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3900000030

第30章 魏氏庄园旧事

庄园

车子向乡村的腹地行进,越来越接近庄园。看得见高耸的屋脊,宏伟的城墙和起伏的垛口,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魏氏庄园。

庄园前的空场地上,一群人在浇铸水泥停车场,裸膀子的工人,脖子搭着脏污的毛巾,推着装满水泥的独轮车,留下长长的印痕。灰色的水泥倒进捆绑的钢筋骨架上,黄土地覆盖一层无生命的物体,泥土中的草籽、虫子、蚁窝,被压在阴暗的水泥下,终日见不到阳光,接受雨露的滋养,被剥夺自由和生命。

跨过木门坎,走进庄园,镜头对准飞檐和屋脊上的鸟兽,那棵石榴树正是火爆的季节,结着拳头大小的石榴。庄园的过去并不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高大的院落是地位的象征,它的设计师是从清宫请来的设计大师,经过许多能工巧匠精心修筑,在这黄河岸边的乡村,庄园主操纵庞大的生意网络,他在华北地区经工商,设银号,开钱庄,立当铺,在魏集经营三千多亩良田。当年魏氏庄园的门前,从住宅大门两侧的上马石,就可以想象,进进出出的人的身份。高挂的红灯笼熄灭了,流淌的烛泪,冷缩成钟乳石的造型,蒙上一层灰尘。

脚下的砖地,经过时间的磨损,砖缝间生长的小草和石阶上的苔藓,使古老的庄院有了朦胧的古典气息。

私塾院

紫藤像梦缠绕多年,我记住这个名字是1990年,在刊物上读到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后花园的墙角那里有一架紫藤,从夏天到秋天,紫藤花一直沉沉地开着。颂莲从她的窗看见那些紫色的絮状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清淡了。”紫色的小花,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起庄园里的紫藤。

那年我陪客人去惠民县,顺路到了魏氏庄园。初春的天空,阴郁显露不出春的迹象,陈旧的青砖,往外渗出丝丝阴气,庄园一副破败的情景,墙上白石灰写的“禁止烟火”的字样十分醒目,当时庄园还未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门前的牌子上,写着“魏氏地主庄园”,不像今天改写成“魏氏庄园”。偌大的庄园,只有年老的夫妻看管,我们四处转游,惊叹古老的独具民族色彩的建筑。

走进一座小院,幽静中有一份个性,一棵遒劲的树枝蔓伸展,攀援的架子,遮住大半个院落。

偏房门敞开,守园的老人坐在马扎上,膝上撂着半导体收音机,播放着京剧,锵锵的锣鼓声给不大的院落,增添时代感。

“大伯,这是一棵什么树?”

“紫藤呀。”

“紫藤。”

“富贵树,只有富人家才能栽种。”

站在紫藤前,似曾相识却不相识,我深情地观望,抚摸着糙糙的感觉,敲敲发出浑厚的声音。这个季节的紫藤涌积旺盛的活力,经过冬天的休养生息,枝叶将要萌发,等待春风的滋养,紫色的小花依然是梦。

院子里的天空,差不多被紫藤的叶子遮挡住了,椭圆形的叶子,普通的看不出与众不同的娇丽和富贵,找遍整架紫藤,没有苏童笔下的紫色絮状小花。

当年的老伯不见了,偏房的门紧关,挡着一副苇杆编的帘子,隐约可见的铁锁,锈痕斑驳。时间一晃又是几年前的事了,有紫藤的小院子里蝉鸣阵阵,如同当年读书的孩子穿越时空走来,教书先生单薄的身体隐在宽大的衣袍里,一手捋稀稀的胡髭,倒背的手拿一本线装书。一边缓缓地踱着,摇晃脑袋,孩子们童稚的声音,在那节奏中朗朗地读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读书声传出很远,越过森严壁垒的大院,融进远处的黄河水中。

摘下一片叶,闻着浓郁的清香味,我夹在采访册中,想留下这点纪念。

书房

这间偏房与别的房子毫无大的区别,几根涂红漆的木圆柱,支撑伸出的房檐,传统的木栅格子窗。庄园主魏肇庆的书房,新粉刷的墙是光滑的化学涂料,墙上挂着几幅字,红砖铺地,一点看不到100多年前的旧迹。

