白银集中在少数官商手中,绝大部分会成为窖藏,没有形成新的购买力、没有创造新的市场、也没有带来任何创新……这并不是最坏的结局,更糟糕的是,大明帝国并不具备一个真正的国内市场,在投资渠道极为有限的农耕社会,土地便成为一种最好的投资渠道。在原本土地兼并就已经非常猖獗的情况下,新涌入的货币资本致使地价倍增。我们查到了一些明朝江浙地区的地契交易记录,隆庆、万历年间的土地价格上涨了十五倍左右;京城的地产价格尤其离谱,据《剑桥中国明代史》估计,一套尚书、侍郎的宅邸价值在七千两白银左右,当时一个技艺精湛的手工业者年收入不过只有十二两。

海外贸易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巨量白银,却没有带来真正的海外财富,毕竟白银本身不可能提高国民福利,最终所有的财富还是要来源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产劳作。这些白银最终成为超量的土地兼并的利器,封建官僚再一次彻底洗劫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流民再一次充斥了大明帝国。

嘉靖、隆庆年间,大明帝国市面上再次流传一幅新的《流民图》,所绘城市为鱼米之乡苏州,大量居无定所的流民涌入了这座以富庶和繁华著称的城市,人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或匍地行乞,或以杂耍为生……

大明帝国有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银,真的就国富民强了吗?

耀眼的暮光:张居正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把白银变为货币的人是张居正。

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万历初年(1573年)成为内阁首辅,是一个可以与唐代杨炎、宋代王安石相提并论的人物。与杨炎、王安石一样,张居正也以擅长理财著称:隆庆年间(1568—1573),帝国太仓几乎年年亏空二、三百万两白银之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的时候,帝国太仓存银已高达四百万两,粮食可供此后数年之用。

《国榷》将当时的情况誉为“海内肃清、四夷慑服”。此前、此后大明帝国都从未有过如此强盛的国势。

如此成绩,张居正身后的评价同样毁誉参半,有人将他称为“宰相之杰”、“旷古之奇才”、“救时宰相”,也有人说他“专权搜政”、“自作威福”、“苛察”、“扰民”。自张居正去世,这场争论已经延续了四百多年,世事轮回,直至今日仍然“迄无定评”。

张居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相信大多数人知道王安石都是从“王安石变法”这个名词开始,然而,历代史家极少有人以“张居正变法”来描述张居正,张居正虽然做了和王安石一样的事情,却从未标榜自己要“变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悉遵成宪”。

王安石打出口号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看似痛快淋漓,其实不过是花哨的武术套路,近身实战根本抵不过凶悍的直拳、勾拳。奸臣当道、山河残破,说穿了是有人拿了不该拿的钱、利用手中的权力分走了太多利益。地摊讨价还价尚能争得面红耳赤,变法者要重新分配天下之财,又是一场多大的斗争?

国事唯艰,旧制度一定有不合理的地方,却一定也有很多合理的地方——那是无数前人心血的结晶,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所以这些制度才能历经百年不变。在习以为常的旧制度中,突然跑出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打了这个饭碗、扒了那个官衣,脾气好的写封信劝一劝(比如司马光),脾气不好的没准抄家伙就奔你家去了(比如苏辙)。

张居正曾这样评价“变法”二字:今上继承了祖宗的皇位、臣民、江山与舆图,变法、变法,今日岂无法、祖宗之法岂恶法?治新者仍旧是原来的那些人,新法不过是几个新名目,焉能指望旧人依新法?所谓变法,不过是一群宵小自作主张,试图打破现行利益分配框架另谋利益!

所以,法绝不可轻变!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最需要的不是变法,而是变人、变心,尤其要变官(惟在于核吏治)!只要“悉遵成宪”就能管住这些不可一世的封建官僚。

不变祖宗之法,就收拾不下你们了吗?

第一个办法就是要管住当官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即,考成法!

