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3300000036

第36章 感恩朋友(4)

他答道:“我知道我会得救。我生平不曾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从工厂出来便到礼拜堂,从家里出来便到工厂。我知道上帝会保佑我的。”

小泉先生的工厂,便是他的学校,而他的礼拜堂也便是他的学校。他是确确实实的不曾到过第三个地方去;从家里出来便到学校,从学校出来便到家里。

他在家里是一位最好的父亲。他当然不是一位公子少爷,他父亲不曾为他留下多少遗产,也许只有一所三四间搭的瓦房——我已经记不清了,说不定这所瓦房还是租来的。他的薪水的收入是很微小的,但他的家庭生活很快活。他的儿子炎甫从少是在他的“父亲兼任教师”的教育之下长大的。炎甫进了中学,可以自力研究了,他才放手。但到了炎甫在中学毕业之后,却因为经济的困难,没有希望升学,只好也在家乡做着小学教员。炎甫的收入极小,他的帮助当然是不多。这几十年间,他们的一家,这样的在不充裕的生活中度过。

但他们很快活。父子之间,老是像朋友似的在讨论着什么,在互相帮助着什么。炎甫结了婚,他的妻是我少时候很熟悉的一位游伴,她在他们家里觉得很舒服,他们从不曾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争执。

小泉先生在学校里,对于一般小学生的态度,也便是像对待他自己的儿子炎甫一样;不当他们是被教诲的学生们,不以他们为知识不充足的小人们;他只当他们是朋友,最密切亲近的朋友。他极善诱导启发,出之以至诚,发之于心坎。我从不曾看见他对于小学生有过疾言厉色的责备。有什么学生犯下了过错,他总是和蔼的在劝告,在絮谈,在闲话。

没有一个学生怕他,但没有一个学生不敬爱他。

他做了二十年的高等小学校的教员、校长。他自己原是科举出身,对于新式的教育却努力的不断的在学习,在研究,在讨论。在内地,看报的人很少,读杂志的人更少;我记得他却订阅了一份《教育杂志》,这当然给他以不少的新的资料与教导法。

他是一位教国文的教师。所谓国文,本来是最难教授的东西;清末到民国六七年间的高等小学的国文,尤其是困难中之困难。不能放弃了旧的《四书》《五经》,同时又必须应用到新的教科书。教高小学生以《左传》《孟子》《古文观止》之类是“对牛弹琴”之举,但小泉先生却能给我们以新鲜的材料。

我在别一个小学校里,国文教员拖长了声音,板正了脸孔,教我读《古文观止》。我至今还恨这部无聊的选本!

但小泉先生教我念《左传》,他用的是新的方法,我却很感到趣味。

仿佛是到了高小的第二年,我才跟从了小泉先生念书,我第一次有了一位不可怕而可爱的先生。这对于我爱读书的癖性的养成是很有关系的。

高小毕业后,预备考中学。曾和炎甫等几个同学,在一所庙宇里补习国文、教员也便是小泉先生。在那时候,我的国文,进步得最快。我第一次学习着作文。我永远不能忘记了那时候的快乐的生活。

到进了中学校,那国文教师又在板正了脸孔,拖长了声音在念《古文观止》!求小泉那个时代那么活泼善诱的国文教师是终于不可得了!

所以,受教的日子虽不很多,但我永远不能忘记了他。

他和我家有世谊,我和炎甫又是很好的同学,所以,虽离开了他的学校,他还不断的在教诲我。

假如我对于文章有什么一得之见的话,小泉先生便是我的真正的“启蒙先生”、真正的指导者。

我永远不能忘记了他,永远不能忘记了他的和蔼、忠厚、热心、善诱的态度——虽然离开了他已经有十几年,而现在是永不能有再见到他的机会了。

但他的声音笑貌在我还鲜明如昨日!