主人常来这地方,泡一壶清茶,坐在宽大的案前,读一卷古书,或铺开宣纸伏案书写,或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写一封情浓意深的书信。

书房宁静,应该堆满线装书、字画、古玩,表现主人的情趣,读书、思考、体悟在青灯黄卷中,烦心的事会减去很多。

这座庄园从盛到衰,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期。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庄园留存到今天是一大幸事。尽管主人不是文化名人,也不是彪炳青史的大官僚,但他留下的四合院式的独特建筑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喧闹一天的城市安静了,台灯的束光照在纸上,曾经繁荣昌盛的庄园和它的主人,而今全部缩写在薄薄的纸页。历史就是这样记录、流传下来的吗?读着资料,走进幽深的庄园,我努力地透过纸背,透过时间的烟云,去了解魏氏家族的来龙去脉,然而困难重重。这些资料,介绍庄园的建筑布局,对他的家族的记载:

魏氏家族所能考到的先祖为河北枣强县农民魏自显,明洪武年间迁徙至山东棣州永安镇,即现在的惠民县魏集村,后代逐渐发迹,十世时达到家族鼎盛。据说,魏氏家族五世前一直务农为本。至长支五世时,多人出仕为官。至十一世,除许多人是邑庠生、郡庠生外,24人是太学生,20多人有官职,五品以上的13人,最高从二品阶,家族先后与23个官宦人家联姻。

魏氏家族在财富上的暴发比政治上的暴发稍晚。至四支七世,太学生出身、以后任布政使司理问职衔的魏毓柄,“禀承父命”开始经商,并将重点由“陶朱”、小杂货转为钱庄、食盐、当铺一些新兴暴利行业。其“协和”商号在惠民及蒲台县城(今滨州市滨城区驻地)广设分号。还于村南黄河堤岸建造了码头,购买了十几条船只,改陆运为安全快捷的水运,货物进出大大加快,一举抢得先机。他与天津、大连、连云港、济南等地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商业关系,还与晋商钱庄有业务上的合作。由此看,作为清代中后期鲁商代表的魏氏家族,财富聚敛之道与当时的浙商、晋商、京商并无二致。

至于魏氏家族历史中最重要人物魏肇庆,我们所知道的是,他生于1853年,是魏毓柄的重孙子,靠在甲午海战时捐白银1000两作军饷,被钦赏为同知职衔,正五品阶,其余不得详知。但可以推断:同知在清代为知府或知州佐官,分掌或督粮、或缉捕、或水利等吏务。这是一个集司法、行政及某些地方性政策制订大权于一身的官职,是一个极实惠的肥缺。可以说魏肇庆是典型的官商。中国封建史上所有成功的商人要么有深厚的官背景,要么干脆就是官。

第一次走进,我不知道是书房,凸凹不平的泥土地,墙角堆放一堆棉花秸,棚顶黑乎乎的一片阴森可怖。墙上划痕、脏迹、泥点、蛛网,让我觉得这是破烂的仓库。

迎面的墙贴着一张毛主席语录,四周的边缘不规则,贴的报纸依然清楚地看出残存的大黑标题,“切实加强革命大批判的领导”版面的字漫漶不清了,发黄的报纸诠释岁月里的经历,其实不过是二十多年的时间,远比建于1890年的庄园年头少得多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已成了历史,我想用不了多久,这一切将尘埃一样飘散。

历史发生的事情,人是无法卜而先知的。即便是财大气粗,威震四方八邻的庄园主,他对未来也是难以预料的。城墙的碉堡有一块青石,中间凿成方孔,通过这个方孔,庄园主坐在房中,通过回音的原理,向守园的家丁传达命令。他绝未想到后来的人,站在碉堡上,揿动掌中的手机就能和远方、地球的任何地方通话。庄园走到今天,应该感谢那位不知名的领导,作出的英明决策,把庄园变成粮库。如果不是粮库,那场文化大革命,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将“破四旧,立新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它铲成一堆废虚,汇入平原的麦地也未可知,历史偶然也开一个小小的玩笑。