“考成法”说白了就是业务考核,今天的金融业员工深受其累,银行有存款任务、券商有经纪任务、保险有保单任务,年底算账没完成任务,得,您就得“听狗叫、看猪脸、任务加重工资减”!大明帝国当官原本也没那么容易,州道府县都有税收指标,朱元璋时代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会被一刀咔嚓掉——完不成任务就是贪污了!后来皇帝懈怠政务,封建官僚也就失去了制约,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当官的不敢、也不会向官家豪强收税,考核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在张居正看来,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为政之初他就宣布:治事并不在那些毫无用处的一纸空文,而难在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如果从来不去考核、不去总结教训、不去追究责任,人人就会都怀着苟且之念,纵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也难有回天之力!所以,要“月有考,岁有稽”,一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

六部及州道府县都要设立三本账簿,把每个月该办的事情都写在上面,自己留一本、监察机构一本、张居正一本。到时候对账,不把活干完,一把手降职!

为了明确考核指标,张居正的第二条办法是丈量土地,核查财产,向富人征税。

帝国太仓年年亏空,完全是因为有钱人通过各种名目掠夺小民土地(曰飞访、曰影射、曰养号、曰挂虚、曰过都、曰受献……),掠夺土地又隐瞒土地。洪武二十一年天下尚有土田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正德年间朝廷可以征税的土地已经不足四百万顷了,隆庆年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无一亩田者居然要负担七八十亩土地的税收,富者种无粮之地,贫者输无地之粮!

如果豪富之家膏腴之地跨连郡邑,编户末民无衣无食却要负担绝大部分田赋,人们焉能不逃亡山林又转为盗贼?

“向富人征税”只是遏制土地兼并的手段之一,也并非张居正首创。大唐帝国的杨炎曾经推行“两税法”,试图“唯以资产为宗”向富人征税,然而,大土地所有者本身就是封建官僚,又怎么可能依靠这些人自己剥夺自己的财富?杨炎的改革根本就不具备最基本的社会条件,最终杨炎本人也被唐德宗赐死。

跟杨炎相比,张居正还是有底气的,张居正有杨炎等人不可能具备的一个特征:杨炎只是宰相,张居正却拥有绝对权力。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营销推广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营销推广

    本书顺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应互联网营销推广的需求,从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对比、互联网营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新兴互联网营销模式以及实战策略等几方面,系统、详细、多角度、多渠道地阐述了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意识、概念、方法和案例,并着重从微博营销、App营销、微信营销、O2O营销、内容策略、粉丝策略和互动策略等七大主流互联网营销策略分析了各个策略的适用领域、运用方法、注意要点,以及成功案例,让你一本书读懂互联网营销推广。
  • 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

    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

    张瑞敏曾经说过:“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各国深入人心?靠的就是讲故事。”小故事中蕴藏着大道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管理理念,有很多都来源于故事,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让人感悟到执行的分量,海尔砸冰箱的故事让员工将质量意识谨记心头……故事在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是企业和员工成长过程中不可错过的良师益友!
  • 第二桶金:继往开来的“民企二代”

    第二桶金:继往开来的“民企二代”

    本书内容包括:探析“民企二代”掘第二桶金的思路、“民企二代”掘得第二桶金的资本、“民企二代”靠变革掘得第二桶金、电子商务是掘得第二桶金的利器等。
  •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讲述了iPhone幕后的故事。苹果的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由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
  • 李嘉诚:财富人生(下)

    李嘉诚:财富人生(下)

    自1988年开始登上华人首富的宝座,多年来,李嘉诚已经成为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业明星。他白手起家的经历鼓舞着无数中国逐梦者。他居华人首富多年,让华人企业家心悦诚服。他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他的故事传遍了华人世界的大街小巷,他的“超人”名号妇孺皆知。既是超人,必有超人之处。作为成功的商人,他的财技和资本运营手段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对象;作为成功的商人,他以信为本的处世哲学让众多的同行对他交口称誉;作为成功的商人,他不遗余力的慈善行为让其他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
热门推荐
  • 墨莲之幻影神界

