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3000000013

第13章 抽屉(6)

后来几天只要有客人来,那条鱼总是摆在桌子的正中间。戳了洞的鱼被母亲翻了面,垫了些菜,被巧妙地掩饰着。由于害怕父亲的筷子头,三弟只能远远地看着它咽着口水。

初四那天,二婶匆匆上我家,送来了一些红薯片和熟花生,她在厨房里和母亲轻声耳语了一阵。临走,母亲迅速往她筲箕里塞了一些东西,盖着一条毛巾送她出了门。

当晚,二伯回请父亲,嘱咐把我和三弟两个小馋鬼带去,同时被请的还有他家几个亲戚。

大家坐定后,二婶开始上菜。当她喜气洋洋地端上最后一道菜时,眼尖的三弟马上就喊了起来:“婶娘,这条鱼咋长了脚跑到你家来了?”一桌人面面相觑,二伯窘得满脸通红,难为情地搓着手,父亲反应过来后,又是一筷子横扫下来,吼道:“小孩子,乱说个啥!你二伯比咱家强百倍,你啥时见他家跟我们借过东西?”三弟不服气,边捂着脑袋边号:“爹说假话,这鱼明明是我家的。不信,翻过来,它背上缺了一块,就是我挖的……”

等了一夜,祈祷了一夜,在梦中还与人争夺……我感觉有泪淌到脸颊上,我蒙上头,擦干泪……

橘子罐头

文/秦克雨

童年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是一听橘子罐头。

我小的时候,在我们北方那个穷僻的山村里很难看到橘子,更别说能吃上一个了;不过那时有橘子罐头,但是一般人是舍不得吃罐头的,只是把它当作贵重的礼物送给亲戚或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每当在小卖铺里看到橘子罐头,我只能把口水吞到肚子里去。

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听娘说,那是爹的战友,他俩已十多年没见面了。那晚爹非常高兴,忙着招待那位叔叔,他俩抽了一阵烟,喝了一阵水,娘便把炒好的白菜端上去了,爹又从柜厨里取出一瓶存放多年舍不得喝的陈酿,他俩边喝边说话。过了一会爹走进厨房对娘说:“一个菜,太寒酸了,你去赊一个罐头。”我一听,口水就流出来了。没多长时间娘便赊回来一罐,在厨房里打开盖,顿时一股酸甜的味道冲入鼻孔。

“娘,我想吃。”我撒娇似的拽着娘的衣角说。

娘好像有些为难,她把罐头倒在一个盘子里,只有半盘,如果我再吃,那样端给客人,面子上过不去。

娘对我说:“孩子,等你爹和叔叔喝完酒剩下了你再吃,他们很快就喝完,吃不了的。”

我吮着手指头盯着娘,她端着盘子向堂屋走去。

我忽想起,娘倒罐头时,不小心滴了几滴水在案板上。于是我就趴在案板上,终于寻找到了那两滴橘黄色,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汁水,我小心的用舌尖一点点靠近一滴,舔了一下,在嘴里品咂一会儿,再去舔第二滴。

那是我出生以来喝得除母乳外最香甜的汁水,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那时爹对我管得很严,客人来了,他不准我靠近酒桌。我想,如果我靠近了他们,也许那位叔叔会夹一个橘瓣塞进我嘴里,但是我不敢。

很晚了娘把我从厨房里领到堂屋,把我抱到床上,先让我睡,爹和那位叔叔还在喝酒,可是我多么希望他们立马喝完酒啊,然而他们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说。

令我欣慰的是,那盘子里的橘子罐头,他们还没有动几块。

娘给我脱了衣服,帮我盖上被子,悄悄地我说:“等他俩喝完了我叫醒你,把那盘子端给你,全让你吃了。先睡吧!”

娘拍拍我的头,又忙她的家务去了。

爹的酒桌就在离我床边不远的地方,酒桌中央点着一支蜡烛,屋里弥漫着微黄色的光。可是我觉得那盘子中的橘瓣,比那烛光还要鲜艳明亮。

我睡不着,就歪着头看爹和那位叔叔喝酒。

只见那位叔叔夹了一个橘瓣放在了嘴里,说:“味还不错哩!”可是我有点心疼,想,叔叔,另一个盘子里还有很多白菜,你怎么不吃呢?

不一会儿,我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正要吃一听罐头,却一下被人抢走了,我伸手去夺,猛一下醒了,枕头被口水弄湿了一片。他们还喝着,可是盘子中的橘瓣已不多了。我在被窝里祈祷,叔叔你千万别再动罐头了,千万别动了。果真叔叔很长时间没再动橘瓣,他好像陷入了沉思。于是我又在被窝里祈祷了起来……

第二天等我醒来时,天已透亮,我第一反应就是盘子中的罐头,香喷喷的橘瓣,甜丝丝的水。

当我的目光扫射到酒桌上的盘子中时,我彻底失望了,一个橘瓣也没剩。等了一夜,祈祷了一夜,在梦中还与人争夺……我感觉有泪淌到脸颊上,我蒙上头,擦干泪……

当我经过酒桌,看到盘底上还有一点橘黄色的汁水,就迫不及待地端起盘子倒进了自己的喉咙,真甜啊!最后又用舌尖舔了几下盘底。

我发现正准备做早饭的娘看着我,她的泪哗哗地流。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母亲的最后一滴眼泪是为我流的……

母亲的最后一滴眼泪

文/刘素萍

二十多年前,女生宿舍楼前昏黄的灯光下停着一辆吉普车,我家邻居从车上下来对我说:“小萍,赶快回家,你娘快不行了!”