闺房

闺房: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庄园主的女儿不能走出闺房,保持与外面隔离。她是在族规家教的繁文缛节中长大。由于长期封闭,方圆百里的地方,没有一家能和魏氏家族门当户对。历来人们又重男轻女,所以魏肇庆的女儿,终生末嫁,她只活了三十八岁。

讲述这段历史时,女解说员讲解机械,毫无感情色彩,每天一遍遍地重复。闺房找不到当年的痕迹,它的每一块砖石都能看到时代的背影,我更看到一出悲剧。心酸的歌唱,低泣的哭声,无法敲碎院墙窜入野地。从黄河刮来的风,带着野性十足的强劲,透过窗吹到她的脸上,飘起的衣裙像幽魂起舞。人静夜深,也许她脱去衣裳,让肌肤感受凉浸的风,生命中涌动的情潮与这犷悍的风媾合了。她不喜欢庄园的静穆,炷香缭绕的几案上,供奉先祖的牌位。她向往那顶大花轿,金色的锁呐,吹出一曲曲欢乐的调子,一块红盖头,掩住她幸福的笑容。庄园主可以修建一座城堡,禁锢人的身体,却无能力扼杀泉眼似的情感。

庄园主的女儿,被关进精巧的笼中,饿了有人送饭,渴了有人送水,不必像乡村的劳动者,为了生活四处操劳。她的生命力充沛旺盛,却没有自由走在乡间的辙道,去湾水浣洗衣裳,站在黄河岸边,听艄公的号子,更无选择人生的道路和爱情的权利。闺房帮她躲过生活的飘摇,却逃不出内心苦难的历程。她的生命属于父母,父辈的权威一点不能违背。

整日坐在床边,做着“女红”。纤细的针、长长的线,缝出“龙飞凤舞”、“石榴”、“梅花”、“兰”……一天又一天,她把对爱情、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一针针流露出来。她常常呆立窗前,一只飞鸟,让她感到兴奋,一阵细雨让她伤感,多么想知道庄园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呀。

闺房每一处角落渗透悲剧的气息,她的灵魂这么多年了,还在叫屈喊冤。威廉·莎士比亚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就写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但爱情的理想仍然得胜了。这部剧作为经典在世界各地上演,长久不衰,一代代人在研究。人们为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冲破贵族家庭的隔阂,为了自由和爱情勇敢地斗争,流出晶莹的泪水。今天走进闺房,面对空荡、粉饰过的墙壁,痛苦敲击我的心灵。

磨房

庄园与周围低矮的房屋相比,它显现出大家族的气魄。在那个时代庄园是贴近黄河的,几经自然的裂变,河道有了变化,离这越来越远,水也越来越少。黄河水宽浪急,船橹摇动,白帆点点的景象,人们只好在老辈人的流传中听到。“魏氏庆园建筑在继承了我国北方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又吸取了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还吸收了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某些做法,这样南北交融、东西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即癣北民居中官邸的建筑风格。”魏氏庄园不似江南园林那样清秀,它的整体风格粗犷,适合黄土地,更能经得住土匪的袭击,狂野的风沙和连年的自然灾害。庄园虽然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却像风雨中的小船几经淹没,差一点消失了。

五六十年代,庄园也热闹起来,庄园当初修建时就考虑到水患,所以垫成平台,要比别的地方高出三米。建国后改造成粮库,车来车往,人流不断,打破沉寂多年的庄园。

园的西南角原来是磨房,交公粮时车多碍事,领导一声领下就把它拆掉了,至今能看到残露的房基。庄园被国家批准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又在搞旅游开发。文物已很难找到,他们努力地恢复旧时的原貌,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魏氏家族的资料。

墙上“禁止烟火”的字样被洗净,拆掉山墙吊挂的防火工具。残破的园墙补好,尽可能保持原来的模样。园里的工人在忙碌修整,磨房的位置,摆着一盘石磨,当年的那两盘不知是否存在,即使在的话,深深的槽沟,经不起一圈圈的转动。

张建国张金路齐向东朱学山著:《魏氏庄园研究》,第143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那两盘新的石磨和碾子,供游人参观时想象发挥。如果在这露天下,放它一百多年,我们的后来人,可能真的以为这就是原物,