    墨莲之幻影神界

    天才少年得奇遇,星辰化身小萝莉!给你做饭、教你功法、还帮你泡妞!苏格拉这下可捡到宝了!哪知自己还没潇洒多长时间,就意外的进入了天界,好在有萝莉同行保驾护航!于是天界就多了一对大小流氓,敲诈勒索,让天界众人避之不及。坑蒙拐骗,骗的天界美女非他不嫁!看苏格拉如何收遍美女,玩转天界!
  • 课外雅致生活-梵歌袅袅,瑜伽

    课外雅致生活-梵歌袅袅,瑜伽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招惹

    招惹

    许烟雨对霍子彥的评价是: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后来分开几年再见时,问人家你是谁?霍子彥对此的评价是:后半段没意见。前半段?亲爱的,你确定我叫过你小甜甜这么恶心的称呼?新欢千金,不敌旧爱四两。分别那一年,霍子彥对许烟雨说:等我,我很快来找你。许烟雨信以为真。可她最终等到的只是他和别的女人订婚的消息。许烟雨暗骂:个渣男!
  • 创世元界

    创世元界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绝发现一座古墓。经过重重考验,王绝发现古棺里的女子竟然有着生育。。。。
  • 简单女孩的简单爱

    简单女孩的简单爱

    她,相貌平平,没家世背景,如一张白纸般的孤女,被人领养,养父养母却又在一场车祸内丧生,只留给依依一个空空的,没有温暖的房子。孤独的她,遇到了温柔帅气的他,一点点的相处,不禁为他心动。然而,命运弄人,一个被有意解开的真相打破了她的恋爱梦,她最后远走他乡。
  • 诸仙传说

    诸仙传说

    万年前诸仙福泽世间,人间永享安宁。荒泽出现,众仙消失,世间纷争四起,种族势力划分。万古隐秘,诸仙遗藏,修道者的纷争,神秘荒泽,世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 2013年诗歌选粹

    2013年诗歌选粹

    为了特别体现中国诗歌为世界贡献的独到品格,“沧桑”的主题也被追加进来,同前面五个关键词一道,形成本书的六个基本栏目。按照这一编排体例,在书写气质上彰显着迥异星相特征的写作者(至少在入选的作品中),也分门别类地进驻由那些闪光颗粒构造的海上“星座”之中,而每一个“星座”序列中的诗人名单,也大体依据年龄长幼进行排列(个别处为照顾栏目内作品间的意义关联而略有微调),以此展现诗人代群之间划出的优美线条和眉目间激发的善意传递。
  • 总裁霸爱呆萌小姐:豪门绝恋

    总裁霸爱呆萌小姐:豪门绝恋

    为喜欢的女孩子写的,希望能有人喜欢,不太会写这类文章,只是她喜欢,QQ群:255954006,在这里,我和生活中只是配角,马上初中毕业了,想献给亲爱的她,但是前提是要有些成绩的。这里是哪里?怎么眼前一片漆黑?发生了什么?手脚都不能动了……这是一艘豪华的游艇,外部和内部的装潢都很亮丽,甲板上是舞会的现场,每个人的穿着都很是光鲜亮丽的存在。船舱中的某个储物间内,一个穿着很普通的女人被捆绑着,眼睛被布料蒙着,在这样的环境下瑟瑟发抖着。“醒了是吗?”……
  • 通灵左眼

    通灵左眼

    一只左眼,一个猩红的世界,给了我若有若无的景象,让我看清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为什么一场车祸造成的影响让我处于矛盾之中,这一切,似乎都注定我的悲剧结尾。
  • 查理九世之陌路情

    查理九世之陌路情

    我,是谁?这是哪里?【睁开眼睛】欧式的房间,整个房间还都是黄色的。【嘎吱】门打开了,一位栗色头发,穿着唐装的少爷走了进了,他却说“哟,真当你是睡美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