我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眼泪溢满双眼。

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上的车,又是如何向老师请的假,迷迷糊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从济南回到家。车还未停稳,我就急忙跳下去,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母亲床前。

晚了,一切都晚了。此时的母亲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已经不能说话。我抱着母亲的头哭个不停。在一旁的嫂子流着泪安慰我说:“妹妹,咱娘能坚持到现在,完全是为了等你。”看着母亲流下最后一滴眼泪后扔下我撒手尘寰……

我哭得死去活来,那年我十八岁。

母亲的病是偏瘫,第一次发病是在我高考前夕。一个周末的下午,刚一进门嫂子就冲我抹眼泪,我急忙问咋回事?嫂子说:“你快去看看咱娘吧。”

我来到母亲房间,看到母亲面部扭曲,两眼迷惘,坐在床上,用左手托着右手。娘看见我不但没有流泪,反而笑着安慰我说:“没事,我这不是还能坐嘛,放心准备考试吧。”我当时没说一句话,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搂着母亲的脖子默默流泪。我在家陪了母亲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擦干眼泪又回到了学校。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失望。十年寒窗,在此一举,我只能无奈地将悲伤藏在心里。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母亲已能拄着拐棍慢慢走动,不久我也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入学半个月的一天傍晚,突然接到通知:全体同学在一小时之内全部离开学校。原因是教学楼东侧出现塌陷,情况紧急,一夜之间,整个学校空无一人,我连夜踏上了回家的火车。父亲见我这时候回家,不禁一怔问我:“你刚走半个月咋就回来了?是不是知道家里的事了?”我一愣神迷惑不解地问父亲:“咋了?家里出什么事了?”父亲满脸痛苦欲言又止,眼睛也红了。

父亲尽量用平静地口气对我说:“你开学第二天,你娘不小心摔倒至今一动不能动。”我满眼噙泪说:“那为什么不告诉我?”父亲说:“你娘不让说。”

母亲两次病重都不告诉我,宁愿自己承受疾病的折磨,在母亲的心里,女儿的一切更重要。

我现在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母亲却没能跟着我享一天福。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做子女最大的悲哀。

男人抬起泪眼,看着那窗口微弱的灯光,心里一阵欣慰。

南瓜灯

文/刘芳

胡子拉碴的男人来到这个村庄时,天已经黑透了。四处黑糊糊的,只有一户人家窗子还亮着。男人跌跌撞撞地走近前去。他看见窗边放着一只可爱的南瓜灯,散发出暖暖的橘黄色光芒。隔着窗玻璃,男人看见桌边站着一个十来岁小女孩,正握着毛笔一笔一画认真地写大字。

男人敲开门,说明了来意。女孩机警的眼神缓和下来,热情地让他进屋,倒了一杯热腾腾的水递给他说:“叔叔,你先喝点水,我给你煮面条。”男人捧着杯子,看着女孩忙碌的身影,好奇地问:“你这么小就会做饭啊?”女孩说:“妈妈工作忙,所以我很小就学会做饭了。”

男人说:“你妈妈干什么工作呢?”“妈妈在城里一家饭店打工。”女孩熟练的往沸水里煮了一只荷包蛋。“那你爸爸呢?”女孩说:“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没有钱治。爸爸没有办法,私自挪用公款给妈治病。后来,爸爸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妈妈一直在找他,可就是没爸爸的消息。妈妈没办法,只好卖掉了城里的房子,一边打工一边还债。我们没有家了,就搬到这郊区来了。”

男人艰难地咽下一口饭:“那你恨你爸吗?”“是他让妈妈经常偷偷流泪,让我们整天被人追着要钱……不过现在已经不恨他了。”这时忽然来电了。灯光洒满了每一个角落,房间里变得温暖而明亮。女孩给男人舀了一碗面汤,说:“叔叔,你是盖大楼的吗?”男人笑了:“嗯,鬼丫头,给你看出来啦。我走到哪儿,就把大楼盖到哪儿,天南地北的走啊。”女孩听了眼睛一亮,扭身跑到里屋拿了一样东西给男人看。