倾听城墙

下雨了,街头飘起了雨伞,躲在伞下的人们,匆忙地走在回家的途中。楼前的漏水管滴出的水声,给黄昏带来另一种韵味。

漫无边际的雨声,把人的思绪扯得很远。几天前,我陪客人去了魏氏庄园。曾经布满辙印、尘土飞扬的土路,铺上了柏油路,两旁杂乱的猪圈、麦秸垛和破旧的土屋拆除了,路面宽畅多了。庄园前修的停车场,停着各种型号的轿车,出现戴红袖标的收费管理员,风抽雨蚀的青砖墙伤痕累累,贮藏时间的流逝。

古老的四合院,院深门高,城垣门是拱券形木制大门包着铁皮,圆钉加固,两个大铁环显示城堡的威严。魏家的人早已离散屋空,家徒四壁,留下的一份家谱,记载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在一间间屋里走过,有几个人面对缭绕的古韵,有着深刻的思考。后人按自己的想象,弄来仿制的箱柜、瓶瓶罐罐装点空荡的屋子,满足游人的“大团圆”心愿。屋中阴森的气息,凝固在柱头上的雕刻、廊柱上,方形的一码三箭直棂窗和屋的角落为灰尘所覆盖,被高大的院墙与世隔绝。

独自走上城墙,墙顶设有内女儿墙,外砌垛口中间为跑道,可绕城墙一周,方的石制泄水槽伸出墙外,纹理清晰,没有雨水流过的迹痕。站在10米高的城墙上居高临下,俯视大院,三进九座的布局的错落有致。鱼鳞似的灰色小布青瓦由远而近,一层层地铺展,在它的遮掩下,躲过风吹日晒和雪雨,发生的故事很多人淡忘,很多人消逝了。

我在想一百多年前的雨天,雨落在青瓦上,沿着瓦槽与屋檐落下,淋湿了私塾院中的紫藤花。单调声透着亲切,森严壁垒的大院有了浓郁的人情味。老主人推开窗子,呼吸新鲜的空气,看雨中的庭院。苔藓从门前的石台阶生出,垂花门关闭,阴雨连绵的日子不会有客人来访。这种清代小工木做抬式框架的房架,在灰云密布的天空划出漂亮的曲线,体现古建筑富有的神韵,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难以找到。

出了庄园思绪纷乱,我沿着墙根走,过去的事情已过去。中华民族发明了造纸,发明活字印刷,这一切的发明,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历史能记录下来。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那块古老的土地上,对魏氏庄园的文字记载少得可怜。它不是简单能概括解释清楚的。观望岁月侵蚀的青砖,坑坑洼洼,城墙有生命有思想,它是一卷翻开的史书,带着霉味扑面而来。

城墙的四周是布局散乱的乡村的民居,大门前拴着的一头黄牛,低头嚼着青草,它的主人蹲在一边抽烟。

庄园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前人留下的一座庄园。里面的门窗、砖石、木柱,并不值得凭吊,没有给后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庄园主只是个武定府的同知,不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名将,或者文化名人,对于古老的土地,对于古老的民族有过贡献。日子一天天过,附近的村民,向往安静的生活,庄园没有什么自豪的地方了。

2009年8月21日于抱书斋

同类推荐
  • 滦河右岸

    滦河右岸

    发源于巴颜图尔古山麓的滦河,像一道闪电出坝上丘陵,入内蒙古草原。在汇集了燕山、七老图山等山脉和多条河流的水流后,经过八百多公里的蜿蜒曲折,最后注入渤海湾。
  • 舞鞋情

    舞鞋情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创作并在国内各大故事刊物发表的故事精选集。故事题材广泛,有现实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有传说中侠道人物的人性。有的作品会让你会心一笑,也有作品会让你掩卷沉思……
  • 侠隐

    侠隐

    《侠隐》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当时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鱼龙混杂。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悠悠然地过着。庙会、堂会依循旧例;东城、西城一如往日。人情冷暖、旧京风华扑面而来。然而卢沟桥一声枪响,北平淹没在战争烟尘中。姜文4月13日宣布,将《侠隐》改编为自己的最新电影,与《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共同构成“北洋三部曲”。
  • 果冻公主羽花嫁