1934年7月9日

友谊

贾平凹

画面上站着的是我,坐着的是邢庆仁。

邢庆仁是一位画家。

我们曾一起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办过书画展,展名叫《长安男人》,实在是长安城里两个最丑陋的男人。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其实人的长相也是这样,美人差不多一个模式,丑人之间的丑的距离却大了,我俩就是证据。

和邢庆仁来往频繁始于二十世纪之末,到现在差不多已四年。四年里几乎每礼拜见一次,我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大的毛病,友谊日渐坚刚。我想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我们都是乏于交际,忠厚老实,在这个太热闹的社会里都一直孤独吧。再是,我也总结了,做朋友一定得依着性情,而不是别的目的,待朋友就多理解朋友,体谅朋友,帮助朋友,不要成为朋友的拖累。中国十多亿人,我也活了近五十年,平日交往的也就是七八个人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且随着时间不断地在变换,始终下来的才是朋友。那些在阶级斗争年月里学会了给他人掘坑的人,那些太精明聪明的人,那些最能借势的人,我是应付不了,吃些亏后,就萧然自远了。人的生活就是扒吃扒喝和在人群里扒着友谊的过程,所以,我画下了这幅画。

这样的画我同时画了两幅,一幅庆仁索要了去,一幅就挂在我的书屋。庆仁那天取画的时候,说他读了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

“这话当然不仅指经济上的穷与富,”他说,“你想想,事业上,精神上,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想了想,就笑了。

2002年3月25日早

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三毛

平凹先生:

现在时刻是西元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清晨两点。下雨了。

今年开笔的头一封信,写给您:我心极喜爱的大师。恭恭敬敬的。

感谢您的这支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虽然只看过两本您的大作,《天狗》与《浮躁》,可是反反复复,也看了快二十遍以上,等于四十本书了。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最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一生酷爱读书,是个读书的人,只可惜很少有朋友能够讲讲这方面的心得。读您的书,内心寂寞尤甚,没有功力的人看您的书,要看走样的。

在台湾,有一个女朋友,她拿了您的书去看,而且肯跟我讨论,但她看书不深入,能够抓捉一些味道,我也没有选择的只有跟这位朋友讲讲“天狗”。这一年来,内心积压着一种苦闷,它不来自我个人生活,而是因为认识了您的书本。在大陆,会有人搭我的话,说“贾平凹是好呀!”我盯住人看,追问“怎么好法?”人说不上来,我就再一次把自己闷死。看您书的人等闲看看,我不开心。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位一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对了,是一位大师。一颗巨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小时的读您。

要不是您的赠书来了,可能一辈子没有动机写出这样的信。就算现在写出来,想这份感觉——由您书中获得的,也是经过了我个人读书历程的“再创造”,即使面对的是作者您本人,我的被封闭感仍然如旧,但有一点也许我们是可以沟通的,那就是:您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是背景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灵魂。

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禺,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深深感谢。

没有说一句客套的话,您所赠给我的重礼,今生今世当好好保存,珍爱,是我极为看重的书籍。不寄我的书给您,原因很简单,相比之下,三毛的作品是写给一般人看的,贾平凹的著作,是写给三毛这种真正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的人看的。我的书,不上您的书架,除非是友谊而不是文字。

台湾有位作家,叫做“七等生”,他的书不销,但极为独特,如果您想看他,我很乐于介绍您这些书。

想我们都是书痴,昨日翻看您的“自选集”,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散文是那么直接,更明显的真诚,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那不是“黑氏”的生活告白,那是您的。今晨我再去读。以后会再读,再念,将来再将感想告诉您。先念了三遍“观察”(人道与文道杂说之二)。

四月(一九九O年)底在西安下了飞机,站在外面那大广场上发呆,想,贾平凹就住在这个城市里,心里有着一份巨大的茫然,抽了几支烟,在冷空气中看烟慢慢散去,尔后我走了,若有所失的一种举步。

