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的小城。
城市依山傍水,沿河而建,水运业发达,成为岷江中游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又兼地处成都南路交通要口,在农耕时代,其战略和经济地位都非常显要。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的火种燃及四川,十万同志军与清兵血战新津三渡水,终因内部离乱,军心瓦解,革命失败。此役虽远在西川,意义却非凡,那是武昌首义的先声!
百年前风起云涌的战事已化作烟尘,但那闪烁在故纸堆里的人物与事迹却越发熠熠生光。青年作家曾刚深入田野,解读史料,以精湛的构思和想象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细节和人物一一呼唤出来,精耕成这部可歌可泣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大码头》。
小说以四川清末历史文化为背景,以袍哥社会之恩怨情仇为情节,描写刻画了西川一隅——新津大码头曾经的辉煌与悲壮,再现了一个小世界在水运年代的繁华与寥落。
小说主线在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中展开,主人公哥老会首领侯宝斋临危受命,聚集十万同志军血战清军,其事突然,其情危急,战斗过程悲壮决绝,令人慨叹。小说副线则叙述了四川袍哥社会的生活,其中的爱恨情仇、忠肝义胆,乃至鬼蜮伎俩,皆以波澜诡谲的方式展开。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部小说正是通向清末四川那个袍哥世界的一个最佳通道。在光怪陆离的袍哥世界中,究竟尘封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小说对此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发掘。小说尊重史料,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做框架,其中虚构的人物与情节紧扣史实,写出了故事的历史性、传奇性、趣味性和复杂性。中间穿插了大量四川民俗以及新津本土传闻旧事,令小说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此外,作品对新津的山川风貌作了诗意的描绘,在青山绿水间,人们生活的艰难与奋争更显背离,也使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戏剧冲突和思想气质。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如今,曾经响彻川江的船工号子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码头上的战火烽烟和无情杀戮早在大时代的疾风劲雨中,被涤荡得踪迹皆无。一座时尚气息浓郁的现代化城市——新津正在昂首前行。
新津县委宣传部
新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