    果冻公主羽花嫁

    一封神秘的信函,将平凡胖女孩唐糖的生活掀起轩然大波。从未见过的父亲不仅活着,还是超级富豪?双胞胎美少年是她的未婚夫、校园王子是她的未婚夫……就连曾向她告白的班草也是她的未婚夫?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未婚夫?她怎么完全不知道?
  • 貌美如花三姐妹:昙花

    貌美如花三姐妹:昙花

    柳迦柔的《昙花》描写了三个胞胎姐妹罗婉约、罗美娜、罗婉约貌美如花,三人同在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读书,嘉妮温顺柔和,美娜倔强顽皮,婉约含蓄内向,三姐妹只要在校园里一出现,就会引来无数男生的瞩目。在参加一次同学卢子仪在五星级大酒店举办的生日party时,本来自豪的三姐妹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使她们对金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开启了不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后悔爱过才懂

    后悔爱过才懂

    林奕豪是一个只会闹事的富二代,却因转学去了市八中,遇到一群同学和一位女神,以及一个同情达理的班主任,开始蜕变。。。
  • TFBOYS:如梦似幻的爱情

    TFBOYS:如梦似幻的爱情

    当女主—夏沫欣在闺蜜的帮助下记忆恢复!?并与我们的男主—王俊凯相爱?,他们并没有任何感情吗?,只会互相折磨吗?,但后来却离奇的秀恩爱?这是什么情况?他们会恩爱下去吗?还是会继续互相折磨?会不会因为哪些误会让一些人远离他(她)的生活?会不会互相折磨,有互相心疼?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迷茫的,本文后面会虐,玻璃心勿进…下面让我来一一讲述…
  • 侦探千羽陌

    侦探千羽陌

    是自杀、还是被杀,一个案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 蚀骨的幸福

    蚀骨的幸福

    年少时的爱恋竟然如此刻骨铭心,纵使他们剔骨挖心也难以忘却,这段爱情已经融进了他们的血液,渗透进了他们的细胞,再也无法去除。再次相遇,是深爱还是忘记?
  • 佛说前世三转经

    佛说前世三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杀字诀

    杀字诀

    千年轮回,乾坤倒转。杀字再现,世间大乱!一次修仙旅程,一段凄美传说......
  • 修罗女帝:冥王的宠儿

    修罗女帝:冥王的宠儿

    为了复仇她认贼作父,深入虎穴却不曾想这却是敌人的计中计,为了不过是自己身上的传家宝,大战之夜只能落得个玉石俱焚。当猩红的的眼眸睁开,却借尸还魂穿越到了异世凯撒大陆的四大家族之首远近闻名的废物东皇羽身上,不料遭表姐暗害毁尽容貌抛尸荒野。废物?姐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丑女?王者归来,霸气侧漏不屑的说:“姐姐不是一般的人,姐的对象岂非是你这种一般般的人”。不是女主毒舌,只是该吐槽的时候就吐槽,根本就停不下来的节奏。“娘子,三生三世的轮回你还是回到我的身边来了,这次你别想再走”。“啥?娘子?不就是比我厉害一点吗?拽什么啊,还那么霸道,谁谁谁是你娘子了。”
  • 画浅情浓夭灼风华

    画浅情浓夭灼风华

    第一次,是十里桃花林中,那一眼,就是永远想和你在一起。同为九大上神,身份尊荣,青梅竹马,但总会有那样这样的磨难,时光易老?情深不老!小片段一:“我叫凰浅紫夭,夭是桃之夭夭的夭,你呢?“她轻轻地问。那个桃树下的白衣少年淡淡的看了她一眼说道:“我叫画夜灼,灼是灼灼其华的灼。”片段二:两人的宝宝龙凤胎,粉雕玉琢的女孩:“父神,今天凝尘殿旁边的小东湖家的叔叔说要和娘亲去蓬莱岛小住~~~”话音未落,正在处理公务的男人已经消失了。一旁冷冰冰的男孩说:“桃桃,你又骗父神了。”“女孩说:谁让那个叔叔天天说让我做他的儿媳妇。哼!”“想本公主如此美丽,魅力无穷,我才不要嫁给那个长得比我还漂亮的人。”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
  • 只爱吴世勋

    只爱吴世勋

    虽然是帮忙发表,但是作者才华还可以!内容不错的嗒!