吃了止痛药才写这封信的,后天将住院开刀去了,一时里没法出远门,没法工作起码一年,有不大好的病。

如果身子不那么累了,也许四五个月可以来西安,看看您吗?倒不必陪了游玩,只想跟您讲讲我心目中所知所感的当代大师———贾平凹。

用了最宝爱的毛边纸给您写信,此地信纸太白。这种纸台北不好买了,我存放着的。我地址在信封上。

您的故乡,成了我的“梦魅”。商州不存在的。

三毛敬上

几种友谊

罗兰

一份豪纵,一份猖狂,一份不羁,一份敏细,加上一份无从捉摸的飘忽,就织成那样一种令人系心的性格。我欣赏那种来去自如的我行我素,欣赏当谈话时,忽然提起与话题全不相干的天外事;也欣赏那点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穷究不舍的兴致。

对一切的才华,我都有一种发自光大的向慕。我沉迷海顿的音乐,那份欢乐感情与幸福感,通过百年的岁月,带来对人生的颂赞。某钢琴家的一首短曲令我系念至今。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钳,鲍洛汀的中央亚细亚旷原,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以至于电影《未终之歌》里的音乐和爱情,都令我难忘。

我爱放翁的诗,爱那份高傲——“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我爱李白的豪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苏轼的旷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朱希真的潇洒——“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老屋穿空,幸有无遮蔽”;稼轩的超脱放逸——“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及“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我也喜欢朋友C的性格。喜欢他那种年纪的读书人所特有的那份书卷气。那是未被五四完全拦截掉,而又沐了近在身边的五四的、那么一种虽新实旧,虽旧而又极新的书卷气,那种既拥有中国文人的种种特色,而又极其认真地探索过西方文学的书卷气。因此,在举止上从容悠闲,在见解上超逸深透,在态度上却是朴实、含蓄,而又谦虚。

才华有如一片肥沃的园地,种种可爱的性格是这片园地上的花朵。“唯大英雄能本色”,猖狂、敏细、旷达、不羁、潇洒、放逸,以至于朴实与谦虚都是真性情的流露,因此而引人激赏,惹人牵系,或可说是一种更广义、更真挚的感情的传递吧?

时常,当我有什么事迟疑不决时,就打个电话问问朋友D。他会在电话那边把问题条分缕析一番之后,为我下一个清清爽爽的决定。

对朋友D,我有一份信赖。信赖他清晰冷静的思路,与诚恳认真的性格。他既不会像现代一般人那样的自顾不暇,也不像另一些老于世故的人那般的圆滑虚伪。他不会乱捧我的为人或做事,如果他认为某些地方不好,那是真的不好;因此如果他说好,我才会相信他不是敷衍或客套。有时我有事情请他帮忙,如果他说“乐为之”,我就一定可以相信他不会一面做,一面抱怨我剥夺了他的时间,因为如果他真是没有时间,他会告诉我他忙。

他并不善于处理事务。但是他那不善处理事务的建议也正可以使我放宽心情,相信如果在事务上失败,在金钱上吃亏,你仍可感谢上帝给了你另外那厚厚一份,而不想向上帝索讨得太多。

我遇事容易激动,感情常常走在理智前面,因此徒增许多困扰。我就更喜欢有一些像D君这样的朋友,冷静、坚定、能高瞻远瞩视野远阔,如同广播发射台的塔架;使我也能学习尝试用他们那样冷静而坚定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辩论事理,而又始终使自己置身事外,保持超然。

有些朋友是在精神领域上相接近的,可以谈诗文,论音乐。讲人生悟境。另有些朋友不是互相谈心的,那是另一种友谊,有另一种可爱可敬处。

比如说,今年早春某天,读高中的老大忽然坚持要去山中露营。而他刚刚两天前还在感冒发烧,我不允他去,他执意要去,说感冒已愈,不必过分小心,并且已经与同学约好,不能失信。当下使我大感为难,无奈之下想起做医生的朋友E,拨了个电话给他,问他要主意。他在电话那边立刻用坚决的语气说:

“开玩笑!不能去!”