那是一幅镶在镜框里的全家福。照片上是一家三口,三个人头碰头挤在一起,幸福地笑着。女孩说:“你看,这个就是我爸。你要是哪天遇到他,一定要告诉他,欠债都已经还清了,我们天天盼着他回家呢。”男人答应着,端详着照片,忽然惊讶地说:“啊呀!这个人我见过哩!在哪里见过呢?河南?没错,就是河南!你爸爸和我在一个工地上干活,我垒砖,他抹墙,还住过一个工棚哩!”女孩惊喜地扑过来,用力摇晃着他的胳膊说:“叔叔,你说的是真的?那你一定还能找到他吧?”男人说:“我正好要回河南老家,一定帮你找到他,让他回家,好不好?”女孩高兴得欢呼雀跃。

男人走出女孩的家门,蹲在不远处一棵老树下,号啕大哭。男人年轻时嗜赌成性,欠了一屁股的债。债主拿着刀追着他要钱,男人实在没有办法,丢下弱妻幼女,连夜逃了。在异乡这些年,男人痛改前非,四处打工,一干就是7年。男人拼命地挣钱,一点一点地积累着工资,也一点一点地积累着对妻女的内疚和思念。一个月圆之夜,男人怀揣多年积攒的血汗钱踏上了回家的路。

故地重回,恍若隔世。小楼依旧,开门的却是陌生人。他这才知道母女俩已经搬离此处,不知所踪。男人历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她们租住在市郊一处民宅里。这些天,他走遍了郊区的每一个村落,一户一户打听。如今,竟真的让他找到了。

男人抬起泪眼,看着那窗口微弱的灯光,心里一阵欣慰。

如果将“选拔”当成一道亲情测试题,宽容子女的父亲、心疼二姐懂得感恩的妹妹,虽败犹荣。

亲情不测试

文/李敏

同类推荐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笔尖的舞蹈

    笔尖的舞蹈

    10年前,80后作为新兴名词,在青少年坊间流传;10年后的今天,80后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50年,或者更久远的命运。而80后作家和诗人,则是这个群体的灵魂。本书讲述了80后这代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80后作家群用笔尖描绘的青春之舞。
  •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及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热门推荐
  • 归田诗话

    归田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江湖戏美男

    穿越江湖戏美男

    女主是谁?我,我是你是谁女主啊男主是谁?我放屁,是我我才是你们别吵,我才是(争吵开始)
  • tfboys之家族的秘密

    tfboys之家族的秘密

    古堡里的女婴,现在的女孩,长大后被三个男生喜爱,迟到的相见,她会原谅所谓的抛弃,这个夏日,是什么颜色的…………
  • 落玉王妃

    落玉王妃

    为了夺嫡的野心,景焱娶了轩辕将军之女落玉。。。
  • 流年正好

    流年正好

    话说裴家的嫡出大小姐的出生时极好的,但是吧一出生自个妈就驾鹤仙去,隔天自个爸也没了,这就不大好听了。但是吧这一堆事的背后好像是有个大隐情……
  • 风华绝代:妖女非妖

    风华绝代:妖女非妖

    以德报怨?我不会!我只知道在乎的人,我得用命去保护。说我妖女?那有何妨,我虽是无拘无束,却从不滥杀无辜。那些曾伤害过我爱的人的人,这些仇恨我会一点一点讨回来。何为善?何为恶?就让我来告诉大家。没错,我就是要逆天,我要让这天,这地完全的认同我,并且臣服于我。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豪门继女

    豪门继女

    十二岁,父亲突然离世,而一夜未归的母亲,直到清晨才哼着歌儿回来。原本幸福的家一夜崩塌,母亲匆匆嫁了穆卓轩,成为豪门太太。苏小格就这样带着对母亲深切的恨意,同她一起踏入穆家大门。深庭阔院,眼前的一切陌生而冰冷,唯有他,带着一脸温柔笑意,说“我叫穆启然,以后就是你的哥哥。”穆启然,穆家大少,足足大她八岁。却总是给她这个外姓的妹妹特别的关注和呵护。同一屋檐下,他就像一个最有毅力的工匠,在她坚固的壳上不停的小心敲打。终于,敲开细细一条缝隙……
  • 爱在灵魂觉悟时是否可以重来

    爱在灵魂觉悟时是否可以重来

    她不是间谍,却不知不觉做了间谍做的事是身体的欲望与痴缠?还是心灵的觉悟与救赎?爱在心灵最深处,爱在灵魂觉悟时!
  •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本书详细地披露了日航复兴过程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本书作者历经一年时间,听取了稻盛和夫名誉会长、大西贤会长和植木义晴社长等多位人士的真实声音。并采访了从集团公司的职员、飞行员、客舱乘务员到地勤工作者(负责行李和货物的装载)、航行管理者等涉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日航的崛起挥洒汗水,贡献了一己之力。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逐渐了解到,意识改革究竟以何种形式渗透到他们的内心并使之发生变化。日航的重生看似是个奇迹,其实这并非意外。从职员到董事,每个人内心的变化,以及意识、行动、组织和企划的变化是实现其快速崛起的关键力量。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彼得·潘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彼得·潘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