于是,我把朋友E的决定告诉老大——医生的话当不是毫无根据,不能再说我过分小心了吧?

老大虽深怪E君多事,但却取消了原有的计划。

能有几个人肯如此为你负责地下如此的决定呢?就因为现在乡愿式的人太多,人人都知道为别人下决定是大难事,也是最不易讨好的事,因此我们日常多听到依违两可、不负责任的话。直言诤谏,明知道会惹人不高兴的事,谁肯做呢?何况他是医生,以目前把赚钱放在医德之上的风气来说,你得了肺炎,我才有生意可做呢!何必挨骂不讨好?

老大先是怨他,继而服他、敬他。这才是我的朋友,他的长辈。这才是真关心,不顾自己被抱怨,而只想到你的安全。

像这样的朋友,而且还不止一位。

别看我平时常为别人分析问题,但轮到我自己有些生活上的实际事务须待解决时,却常举棋不定。如女儿报考高中,某些学校要不要去考考看呢?有事要去高雄,是买坐卧两用的观光号票,还是买对号车的卧铺票呢?请客的时候,怎样请才最省事呢?热水器要哪一种呢?有朋友要搬到家里来住,可以不可以呢?

诸如此类,只要我问到朋友F,他总会给你一个迅速而肯定的抉择。“你要带她去考才对。”“对号卧铺好得多了。”“请吃蒙古烤肉算啦!”“买个电热水器吧!我家用的那个牌子就好。”“谁要搬到你家里来住?女的呀?不行!”

简单明了,连理由都不用说,就这么决定。我真的由衷感谢这种快刀斩乱麻式的决断。就好像你原来置身在一个嘈杂混乱的场所,忽然有人把电钮一关,一切都在瞬间归于宁静,使你立觉神清气爽。你发现,原来刚才的一番混乱只是一种幻觉,而你那认为不可终日的烦心的问题,原来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即可解决。这种“有人为你负责”的轻快心情,常伴随着无限的感动以俱来。

不是吗?这年头,能有多少人肯如此真诚地、有担当地来为朋友决定问题呢?

令人得益的社交

休谟

同类推荐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本书以范畴讨论为主,首先通过对宋前中和观念的清理,以及对中和、中庸和一系列兼容相类范畴的考察,找到宋代中和观念的源头与支流,并对宋代中和观念兴盛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宋代中和观念与前代的中和观念最为根本的区别即在于“未发之中”与“已发之中”的不同。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 说戏讲茶唱门歌

    说戏讲茶唱门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有的风情。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谈正衡所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
热门推荐
  • 太初神碑

    太初神碑

    太初时代,没有文字,大能们都会讲自己的感悟炼制成石碑,以供后人参悟。随着太初大战的愈演愈烈,很多石碑都遗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时过境迁,修仙时代来临,太初神碑再度现世,掀起了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
  • 守望先锋之次元杀手狂想曲

    守望先锋之次元杀手狂想曲

    嘛,虽然主神警告我无数次不要对自己人出手了,但杀人是一种乐趣,你们懂么?(本文是无限流小说,并且男主的主战位面是守望先锋。)
  • 血戾监护人

    血戾监护人

    肌肤胜雪般莹白剔透,绝美得令人沉迷的容颜上却是永远附着一层淡淡的薄晶冰雾。原本纯净无污垢的琉璃色双眸中却在不经意间透出银紫的诡异色泽。那双冰冷的眸色之中,有着残忍的寒佞气息隐约掺杂其中。性感的寡薄双唇更多的时候,只会呈现坚冷的一条直线。
  • 若能相守

    若能相守

    一个是三年前的狼狈邂逅,一个是三年后的惊鸿一瞥。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男孩却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了同一个冷漠傲然的女孩,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渊源纠葛?女孩最终又会对谁心动?故事的最后,他们是否能够相守?若能相守,他们会怎样珍惜?若不能相守,他们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延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少卿娇妻你别跑

    恶魔少卿娇妻你别跑

    苏潇潇来到墓地看望故人,却在墓地里看到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华人男孩,他和那位故人有着相同的气质,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笙聿,很高兴认识你!”他对苏潇潇笑了笑,然后与她握了手。“过来看朋友?”“恩,你也是!”他的笑容让苏潇潇再一次看到了那位故人。“恩,一起喝杯咖啡吧,你很像我的一位朋友,”苏潇潇把花放在了墓碑上。“好呀!你也很像我的一位朋友,很像……”。说完她们一起去了咖啡店,都互相将自己经历的事情告诉了对方。两人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笙聿,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苏潇潇接过笙聿递过的咖啡。“洗耳恭听!!”他喝了一口咖啡。“在几年前的一个夜晚,薄凉的月色与这冰冷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
  • 网游之小禾

    网游之小禾

    她选择这个游戏,只是因为她无奈。她向往古代那种仗剑天涯的快意生活,这是当下社会中最为缺失的,她更希望有一个男子,手执长剑,长发如墨,白衣如雪,温柔笑对:“允你一世。”于是,她来了。她从来不敢相信,即便如他,也会舍弃自己而去。原来世上并没有始终如一,却只有万劫不复,她可以,重头来过。只是,她放不下,罂粟谷中的一众人等,他们还等着她骑凤云端,挥动拂尘,降下万丈霞光。可那个允她一世的男子,却亲手将她,送进了阎罗殿。“罂粟谷众人,听我号令,杀!”凌驾云端的白衣女子手指前方,一个字掷地有声。一千名头顶“罂粟谷”字样的各职业玩家杀向敌阵,声势浩大,丝毫不输神龙掀起的电闪雷鸣。渡里的玩家知道,从此以后,皇朝不再,辉煌不再,只有一个女子,将永载史册,开启新的篇章。
  • 全民屠神

    全民屠神

    什么是神:扯一个弥天大谎,让世界为之起舞,自己却冷眼旁观。众生仰视那些苍穹之上的存在已经足足两万余年,有一天,他们对此困倦了。于是,他们举起了手上的武器,于是,他们参与到了一场浩大的行动中来。最终,他们———颠覆信仰,全民屠神!(ps1:拈花一朵2013年新作,展开一个浩大的神屠世界!)(ps2:群:守夜人:252042865)
  • 泰安游记录

    泰安游记录

    一个突然从城墙下掉下来的少年,从魔法天才变成白痴,全然不记得自己身世,一切从零开始,突然对剑道及其痴迷,却被告知是一个武学废材,只能从回到本行,可以学院考试,连名字都写不出,难道这一辈子就变成废物了吗?
  • 枚掌门宠妻成瘾

    枚掌门宠妻成瘾

    聪明如她的白阮,爱她如命的枚酉。青梅竹马的故事总是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心思,从来都只敢放在心底,生怕有一天它暴露在太阳地下。他,是众人敬仰的枚家掌门人,她,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小小婚礼策划师,因为年少时的牵绊,她们沉沉浮浮数十载,纠缠不休。异国他乡,久别重逢,当她们在婚礼上相遇时,她只想要再次逃开,往年旧事的掀起只能是一出又一出的腥风血雨……我说过很多“没有”可我真正说的是你的名字“枚酉”我听过很多“阮阮”可都没有你叫的那么温柔。
  • 爱你不过余生全是你

    爱你不过余生全是你

    我见承西多妩媚,料承西见我应如是自打乔冉回国后,就踏上了漫漫追男之路,并且一去不复返。“男神,你知道我想成为一种什么人吗?”某男低头刷着微博,淡淡说道“我不感兴趣”“男神~嗯……”可爱的小冉冉一顿哼唧后,男人汗颜,点了点头乔冉一个箭步将季承西按到在了床中央,居高临下的说到“我要成为你的人!”话罢,朝着身下的男人便啃了过去。后来,后来……我不说我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